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一国货币的国际化与经济发展有关,这是为什么?

2024-05-11 15:02

1. 人们常说一国货币的国际化与经济发展有关,这是为什么?

1、提高我国综合国力,提高我国对全球经济的知名度。美金、英镑、日元等贷币往往可以当作国际货币,是英国、欧盟国家、日本经济实力强劲和国际性个人信用影响力较高的集中体现。RMB完成现代化后,我国就有着了一种世界货币的发售和调整权,对世界经济主题活动的危害和话语权也将随着提升。与此同时,RMB在国际货币管理体系中占据一席之地,能够 更改现阶段处在被操纵的影响力,降低国际货币体系对我国的不好危害。

2、降低外汇价格风险性,推动我国进出口贸易和项目投资的发展趋势。出口贸易的迅速发展趋势使外贸公司拥有很多外汇债务和负债。因为贷币敞口风险很大,外汇价格起伏会对企业运营造成一定危害。RMB现代化后,出口贸易和项目投资能够 应用本币计费和清算,公司所遭遇的汇率风险也将随着减少,这能够 进一步推动我国出口贸易和项目投资的发展趋势。与此同时,也会推动RMB计费的债券等金融体系的发展趋势。

3、进一步推动我国出口贸易的发展趋势。出口贸易和度假旅游等中国实体经济产生的RMB现钱的跨境电商流动性,在一定水平上减轻了多边相处中清算方式的不够,促进和扩张了多边对外经济贸易来往,加速了边境线少数民族地域是社会经济发展。此外,许多中国周边国家是生态资源丰富多彩、市场需求紧缺的我国,与我国状况产生独特对比。RMB排出海外,这针对减轻我国生态资源紧缺、市场需求产能过剩有益。

4、得到国际性铸币税收益。完成RMB现代化后最立即、较大 的盈利便是得到国际性铸币税收益。铸币税就是指发行者凭着发售贷币的权利所得到的钞票发售面值与钞票发售成本费中间的差值。在该国发售钞票,用之于该国。而发售世界货币则等同于从他国征缴铸币税,这类盈利基本上是无成本费的。

现阶段我国有着金额较大的国际储备,具体是等同于对国外政府部门的高额免费借款,与此同时还需要担负通胀税。RMB现代化后,我国不但能够 降低因应用外汇交易造成的财富外流,还能够得到国际性铸币税收益,为我国运用资产开辟一条新的方式。

不良影响:
1、对中国经济发展金融业平稳造成一定危害。RMB现代化使我国中国经济发展与全球经济紧密相连,国际性金融体系的一切动静都是会对中国经济发展金融业造成一定危害。尤其是贷币现代化后假如本国货币的实际汇率与为名费率发生偏移,或者即期汇率、年利率与预估费率、年利率发生偏移,都将给国际性投资人以对冲套利的机遇,刺激性短期内外汇投机资产的流动性,并很有可能发生像1997年亚洲地区金融风暴时造成的“群羊效用”,对中国经济发展金融业平稳造成一定危害。

2、提升宏观经济政策的难度系数。RMB现代化后,国际性金融体系上把商品流通一定量的RMB,其在国际性间的流动性很有可能会削弱央行对中国RMB的控制力,危害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现行政策执行的实际效果。例如,当中国为操纵通胀而采用缩紧的财政政策而提升年利率是,国际性上商品流通的RMB则会适时而入,提升RMB的供给量,进而削弱财政政策的执行效用。

3、增加RMB支付结算和检测的难度系数。RMB现代化后,因为对海外RMB现钱要求和商品流通的检测难度系数很大,可能增加央行对RMB支付结算的难度系数。与此同时RMB现钱的跨境电商流动性很有可能会增加一些违法活动如走私货、赌钱、毒贩的发生。随着这种违法活动发生的异常的RMB现钱跨境电商流动性,一方面会中国影响力金融体系的平稳,另一方面也会提升反假币、反洗钱工作的艰难。

虽然一国贷币现代化会给所在国产生诸多负面影响,但长久看,现代化产生的权益总体上远远地超过成本费。美金、英镑等贷币的现代化实际表明,有着了国际货币出版权,就代表着制订或改动国际性事务管理标准层面的极大地经济发展权益和政治权益。
综合分析:

