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办丧事礼义

2024-05-17 17:36

1. 农村办丧事礼义

丧葬习俗流传至今,已经有几千年历史。世界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丧葬习俗。虽然丧葬品准备及丧葬程序不断减化,但是主要内容并没有太大变化,并且流传至今,家家躲不开,离不了。丧葬文化,也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文明史中的一部分,它涵盖了儒家、道家、佛家、三大教派的思想理念。就目前情况看,丧葬习俗懂的人不多,但是,做白事司仪行当的人却不少。
1.停尸仪式:他被移到正屋明间的灵床上,在亲属们的守护下度过生命中最后的时刻,这叫做"挺丧"。

2.报丧仪式:报丧可以说是人死后的第一种仪式了,它用发信号的方式把有人逝世的消息告诉亲友和村人。

3.招魂、送魂仪式:客死在他乡的魂魄,找不到归途.除非他的家人替他"招魂",使他听到那企望着他的声音,他才能够循着声音归来。

4.做‘七’仪式:人们认为,人死后七天才知道自己已经死了,所以要举行"做七",每逢七天一祭,"七七"四十九天才结束。这主要是受佛教和道教的影响。

5.吊唁仪式:一般吊唁者都携带赠送死者的衣被,并在上面用别针挂上用毛笔书写的"某某致"字样的纸条

6.入敛仪式:入殓有"大敛"和"小敛"之分。小敛是指为死者穿衣服,"大殓"是指收尸人棺,汉族民间俗称为"归大屋"。

7.丧服仪式:在丧礼中,晚辈给长辈穿孝主要是为了表示孝意和哀悼。这本来是出自周礼,是儒家的礼制,后来,又被人们引申成为亡人"免罪"。

8.出丧择日仪式:按照迷信的说法,人在刚日死,应选在柔日下葬;柔日死,应选在刚日下葬,刚日、柔日要配合好才行

9.哭丧仪式:哭丧是中国丧葬礼俗的一大特色。哭丧仪式贯穿在丧仪的始终,大的场面多达数次。而出殡时的哭丧仪式是最受重视的,所以有些地方有请人帮哭的习俗。

10.下葬仪式:这是死者停留在世间的最后时刻了,一般都非常郑重其事。

农村办丧事礼义

2. 农村的丧礼

在我妈老家玩了几天,买好了3月1晚6点的车票后,凌晨5点我接到了我爸的电话,他告诉我爷爷走了,叫我把车票退了,买回我爸老家的车票,顺便叫上我弟一起回。随后我妈也给我打了个电话,她说她在着手收拾行李、买票、请假的事宜,我当时还和我妈抱怨说我能不能不回,主要是因为当时回妈妈老家,带的东西不多,连着穿了好几天的衣服感到很难受,就很想回家舒舒服服清清爽爽地呆着,在床上进行了一番心里挣扎后,把原来的车票退了,给自己和堂弟买了新的车票。
  
 很冷血吧,爷爷那会晕倒,差点就不行的时候,转到大医院才苏醒,身体自那以后每况愈下,我却没有一通电话,也没有回去看望过,视频电话更加没打过。到得知爷爷真正去了的时候,竟会想生老病死、时至而行的话来,不孝,真不孝。
  
 第一天,3月1日,山路十八弯终于到了老家,是山里临江的一个村子,要说隔绝外界到也说得上,总之离城镇非常远。刚到的时候,我爸妈和我爸的弟弟妹妹都眼眶发红,大堂中央摆着一副棺材,爷爷就躺在里面,棺材盖错位封着,留出一条缝,暗不见底,像是留下一道呼吸的口子。第一天晚上,孝家都穿上了白色孝衣,在棺材前站着,邀请了老人来唱词,边唱就要边鞠躬,有时候还得要跪下来拜,一次大约要4 50分钟,休息10多分钟,又继续敲锣打鼓接着唱,唱到0点,我们就先上去休息,留下几个人守,而那些唱歌的人就从晚上一直唱到第二天清晨。第二天也是如此,还给爷爷烧了很多纸钱。
  
