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三年养猪前景如何?你知道吗?

2024-05-07 04:13

1. 未来三年养猪前景如何?你知道吗?

未来三年养猪会进入微利时代。
猪肉价格的波动,自有其规律性,因为他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从近十年来看,猪肉价格仿佛过山车,大起大落。国家虽采取了一些积极干预政策,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去年至今,猪肉价格更是一路高歌猛进,养猪户和养猪企业赚得盆满钵满。资本对养猪业开始垂青,准备进军养猪业,大干特干。一些地方开始上马大量的养猪场项目,认为是抓住了发展机遇,实践证明,热点一定不是风口,只是在给接盘侠挖坑。
猪价应该不会出现大幅度的下滑,三年后,猪价下滑的可能性比较大,因过高的仔猪价格会刺激能繁母猪的增加,这个增加效应会在两年后达到一个峰值,再小半年,猪出栏就会形成峰值,猪价就回归正常,甚至低谷。

2021年下半年会出现大面积亏损,进入2021年,由于生猪产能基本恢复,上半年就会有养猪人赔钱,以高位接盘的育肥场为主。下半年,养殖水平差的养猪人大多数会赔钱。
2022年会出现整体性亏损,进入2022年,生猪供需关系会出现逆转,供应将会大于需求,生猪行业将会出现整体性亏损,只有极少数养猪人会有盈利。
2023年养猪行情筑底,实力强、养殖水平高的养猪人可以“抄底”。随着猪肉价格大幅下降,猪肉需求将会显著恢复,加上国内外经济的全面恢复和强劲反弹,也有助于拉抬猪肉需求。
综上所述,多方面因素影响,决定未来三年还是有点养猪利润空间,不可抱着暴发户的心态加入养猪行业,否则你会哭的很惨。丰富的养猪经验、一定的资金储备、完善的生物安全防控措施,再加上热爱养猪的持久性,满足这几点的养猪人,是会在未来几年内创造一番财富的。

未来三年养猪前景如何?你知道吗?

2. 农村养猪前景如何?

养猪业进入“提档升级”的关键时期,规模饲养是今后养猪业的必然趋势。规模饲养是决定养猪业向现代化发展的基础。随着市场竞争加剧和人们对畜产品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千家万户的分散饲养已经难以适应,而规模化养殖既可增加经济效益,增强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还是实施标准化生产,提高生猪质量的必要基础。只有生猪养殖达到一定规模,才能实现服务指导、科技应用、疫病防控、产品销售、质量控制等的系列化、专业化、标准化,从而适应市场发展的需求,保证养殖效益和生猪及其产品的质量。总之,有规模才有效益,有规模才有市场,大力发展生猪产业的规模养殖已是大势所趋。以二005 年下半年以来的这次生猪市场波动为例:育肥猪销售价格由原来的每公斤漆元-吧元下降到陆元左右,有许多养殖场户陷入困境,部分养猪户出现亏损。但一些大型养猪基地却依托规模优势,实现了“市场虽滑坡,效益仍可观”。其增效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仔猪实行自繁自育,每头生猪降低购买仔猪成本50元以上;购进的饲料原料量大、价格低,每头猪可减少饲养成本50元左右;销售的生猪质量好、数量多、价格高,与市场价相比每公斤高出 0.5元以上,一头猪的销售差价就是50元。几项相加,规模化养殖场与普通养殖户相比,饲养一头育肥猪的效益多出 一50元,扣除规模化养殖场的人工、基建等成本,效益差也在一00元左右。养猪业规模化优势日益明显。 发展养猪业要注意什么? 发展养猪可操作性强,见效快,是广大农户增收致富的一条好路子,但要取得好效益还需把握关键环节:? 一是抓住机遇。在市场波动不断的情况下发展养猪,应当注意抓好四个时期,即:低谷期、发展期、高峰期和下滑期。生猪市场波动中的低谷期是养猪户进入的最佳时机,此时仔猪、种猪价格低,发展养猪的投入成本较低;生猪市场逐渐走出低谷进入发展期时,养猪户要加快膨胀规模;生猪市场进入高峰期时,养猪户应尽快出栏生猪,以取得最好的效益;待到生猪生产进人下滑期时,养猪户的重点应放到压缩存栏,提高质量,加强管理等方面,等待时机再图更大发展。生猪生产发展过程中几个不同时期的掌控,关键要靠经验的积累和信息的了解,打算从事或正在从事养猪业的农产需要平时多观察、多了解、多积累养猪业发展情况,从而对养猪业的现状、趋势和规律有一个较为准确的把握。? 二是适度规模。大规模养猪涉及资金、技术、土地、环保等诸多问题,需要循序渐进,不可能一蹴而就。然而农产在发展养猪生产中,仍有必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度规模饲养。这是因为,如果农户的养猪规模太小,即使在养猪效益好时,养上一两头猪也难以取得明显的效益;在养猪效益不好时,却首当其冲,受损失最大,弄不好白忙活。在当前农村经济条件下,农户养猪规模适宜在三0头左右,投资大约二万元。这样在正常年份,按年出栏一00头,每头猪效益吧0元计算,可获利吧000元。有条件的农户,最好搞自繁自育,这样能够减少仔猪成本,减少疫病发生,可明显提高养猪效益。? 三是疫病防控。近年来生猪疫病呈现出非典型症状、混合感染、不好诊断的特点,疫病抗药性明显增强。疫病防治费用已经成为重要支出之一,甚至在一些时候成为决定养猪效益的关键因素。如果农户养的猪得病,费用少则十几元,多则几十元,一旦有病死现象,损失无法估量。因此,养猪户应改变“重治轻防”的思想,树立 “以防为主”的观念,从养猪场选址、猪舍设计、程序化防疫、科学饲料配方等基础方面入手,最大限度地防止疫病的发生。而一旦猪发生疫病,要做到及时隔离,准确诊断,合理用药,将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 四是良种良法。优良品种是取得养猪效益的一个重要因素。良种猪出栏时与普通猪相比,每公斤销售价格差在 0.5元左右。有了良种还要有良法。粗放的饲养模式,不仅限制了良种猪生产水平发挥,甚至造成较大的损失和浪费。良种猪的饲养讲究饲料配方科学,圈舍整洁卫生,同时日常管理也十分重要。比如:良种猪对外界环境刺激敏感,不安静的饲养环境,突然改变环境、饲料或粗暴对待等不良刺激,都容易使猪出现应激反应,严重影响良种猪的生长。因此,农户在发展良种猪生产的同时,要通过多种途径学习良种猪饲养技术,使良种与良法配套,力求取得最好的养猪效益。 五是联合生产。小规模的养猪场户可通过建立生猪产销协会、合作社等方式,加强信息交流,实行统一供种、统一饲料、统一防疫、统一销售,从而将千家万户的小生产联结起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规模生产,收到降低成本、减少疫病、提高售价、增加效益的“多赢”效果

