简述中国古代建筑物的等级

2024-05-11 22:43

1. 简述中国古代建筑物的等级

  一 殿式,大式和小式
  
  殿式:宫殿的样式,为建筑的最高等级。通常为帝王后妃起居之处。佛教中的大殿(大雄宝殿),道教中的三清殿也属于殿式建筑。 特点:宏伟华丽,瓦饰,建筑色彩和绘画有专门的意义。如:黄琉璃瓦,重檐庑殿顶式,朱漆大门,彩绘龙凤等为帝王之所。
  大式:各级官员和富商缙绅宅第。 特点:不用琉璃瓦,斗拱彩饰有严格的规定。
  小式:普通百姓住房规格。颜色只能为黑白灰。
  
  二 屋顶
  
  按照式样等级次序由高到低为:庑殿式,歇山式,攒尖式,悬山式,硬山式,盝顶,卷棚顶。另外还有重檐和单檐之分,重檐顶等级高于单檐顶。总的说来,屋顶的等级由高到低排序为:重檐庑殿顶,重檐歇山顶,重檐攒尖顶,单檐庑殿顶,单檐歇山顶,单檐攒尖顶,悬山顶,硬山顶,四角攒尖顶,盝顶,卷棚顶。
  
  三 屋顶饰物
  
  即脊兽和角兽。角兽按列均由单数组成,一般采取1.3.5.7.9数列排列(即阳数),最高为10个。其排列顺序为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押鱼,獬豸,斗牛,行什。最前面有骑鸟仙人。他们除了有自己的装饰意义外,还有一定的实际用途,具体的介绍在精彩讲词中的历史文化中已有详细的介绍,这里就不再赘述了。建筑的地位越高,角兽的数目越多。以紫禁城为例,太和殿为举行大典的场所,皇权的象征,设神兽10个。乾清宫为帝王理政,居住的地方,地位仅次于太和殿,设神兽9个。坤宁宫为皇后的寝宫,清代为祭神及结婚之用,设神兽7个,东西六宫是妃子的住所,设神兽5个,最少的为次要角门,只设神兽1个。
  
  四 台基
  
  一般原则为级数多的大于级数少的,汉白玉台基高于其他材料,有围栏的大于无围栏的。
  最高级台基:几层带玉石栏的须弥座叠在一起用于皇宫中的最高级建筑和一些寺庙最高级殿堂。
  较高级台基:通常称的须弥座,座上有汉白玉石栏杆。用于宫殿建筑两庑的次要建筑。
  一般台基:座壁平整且直,多用于大式和小式建筑。根据〈〈大清会典〉〉:公侯以下,三品以上,准高二尺;四品以下到士民,准高一尺。而一般皇家建筑的台基可有5尺之高。除显示等级外,台基的最普遍功能是为了对古代木结构建筑物进行保护。
  
  五 踏道
  
  踏道,就是建筑物出入口供人蹬踏的建筑辅助设施。其中阶级型踏道最为常见,也称踏跺或台阶。 可分为三级。 一般台阶(如意台阶):由几块大小不一的石头从大到小,由下至上叠砌而成。三面都可以供人上下。 用于次要房舍及主要建筑的次要出口。 高级台阶(垂带台阶):用长短一致的石条砌成,并在其左右两边各垂直铺设石条一块。用于高级建筑。较高级台阶:在垂带台阶的两边加上石栏杆。用于较高级建筑。 斜道,又叫做辇道或御路,倾斜度平缓可行车。 分为两种形式:一为铺设光面或印花方砖,一为斜道上用砖石露棱侧砌而成。 7世纪以后,一些大型的建筑物特别是皇宫庙宇大殿前又有三阶并列或分列的做法。讲究的御道,后来雕龙刻凤,装饰以水浪之气,以示皇帝专有,两旁自然是大臣进退的台阶。在后来经过一段漫长的发展阶段,斜道成为一种装饰。
  
  六 面阔开间
  
  间是指由4根柱子围成的空间。面阔指横向的间数。纵向的则叫做进深。 开间以单数命名,尺寸或相等或递减,开间越多等级越高。九五,为皇帝所专用。即皇帝的大殿为九开间,五进深。北京故宫的太和殿,太庙大殿在清朝时为十一间,更显示了“皇威”。 明朝规定,公侯府第,大门三间,有金漆兽面锡环,前厅,中堂,后堂各七间 三品到五品,厅堂各七间,门用黑漆锡环(王府为朱漆大门)。 六品到九品,厅堂各三间,正间一间,门为黑色,有铁环。 百姓,正房不能超过三间。
  