 第二天晚上不知怎的,我竟做噩梦了,因为半夜我喊了两声把自己惊醒了,我妹睡我旁边应该也知道,就这么一下子,很快就没了,梦的什么早上起来也忘了。想起以前带爷爷、外公去北京玩的时候,我那时很害怕导游讲的灵异故事不敢睡,妈妈就带我去爷爷房间,爷爷在手心写了个“好”字,吹了口气,压在我的额头上,我就那么害怕了。所以,这次做噩梦,也是爷爷你在梦里守护我的吗?
  
 第三天,3月3日,农历二月1日,开始做法事。农村的说法是,月尾不能做白事,因此,头两天是预备的两天,做法事的这天,从大清早起,我们就要去站在棺材前候着,请了几位和尚给我们唱词诵经,一直到夜晚,除了吃饭几乎没停过祭拜,大家听着和尚道士的指引,鞠躬(唱完一小段,就跟着鞠一躬),跪拜(唱完一大段,就跟着跪一会),倒酒(同性同辈两个两个拜完以后在桌前倒酒),围着棺材跪着走(跟着和尚一起跪着走),真的很累,我心里一边埋怨着着繁缛礼节,一边又想着,如果连表面的孝心都没有又怎么做到内心的孝呢?和尚不停唱着念着吟诵着,像是要把躺在肉体的灵魂唤醒,助他踏着声阶抵达天上。
  
 第三天是无眠夜,做法事的夜晚,要守夜的,前两天还能有个完整的睡眠,这天晚上,和弟弟妹妹们挨到0点,一块吃了个宵夜(都是白天的饭菜),又接着鞠躬跪拜,2点多的时候,姑父他们就让我们休息片刻,4点多的时候又得起床。4点多是封棺的时辰,时辰都是专门找人算好了的,他们把棺材板打开,孝家每一个人腋下夹块抹布,焐热了拿出来放在爷爷的脖子下,如果不敢的话,可以让别人去放,这是家里人最后一次看一眼爷爷了,很快,和尚就把盖子放好,将两侧的钉子重重的锤了下去,同时还杀了只鸡,将鸡血洒在了棺材上。然后吃了早饭,又继续睡了一会。
  
 第四天是下葬日,前有举花圈,舞龙,后有交响乐队奏乐,孝家双排站着,双手举着缠着棺材顶端的白布,从家里走到山上,步伐很慢,沿路放起了烟花爆竹,气氛很活跃,或许,那是迎爷爷去极乐世界的,爷爷,在另一个世界,要快乐哦,像《寻梦环游记》里所讲的,只有被人遗忘才会真正的消失,我会一直记得您的,一想起爷爷每次给爸爸打电话都会问一下我,和我聊几句,每次我都因为听不懂沟通困难而把手机很快退给我爸,现在想起真的愧对那份遥远的挂念。对待外公也是如此,人总是失去才追悔莫及。
  
 那山头可以看到家的方向,也能看到美丽的江景,棺材缓缓放进了深坑,也是入土为安了吧。因为一些亲人生辰八字相冲的缘故,下葬之后并没有马上埋土,而是要等明天才能,一想起人的肉身从此深埋黄土,就十分感慨人这一生,孑然一身来,孑然一身去。
  
