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经济货币化?它对一国经济发展有什么作用与影响?

2024-05-11 18:26

1. 何谓经济货币化?它对一国经济发展有什么作用与影响?

分类:  商业/理财 
   解析: 
  
 经济货币化的含义主要指:相对于自给自足的物物交换而言,货币的使用正在日益增加,也就是指交易过程中可以用货币来衡量的部分的比重越来越大。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都把经济货币化作为研究重点,戈德史密斯(Raymond W.Gold *** ith)、高斯(S.Ghosh)、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和施瓦茨(Anna J.Schwartz)等经济学家就60年代主要国家经济货币化的比重进行了分析,从而得出一个结论:经济货币化比率的差别基本上反映了不同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货币化比率与一国的经济发达程度呈现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一、我国经济货币化的计算及其悖论
 
  根据我国目前的常用方法,即采用M2/GDP的方式来表示经济货币化指标,我们得出计算结果如下: 
 
 我国经济货币化指标
 
  
 
 年份 1979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经济货币化指标(96) 36.1 40.8 46.0 48.9 51.8 57.8 54.5 61.4 64.1 62.2 
 
 经济货币增长率(%) 13.1 12.7 6.3 5.9 11.6 -5.7 12.7 4.4 —3.0 
 
 同上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64.6 82.5 89.5 95.4 100.7 100.4 103.9 112.1 122.2 132.1 146.1 
 
 3.9 27.7 8.5 6.6 5.6 -0.3 3.5 7.9 9.0 8.1 10.6 
 
 资料来源:根据各期《中国统计年鉴》及《1999年中国统计公报》编制。
 
  从该计算结果中,我们看到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的经济货币化增长态势十分显著,换句话说,货币关系作为经济关系的存在形式在我国已得到了相当程度的深化与泛化,但当我们对比亚洲其它国家时,却发现了一个悖论:经济发展水平尚不发达的中国在经济货币化指标上竟然丝毫不逊于一些经济较发达国家和地区。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也是相当高的,以1998年为例,美国仅为0.67,而我国已经是1.32。由此我们得出一个事实:我国的经济货币化发展呈现非常不正常的态势。
 
  二、我国经济货币化水平与居民消费水平的格兰杰因果检验
 
  如前所述,一般来讲,经济货币化水平与一国的经济发达程度呈正比,因此我们还可以从计量经济角度来分析我国的经济货币化程度与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的相互因果关系‘由于我们用M/GDP来表示经济货币化指标,因此在进行因果关系检验时,我们必须采用与M、GDP无关的指标,笔者在此采用的是居民消费水平指标,具体的想法是,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的最实际体现即为居民消费水平。我国的相关结果数据如下:
 
 我国经济货币化指标与居民消费水平比较 
 
 年份 1979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经济货币化指数 1.13 1.20 1.00 1.06 1.12 0.94 1.13 1.04 0.97 
 
 居民消费水平指数 1.17 1.14 1.11 1.10 1.11 1.17 1.23 1.33 1.14 1.26 
 
 年份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经济货币化指数 1.04 1.28 1.08 1.07 1.06 1.00 1.03 1.08 1.09 1.08 
 
 居民消费水平指数 1.13 1.08 1.16 1.21 1.27 1.33 1.26 1.19 1.09 1.07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1999)整理而成,其指数采用的是环比数据
 
  格兰杰(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是识别一组变量(x,y)是否存在因果关系的一种常用方法。这里的因果关系是指格兰杰意义上的因果关系,基本思想为:如果x的变化引起y的变化,那么x的变化应当发生在y的变化之前,就认为x变化是y变化的原因。具体表述为:“对于服从平稳随机过程的两个变量x和y,如果用x、y各自的过去值和现在值预测y,比不用x的现在及过去值预测y所得的预测值较为优良,那么就存在x到y的因果关系”。格兰杰因果检验的具体方法如下:对于两个平稳时间序列{xt}和{yt},其中t=1,2……T。要检验x是否为引起y变化的原因,构造以下两个模型:
 
  无限制条件回归: (1)
 
  有限制条件回归: (2)
 
  其中,εt是白噪声,n是滞后阶数(可以任意选择)。
 
  设假设H0:β1=β2=……=βn=0,分别对模型(1)和(2)进行回归,得到各自的残差平方和SSRu与SSRr后构造F统计量。
 
  F(n,T-2n)=[(SSRr-SSRu)/n]/[SSRu/(T-2n)]
 
  如果F(n,T-2n)>Fα(α为显著性水平),那么我们就拒绝:“x不是引起y的变化的原因”的假设。然后,检验“y不是引起x变化的原因”的原假设,做同样的回归估计,但是要交换x与y,检验y的滞后项是否显著不为0。要得到x是引起y变化的原因(单向的因果关系)的结论,我们必须拒绝原假设“x不是引起y变化的原因”,同时接受原假设“y不是引起x变化的原因”。
 