在经济金融日益经济全球化的今日,把握一种国际货币的出版权针对一国经济发展的发展趋势具备十分关键的实际意义。一国贷币当作国际货币,不但能够获得铸币税的收益,还能够一部分地参加国际投资资源的配备。

RMB变成国际货币,既能得到极大的经济发展权益,又可以提高我国在国际问题中的知名度和话语权,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我国要想在全世界金融业资源的市场竞争与博弈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务必添加贷币现代化的争夺中。与此同时也应当了解到,贷币现代化也将为该国经济发展产生不确定因素。

怎样在推动贷币现代化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其对该国经济发展的有益危害的与此同时,将不利条件降至最少是一国政府部门务必用心考虑到的事儿。能够 坚信,只需大家发挥特长,坚定信念,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在很近的未来,RMB就一定可以变成全球老百姓热烈欢迎和接纳的贷币。

人们常说一国货币的国际化与经济发展有关,这是为什么?

2. 什么是经济货币化,它的作用和影响是什么

市场经济体制是指以市场机制作为配置社会资源基本手段的一种经济体制。它是高度发达的、与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大商品经济,其最基本的特征是经济资源商品化、经济关系货币化、市场价格自由化和经济系统开放化。市场经济体制(主要是指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政府职能,只能作为经济运行的调节者,通过投资政策、货币政策,以及利率、汇率、税率,对经济运行进行宏观调控。
  所谓经济货币化是指经济过程通过货币来实现和推动。首先,商品生产要以货币流通为先导,货币是推动生产的重要杠杆。在生产要素商品化的前提下,生产者不首先掌握一定量的货币,生产要素的结合就不能实现,再生产就难以进行。货币数量的多少,也会对再生产产生重要影响。货币供应过少,产品不容易实现货币价值,反之,货币供应过多,将会助长生产扩张、价格暴涨等。       货币供应的结构与流向,代表了经济财富的分配,影响各类资产和生产要素在各部门的分配比例,从而影响各部门的协调发展。各种生产要素的价值,借助于货币来衡量,这是实现生产要素结合的一个重要前提。只有用统一的货币为尺度,才能比较各中生产要素在各部门、各经济主体投入的效益,从而选择确定最佳方案,提高经济效益。其次,在分配方面,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都需要借助于货币来进行。国家、企业、个人,都以货币形式参与国民收入的分配。经过分配,在流通领域形成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平衡。再次,在流通领域,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联结着生产与消费。
  近年来,随着我国商品经济的发展,经济货币化过程大大加快了,尤其是在流通领域、投资领域、分配领域、消费领域、农村经济的货币化方面,有了明显提高。货币收支结余增长速度远远超过货币收支的增长速度,反映了实物资产向货币资产转化进程的加快。货币资产是流动性最强的一种资产。货币是一般等价物,可以随时转化为其他各种资产。以货币形式保存财富最为方便。       接着,再来看看资产货币化。资产货币化后,资产的自然价值与其社会价值相分离,并使其社会价值所含的财富能量汇入到全社会的总能量之中,更有利它的流动,和发挥它们的效率。从我国现实的实际情况看,资产货币化可使闲置的资产得到充分利用,大大增强资产的流动性,进而促进资产利用率的提高。具体来说:
  1、资产货币化可以变闲置资产为有用的资产。资产货币化,可以刺激人们盈利观念的兴起,刺激人们强化的增殖动机。当社会某一主体,或企业、或个人手中掌握一定量货币而不使用时,就意味着社会上有价值相等的商品物资无人购买、利用,从而处于闲置状态。如果闲置物资超过了社会必要的、正常的应付生产和市场供应之需的物资储备量,就意味着是一种浪费。资产货币化就可以使有使用价值的资产能充分发挥其效用。资产货币化,使资产所有者可以随时把货币抛放出去,收取租金或利息。这将有助于带动闲置物资的运转。
  从金融部门的角度看,通过各种途径,把闲置货币聚集起来,形成巨额的货币资财,贷放给一些企业,这些企业可以用货币去购买相应的处于闲置状态的物资,使之作为现实的生产要素发挥作用,由此相对扩大生产规模,进一步增加人们的收入,形成良性循环。而且,金融部门的这种聚资方式,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它并不影响企业和个人使用自己的资产。这是因为,客户在银行的存款,会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存款余额。存款人是此存彼取,此取彼存,而不会把存款提光。资产金融在不触动资产所有者的所有权的条件下,为充分利用这些资产提供了可能。
  2、资产货币化可以促进资产的优化配置。不同企业乃至不同的个人,由于占有的生产技术条件、环境以及经营管理能力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决定了各自利用所占有的资产会产生极不相同的经济效益。由此产生了资产优化配置的要求。按照经济效益的原则,各资产所有者或占有者,并不要求直接使用各自的资产,直接使用各自资产有碍整个社会经济效益的提高。
  资产的货币化,特别是开放金融市场,可以促资产向经济效益高的部门和企业流动,从而实现资产的优化配置。以股票为例,股票不能还本,如果股票不能买卖,那就意味着股份企业永久地占用了股票所有者的资产。如果股票所有者想更换自己的投资领域,选择盈利性更强的资产,就会遇到困难。为了不影响资产所有者调整自己的投资选择,通过开放金融市场,允许股票的自由买卖,可以保证所有者的优化选择权。由于形成了投资优化的重要机制。