  七 斗拱
  
  斗拱是我国古代建筑特有的结构构件,他由方形的斗,矩形的拱和斜的昂组成。 作用是支撑无顶出檐,减少室内大梁的跨度,将屋顶大面积的荷载经其递减到柱子上。等级规则是,有斗拱的大于无斗拱的,斗拱多的大于斗拱少的,层次多的大于层次少的。
  
  八 彩画
  
  建筑彩画为我国建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起源很早,早在春秋时期就已经有木结构建筑上施涂料的记载。在装饰的同时,它也是保护木材的措施之一。(关于彩画的起源及发展将另做篇幅)在宋及明清,彩画的发展相对完备,等级制度反映在彩画中也比较明显。
  宋:宋代的彩画多用叠晕的画法,使颜色逐步由浅到深,或由深到浅,变化柔和无生硬感,极少用金,呈淡雅风格,并催彩画定有6种规则,这些在宋代的〈〈营造法式〉〉中可以见到。简述为:五彩遍装,用于宫殿及庙宇的主要建筑; 碾玉装和青绿叠晕棱间装,用于住宅园林、宫殿的次要建筑; 解绿装、解绿结华装和丹粉装饰,用于次要房舍。
  明清:明清彩画的主要分类我们是比较熟悉的。即和玺彩画,旋子彩画和苏式彩画。 其中和玺彩画,为最高等级,用于皇宫主殿。 旋子彩画,一般用于官衙,庙宇主殿和宫殿,坛庙次要殿堂。 苏式彩画,多用于宅第园林 九 色彩 古代建筑的用色也是有着严格的使用规则的,一般排列为黄(金),赤(红),青(有时被认为是黑),蓝,黑,灰 。《礼记》中规定:“楹,天子丹,诸侯黝(黑)大夫苍,士黈(黄)。根据五行学说:赤色象征喜富,故宫的宫墙,檐墙,门窗,柱一律用红色。因此文学作品中多用“丹楹”,“朱阙”,“丹樨”,“朱榬”等描写之。 自隋以来,黄色反映在等级上,地位远超过红色,并为皇帝的专用色。五行之中,黄色为中央方位。由于黄色的地位上升,红色也可用在在亲王官邸中。但平民百姓门柱仍用黑色。
  
  十、门钉
  
  朱门上有金黄色门钉,这一排排门钉,不仅有构造的功能,也是装饰品,并体现了中国封建等级制度。 门钉的起源很久,从隋唐以来就在大门上施用门钉了,一直延续了几千年。 中国古代为防御外侵,城门制作十分坚厚。由于自身构造的需要,在木板和穿带部位钉上铁钉,目的是为了防止门板松散。但钉帽外露,有碍美观,于是古人将钉帽打成泡头状,这样,门钉又兼有装饰功能。
  关于门钉使用的数量,明代以前无明文规定,到了清代,才把门钉数量和等级制度联系起来。《大清会典》记载:“宫殿门庑皆崇基,上覆黄琉璃,门设金钉。”“坛庙圆丘,外内垣门四,皆朱扉金钉,纵横各九。”皇宫城门上的门钉,每扇门九排,一排九个,一共九九八十一个。
  对亲王,郡王,公侯等府第使用门钉数量有明确的规定: 亲王府,正门五间,门钉纵九横七 世子府制,正门五间。门钉间亲王七之二(七分之二) 郡王,贝勒,贝子,镇国公,辅国公与世子府同 公 门钉纵横皆七,侯 以下至 男 递减至五五,均以铁。