3. 未来十年养猪前景如何 养猪前景分析

看!未来养猪业发展的5个方向,养猪不再像你想的那么简单

未来十年养猪前景如何 养猪前景分析

4. 今年养猪行吗前景如何

个人分析是在明年还有至少一年的好日子,好猪价,而且生猪的价格是欲跌还涨,如犹抱琵琶半遮面,国家的调控还是有限的,冷冻猪肉毕竟有限,但养猪人的人心在前几年受到了重大的打击,前几年,国家大力鼓励发展大规模养猪业,其中的弊端显现出来,实际上养出了一大批,个人估计至少有30%是套钱派的,一些猪场基本不务正业,只为套国家的补贴来过日子,虚报猪的数量,全国各地累积起来,虚报的数量就极为巨大了,同时,国家鼓励大的,却压制小的,小规模农村养猪基本上被逼到墙角,无利可图(原因在于那些大猪场在国家给的温床般的保护和补贴下,以低成本挤压),加上前两年的猪病泛滥,让人谈病色变,加上近年来,沿海闹起了民工荒,用工不足,大量农村劳动力不再养猪,甚至调查的结果是,很多之前养过猪的已在外找到合适的工作,表示即使猪价再高也不会再养猪了,态度之坚决,前所未有,失去了农村养猪的生力军,光靠大型猪场是撑不起这片天的,记得多年前,国家其实基本上是靠的是农村养猪的,要知道,只要数亿农民一家养几头猪,国家的猪肉是吃不完的,可能还要动员大家去吃猪肉才行呢,但这部分生力军短期内无法全面恢复;
所以,未来两年,可能还会持续较高的猪价,但任何行业都有风险,这里仅作参考。

5. 未来几年养猪前景如何呢?