 农村五天的丧礼,就这样到了尾声,虽然内心仍有一些对封建礼教的腹诽,但又有对尊重传统习俗文化的敬畏,同时这是对愧对的亲人最后的赎罪:爷爷,孙女不孝,愿您一路好走。

3. 农村丧事进场词和流程

一、主持人宣布追悼会开始  李家国同志追悼会现在开始。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亲友:  今天,我们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在这里悼念市文体局离休干部李家国同志的逝世,李家国同志因病经医治无效,不幸于2008年4月8日下午4时57分与世长辞,享年96岁。  前来吊唁和出席追悼大会的领导有:  祭悼并敬献花圈的单位有:  发来唁电的有:  在此,我代表李家国同志治丧领导小组向李家国同志的逝世表示沉痛的哀悼;向前来悼念的领导和各单位表示诚挚的谢意;向为举办李家国同志丧事提供了人力、物力、财力的有关单位,戚族亲友、乐队、餐馆全体工作人员表示由衷的感谢;向李家国同志的孝眷表示亲切的慰问,请孝眷节哀顺变。二、默哀3分钟。(奏哀乐)  向李家国同志遗像默哀三分钟。  默哀毕。三、致悼词  现在,请文体局局长王益生同志致悼词。 悼词  今天,我们怀着极其沉痛的心情,深切悼念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文体局的好干部李家国同志。  李家国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不幸于2008年4月8日下午4时57分与世长辞,享年96岁。  李家国同志于1930年1月7日出生在江西省南康县吴家村的一个贫寒家庭。13岁时,就孤苦零丁只身一人开始学徒、为人打工。  解放后的1951年,李家国同志参加了店员工会、工人纠查队和宣传队,他们打起腰鼓到全县各地宣传共产党的政策。1952年10月,响应“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同年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52年12月26日赴朝参加了朝鲜战争,从事军部文书工作,历任文书、军作战参谋,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作出了应有贡献。  1957年4月转业到高举县,先后在学校任校长,县教育局任局长等职。由于生性耿直,坚持原则,爱提不同意见,在文革中受过迫害,挨过批、游过行。1970年至1984年在红旗中学工作,任党支部书记。由于工作出色,责任心强,大胆管理,成效显著,这所学校进入了全省重点中学行列。  离休后,李家国同志仍然不忘学校的发展与改革,时时关注教育的发展情况,不时为教育事业的发展献计献策,贡献余热,真是“有限生命,无限服务,为党为民,无限忠诚”。  李家国同志一生,朴实、耿直,他热爱党、热爱祖国,对待工作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尽职尽责,他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光荣的一生。他的逝世使我们失去了一位好党员、好干部、好同志,也使孩孙们失去了一位好父亲、好爷爷、好外公。让我们化悲痛为力量,努力学习李家国同志的好思想、好品德、好作风,勤奋工作,不断开创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李家国同志您安息吧!  