简述中国古代建筑物的等级

2. 中国古代建筑的等级是从哪些地方体现的

历代的规定 大致如下: 
周代 据先秦史料,周代王侯都城的大小、高度都有等级差别;堂的高度和面积,门的重数,宗庙的室数都逐级递降。只有天子、诸侯宫室的外门可建成城门状,天子宫室门外建一对阙,诸侯宫室门内可建一单阙;天子宫室的影壁建在门外,诸侯宫室的影壁建在门内;大夫、士只能用帘帷,不能建影壁。天子的宫室、宗庙可建重檐庑殿顶,柱用红色,斗、瓜柱上加彩画;诸侯、大夫、士只能建两坡屋顶,柱分别涂黑、青、黄色。椽子加工精度也有等级差别。
 汉代 汉代除宫殿有阙外,重要官署和官吏墓前也可建阙:皇帝用三重子母阙,诸侯用两重,一般官吏用单阙。皇帝宫殿前后殿相重,门前后相对,地面涂赤色,窗用青琐文;宫殿、陵墓可以四面开门。其他王公贵族的宅、墓只能两面开门。列侯和三公的大门允许宽三间,有内外门塾。
 唐代 据不完全的唐《营缮令》资料,唐制仅宫殿可建有鸱尾的庑殿顶,用重藻井;五品以上官吏住宅正堂宽度不得超过五间,进深不得超过九架,可做成工字厅,建歇山顶,用悬鱼、惹草等装饰;六品以下官吏至平民的住宅正堂只能宽三间,深四至五架,只可用悬山屋顶,不准加装饰。从其他史料得知唐代城门也有等级差别:都城每个城门开三个门洞,大州正门开两个门洞,县城开一个门洞;城中道路宽度也分级别。 
宋代 宋代营缮制度限制更严。除庑殿顶外,歇山顶也为宫殿、寺庙专用,官民住宅只能用悬山顶。木构架类型中,殿堂构架限用于宫殿、祠庙;衙署、官民住宅只能用厅堂构架。城市、衙署也有等级差别,国家特建祠庙也有定制,与一般有别。 
明代 明代建国之初,对亲王以下各级封爵和官民的第宅的规模、形制、装饰特点等都作了明确规定,并颁布禁令。公、侯至亲王正堂为七至十一间(后改为七间)、五品官以上的为五至七间,六品官以下至平民的为三间,进深也有限制。宫殿可用黄琉璃瓦,亲王府许用绿琉璃瓦。对油饰彩画和屋顶瓦兽也有等级规定。地方官署建筑也有等级差别,违者勒令改建。
 清代 清代与明代的建筑等级制度大致相同:亲王府门五间,殿七间;郡王至镇国公府都是门三间,堂五间,但在门和堂的重数上有差别。 
实施状况
 唐代以来建筑等级制度是通过营缮法令和建筑法式相辅实施的。营缮法令规定衙署和第宅等建筑的规模和形制,建筑法式规定具体做法、工料定额等工程技术要求。财力不足者任其减等建造,僭越逾等者即属犯法。《唐律》规定建舍违令者杖一百,并强迫拆改。如被指为摹仿宫殿者,就会招来杀身之祸。即使在朝政混乱之际,逾制也会受到舆论谴责;因建筑逾制而致祸的,代不乏人。《春秋》中多处讽刺诸侯、大夫宫室逾制。汉代霍光墓地建三出阙,成为罪状之一。东晋王、北魏李世哲建屋逾制受到指责。南宋初秦桧企图以舍宅逾制陷害张浚。清和事败后,因其宅内建楠木装修和园内仿建圆明园蓬岛瑶台而被定为僭拟宫禁之罪。 在现存古建筑中,依然可见上述建筑等级制度的影响。北京大量四合院民居均为正房三间,黑漆大门;正房五间,是贵族府第;正房七间则是王府。江南和西北各城市传统住宅多涂黑漆。这些都是受明代以来建筑禁令所限的遗迹。 
影响 
建筑等级制度对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有很大影响。各级城市、衙署、寺庙、第宅建筑和建筑群组的层次分明、完美谐调,城市布局的合理分区,次序井然,形成中国古代建筑的独特风格,建筑等级制度在其间起了很大作用。但另一方面,建筑等级制度也束缚了建筑的发展,成为新材料、新技术、新形式发展和推广的障碍。凡建筑上发明新的形制、技术、材料等,一旦为帝王宫室所采用,即著为禁令,成为禁脔。中国古代建筑在漫长的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建筑等级制度的限制也是一个原因。

3. 中国古代建筑从建筑等级上分可以分为


中国古代建筑从建筑等级上分可以分为

4. 我国古代建筑中规制最高规模最大的是什么建筑

我国古代建筑中规制最高规模最大的是门阙森森的宫殿建筑。
门阙森森的宫殿建筑是我国古代建筑中规制最高、规模最大、艺术价值最高的建筑,是当时社会文化和建筑艺术的集大成者和最高体现。作为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宫殿名称的内涵有一个演变过程。
在先秦以前,人们经常将“宫”、“室”连起来使用,而且,“宫”、“室”可以通用,均指人们居住的场所,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秦汉以后,“宫”和“殿”开始连在一起使用,并且具有了等级的差别,专指皇帝行使权力和日常生活的场所。



