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中央行政机构是(  ) A. 中书省 B. 门下省 C. 中书门下 D. 内阁

2024-05-13 16:02

1. 北宋中央行政机构是(  ) A. 中书省 B. 门下省 C. 中书门下 D. 内阁

宋时亦指“政事堂”.宋建炎三年(1129),并中书省与门下省为一省,称中书门下省,即宰相机构和官署.
  故选C.

北宋中央行政机构是(  ) A. 中书省 B. 门下省 C. 中书门下 D. 内阁

2. 宋代主管财政的“计相”称为A.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B.参知政事 C.枢密使�0�2 D.三司使

D. 三司使是北宋前期最高财政长官。后唐长兴元年(930)﹐始设三司(盐铁﹑户部﹑度支)使﹐总管国家财政。宋初沿旧制﹐三司总理财政﹐成为仅次于中书﹑枢密院的重要机构﹐号称“计省”﹐三司的长官三司使被称为“计相”﹐地位略低于参知政事。   太平兴国八年(983)﹐废三司使﹐分为盐铁﹑户部﹑度支三个机构﹐各置使分领。淳化四年(993)五月﹐又合并为三司﹐设三司使一员。不久﹐全国分为十道﹐分属左﹑右计﹐东京为左计﹐西京为右计﹐设左﹑右计使各一员分管﹐不久又设总计使判左﹑右计事。次年底﹐罢十道和左﹑右计﹐又分为盐铁﹑户部﹑度支三部﹐各置使分领。咸平六年(1003)再度合并为三司﹐设三司使一员总领财政﹐下设盐铁﹑户部﹑度支三个副使分管三部﹐其下先后设有兵﹑胄﹑商税等二十多个案﹐分理事务。王安石变法时﹐三司的部分职务归属其它机构﹐如胄案归军器监﹐修造案归将作监等。元丰改制废三司﹐职事大多归尚书省的户部和工部﹐三司使改任户部尚书﹐受宰相领导。

3. 宋代主管财政的“计相”称为A.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B.参知政事 C.枢密使 D.三司使

D. 三司使是北宋前期最高财政长官。后唐长兴元年(930)﹐始设三司(盐铁﹑户部﹑度支)使﹐总管国家财政。宋初沿旧制﹐三司总理财政﹐成为仅次于中书﹑枢密院的重要机构﹐号称“计省”﹐三司的长官三司使被称为“计相”﹐地位略低于参知政事。 太平兴国八年(983)﹐废三司使﹐分为盐铁﹑户部﹑度支三个机构﹐各置使分领。淳化四年(993)五月﹐又合并为三司﹐设三司使一员。不久﹐全国分为十道﹐分属左﹑右计﹐东京为左计﹐西京为右计﹐设左﹑右计使各一员分管﹐不久又设总计使判左﹑右计事。次年底﹐罢十道和左﹑右计﹐又分为盐铁﹑户部﹑度支三部﹐各置使分领。咸平六年(1003)再度合并为三司﹐设三司使一员总领财政﹐下设盐铁﹑户部﹑度支三个副使分管三部﹐其下先后设有兵﹑胄﹑商税等二十多个案﹐分理事务。王安石变法时﹐三司的部分职务归属其它机构﹐如胄案归军器监﹐修造案归将作监等。元丰改制废三司﹐职事大多归尚书省的户部和工部﹐三司使改任户部尚书﹐受宰相领导。

宋代主管财政的“计相”称为A.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B.参知政事 C.枢密使 D.三司使

4. 宋朝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的局面。这反映出 A.宰相职权范围扩大 B.

     C         试题分析:自从秦始皇创建中央集权制度以来,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就是一直是古代政治的一个重要问题,相权在与皇权的争夺过程逐渐变弱,皇权不断加强,到明朝时最终战胜相权,专制主义达到顶峰。三省六部制相权被一分为三,到宋代,相权被进一步分割,三省的宰相不参与政事,相权被分割成为行政权、军权、财权三个部分,分别由中书门下、枢密使、三司掌握,相权的分散表明皇权得到了加强。A项为错误项,专制皇权达到顶峰是清朝军机处的设立,所以B项错误。材料中的内容叙述的是专制主义的问题,是皇权与相权问题,不是地方与中央的问题,所以D项错误。    

5. 宋朝管理财政系统和国家财政管理的主要机构是什么?