未来三年养猪前景如何

俗话说得好,家有钱财万贯,出气带毛的不算,因为传统思维观念,把养殖业并没有看成是暴利行业,不知道为什么前三年的猪肉价格,让养殖户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也许是因为疫情,也许是因为进口和出口受阻,也有可能是扩大内需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事实上,尤其是农民,基本不接受到市场购买大型养殖场的猪,因为不放心。

任何行业都一样,二八定律,农副产品因为期货市场、股票市场,绝大多数反应经济的晴雨表,尤其猪肉经济学、种猪技术管理,以及猪饲料供应链管理和企业文化都是大部分饲料公司、兽药公司,人工授精技术服务公司共同的研究课题。
养猪行业的暴利时代马上结束,甚至局部已经结束,因为猪肉消费一定薄利多销,如果是天价猪肉,那么进口和替代的肉食材料就会涨价,鱼肉蛋奶,猪肉的价格走高,其他的也会变高,尤其鸡鸭鱼肉,冻货,海鲜等等。

差异化养殖方案的形成让养猪成为全新的技术行业,为什么这么讲,因为人们对于猪肉的饮食观念发生变化,野生的猪,中华土猪,以及著名的火腿加工和肉联加工,成为大批量的参与者和见证者。
已经单纯的不能用好坏来区别,事实上搞养殖业存在门外汉和门内人,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说到底行业内竞争也很激烈,不仅是上下游企业,供应链企业,以及这一套的流程下来。

饲料猪,纯饲料猪,因为饮食结构和作息习惯,人们都敬而远之,就像网易老板养猪,清华大学学子养猪一样,从单纯的养猪到ip孵化,从销售肉本身到销售健康的价值观,已经翻来覆去操作多少波了。
事实上,猪肉的价格高低,市场都给出了价格,纯饲料的猪,好处就是出栏快,资金回笼周期短,以及个人在市场风险这一块很好控制,退一万步讲,市场崩盘一定有资本救市,因为猪肉的健康发展关系到民生问题。

局外人在门外算账,不如去养一养,眼睛在红,不尝试也白搭。

未来几年养猪前景如何呢?

6. 今年想在农村养猪,想问一下生态猪养殖前景怎么样呢?

生态猪养殖前景广阔,很适合在农村养殖,下面分析一下生态猪养殖技术的优势
(1)猪肉味道更好。
目前,猪饲料中铜、锌等金属元素过多,饲料中添加抗生素等药物。这些药品会影响猪肉的质量,威胁消费者的健康。受规模化养殖模式的影响,部分养殖场盲目追求生猪的生长率和瘦肉指数,放弃猪肉的品质和口感。生态养猪技术更加注重猪的健康和肉质,它不盲目追求经济效益,避免了猪肉中过多的有害物质的残留,使猪肉口感更好,也更绿色健康。

(2)改善自然生态环境。
养殖污染已成为现代社会环境污染的三大原因之一。如果在生产中不加入环保理念,会增加疫情防控难度,带来环境污染和经济损失。生态生猪养殖技术是一种综合利用率高、整体性强的养殖技术,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养殖过程中,猪粪可在沼气池中发酵。生产出的沼气可以为农民提供生活燃料,发酵的沼液还可以用作灌溉作物的肥料。采用沼液作为肥料,不仅可以减少化肥用量和成本,还可以种植有机植物。在整个生态养猪技术中,解决了环境污染问题,充分利用了能源,实现了生态农业的良性循环发展,为循环经济提供新的思路,提高经济效益。

(3)适应当今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事实上,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生态养猪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其育种技术值得推广。因此,在养殖技术方面,要不断改进和引导生态猪养殖技术,向专业化、标准化方向发展,形成规模化的生态养猪产业。

以上就是关于生态猪养殖的优势分析以及前进分析,供大家了解学习和参考,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7. 未来三年养猪前景如何?

未来三年养猪会进入微利时代。

猪肉价格的波动,自有其规律性,因为他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从近十年来看,猪肉价格仿佛过山车,大起大落。国家虽采取了一些积极干预政策,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去年至今,猪肉价格更是一路高歌猛进,养猪户和养猪企业赚得盆满钵满。资本对养猪业开始垂青,准备进军养猪业,大干特干。一些地方开始上马大量的养猪场项目,认为是抓住了发展机遇,实践证明,热点一定不是风口,只是在给接盘侠挖坑。

去年以来的猪价上涨,受到三个关键因素的影响。首要的原因是传统养猪的主力军,普通农户退出了养猪业。究其原因是一家一户养几头猪,把粮食转化猪肉,相当于零存整取,几乎没有经济效益。农村的空心化,加剧了这个进程。我们镇过去基本上农村人均年出栏1头猪,现在人均年出栏仅有0.3头左右,有可能更低。其次是环保要求比过去更严,养猪的成本更高,有些地方的猪场因为环保不达标,直接被关停。客观上使出栏猪的数量短时间下滑,尽管去年几部委联合行文,要求为养猪企业提供便利,不能一禁了之,但环保的红线仍是带电的高压线,部分养猪场面临生存压力的事实不容回避。三是非洲猪瘟疫情的持续影响,应该说是对养猪业形成了重创。最直接的后果是能繁母猪的锐减,仔猪价格飞速上涨,7公斤左右的仔猪价格高达2000元/头,而且还是有价无市。年初,某上市公司猪场外等装运仔猪的车辆排起了长龙。普通养猪户想要填槽,一猪难求。少了能繁母猪这关键一环,出栏猪增加就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各级政府对新增能繁母猪给予财政补贴,但能繁母猪要达到之前的水平需要时间。即使政策的效果立竿见影,至少也要两年左右的时间。

未来三年养猪前景如何?