中国古代宫殿的特点:
1、宫城环绕
早在商周时期,宫殿建筑就形成了以中间殿堂为主,四周围以廊庑,类似后世“四合院”的封闭式布局。春秋战国以后,群雄争霸,各国出于安全的考虑,大筑城垣,形成最早的“城”,此后,城便被应用到宫殿建筑之中。历代帝王纷纷在自己皇宫的周围筑起宫城,即围绕皇宫的城。
四面辟有城门,四角建有角楼。不仅如此,往往还在宫城之外建有皇城,皇城之外建有郭城,将宫殿区、官署区、居民区严格分割开来,使处于层层包围之中的皇宫宫殿更显得封闭而又神秘。
2、前朝后寝
古代帝王的宫殿是由众多大小不一的房屋组成的院落。这一院落一般分为前朝后寝两个部分,前朝是皇帝办公、处理政务、举行大典的地方;后寝则是皇帝和后妃们生活居住的地方。这种布局方式在周代已经形成,以后历代继承下来,直到明清。

5. 中国古代建筑是如何体现等级制度的?

中国古代按建筑所有者的社会地位规定建筑的规模和形制。这种制度至迟在周代已经出现,直至清末,延续了2000余年,是中国古代社会重要的典章制度之一。
历代的规定大致如下:
周代 
据先秦史料,周代王侯都城的大小、高度都有等级差别;堂的高度和面积,门的重数,宗庙的室数都逐级递降。只有天子、诸侯宫室的外门可建成城门状,天子宫室门外建一对阙,诸侯宫室门内可建一单阙;天子宫室的影壁建在门外,诸侯宫室的影壁建在门内;大夫、士只能用帘帷,不能建影壁。天子的宫室、宗庙可建重檐庑殿顶,柱用红色,斗、瓜柱上加彩画;诸侯、大夫、士只能建两坡屋顶,柱分别涂黑、青、黄色。椽子加工精度也有等级差别。
汉代 
汉代除宫殿有阙外,重要官署和官吏墓前也可建阙:皇帝用三重子母阙,诸侯用两重,一般官吏用单阙。皇帝宫殿前后殿相重,门前后相对,地面涂赤色,窗用青琐文;宫殿、陵墓可以四面开门。其他王公贵族的宅、墓只能两面开门。列侯和三公的大门允许宽三间,有内外门塾。
唐代 
据不完全的唐《营缮令》资料,唐制仅宫殿可建有鸱尾的庑殿顶,用重藻井;五品以上官吏住宅正堂宽度不得超过五间,进深不得超过九架,可做成工字厅,建歇山顶,用悬鱼、惹草等装饰;六品以下官吏至平民的住宅正堂只能宽三间,深四至五架,只可用悬山屋顶,不准加装饰。从其他史料得知唐代城门也有等级差别:都城每个城门开三个门洞,大州正门开两个门洞,县城开一个门洞;城中道路宽度也分级别。
宋代 
宋代营缮制度限制更严。除庑殿顶外,歇山顶也为宫殿、寺庙专用,官民住宅只能用悬山顶。木构架类型中,殿堂构架限用于宫殿、祠庙;衙署、官民住宅只能用厅堂构架。城市、衙署也有等级差别,国家特建祠庙也有定制,与一般有别。
明代 
明代建国之初,对亲王以下各级封爵和官民的第宅的规模、形制、装饰特点等都作了明确规定,并颁布禁令。公、侯至亲王正堂为七至十一间(后改为七间)、五品官以上的为五至七间,六品官以下至平民的为三间,进深也有限制。宫殿可用黄琉璃瓦,亲王府许用绿琉璃瓦。对油饰彩画和屋顶瓦兽也有等级规定。地方官署建筑也有等级差别,违者勒令改建。
清代 
清代与明代的建筑等级制度大致相同:亲王府门五间,殿七间;郡王至镇国公府都是门三间,堂五间,但在门和堂的重数上有差别。
实施状况 
唐代以来建筑等级制度是通过营缮法令和建筑法式相辅实施的。营缮法令规定衙署和第宅等建筑的规模和形制,建筑法式规定具体做法、工料定额等工程技术要求。财力不足者任其减等建造,僭越逾等者即属犯法。《唐律》规定建舍违令者杖一百,并强迫拆改。如被指为摹仿宫殿者,就会招来杀身之祸。即使在朝政混乱之际,逾制也会受到舆论谴责;因建筑逾制而致祸的,代不乏人。《春秋》中多处讽刺诸侯、大夫宫室逾制。汉代霍光墓地建三出阙,成为罪状之一。东晋王、北魏李世哲建屋逾制受到指责。南宋初秦桧企图以舍宅逾制陷害张浚。清和事败后,因其宅内建楠木装修和园内仿建圆明园蓬岛瑶台而被定为僭拟宫禁之罪。
在现存古建筑中,依然可见上述建筑等级制度的影响。北京大量四合院民居均为正房三间,黑漆大门;正房五间,是贵族府第;正房七间则是王府。江南和西北各城市传统住宅多涂黑漆。这些都是受明代以来建筑禁令所限的遗迹。

中国古代建筑是如何体现等级制度的?

