嗔恚是什么意思

2024-05-17 17:29

1. 嗔恚是什么意思

又作嗔,指仇视、怨恨和损害他人的心理。
嗔恚者。恨怒也。见人有得。愁忧愤怒。见人有失。悦乐庆快。及逞势逞气。欺侮人物等。“五戒十善”是佛教伦理道德的基础。以佛教的观点,守“五戒十善”可确保投生人天善趣,免堕三途,即使今生不能解脱,来生仍可继续修持。
“五戒”侧重于止恶,而“十戒”侧重于行善。由“十戒”而来的“十善”即以不净观离贪欲,以慈悲观离嗔恚,以因缘观离愚痴,以诚实语离妄语,以和合语离两舌,以爱语离恶口,以质直语离绮语,以救生离杀生,以布施离偷盗,以净行离邪淫。
不宜嗔恚,遇到事情应心平气和,愤怒、仇视会导致人做出错误的判断。

扩展资料
嗔恚的出处:
瑜伽八卷十六页云:云何嗔恚?谓于他起害欲乐,起染污心,若于他起害欲乐决定方便,及于彼究竟中,所有意乐。
二解 法蕴足论八卷十四页云:云何嗔恚?谓于诸有情,欲为损害;内怀栽杌,乃至现为过患。总名嗔恚。
嗔恚,嗔的产生与作用与贪正好相反。贪是由对事物的喜好而产生无厌足地追求、占有的心理欲望,嗔却是由对众生或事物的厌恶而产生愤恨、恼怒的心理和情绪。佛教认为对违背自己心愿的他人或他事物生起怨恨之情,会使众生身心产生热恼、不安等精神作用,对佛道之修行是十分有害的。
因而佛教把嗔看作是修行的大敌。对佛教修行所言是这样,如果是对他人或社会而言,则嗔的危害更大。因嗔怒他人而起仇恨之心,便会发生争斗,或导致互相残杀,轻者危害一家一村,重则使整个社会,乃致使整个国家陷入灾难,因而《大智度论》卷十四中说,嗔恚是三毒中最重的、其咎最深,也是各种心病中最难治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嗔恚

嗔恚是什么意思

2. 嗔恚什么意思

就是怒气,一个人如果有怒气,就会攀缘心起,起了这个心就会造业,善业,恶业,都有可能,造业以后就会遭受果报,因果不虚。
彻底断尽这种烦恼,根本在于,我们有没有淫欲心等痴心,无明。
无明就是不明白。
你为什么嗔恨?有的人被人打了就嗔恨,打了别人就高兴,这都叫做愚痴,若以善法勤分别,有漏缠缚为大苦,于因果而不分,来世感召剧痛苦。
嗔恨属于一种心理行为,也就是意业,一般我们讲的果报,是身去受,但是身是受心的支配的,所以说,嗔恨心重,即使行持善法,最终也可能遭受毁坏,三毒任何心重,都会毁坏善法,感召恶报,但是恶业还没有发动的时候,可以说都是忍辱行为,忍辱成就,就是忍辱波罗密,忍到了彼岸去,多么美的名词啊!
忍,到彼岸!可是有的人忍不到彼岸,在这头给气个半死。
忍辱心若是丧失,恶法的种子一升起,临终的速生刹那,就会形成你的业报去处,因为我尚未证悟神通,所以只能大概这么跟你说。
打个比方别人起了嗔恨心,要取一个人的性命,这时候往往就是两个人都会升起很大的嗔恨心,会很大程度上破坏两个人的心理,他们会产生一些错误的心理,并且这些心理蓄积久了,还会形成一些心理问题,比方说抑郁症。
你要成佛,一定要断嗔恨心。
现在有人羞辱我,我能不能忍,有的人以为表面上一句话不说就是忍,那叫做表面功夫,内心可能正在怒骂,这个不是忍辱的奥义,忍辱的奥义在于处变不惊,如果没有这种功夫,境界一来就慌了神,动了气,那就是丧失了忍辱,我们的心地,一定是处在一个正念的状态,才叫做忍辱,不然的话你可能会比较愚痴,陷入是非之中。
我常听三句话,学佛人不看是非,不听是非,不说是非,是非恩怨就是一些人自讨苦吃找来的解决不了的问题,你完全不必去研究和解决它,这就像有个人在火山口怂恿一个人跳下去,说一大堆道理,跳下去怎么可以不死,那都是自欺欺人的假话,嗔恨心一动,修行就算完蛋,这个火山口就是嗔恨心,你要是听是非心里跟着跑,等于是找死。
是非是人造的,即是人自讨苦吃,所以是非长短,我们不要去管,我们好好念佛。
怎么灭嗔恨心,淫欲心,不能用空谈,必须实修,你在红尘炼心,就是断三毒的很好修行,但是这个修行属于境界般若,就是说修养,佛教的精髓不是个人修养,而是空性,比方说济公禅师,看起来和乞丐一般无二,但是内心充满大智慧,能够普渡众生。这就是证悟以后的利益。
好好念佛,南无阿弥陀佛。

3. 嗔欲是什么意思?