您的精神永垂不朽!二○○八年四月十日   四、家属致答词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亲朋、各位好友: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四月八日下午4时57分,我们亲爱的爸爸走完了他坎坷而又绚丽的一生,永远离开了我们。今天,我们怀着万分悲痛的心情,在这里举行告别仪式,寄托我们的哀思。  首先,谨让我代表我的母亲,代表我的兄弟姐妹,代表我们全家,向今天参加追悼会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亲朋好友表示诚挚的谢意!感谢你们在百忙之中来到这里,和我们一起,向我的爸爸作最后的告别。  在我爸爸生病住院期间,承蒙各位领导和亲朋好友的关怀,多次探望、慰问,给了爸爸莫大的安慰!作为家属,我们也心存感激。  在这里,我们还要感谢县文体局,近年来,我爸爸身体一直欠佳,我们又忙于工作,是文体局给了我爸爸和我们全家悉心的帮助和关照。在此,我们再次表示由衷的感谢!  爸爸的离世,带给我们深深的怀念。作为儿女,我们无法用简单的言语去总结爸爸的一生,因为他不仅是我慈爱的爸爸,也是教育系统的前辈,他曾用自己辛勤的耕耘,改变了许多人一生的命运。  爸爸的人生准则简单得只有十二个字——“清清白白做人、勤勤恳恳做事”,而这恰恰是他一生的写照。在他长达42年的教师生涯中,为国家培育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学子,真是桃李满天下!  可以说,爸爸的一生,是勤恳踏实、严谨治学的一生;爸爸的一生,是稳健坦诚、无私奉献的一生;爸爸的一生,同时也是他独特的人格魅力和高尚的师德修养光彩四射的一生。无论对于事业还是对于家庭,爸爸总是把自己看得很轻。他不仅是学生们的好老师,同时也是妻子最尽责的好丈夫,儿孙们最慈爱的好长辈。他不但抚养我们成长,而且秉承了良好的家风,言传身教,培养我们成人,我们为有这样一位爸爸而感到骄傲,同时为失去这样一位爸爸而感到万分悲痛。  现在,敬爱的爸爸永远地走了,我们再也无法亲耳聆听他的谆谆教诲,再也无法亲眼面对他的音容笑貌,只能在心中深深地缅怀敬爱的爸爸,怎能不感到极度的哀痛和绵绵的思念?!  爸爸,您就放心的走吧,我们自会化悲痛为力量,竭尽全力孝顺好健在的母亲,让她老人家的晚年更加幸福、身体更加安康;我们自当牢记爸爸的遗训,清清白白做人、勤勤恳恳做事,扎扎实实工作,像您那样,最大限度地实现人生价值;我们自当继承爸爸留下的良好家风和优良品德,一定会善待和教育好自己的子女,把他们培养成出色的人才,像你所希望的那样,一定不让您失望。因为,我们知道,这是对您在天之灵的最大告慰!也是我们回报社会,回报各位领导、各位尊长和各位亲朋的最好体现。  敬爱的爸爸,今天,您最疼爱的儿孙们来送你了,您的生前好友们都来送你了。你知道吗?此时此刻,我们想以泰戈尔的一句诗为您送行:生如春花之绚烂,逝如秋叶之静美。亲爱的爸爸,您安息吧!  最后,我代表我的母亲和家人,再次向出席告别仪式的各位领导、同事、同学、学生以及所有的亲朋好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谢谢大家! 五、向遗像三鞠躬  现在,向李家国同志遗像三鞠躬。  一鞠躬,再鞠躬,三鞠躬。六、向遗体告别。(奏哀乐)  现在,向李家国同志遗体告别。