6. 中国古代建筑等级制度的历代规定

 清代与明代的建筑等级制度大致相同:亲王府门五间,殿七间;郡王至镇国公府都是门三间,堂五间,但在门和堂的重数上有差别。等级划分基本可以划分为(规制从高到低):重檐庑殿、重檐歇山;单檐庑殿、单檐歇山、悬山、硬山、卷棚、单坡;圆攒尖、八角攒尖、四角攒尖。大致如此,但有些建筑上可能采用不止一种样式,比如故宫内的万春亭,就采用了四面抱厦和圆攒尖,是宫内所有亭类建筑的最高等级。

7. 中国古代高层建筑有那些,并说明高度和建筑形式

中国名塔

山西飞虹塔

塔
飞虹塔在山西洪洞县一座小山顶上的广胜上寺广胜寺内,重建于明正德十年至嘉靖六年间(1515~1527),为砖砌楼阁式塔,八角十三层,通高47米。外形轮廓由下至上逐层收缩,形如锥体。塔身用砖砌,外镶黄、绿、蓝三色琉璃烧制的屋宇、神龛、斗拱、莲瓣、角柱、栏杆、花罩及盘龙、人物、鸟兽和各种花卉图案,把塔身装饰得绚丽多姿,金碧辉煌。塔底层设有回廊,回廊南面入口处突出一间二层屋。底层塔心室内有非常华丽的琉璃藻井。飞虹塔轮廓线不是魏晋隋唐以来常见的柔和的抛物线,而是一条直线,比较僵直,但铺满全塔的琉璃贴面反映了山西民间高超的琉璃烧造技艺。
塔中空,有踏道翻转,可攀登而上,设计十分巧妙,为我国琉璃塔中的代表作。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临汾盆地八级地震,此塔安然无恙。

登封嵩岳寺塔
嵩岳寺塔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砖塔,该塔位于登封县城西北约6公里,太室山南麓的嵩岳寺内,建于北魏孝明帝正光元(520年),距今已有1470年的历史。嵩岳寺塔上下浑砖砌就,层叠布以密檐,外涂白灰,内为楼阁式,外为密檐式,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多角形密檐式砖塔。总高41米左右,周长33.72米,塔身呈平面等边十二角形,中央塔室为正八角形,塔室宽7.6米,底层砖砌塔壁厚2.45米,这样的十二边形塔在中国现存的数百座砖塔中,是绝无仅有的。同时,这种密檐形式在南北朝期间也是少见的。该塔不仅以其独特的平面型制而闻名,而且还以其优美的体形轮廓而著称于世。整个塔室上下贯通,呈圆筒状。塔室之内,原置佛台佛像,供和尚和香客绕塔做佛事之用。全塔刚劲雄伟,轻快秀丽,建筑工艺极为精巧。该塔虽高大挺拔,但却是用砖和黄泥粘砌而成,塔砖小而且簿,历经千余年风霜雨露侵蚀而依然坚固不坏,至今保存完好,充分证明我国古代建筑工艺之高妙。嵩岳寺塔无论在建筑艺术上,还是在建筑技术方面,都是中国和世界古代建筑史上的一件珍品。

大理千寻塔
大理三塔在大理城西郊的洱海之滨,原是崇圣寺的一部分,现寺已无存,塔却依然屹立如故。1925年大理地区发生大地震,城内外房屋几乎全部倒塌,但距大理城只有1华里的三塔,却安然无恙。
大塔又名千寻塔,高69.13米,是座方形密檐式的砖塔,共有16层,造型与西安小雁塔相似,为唐代典型的塔式之一。塔心中空,在古代有井字形楼梯,可以供人攀登。塔顶四角各有一只铜铸的金鹏鸟,传说用以镇压洱海中的水妖水怪。自塔顶向东眺望,洱海胜景尽入眼底。楼梯已坏,游人已不能登上塔顶了。塔前照壁上镶有大理石镌刻“永镇山川”四字,字体苍劲有力。
分立在大塔两侧的南、北两小塔,是一对八角形的砖塔。
三塔浑然一体,气势雄伟,具有古朴的民族风格。
关于三塔的修建年代,说法颇多,一般公认千寻塔建于唐代南诏国时期。前几年在修塔时,取塔内的木料进行碳性放射年代测定,建塔的年代又远于唐代,但就其修建三塔的经济基础和技术条件看,只有在南诏晚蜞遥开成年间方有可能。南、北二塔是在大塔修好后增修的,大约建于宋徽宗时。
由于三塔具有很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1975年维修三塔时,把千寻塔外表的贴砖拆去,又在塔身的隐蔽部位加了钢箍,对裂缝灌了水泥浆,使古塔得到加固,又修复了塔刹,使它恢复了明代以前的原貌。