  为了检验经济货币化水平与居民消费水平的格兰杰因果关系,令原假设H10:经济货币化水平不是引起居民消费水平变化的原因;原假设H20:居民消费水平不是引起经济货币化水平变化的原因。利用上文所述的有关数据,格兰杰因果检验的结果如下:
 
 原假设 n=1 n=2 n=3 
 
 F统计值 概率(Prob) F统计值 概率(Prob) F统计值 概率(Prob) 
 
 H10 1.34339 0.26456 1.05617 0.37800 1.39280 0.30696 
 
 H20 1.96959 0.18917 2.79044 0.10112 1.81143 0.19833 
 
  在上式中,从检验效果来看,我国的经济货币化水平竟然与居民消费水平不呈显著的因果关系。这实际上就很令人费解,毕竟居民消费水平与经济货币化指标从国外经验与常识来看,都应该有一定的因果关系。所以唯一的解释就是:从因果关系来看,我国表面上很高的经济货币化水平实际上并不代表同样水平的居民消费水平,这种指标是很不正常的。

何谓经济货币化?它对一国经济发展有什么作用与影响?

2. 请教:经济货币化是一种什么样的经济情况?

分类:  资源共享 >> 文档/报告共享 
   解析: 
  
 经济货币化的含义主要指:相对于自给自足的物物交换而言,货币的使用正在日益增加,也就是指交易过程中可以用货币来衡量的部分的比重越来越大。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都把经济货币化作为研究重点,戈德史密斯(Raymond W.Gold *** ith)、高斯(S.Ghosh)、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和施瓦茨(Anna J.Schwartz)等经济学家就60年代主要国家经济货币化的比重进行了分析,从而得出一个结论:经济货币化比率的差别基本上反映了不同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货币化比率与一国的经济发达程度呈现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一、我国经济货币化的计算及其悖论 
 
 根据我国目前的常用方法,即采用M2/GDP的方式来表示经济货币化指标,我们得出计算结果如下: 
 
 我国经济货币化指标 
 
  
 
 年份 1979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经济货币化指标(96) 36.1 40.8 46.0 48.9 51.8 57.8 54.5 61.4 64.1 62.2 
 
 经济货币增长率(%) 13.1 12.7 6.3 5.9 11.6 -5.7 12.7 4.4 —3.0 
 
 同上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64.6 82.5 89.5 95.4 100.7 100.4 103.9 112.1 122.2 132.1 146.1 
 
 3.9 27.7 8.5 6.6 5.6 -0.3 3.5 7.9 9.0 8.1 10.6 
 
 资料来源:根据各期《中国统计年鉴》及《1999年中国统计公报》编制。 
 
 从该计算结果中,我们看到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的经济货币化增长态势十分显著,换句话说,货币关系作为经济关系的存在形式在我国已得到了相当程度的深化与泛化,但当我们对比亚洲其它国家时,却发现了一个悖论:经济发展水平尚不发达的中国在经济货币化指标上竟然丝毫不逊于一些经济较发达国家和地区。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也是相当高的,以1998年为例,美国仅为0.67,而我国已经是1.32。由此我们得出一个事实:我国的经济货币化发展呈现非常不正常的态势。 
 
 二、我国经济货币化水平与居民消费水平的格兰杰因果检验 
 
 如前所述,一般来讲,经济货币化水平与一国的经济发达程度呈正比,因此我们还可以从计量经济角度来分析我国的经济货币化程度与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的相互因果关系‘由于我们用M/GDP来表示经济货币化指标,因此在进行因果关系检验时,我们必须采用与M、GDP无关的指标,笔者在此采用的是居民消费水平指标,具体的想法是,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的最实际体现即为居民消费水平。我国的相关结果数据如下: 
 
 我国经济货币化指标与居民消费水平比较 
 
 年份 1979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经济货币化指数 1.13 1.20 1.00 1.06 1.12 0.94 1.13 1.04 0.97 
 
 居民消费水平指数 1.17 1.14 1.11 1.10 1.11 1.17 1.23 1.33 1.14 1.26 
 
 年份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经济货币化指数 1.04 1.28 1.08 1.07 1.06 1.00 1.03 1.08 1.09 1.08 
 
 居民消费水平指数 1.13 1.08 1.16 1.21 1.27 1.33 1.26 1.19 1.09 1.07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1999)整理而成,其指数采用的是环比数据 
 
 格兰杰(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是识别一组变量(x,y)是否存在因果关系的一种常用方法。这里的因果关系是指格兰杰意义上的因果关系,基本思想为:如果x的变化引起y的变化,那么x的变化应当发生在y的变化之前,就认为x变化是y变化的原因。具体表述为:“对于服从平稳随机过程的两个变量x和y,如果用x、y各自的过去值和现在值预测y,比不用x的现在及过去值预测y所得的预测值较为优良,那么就存在x到y的因果关系”。格兰杰因果检验的具体方法如下:对于两个平稳时间序列{xt}和{yt},其中t=1,2……T。要检验x是否为引起y变化的原因,构造以下两个模型: 
 