3. 何谓经济货币化?它对一国经济发展有什么作用与影响?

分类:  商业/理财 
   解析: 
  
 经济货币化的含义主要指:相对于自给自足的物物交换而言,货币的使用正在日益增加,也就是指交易过程中可以用货币来衡量的部分的比重越来越大。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都把经济货币化作为研究重点,戈德史密斯(Raymond W.Gold *** ith)、高斯(S.Ghosh)、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和施瓦茨(Anna J.Schwartz)等经济学家就60年代主要国家经济货币化的比重进行了分析,从而得出一个结论:经济货币化比率的差别基本上反映了不同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货币化比率与一国的经济发达程度呈现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一、我国经济货币化的计算及其悖论
 
  根据我国目前的常用方法,即采用M2/GDP的方式来表示经济货币化指标,我们得出计算结果如下: 
 
 我国经济货币化指标
 
  
 
 年份 1979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经济货币化指标(96) 36.1 40.8 46.0 48.9 51.8 57.8 54.5 61.4 64.1 62.2 
 
 经济货币增长率(%) 13.1 12.7 6.3 5.9 11.6 -5.7 12.7 4.4 —3.0 
 
 同上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64.6 82.5 89.5 95.4 100.7 100.4 103.9 112.1 122.2 132.1 146.1 
 
 3.9 27.7 8.5 6.6 5.6 -0.3 3.5 7.9 9.0 8.1 10.6 
 
 资料来源:根据各期《中国统计年鉴》及《1999年中国统计公报》编制。
 
  从该计算结果中,我们看到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的经济货币化增长态势十分显著,换句话说,货币关系作为经济关系的存在形式在我国已得到了相当程度的深化与泛化,但当我们对比亚洲其它国家时,却发现了一个悖论:经济发展水平尚不发达的中国在经济货币化指标上竟然丝毫不逊于一些经济较发达国家和地区。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也是相当高的,以1998年为例,美国仅为0.67,而我国已经是1.32。由此我们得出一个事实:我国的经济货币化发展呈现非常不正常的态势。
 
  二、我国经济货币化水平与居民消费水平的格兰杰因果检验
 
  如前所述,一般来讲,经济货币化水平与一国的经济发达程度呈正比,因此我们还可以从计量经济角度来分析我国的经济货币化程度与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的相互因果关系‘由于我们用M/GDP来表示经济货币化指标,因此在进行因果关系检验时,我们必须采用与M、GDP无关的指标,笔者在此采用的是居民消费水平指标,具体的想法是,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的最实际体现即为居民消费水平。我国的相关结果数据如下:
 
 我国经济货币化指标与居民消费水平比较 
 
 年份 1979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经济货币化指数 1.13 1.20 1.00 1.06 1.12 0.94 1.13 1.04 0.97 
 