什么是“贪嗔痴慢疑”

贪--贪爱五欲
指贪婪,贪心,贪念多,不知足,没有节制,没有界限。

嗔--嗔恚无忍
指怨恨;经常生气;对什么东西都分得很清楚,这是我,这是你的;爱较真。

痴--愚痴无明
指容易把自已的想法加到别人身上;痴迷;迷恋自己,觉得自已就是对的;一门心思、一相情愿地认为事情就会往自已所设想的方向发展。

慢--骄慢自大
指怠慢;傲慢;轻慢;对外界不敏感,或者对外界没兴趣,只对自已的东西感兴趣;或者是惯性思维,原来我是对的,现在也应该是对的;缺乏激情,缺乏学习精神。

疑--狐疑猜忌
就是怀疑、疑心重,不信任对方,老疑神疑鬼。

嗔欲是什么意思?

4. 嗔恚是什么意思

嗔恚的意思是指仇视、怨恨和损害他人的心理。
出自:
《大乘五蕴论》中:“云何为嗔?谓于有情乐作损害为性。”
明·张三光《蒋石原先生传》:“先生佯为嗔恚也者,孺人便寂然停羹纳笔墨故处而已。”
嗔,汉语汉字,拼音是chēn,两种意思:第一种是怒,生气;第二种对人不满,怪罪。
出处:
《说文》:“謓,恚也。”
相关组词:嗔怪、嗔怒、娇嗔、嗔视、贪嗔。
恚:huì,玉质法天地以守之以主其土之瑞信物是圭之方式。心、圭两范式叠加。心头有刻玉般记恨是恚之范式。本义:恨,怒。
出处:
汉·许慎《说文》:“恚,恨也。”
《广雅·释诂二》:“恚,怒也。”
相关组词:愤恚、恚怼、憾恚、恚恨、惭恚。

5. 嗔恚的意思是什么

嗔恚的意思是指仇视、怨恨和损害他人的心理。出自:《大乘五蕴论》中:“云何为嗔?谓于有情乐作损害为性。”明·张三光《蒋石原先生传》:“先生佯为嗔恚也者,孺人便寂然停羹纳笔墨故处而已。”嗔,汉语汉字,拼音是chēn,两种意思:第一种是怒,生气;第二种对人不满,怪罪。

出处:《说文》:“謓,恚也。”相关组词:嗔怪、嗔怒、娇嗔、嗔视、贪嗔。恚:huì,玉质法天地以守之以主其土之瑞信物是圭之方式。心、圭两范式叠加。心头有刻玉般记恨是恚之范式。本义:恨,怒。

出处:汉·许慎《说文》:“恚,恨也。”《广雅·释诂二》:“恚,怒也。”相关组词:愤恚、恚怼、憾恚、恚恨、惭恚。

嗔恚的意思是什么

6. 恚嗔是什么意思

恚嗔的意思是怨怒。
源自《素问·上古天真论》:“有圣人者,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适嗜欲於世俗之闲,无恚嗔之心。”

与恚嗔相关的成语
转嗔为喜
雷嗔电怒
宜嗔宜喜
宜喜宜嗔
娇嗔满面
回嗔作喜
嗔目切齿
攘臂嗔目
嗔拳不打笑面
伯道无儿
不齿于人
不名一钱
不期而然
不为已甚

7. 嗔恚是什么意思

嗔恚:又作嗔,指仇视、怨恨和损害他人的心理。《大乘五蕴论》中说:“云何为嗔?谓于有情乐作损害为性。”
嗔:怒,生气 ;恚:恨,怒。 《成唯识论》中则说:“嗔者,于苦、苦具,憎恚为性,能障无嗔,不安稳性,恶行所依为业。”嗔是佛教所说的根本烦恼之一,与贪和痴一起被称为“三毒”。

出自瑜伽八卷十六页:云何嗔恚?谓于他起害欲乐,起染污心,若于他起害欲乐决定方便,及于彼究竟中,所有意乐。

扩展资料:
嗔的产生与作用与贪正好相反。贪是由对事物的喜好而产生无厌足地追求、占有的心理欲望,嗔却是由对众生或事物的厌恶而产生愤恨、恼怒的心理和情绪。
佛教认为对违背自己心愿的他人或他事物生起怨恨之情,会使众生身心产生热恼、不安等精神作用,对佛道之修行是十分有害的。因而佛教把嗔看作是修行的大敌。对佛教修行所言是这样,如果是对他人或社会而言,则嗔的危害更大。
因嗔怒他人而起仇恨之心,便会发生争斗,或导致互相残杀,轻者危害一家一村,重则使整个社会,乃致使整个国家陷入灾难,因而《大智度论》卷十四中说,嗔恚是三毒中最重的、其咎最深,也是各种心病中最难治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嗔恚

嗔恚是什么意思

8. 嗔恚的介绍

又作嗔,指仇视、怨恨和损害他人的心理。《大乘五蕴论》中说:“云何为嗔?谓于有情乐作损害为性。”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