农村丧事进场词和流程

4. 农村丧事祭拜礼仪

      
          农村丧事祭拜礼仪介绍           费县传统白事流程 
         在费县当地红白喜事民俗活动中,每个村都有自己的一个等级仪式编制,分别是:
         大总管(也叫问事地,总指挥),
         帮忙的(帮忙的有:站桌子头地,记账地,跑腿地,烧水地,买菜的,厨师,伺候“叭喇匠子”地,抬丧馆地等不同等级)。
         1、丧主(丧主当地称呼)去世后,亡人的子女找到大总管,行大礼请大总管来主持白事总过程。
         2、大总管进场,安排帮忙人员及整场白事所有事宜(被安排的帮忙人员家中没有劳动力的处外,其他必须服从安排。这是一种不成文的规矩,和对生命,对丧者的一种敬畏。)
         3、阴阳先生进场,由大总管派跑腿地人员请阴阳先生进场对出殡的日期、及下葬的地点风水进场勘察。
         4、“叭喇匠子”进场,由大总管派跑腿地人员请鼓乐班“叭喇匠子”进场举办仪式。
          农村丧事祭拜仪式进程 
         (第一天中午)开门:孝子们(丧主的子女当地称呼“孝子”)面向亡人全跪行八拜礼,辈分小于亡人的行八拜礼,与亡人平辈的行四拜礼。
         送岁头纸:根据亡人的岁数,用白纸粘在柳木树枝上,放在大门外两旁,分男左女右(不得随意乱放)
         拜榜:由大总管张贴帮忙人员名单,孝子们为感谢帮忙人员,特向张贴的帮忙人员名单的榜行大礼。
         (第一天下午)泼汤:泼汤即喝汤,让亡人喝汤。泼汤要到本村的土地神那里进行,当地称呼“庙子”由站桌头的老者,(站在亡人的贡桌旁两边的帮忙的老人称呼“领头的”)指引,孝子们披麻戴孝,腰缠箐绳,拉着哀仗到庙子泼汤。(孝子们痛哭流涕,哭声、喊声,火炮声,响彻半边天,三五里路外的村都听到很清晰)有的家族大的,人口兴旺的,可以在本村排上长长的孝子丧葬队,在此仪式上堪称是本白事中一大亮点,情景壮观。从亡人的灵堂门口吹奏到庙子,路上遇沟、河、拐弯处,为了不让亡人的灵魂跟错了路,需要给土地神留下买路钱,孝子们跪下行大礼,烧纸钱。这时停乐。 继续赶路时哀乐同起。
         仪式开始:到了庙子,孝子跪下行大礼。“领头的”跟土地神念咒语,祈求土地神的庇佑。词为:“漫山湖泊一庙堂,山神土地和牛王。山神土地两边坐,土地老人在当尖。放松放松再放松,放松亡人喝顿汤。”然后孝子们哭着喊着亡人喝汤,在庙子上左转三圈,“领头的”提着汤桶向外泼汤。结束后起乐孝子们哭着回。
         (第一天晚上)闹灵棚:在当地有“喜殡”之说。是指老人的岁数很大了去世的,后人认为老人是有福之人,所以称“喜殡”。 闹灵棚是为了哀悼逝者,通常鼓乐班用文艺节目来进行闹灵棚。
         辞灵:亲朋好友为了哀悼亡人在下葬的前一晚上进行最后一晚的辞别。行四拜礼、八拜礼。
         填搭子:填搭子是指为亡人填盘缠,分别有亡人的女系来填,(儿媳、女儿、侄女、孙女等人)跪着痛哭流涕手捧“元宝”形状的纸钱,填满布口袋。
         送盘缠:“领头的”指引孝子们痛哭流涕,哭声、喊声,披麻戴孝,腰缠箐绳,拉着哀仗到村外的指定十字路口把刚填满的搭子火烧,表示把亡人的盘缠送上西天。
         (第二天上午)领客:第二天整个上午全部是领客,来追悼的亲朋好友为亡人行四拜礼、八拜礼 。
         (第二天下午)静面:孝子们看亡人最后一面。
         扫棺:“领头的”在棺材上面撒一些钱财,与吉祥物品。用扫把向四周扫,儿女跪在棺材四周,表示:扫下来的财物谁接着谁有福气。亡人走之前为儿女留下的最后财物和福气。
         系丧木架:抬棺材的架子,有亡人的儿子来系,亡人的儿子披麻戴孝,腰缠箐绳,拉着哀仗到大门外把丧木架子系好。
         出棺:孝子们及前来哀悼的人们,下葬前在亡人在家里的最后一字辞别。行四拜礼、八拜礼。
         路祭:下葬前的最后一次祭拜,堪称此次白事中第二大壮观情景,出关后到村外是先指定的地点,为亡人进行路上的祭祀活动,参与者有,孝子们的男丁(亡人女家眷不参与)、所有来哀悼的后送的亲朋、所有忙帮的都参加路祭。先由所有来哀悼的亲朋行四拜礼、八拜礼。再有所忙帮的行四拜礼、八拜礼。最后由孝子们八拜礼。路祭过程中根据来的亲朋的人数多少,少则两三个小时,多则四五个小时,过程中整条路的交通等一系列的活动全部停止,直至路祭结束。