 居民消费水平指数 1.17 1.14 1.11 1.10 1.11 1.17 1.23 1.33 1.14 1.26 
 
 年份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经济货币化指数 1.04 1.28 1.08 1.07 1.06 1.00 1.03 1.08 1.09 1.08 
 
 居民消费水平指数 1.13 1.08 1.16 1.21 1.27 1.33 1.26 1.19 1.09 1.07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1999)整理而成,其指数采用的是环比数据
 
  格兰杰(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是识别一组变量(x,y)是否存在因果关系的一种常用方法。这里的因果关系是指格兰杰意义上的因果关系,基本思想为:如果x的变化引起y的变化,那么x的变化应当发生在y的变化之前,就认为x变化是y变化的原因。具体表述为:“对于服从平稳随机过程的两个变量x和y,如果用x、y各自的过去值和现在值预测y,比不用x的现在及过去值预测y所得的预测值较为优良,那么就存在x到y的因果关系”。格兰杰因果检验的具体方法如下:对于两个平稳时间序列{xt}和{yt},其中t=1,2……T。要检验x是否为引起y变化的原因,构造以下两个模型:
 
  无限制条件回归: (1)
 
  有限制条件回归: (2)
 
  其中,εt是白噪声,n是滞后阶数(可以任意选择)。
 
  设假设H0:β1=β2=……=βn=0,分别对模型(1)和(2)进行回归,得到各自的残差平方和SSRu与SSRr后构造F统计量。
 
  F(n,T-2n)=[(SSRr-SSRu)/n]/[SSRu/(T-2n)]
 
  如果F(n,T-2n)>Fα(α为显著性水平),那么我们就拒绝:“x不是引起y的变化的原因”的假设。然后,检验“y不是引起x变化的原因”的原假设,做同样的回归估计,但是要交换x与y,检验y的滞后项是否显著不为0。要得到x是引起y变化的原因(单向的因果关系)的结论,我们必须拒绝原假设“x不是引起y变化的原因”,同时接受原假设“y不是引起x变化的原因”。
 
  为了检验经济货币化水平与居民消费水平的格兰杰因果关系,令原假设H10:经济货币化水平不是引起居民消费水平变化的原因;原假设H20:居民消费水平不是引起经济货币化水平变化的原因。利用上文所述的有关数据,格兰杰因果检验的结果如下:
 
 原假设 n=1 n=2 n=3 
 
 F统计值 概率(Prob) F统计值 概率(Prob) F统计值 概率(Prob) 
 
 H10 1.34339 0.26456 1.05617 0.37800 1.39280 0.30696 
 
 H20 1.96959 0.18917 2.79044 0.10112 1.81143 0.19833 
 
  在上式中,从检验效果来看,我国的经济货币化水平竟然与居民消费水平不呈显著的因果关系。这实际上就很令人费解,毕竟居民消费水平与经济货币化指标从国外经验与常识来看,都应该有一定的因果关系。所以唯一的解释就是:从因果关系来看,我国表面上很高的经济货币化水平实际上并不代表同样水平的居民消费水平,这种指标是很不正常的。

何谓经济货币化?它对一国经济发展有什么作用与影响?

4. 试述货币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1)货币与经济发展息息相关,它是社会生产力得以发挥作用的重要条件。(2)货币是商品实现价值的媒介物,现代经济活动中的生产、流通、交换、消费过程都离不开货币的作用;(3)现代经济是信用经济,实际交易过程发生大量的债权、债务关系,货币成为重要的支付手段和结算工具,它对市场的正常运作,债权债务的清偿具有重要作用;(4)货币也是现代经济发展中储蓄和投资的重要工具。现代信用活动基础上产生的银行业及整个金融业都是货币信用关系发展的的产物,对储蓄资源的分配和投资活动发挥了巨大作用。货币也能够通过利率机制对投资活动的进行刺激和对国民经济发挥作用。马克思称货币是“经济发展的第一推动力”

5. 请教:经济货币化是一种什么样的经济情况?