应县释迦塔

应县木塔
中国辽代高层木结构佛塔。在山西省应县城内西北隅佛宫寺内。因塔内供释迦佛,故名。又因塔身全是木制构件叠架而成,所以俗称应县木塔。佛宫寺建于辽代,历代重修,现存牌坊、钟鼓楼、大雄宝殿、配殿等均经明清改制,惟辽清宁二年(1056)建造的释迦塔巍然独存,后金明昌二至六年(1191~1195)曾予加固性补修,但原状未变,是世界现存最古老最高大的全木结构高层塔式建筑。1933年中国营造学社对木塔进行考察研究,1935年实地测绘,1962年文物出版社又曾予以补测考察,古建研究专家陈明达编著了《应县木塔》。196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安大雁塔
大雁塔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南郊慈恩寺内,建于唐代,是全国著名的古代建筑,被视为古都西安的象征。国务院于1961年颁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玄奘大法师从印度取经回来后,专门从事译经和藏经之处。因仿印度雁塔样式的修建故名雁塔。由于后来又在长安荐福寺内修建了一座较小的雁塔,为了区别,人们就把慈恩寺塔叫大雁塔,荐福寺塔叫小雁塔,一直流传至今。大雁塔平面呈方形,建在一座方约45米,高约5米的台基上。塔七层,底层边长25米由地面至塔顶高64米。塔身用砖砌成,磨砖对缝坚固异常。塔内有楼梯,可以盘旋而上。每层四面各有一个拱券门洞,可以凭栏远眺。长安风貌尽收眼底。塔的底层四面皆有石门,门桅上均有精美的线刻佛像,传为唐代大画家阎立本的手笔。塔南门两侧的砖龛内,嵌有唐初四大书法家之一的褚遂良所书的《大唐三藏圣教序》和《述三藏圣教序记》两块石碑。唐末以后,寺院屡道兵火,殿宇焚毁,只有大雁塔巍然独存。另一说,大雁塔建于唐高宗永徽三年,因坐落在慈恩寺内,故又名慈恩寺塔。慈恩寺是唐贞观二十二年(648)太子李治为了追念他的母亲文德皇后而建。大雁塔在唐代就是著名的游览胜地,因而留有大量文人雅士的题记,仅明清时期的题名碑就有二百余通。至今,大雁塔仍是古城西安的标志性建筑,也是闻名中外的胜迹。

杭州雷峰塔

杭州雷峰塔
雷峰塔原建造在雷峰上,位于杭州西湖南岸南屏山日慧峰下净慈寺前。雷峰为南屏山向北伸展的余脉,濒湖勃然隆起,林木葱郁。雷峰塔相传是吴越王为庆祝黄妃得子而建的,故初名“黄妃塔”。但民间因塔在雷峰之上,均呼之为雷峰塔。原塔共七层,重檐飞栋,窗户洞达,十分壮观。新塔由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朱炳仁用铜而建,是中国首座铜制彩色宝塔。
雷峰塔曾是西湖的标志性景点,旧时雷峰塔与北山的保俶塔,一南一北,隔湖相对,有“雷峰如老衲,保俶如美人”之誉,西湖上亦呈现出“一湖映双塔,南北相对峙”的美景。每当夕阳西下,塔影横空,别有一番景色,故被称为“雷峰夕照”。至明朝嘉靖年间,塔外部楼廊被倭寇烧毁。塔基砖被迷信者盗窃,致使塔于1924年9月25日倾圮。清朝许承祖曾作诗云:“黄妃古塔势穹窿,苍翠藤萝兀倚空。奇景那知缘劫火,弧峰斜映夕阳红。”雷峰塔倒塌之后,不仅作为西湖十景之一的“雷峰夕照”成了空名,而且“南山之景全虚”,连山名也换成了夕照山。