8. 近几年养猪的前景如何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目前国内生猪养殖行业的上市公司主要有牧原股份(002714)、温氏股份(300498)、正邦科技(002157)、新希望(000876)、大北农(002385)、天邦食品(002124)、巨星农牧(603477)、神农集团(605296)等
本文核心数据:生猪存栏量;能繁母猪存栏量
中国生猪养殖行业周期性仍较为明显
我国生猪养殖行业呈显周期性特征,生猪价格周期性波动明显,一般3-4年为一个周期。所谓猪周期是指遵循“母猪数量减少——生猪供应减少——猪肉价格上涨——母猪补栏增加——生猪供应增加——猪肉价格下跌——母猪去产能”的一个循环,市场价格机制推动产能变化是猪周期的成因。
以往发生猪肉价格大幅失衡,国家层面会通过政策、资金、行政手段等方式促使猪肉价格尽快回调。自2021年9月起,国家坚持以预警调控为主,通过抓住“能繁母猪存栏量变化率”指标进行生猪产能调控,平滑猪周期的波动,未来猪价或将减少大幅波动,整体较为均衡。

猪肉价格处于最新一轮周期调整后的低位
2000年以来,全国生猪养殖业经历了如下波动周期:2002年至2006年、2006年至2010年、2010年至2014年、2014年至2018年各为一个完整周期,大周期中也存在若干个小周期。最近一次猪周期发生在2019-2021年,2019年受猪周期、非洲猪瘟疫情等因素叠加影响,生猪出栏下降,猪价呈现前低后高的走势,全年均价涨幅较大。2020年,虽然产能在逐步恢复,但因为前期产能去化幅度较大,因此2020年生猪整体处于供不应求状态,全年猪价在高位波动。2021年,产能基本恢复,市场供应明显回升,猪价快速下跌,目前猪肉价格处于低位。
值得注意的是,行业在2021年7月开始进行能繁母猪去产能,能繁母猪数量连续下降,目前能繁母猪处于合理水平。
政策积极响应猪周期波动规律并逐渐侧重长效调控
2019年非洲猪瘟爆发,猪瘟防疫事关生猪产业健康发展,事关人民群众肉食品保障,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并推出一系列促进生猪产业转型升级的措施。短期政策包括加大生猪生产扶持、增加信贷支持、压实猪瘟防疫工作等,长远性政策包括制定生猪产能管理方案、制定猪瘟疫情防疫方案等。
展望未来,政策对于生猪养殖的管控更侧重长效机制、提前预警,未来几年生猪养殖行业价格波动有望相对平滑,而商业化育种实现品质改良将是未来的重要方向。
猪价短期上涨属正常反应,缺乏长期上涨动力
从2019-2022年全国生猪存栏量变动情况来看,在经历2019年非洲猪瘟时期,生猪存栏量显著下滑,导致猪价明显上涨。2020年生猪存栏量仍未恢复以往水平,故全年猪价在高位波动。2021年以来,生猪存栏量已基本恢复猪瘟前水平,供给充足,猪价下滑。
进入2022年以来,生猪存栏量有波动下滑的态势,从价格上看,2022年4月以来猪价呈现上涨态势,表明行业不断推进去产能后市场价格迎来回暖。但整体来看,目前生猪存栏量仍处于历史高位,生猪存栏量充足,中长期涨价难以持续。
而从能繁母猪存栏量来看,从能繁母猪到肥猪出栏需要10-11个月养殖期,即能繁母猪的数量能够影响10个月后生猪出栏数量。2019-2021年上半年,能繁母猪存栏量不断上涨,主要是非洲瘟疫之后的产能扩大;2021年7月拐点以来,能繁母猪开始进行去产能,连续9个月产能不断下滑,截至2022年5月,我国能繁母猪存栏量为4192万头,相当于正常保有量的102.2%,产能正常,处于绿色区域。
2022年4月以来猪价上涨,更多是产能调减后市场的正常反应,但随着5月份能繁母猪存栏量环比回升,且能繁母猪仍处于合理区间,未来猪价缺乏进一步上涨动力。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生猪养殖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