 无限制条件回归: (1) 
 
 有限制条件回归: (2) 
 
 其中,εt是白噪声,n是滞后阶数(可以任意选择)。 
 
 设假设H0:β1=β2=……=βn=0,分别对模型(1)和(2)进行回归,得到各自的残差平方和SSRu与SSRr后构造F统计量。 
 
 F(n,T-2n)=[(SSRr-SSRu)/n]/[SSRu/(T-2n)] 
 
 如果F(n,T-2n)>Fα(α为显著性水平),那么我们就拒绝:“x不是引起y的变化的原因”的假设。然后,检验“y不是引起x变化的原因”的原假设,做同样的回归估计,但是要交换x与y,检验y的滞后项是否显著不为0。要得到x是引起y变化的原因(单向的因果关系)的结论,我们必须拒绝原假设“x不是引起y变化的原因”,同时接受原假设“y不是引起x变化的原因”。 
 
 为了检验经济货币化水平与居民消费水平的格兰杰因果关系,令原假设H10:经济货币化水平不是引起居民消费水平变化的原因;原假设H20:居民消费水平不是引起经济货币化水平变化的原因。利用上文所述的有关数据,格兰杰因果检验的结果如下: 
 
 原假设 n=1 n=2 n=3 
 
 F统计值 概率(Prob) F统计值 概率(Prob) F统计值 概率(Prob) 
 
 H10 1.34339 0.26456 1.05617 0.37800 1.39280 0.30696 
 
 H20 1.96959 0.18917 2.79044 0.10112 1.81143 0.19833 
 
 在上式中,从检验效果来看,我国的经济货币化水平竟然与居民消费水平不呈显著的因果关系。这实际上就很令人费解,毕竟居民消费水平与经济货币化指标从国外经验与常识来看,都应该有一定的因果关系。所以唯一的解释就是:从因果关系来看,我国表面上很高的经济货币化水平实际上并不代表同样水平的居民消费水平,这种指标是很不正常的。

3. 中国经济货币化的意义是什么?

经济货币化的含义主要是指: 相对于自给自足的物物交易,货币的使用正在增加,也就是说,交易过程可以用来衡量货币的比例变得越来越大。经济货币化率的差异基本反映为: 各国经济发展水平、货币化率与一国经济发展程度呈显著正相关。经济货币化的作用有以下几点: 1可以摆脱黄金自年代以来作为交换媒介的金本位的疾病,不方便携带,不方便交易。2货币化的另一个好处是更容易反映各国货币的贬值程度,从而更好地反映汇率。因为在当今时代,只有少数金融超级大国才能做到固定汇率。3货币化有助于国家控制财政和经济政策。它可以不断发行新货币来破坏旧货币,可以有效地发挥发行新货币等货币政策的作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刺激国民经济。简单地说,就是把所有的商品和劳动力转换成相应的货币价值,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经济水平

中国经济货币化的意义是什么?

4. 经济货币化的影响因素

经济货币化程度主要受到商品经济发展程度和金融作用程度两个方面的影响。经济发展影响用商品化衡量的商品经济发展程度是货币化的基础。商品经济越发达,商品交换、价值分配和价值管理就越复杂,货币的作用力也就越大。商品经济的发展程度决定了货币化程度,而货币化程度的提高又反过来对商品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金融作用影响金融的作用程度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1)货币信用关系的覆盖面与影响力(2)金融业的发展程度

5. 货币的职能是货币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 它是什么的体现

在发达的商品经济中,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五种职能。其中最基本的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价值尺度是用来衡量和表现商品价值的一种职能,是货币的最基本、最重要的职能。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两种基本职能。价值尺度是指以货币作为尺度来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的大小。货币本身有价值决定了它能成为衡量商品价值大小的尺度。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就是把商品的价值表现为“价格”。此时其形态只是观念中的货币。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就是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此时应是现实的货币。此外,货币还有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等职能。 1、价值尺度,是指货币充当衡量商品所包含价值量大小的社会尺度。货币之所以能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是因为货币本身也具有价值,因而能以自身价值作为尺度来衡量其他商品所包含的价值量。  2、流通手段,流通手段的职能是货币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即购买手段的职能。其主要特点是在商品买卖中,商品的让渡和货币的让渡在同一时间内完成,通俗地说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3、贮藏手段,货币退出流通领域作为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被保存起来的职能。货币作为贮藏手段能够自发地调节流通中的货币量。当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减少时,多余的货币就退出流通;当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增加时,部分被贮存的货币就进入流通。 4、支付手段,支付手段是随着商品赊账买卖的产生而出现的。在赊销赊购中,货币被用来支付债务。后来,它又被用来支付地租、利息、税款、货款、工资等。 5、世界货币,世界货币是随着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的。当商品交换超出国家界限而发展为国际贸易时,商品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展开自己的价值,作为它的价值表现形态的货币,也就成为世界范围的商品的一般等价物,即世界货币。