苏州虎丘塔
世界闻名的虎丘塔在苏州西北七公里处,高高耸立于景色幽雅的虎丘山巅,是苏州现存的最古老的一座塔,由于风格与同一时期建的杭州雷峰塔相似,被誉为江南二古塔。被喻为中国比萨塔。
虎丘塔是云岩寺的塔,称云岩寺塔。该塔始建于五代周显德六年(959年),建成于北宋建隆二年(961年)。据记载,隋文帝就曾在此建塔,但那是座木塔,现虎丘塔即在木塔原址上建筑的。高七层,塔身平面呈八角形,是一座砖身木檐仿楼阁形宝塔。由于从宋代到清末曾遭到多次火灾,因而顶部和木檐都遭到了毁坏,原来的高度已无法知道。据有关专家调查,虎丘塔在明崇祯十一年(1638年)改建第七层时,发现明显倾斜。当时曾将此位置略向相反方向校正,以改变重心,纠正倾斜,也曾起过一定的作用。但近300多年来塔身倾斜还在继续发展中,可能是由于地基出现不均匀沉降的原因所引起的。看到的虎丘塔已是座斜塔,据初步测量,塔顶部中心点距塔中心垂直线已达2.34米,斜度为2.48度。
杭州雷峰塔已经倒塌,建于公元961年的虎丘塔还依然矗立着,已有1000多年历史。今天,这座耸立于虎丘山巅的千年古塔,已成为古城苏州的标志,被誉为“吴中第一名胜”。这真是:
沧浪网狮拙政园,天岩北寺虎丘山。
蔚林双塔枫桥夜,美景长留天地间。

杭州六和塔
六和塔位于杭州钱塘江畔月轮山上,始建于北宋开宝三年(公元970年),宣和五年,塔被烧毁。南宋绍兴二十四年重建,清光绪二十五年重修塔外木结构部分。1961年被国务院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六和塔的名字来源于佛教的“六和敬”,当时建造的目的是用以镇压钱塘江的江潮。塔高59.89米,其建造风格非常独特,塔内部砖石结构分七层,外部木结构为8面13层。清乾隆帝曾为六和塔每层题字,分别为:初地坚固,二谛俱融、三明净域、四天宝纲、五云覆盖、六鳖负载、七宝庄严。
六和塔外形雍容大度,气宇不凡,曾有人评价杭州的三座名塔:六和塔如将军,保俶塔如美人,雷峰塔如老衲。从六和塔内向江面眺望,可看到壮观的钱塘江大桥和宽阔的江面。
90年代在六和塔近旁新建“中华古塔博览苑”,将中国各地著名的塔缩微雕刻而成,集中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成就。

苏州报恩寺塔
又称北寺塔,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内北部偏西报恩寺中(人民路652号),又称北寺塔。塔高9层(76米),占地1.3亩。该塔号称“吴中第一古刹”。1957年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苏州报恩寺塔
报恩寺俗称北寺,是苏州最古老的佛寺,距今已1700多年。始建于三国吴赤乌年间(公元238-251年),相传是孙权母亲吴太夫人舍宅而建,古称通玄寺。唐开元年间(公元713-741年)改为开元寺。五代北周显德年间(公元954-959年)重建,易名为报恩寺。
报恩寺塔是中国楼阁式佛塔,传始建于三国吴,南朝梁(公元502-557年)时建有11层塔,北宋焚;元丰(1078~1085)年间重建为9层,南宋初建炎四年(1130)在宋金战中复毁;南宋绍兴二十三年(公元1153年)改建成八面九层宝塔,现存北寺塔的砖结构塔身就是构筑于当时的原物。塔身的木构部分为清末重修,已不全是原貌。此塔曾刻入南宋绍定四年(1229)的《平江图》碑中。塔正当平江(即今苏州)最主要的南北向大街北端,成为大街的对景。
寺南向,塔在大殿以北中轴线上,八角9层,砖身木檐混合结构。砖构双层套筒塔身,在内、外塔壁之间为回廊,内壁之中为方形塔心室,经由2或4条过道通向回廊,梯级设在回廊中。回廊地面为木楼板上铺砖,楼板由下层内、外壁伸出的叠涩砖支承。回廊、塔心室和过道均以砖砌出仿木结构的壁柱、斗拱或藻井。塔外各层塔身以砖柱分为3间,当心间设门,塔身以下为木结构平座回廊,绕以栏杆,栏杆柱升起承托塔身上的木檐,柱分每面为3间。底层之檐在重修时被接长成为副阶。全塔连同铁制塔刹共高约76米,其中塔刹占全高约1/5,底层副阶柱处平面直径约30米,外壁处直径17米。尺度巨大,但比例并不壮硕,翘起甚高的屋角、瘦长的塔刹,使全塔在宏伟中又蕴含着秀逸的风姿。