分类:  资源共享 >> 文档/报告共享 
   解析: 
  
 经济货币化的含义主要指:相对于自给自足的物物交换而言,货币的使用正在日益增加,也就是指交易过程中可以用货币来衡量的部分的比重越来越大。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都把经济货币化作为研究重点,戈德史密斯(Raymond W.Gold *** ith)、高斯(S.Ghosh)、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和施瓦茨(Anna J.Schwartz)等经济学家就60年代主要国家经济货币化的比重进行了分析,从而得出一个结论:经济货币化比率的差别基本上反映了不同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货币化比率与一国的经济发达程度呈现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一、我国经济货币化的计算及其悖论 
 
 根据我国目前的常用方法,即采用M2/GDP的方式来表示经济货币化指标,我们得出计算结果如下: 
 
 我国经济货币化指标 
 
  
 
 年份 1979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经济货币化指标(96) 36.1 40.8 46.0 48.9 51.8 57.8 54.5 61.4 64.1 62.2 
 
 经济货币增长率(%) 13.1 12.7 6.3 5.9 11.6 -5.7 12.7 4.4 —3.0 
 
 同上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64.6 82.5 89.5 95.4 100.7 100.4 103.9 112.1 122.2 132.1 146.1 
 
 3.9 27.7 8.5 6.6 5.6 -0.3 3.5 7.9 9.0 8.1 10.6 
 
 资料来源:根据各期《中国统计年鉴》及《1999年中国统计公报》编制。 
 
 从该计算结果中,我们看到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的经济货币化增长态势十分显著,换句话说,货币关系作为经济关系的存在形式在我国已得到了相当程度的深化与泛化,但当我们对比亚洲其它国家时,却发现了一个悖论:经济发展水平尚不发达的中国在经济货币化指标上竟然丝毫不逊于一些经济较发达国家和地区。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也是相当高的,以1998年为例,美国仅为0.67,而我国已经是1.32。由此我们得出一个事实:我国的经济货币化发展呈现非常不正常的态势。 
 
 二、我国经济货币化水平与居民消费水平的格兰杰因果检验 
 
 如前所述,一般来讲,经济货币化水平与一国的经济发达程度呈正比,因此我们还可以从计量经济角度来分析我国的经济货币化程度与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的相互因果关系‘由于我们用M/GDP来表示经济货币化指标,因此在进行因果关系检验时,我们必须采用与M、GDP无关的指标,笔者在此采用的是居民消费水平指标,具体的想法是,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的最实际体现即为居民消费水平。我国的相关结果数据如下: 
 
 我国经济货币化指标与居民消费水平比较 
 
 年份 1979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经济货币化指数 1.13 1.20 1.00 1.06 1.12 0.94 1.13 1.04 0.97 
 
 居民消费水平指数 1.17 1.14 1.11 1.10 1.11 1.17 1.23 1.33 1.14 1.26 
 
 年份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经济货币化指数 1.04 1.28 1.08 1.07 1.06 1.00 1.03 1.08 1.09 1.08 
 
 居民消费水平指数 1.13 1.08 1.16 1.21 1.27 1.33 1.26 1.19 1.09 1.07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1999)整理而成,其指数采用的是环比数据 
 
 格兰杰(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是识别一组变量(x,y)是否存在因果关系的一种常用方法。这里的因果关系是指格兰杰意义上的因果关系,基本思想为:如果x的变化引起y的变化,那么x的变化应当发生在y的变化之前,就认为x变化是y变化的原因。具体表述为:“对于服从平稳随机过程的两个变量x和y,如果用x、y各自的过去值和现在值预测y,比不用x的现在及过去值预测y所得的预测值较为优良,那么就存在x到y的因果关系”。格兰杰因果检验的具体方法如下:对于两个平稳时间序列{xt}和{yt},其中t=1,2……T。要检验x是否为引起y变化的原因,构造以下两个模型: 
 
 无限制条件回归: (1) 
 
 有限制条件回归: (2) 
 
 其中,εt是白噪声,n是滞后阶数(可以任意选择)。 
 
 设假设H0:β1=β2=……=βn=0,分别对模型(1)和(2)进行回归,得到各自的残差平方和SSRu与SSRr后构造F统计量。 
 
 F(n,T-2n)=[(SSRr-SSRu)/n]/[SSRu/(T-2n)] 
 