宋朝管理财政系统和国家财政管理的主要机构:盐铁、户部、度支三司,主管财政大权,号称计省。
宋朝的政治体制大体沿袭唐朝的政治制度,但有区别:
1、宰执(相权):
宋朝的相权大幅萎缩,仅负责行政职能,宰相不再由三省长官担任,而是另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相。又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通称执政,与宰相合称“宰执”。
2、三司(财政大权):
三司为国家的财政系统机构、国家财政管理机构。三司即盐铁部、度支部、户部。三部各设正使、副使、判官。三司使称计省,地位略低于参知政事。
3、枢密使:中书门下与枢密院合称二府,掌文武大权。
这样宰执、三司、枢密使三权互相制衡,因此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宋朝还在御史台之外增设谏院和置谏官,这些都是监察机构,负责弹劾等事宜。

宋朝管理财政系统和国家财政管理的主要机构是什么?

6. 宋代的宰相,枢密使和三司分别统管下面哪些事项

参知政事:宋代设中书门下(习称政事堂),此后参知政事演变成一个常设官职,作为副宰相,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削弱相权,增大皇权。参知政事协助宰相处理中枢事务有两种方式:一是几位参知政事并无具体分工,通盘协助宰相处理各方面政务;一是几位参知政事有了具体分工,各负责某一方面政务。前者称为“通治省事”,后者称为“分治省事”,以前者方式居多。
枢密使:宋代以枢密使为枢密院长官,与同门下平章事等共同负责军国要政。枢密使有时亦称知枢密院事,简称知院。其副职称枢密副使或同知枢密院事。任此职者一般为文官,且往往即由同平章事兼任。凡军事之措置,均由枢密使秉皇帝意旨决定执行。
三司使:北宋前期最高财政长官。宋初沿五代旧制,三司总理财政,成为仅次于中书﹑枢密院的重要机构,号称“计省”,三司的长官三司使被称为“计相”,地位略低于参知政事。三司的设立最初是为了分割宰相的财权,有利于君主专制的加强,但与中央集权无关。后来三司是一个几乎无所不管的部门,它的职权范围涉及了原来的兵户工礼吏部的事务,甚至连监察部门的职权也受到了侵犯,而且还包办了地方州县的所有财政事务。元丰改制后,将三司侵夺各部门的职权重新归还给了各部,其中最大的财政权归属户部,“三司”这一机构从此退出历史舞台。

7. 宋元时期的最高行政机构分别是:( ) A.中书省和枢密院 B.中书门下和中书省 C.参知政事和宣

     B         试题分析:A不对,是元朝最高军事机关;C不对,参知政事是宋朝副宰相,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宣慰司是元朝在边远民族族地区设立的管辖机构;D不对,三司使是宋朝官员,分割宰相的财政权。点评:宋朝设立中书门下作为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为制约宰相,后来又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元朝设中书省作为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枢密院为最高的军事机构,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    

宋元时期的最高行政机构分别是:(  )    A.中书省和枢密院  B.中书门下和中书省    C.参知政事和宣

8. 宋元时期的最高行政机构分别是( ) A.中书省和枢密院 B.中书门下和中书省 C.参知政事和平

     B         试题分析:宋初,设立中书门下作为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元朝设中书省,上承天子,下总百司,是最高行政机关。中书省的长官,行使宰相职权。因此选B.点评:宋代皇权加强的措施——二府三司制(1)措施:设立中书门下作为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为制约宰相,后来又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2)作用:这些官职的设置大大削弱了宰相的权力,皇权得到加强。元朝的中书省—— 一府两院制:元朝设中书省作为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枢密院为最高的军事机构,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