货币的职能是货币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 它是什么的体现

6. 货币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1、货币作为交换媒介,起着减小了产品交换的成本,提高交换效率的作用;

2、价值衡量跟比较的成本降低,又给产品交换提供了便利;

3、货币作为价值贮藏的形式,提供了流动性的价值贮藏形式的作用,丰富了贮藏的手段;

4、货币还起着一般等价物的作用;

5、货币是反映商品生产者间生产关系的特殊商品。

7. 货币经济的作用

一)规定货币材料,即确定哪些商品可以作为币材。 (二)规定货币单位,即规定货币单位的名称和货币单位的“值”。 (三)规定主币和辅币:主币是一国流通中的基本通货,辅币是主币单位以下的小面额货币。 (四)自由铸造、限制铸造,即金属货币流通下货币铸造权的规定。 (五)有限法偿和无限法偿,即法律规定货币具有多大的支付能力。 (六)准备制度。货币制度主要有以下几种: 银单本位制是以白银为本位币的一种货币制度,历史悠久。金银复本位制是金银两种铸币被同时法定为本位货币的货币制度。 金本位制是以黄金为本位币的一种货币制度,包括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 (一)金币本位制:金币可以自由铸造;辅币和银行券可自由兑换成金币,黄金可以自由输出入国境。金币本位制:是一种比较稳定的货币制度,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起到了促进作用。但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金币本位制的稳定因素遭到破坏。 (二)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是残缺不全,不稳定的货币制度。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货币体系。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是一种没有金属本位货币的货币制度,以不兑现的信用货币为法偿货币。 我国货币制度是人民币制度。人民币制度属于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由中国人民银行依法进行管理调控西方货币总量指标的改革:现代西方主流国家货币总量指标的统计模式,始于货币学派的经验研究。自从弗里德曼在其名著《美国货币史—1867-1960年》中,采用了按照流动性的顺序逐级累加的货币量、并划分了M1、M2和M3的口径以后,经济学家纷纷效法。后来,美国的联邦储备体系也采用同样的方法编制货币总量指标,其间历经多次重要的改革。1982年美国联储确立的统计标准延续至今,调整后的数据上溯到1959年。其它各国的经济学家和货币当局,基本也是沿着同样的模式编制货币总量指标。由于这种简单加总的货币总量备受理论和实践的质疑,西方学者提出了许多改革方案,进行了大规模的实验性工作。

货币经济的作用

8. 货币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市场经济离不开货币.在市场经济活动中,货币不仅充当着商品流通的媒介,其本身也在作为财产的代表成为信用活动的工具.由此产生的一系列与货币收支有关的交易和借贷等经济活动,就是金融活动.
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商品交换是直接的物物交换,以物换物.没有货币的物物交换往往颇费周折,如果甲需要乙的商品,乙却不需要甲的商品,两人就不能成交.其缺点随着商品交换范围的扩大而日益明显.
1.货币执行交换媒介的功能
在交换的实践中,人们逐渐习惯与用某种比较容易为大家接受的商品来充当商品交换的"中间人",先把自己生产的商品设法换成这种商品,然后再用它去换回自己需要的商品,从而导致了货币的产生.
2.货币执行计价单位的功能
货币执行计价单位功能,就是赋予商品一定的价格.市场上的商品有千万种,个人对同一种商品效用的评价又千差万别,因此人们往往难以弄清各种商品之间的交换比例,交易自然也就难以做到公平.由于某个商品出卖后可以得到的货币就是该商品的价格,一旦该商品在市场交易中形成了被广泛接受的价格,人们再也不必一一记住各种商品相互之间的交换比例,只要一看价格就一目了然.
货币经历了从实物货币到金属货币,再从金属货币到纸币的演变过程.随着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和计算机技术的进步,票据形式的记帐货币和近年出现的各种电子货币取代了部分纸币进行流通.
货币可以随时方便地换成各种各样的商品和财务.因此,货币除了在商品交换中执行交换媒介和计价单位的功能,货币本身也成为了财产的代表.货币作为财产的代表,不仅可以储存起来作为未来的购买力,而且可以通过出让给别人收取利息实现增值.让渡货币在一段时间内的使用权,就是货币的借贷活动.
在让渡货币使用权的借贷活动中,当事人双方之间体现的是一种债权,债务关系.债权人暂时出让货币在一段时间内的使用权,货币的使用人(债务人)有义务在一定期限之后归还,并支付一定的利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