 如果F(n,T-2n)>Fα(α为显著性水平),那么我们就拒绝:“x不是引起y的变化的原因”的假设。然后,检验“y不是引起x变化的原因”的原假设,做同样的回归估计,但是要交换x与y,检验y的滞后项是否显著不为0。要得到x是引起y变化的原因(单向的因果关系)的结论,我们必须拒绝原假设“x不是引起y变化的原因”,同时接受原假设“y不是引起x变化的原因”。 
 
 为了检验经济货币化水平与居民消费水平的格兰杰因果关系,令原假设H10:经济货币化水平不是引起居民消费水平变化的原因;原假设H20:居民消费水平不是引起经济货币化水平变化的原因。利用上文所述的有关数据,格兰杰因果检验的结果如下: 
 
 原假设 n=1 n=2 n=3 
 
 F统计值 概率(Prob) F统计值 概率(Prob) F统计值 概率(Prob) 
 
 H10 1.34339 0.26456 1.05617 0.37800 1.39280 0.30696 
 
 H20 1.96959 0.18917 2.79044 0.10112 1.81143 0.19833 
 
 在上式中,从检验效果来看,我国的经济货币化水平竟然与居民消费水平不呈显著的因果关系。这实际上就很令人费解,毕竟居民消费水平与经济货币化指标从国外经验与常识来看,都应该有一定的因果关系。所以唯一的解释就是:从因果关系来看,我国表面上很高的经济货币化水平实际上并不代表同样水平的居民消费水平,这种指标是很不正常的。

请教:经济货币化是一种什么样的经济情况?

6. 货币在经济社会生活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

  货币与人类社会以及经济发展是息息相关的,在各个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首先从货币的功能来看,货币的积极作用表现在:作为交换媒介,货币降低了产品交换成本,提高了交换效率;降低了价值衡量和比较的成本,为实现产品交换提供了便利;作为价值贮藏形式,货币提供了最具流动性的价值贮藏形式,丰富了贮藏手段。

  其次,货币成为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特殊力量,它使人们的生产活动和生活突破了狭小的天地。因为在缺少货币的社会,人们积累的是实物财富,而实物财富的转移相对困难,这必然会限制人们行动的自由,人们的思想也多受禁锢;而货币出现以后,人们的活动领域得到了很大的扩展,货币“使臣轻背其主,而民易去其乡”,与此同时,人们的思想也就不再受一地传统习俗及偏见的束缚,激发了人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对商品生产的扩大,思想文化的进步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人们可以利用货币去进行财富的积累和承袭,这就激发了人们创造财富的无限欲望,随之而来的,它为扩大再生产创造了条件。没有货币的出现,就没有资本的积累和社会资本的利用。因为若只有物质财富的累积,人们只能在简单再生产的小圈子内循环,不可能出现扩大的社会再生产。所以货币对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最后,货币在整体经济社会运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商品生产和交换占主导地位的现代社会中,货币的作用已经渗透到社会经济的各个角落。在生活中人们所需要的各种商品,都需要用货币去购买;人们所需要的各种服务,也需要支付货币来获得;人们劳动工作所获得的报酬——工资,也是用货币支付的;人们积累财富,保存财富的主要方式是积攒和存储货币(银行存款)。除个人外,企业、行政事业部门的日常运行同样也离不开货币,现代财政收支也都用货币形式,整个经济运行状况也与货币相关,如果货币供求失衡发生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就会制约经济运行和发展。各国政府运用各种政策对经济进行调控时,都要利用货币信用形式,而货币政策本身就是最重要的经济政策。不仅国内的各种经济活动离不开货币,国际经济贸易和各种交往活动中也需要货币。因此,货币对经济发展、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人们甚至把货币称之为经济发展的“第一推动力”。

7. 为什么说随着货币职能的发展 商品经济的内在矛盾进一步加剧了

由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产生了商品的内在矛盾: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而货币的出现使商品的内在矛盾在外在化了,发展成为商品与货币的外部对立。由于货币具有流通手段这一基本职能,使商品交换出现了买和卖两个行为,打破了商品交换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统一,可能会引起买卖脱节,从而加深了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产生了危机的可能性。而当支付手段这一职能出现时,形成了一系列支付关系链条,如果其中有的人不能支付,则会引起连锁反应,进一步扩大了商品经济的矛盾。