开封铁塔
铁塔位于河南省开封城内东北隅铁塔公园内。她以精湛绝妙的建筑艺术和雄伟秀丽的修长身姿而驰名中外,被人们誉为“天下第一塔”。

开封铁塔
铁塔建于北宋皇祐元年(1049年),该塔因当年建筑在开宝寺内,称开宝寺塔,又因塔全部用褐色琉璃砖砌成,远看近似铁色,故人们又俗称铁塔。铁塔的前身是一座木塔,系中国北宋时期著名建筑学家喻浩为供奉佛祖释迦牟尼佛舍利而建造的。据说;他经过八年的构思设计和建造,终于在端拱二年(989年)把这座塔建成。初建成的塔向北倾斜,有人问他缘由,他说京师地平无山,又多西北风,离此地不远又有大河流过,用不到一百年的时间,塔受风力作用和河水浸岸的影响,塔就自然会直过来了,并预言此铁塔可存七百年不会倒塌。可惜这个木塔在宋仁宗庆历四年(1044年)夏天,便被雷火所焚,仅存五十多年。到了皇祐元年,宋仁宗下诏在距此不远的夷山上,仿照木塔的式样,建造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这座铁色琉璃砖塔。
铁塔现高56.88米,为八角十三层,是国内现在琉璃塔中最高大的一座,它完全用了中国木质结构的形式,塔向修长,高大雄伟,通体遍砌彩色琉璃砖,砖面蚀以栩栩如生的飞天、佛像、伎乐、花卉等,图案达50多种。令人惊奇的是塔为仿木砖质结构,但塔砖如同斧凿的木料一样,个个有榫有眼,有沟有槽,垒砌起来严密合缝。据统计,塔的外部采用经过
名塔
精密设计的二十八种标准砖型加工合成。塔身设窗,一层北、二层南、三层西、四层东以此类推为明窗,其他为盲窗。环挂在檐下的104个铃铎,每当风度云穿时,悠然而动,象是在合奏一首优美的乐曲。塔内有砖砌蹬道168级,绕塔心柱盘旋而上,游人可沿此道扶壁而上,直达塔顶。登上塔顶极目远望,可见大地如茵,黄河似带,游人至此,顿觉飘然如在天外。

铁塔建成近千年,历尽沧桑,仅史有记载的就遭地震38次、冰雹10次,风灾19次,水患6次,尤其是1938年日军曾用飞机、大炮进行轰炸,但铁塔仍巍然屹立,坚固异常。
在铁塔西百米处,是一座重檐伟阁漆栋画梁的大殿,碧瓦迎日,脊兽成列,蔚然壮观,殿长、石狮雄立,殿周围24根大柱抱厦而矗,这就是铁塔公园中最大的殿宇,接引佛殿,殿内接引佛像身高5.14米,重12吨,全部由铜铸成,佛像面目慈善,仪态庄严,金粉饰身,左手抚心,右手下垂,赤足立在莲花台上,随时准备引导佛教徒中修行有成的人到西天极乐世界中去。佛像周围的殿壁绘制有大型壁画“西天极乐世界图”,上有大小佛像70多尊,图中有慈眉善眼的菩萨,婀娜多姿的彩女,手托花盘的仙娥,舞姿轻盈的飞天等,锦衣广带,彩绦飘飞,笙萧婉转,鹤舞鹿鸣,一派温馨和谐的天国胜景。
铁塔以东是三十年代建立的佛学院遗址,现分别为铁塔历史文物陈列室和喻浩纪念亭,陈列室中有白玉琢成的释迦牟尼佛从像一尊,此佛面润肌滑,含笑吟吟,恍若生人。
公园近几年整修了铁塔湖,修建了水中连廊,亭台水榭,设置了游船,园内修建了假山、喷泉,供游人观赏游玩。

高邮镇国寺塔
高邮镇国寺塔亦称西塔,建于唐僖宗时期,2014年被列为世界遗产(是我国第46个世界遗产的京杭大运河重要组成部分),被人们誉为“南方的大雁塔”。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3A级旅游景区。地处江苏省高邮市京杭大运河中间
镇国寺塔始原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是一座方形七层楼阁式砖塔,塔高35.36米,顶端塔刹为一青铜铸葫芦,葫芦表面刻有“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八字。镇国寺塔虽历经几次修葺,但仍基本保留了唐骨明风的建筑特色。 1956年大运河拓宽时,为保塔运河改道,留下了河心岛上的古塔,使古塔成为大运河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如今岛上已重新恢复了镇国寺供游人观光。

中国古代高层建筑有那些,并说明高度和建筑形式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