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逸夫奖”难见中国面孔,东方诺贝尔为什么反而没有东方人?

2024-05-19 20:17

1. “邵逸夫奖”难见中国面孔,东方诺贝尔为什么反而没有东方人?

畅想未来,“立言”为证。有着“东方诺贝尔奖”之称的“邵逸夫奖”在2018年5月15日公布了获奖者名单,霎时便引起不小的轰动。

“邵逸夫奖”是由已故的香港爱国人士邵逸夫先生在生前创立的奖项,目的是为了表彰在天文学、生命科学与医学、数学科学三个领域有突出贡献的学者。
反观今年的获奖名单我们可以看到,全部是外国面孔,获奖者有两位来自美国、一位来自法国。其实纵观15年来“邵逸夫奖”的获奖情况,这个东方的“诺贝尔奖”并不是属于东方人的“诺贝尔奖”,真正来自中国大陆的获奖学者只有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吴文俊先生。

作为评审会主席的杨振宁先生在13年接受媒体采访时说道:“中国发展近代科学起步较晚,不太可能一下子追赶上西方人几百年所累积的经验和成果。”不过相信中国也正在努力改变这种现状。那么为什么中国学者有望在未来几年问鼎“邵逸夫奖”呢?从中外合作层面来看,中国与国外顶尖实验室不断开展合作。
其实中国在近些年来已经开始重视高校科研的发展,例如国内包括清华北大在内的七所高校美国布克海文实验室合作开展高能物理研究合作项目,类似的合作项目在中国和外国顶尖机构之间非常多。从青年人才层面来看,越来越多求学海外的年轻学者愿意回国发展。其实我们看到这些获奖的科学奖们,他们都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们的背后都必须有一个强大的团队,这样才能保证他们的科研成果的质量。

如果团队里有一群接受过国外顶尖教育的年轻学者,那么这股力量的强大不容忽视。
从国家支持的层面来看,中国对于科研的财政投入是一个强力的后盾。近年来,随着我国对于科研的重视,对于科研的投入也在不断增大,在2017年我国在研发方面投入的经费总量达到了17500亿元,在过去五年间每年都保持10%的增长。中国正在不断强大,“邵逸夫奖“也将出现更多中国面孔。
所以中国要增强团队能力,“邵逸夫奖“也就不远了。

“邵逸夫奖”难见中国面孔,东方诺贝尔为什么反而没有东方人?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