为什么说随着货币职能的发展 商品经济的内在矛盾进一步加剧了

8. 如何看待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作用

采取灵活的价格政策是经济形势的客观要求  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与发展,中国已基本告别了短缺经济,有效需求不足成为当前制约经济增长的主要矛盾。亚洲金融危机以来,物价持续走低,民间投资不旺,居民消费增长缓慢,有效需求不足和经济结构矛盾交织在一起。从国际环境来看,全球经济复苏缓慢,短期内还有一些影响全球经济走势的不确定因素,近期国际经济形势不容乐观。  在这样的国内、国际环境下,要实现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任务十分艰巨。十六大报告指出,“扩大内需是中国经济发展长期的、基本的立足点”,要“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的方针,根据形势需要实施相应的宏观经济政策”。到目前为止,中国已经采取了以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为主的宏观调控政策,为扩大内需和经济结构调整做出了重要贡献。2002年中国经济增长快速、平稳,国内需求特别是投资需求强劲增长,进出口贸易有所扩大,经济运行质量得到提高。同时,人们也应看到,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取得明显效用的同时,其一些弱点已经逐步显现,因此,各种宏观调控手段相互配合、取长补短,共同确保宏观调控目标的实现显得尤为重要。采取灵活的价格政策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成为当前经济形势的客观要求。  价格政策是财政、货币政策的重要补充  在扩大内需方面,中国主要是实行了积极的财政政策,1998-2002年,国家共发行长期建设国债6600亿元,加之更大规模的银行配套贷款,每年拉动经济增长1.5-2个百分点,累计创造就业岗位75O万个,集中建设了一大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支持了国民经济稳定快速增长。但是,积极财政的实施正暴露出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和应该防范的风险。首先,近年来财政收入增长速度大幅度高于GDP增长速度,在集聚财政资金的同时,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社会投资和消费需求;其次,财政的债务负担明显加重,财政赤字占GDP比率至2002年接近国际公认的警戒线水平,财政支付的风险逐渐加大;再次,根据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随着国债投资的继续增加,国债投资效益可能出现逐渐下降趋势;第四,长期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造成经济增长对投资尤其是政府投资过度依赖,结构性矛盾加剧的潜在危险会进一步加大。  在通货紧缩趋势下,尽管货币政策没有表现出明显的扩张趋势,但实际已在坚持稳健的同时开始逐渐趋松。特别是第八次降息,主要是针对中国消费需求不旺和消费物价连续数月下降而采取的一项措施,但降息政策对分流储蓄、刺激投资的作用仍然有限。从货币供应量看,2002年8月份广义货币余额为173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5.5%,狭义货币M1、M0增幅也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4.6%和9.3%。货币供应充足,但仍未对投资消费需求产生明显的刺激作用。而且货币政策效力的发挥受多方面条件的制约,在经济不景气时,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往往打折扣。此外,中国银行业正处于体制改革的关键时刻,过松的货币政策易导致金融风险的聚积,也不利于资金利用效率的提高。  由此可见,尽管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为中国扩大内需、刺激经济增长做出了积极贡献,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财政和货币政策的政策效力已略显不足。为此,人们应积极寻求其他宏观政策手段,优化宏观调控组合。针对当前的经济形势和运行特点,作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重要补充积极采取灵活的价格政策,创造性地发挥价格杠杆的调节作用,对于扩大内需,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价格政策在扩大内需,特别是刺激消费方面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1)稳定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完善市场价格形成机制,调节价格总水平;(2)降低行政事业性收费标准和重要商品价格,腾出部分消费空间减轻企业和农民负担,促进民间投资,增强城乡居民消费能力;(3)规范市场价格秩序,反对价格欺诈,促进“诚信”市场的建设,创造良好的价格秩序让消费者放心消费;(4)理顺各种价格矛盾,促进基础设施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另外,在政策效应的发挥上,价格政策针对性强,传导路径可长可短,范围可大可小,具有灵活高效的优点,对经济结构调整,刺激居民消费等方面具有直接调节作用。因此,灵活的价格政策是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