         下葬:在路祭上摔老盆后就迅速地把亡人棺材抬到下葬地下葬。
          费县农村殡葬礼仪之行礼概说 
         鲁地作为礼仪之邦,殡葬礼仪亦是亘古流传,只是如今简便了许多。长期生活在农村的人对此或许知道个大概,而城里人大都是陌生的。但对于老家在农村的年轻人来说有知晓的必要。本人依所见所闻将费县周边农村殡葬礼仪中的行礼作一简要介绍。
         这里说的农村殡葬礼仪中的行礼主要指男客之行为。
         丧事中,行礼的场合主要有辞灵(出殡前一天晚上夜半前,至亲男客参加)、出殡日中午就餐前(所有吊丧男客参加)、路祭时(信主——主要亲戚参加)。上述几种场合行礼,做法大体相同。
         行礼包括作揖和叩头两部分,二者结合在一起使用。由于其结合方式、作揖叩头次数多少等的不同,也就产生了多种行礼方式,不同身份的客人必须使用相应的恰当的方式行礼。作揖又分深揖和浅揖两种。深揖,动作为:站立——低头弯腰——双臂下垂——至膝盖处双手合拢,左手包右手抱拳——缓缓直身,双手抱拳上移——抱拳高至眼眉止——释拳,双臂下垂,站立。深揖一般是给长辈所用。浅揖,动作为:站立——低头弯腰——从膝盖以上起,双手抱拳——直身,抱拳至胸前止。浅揖是给同辈或小辈所用。叩头,动作为:站立——先右脚后撤,屈膝下跪——后左脚后撤,屈膝下跪——上身挺直,双臂下垂——上身前倾弯下,叩头低至将要触地,双手前移伏地——抬头,上身挺直,双臂下垂——或左脚前移站起,右脚跟上站立;或再叩头,依行礼套路确定。
         行礼的程序:当听到执事人(有的地方称作“执客[kei]”)念到客人村名和姓名时(像坐席前的行礼,有时不排行礼次序,也就不点名。或大呼隆一起行礼,或诸亲依次逐一行礼;而像路祭,必须按先老亲后少亲等次序依次逐一行礼),客人缓步走至祭桌前芦席中央位置停下,执事人喊“客至“,客人便转身向右首跪棚(也称陪棚)的长辈作一揖、跪下叩一头(是平辈的只作一揖);再转向左首跪棚的长辈作揖叩头(平辈作揖)。若两侧跪棚的孝子孝孙为行礼客人的晚辈,客人便无此礼节,可直接进入主体。主体礼的行法在下面分别详细解说。主体礼毕,执事人喊“回礼”,孝子叩头。这时,客人还应向灵屋的孝子施礼,是长辈的叩一头,是平辈的则作一揖。在行路祭时,以上礼仪结束后,行礼人还要向侯礼者(其为逝者的兄弟,立于路祭行礼人进场、退场的地方)施礼,平辈的作揖,是长辈的作揖叩头。总之,在整个行礼过程中,行礼客人动作要庄重、缓慢、有节奏,多人一起行礼要相互照应,动作协调一致。
         在下面所说的行礼中的“勤”与“懒”:“勤”指作一个揖接着叩一个头,即一揖一头。“懒”指作一揖后连续叩头,即一揖多头。如“大八拜”又叫“四勤四勤”或“双四勤”,“中八拜”又叫“四勤四懒”。
          丧事行礼之主体礼按轻重通常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一、大八拜
         行法:A、作揖,跪下,叩头;站起,再作揖,跪下,叩头;……如此重复四次(四揖四头)。B、作一揖,到祭桌跟前垫子上跪下,进行捻奠。即行礼人跪在祭桌前,右首执客将香、酒、筷子、纸等依次递给行礼人,行礼人再将这些东西依次递给左首另一执客。捻奠程序为八下:三把香、三杯酒、一双筷子、一刀纸。C、捻奠完毕,站起后退一至两步。作揖,跪下,叩头;站起,再作揖,跪下,叩头;……又如此反复四次(四揖四头,同捻奠前做法相同)。
         此礼在捻奠前分别作四个揖叩四个头,捻奠后又分别作四个揖叩四个头,因每次都是作一揖叩一头,前后共八揖八头,故称“八勤”,或“四勤四勤”“双四勤”,俗称“孝子礼”。此礼最重,常为至亲晚辈行礼用之,如逝者的儿侄等。
         二、中八拜
         行法:A、中八拜在捻奠前的四次作揖叩头与大八拜相同。B、所不同的是捻奠之后。即站起,后退,作揖,然后跪下,连续叩四个头,中间不起身。因每次叩头不像大八拜那样站起一揖一头,故谓之“懒法”。前边是“四勤”,后边是“四懒”,故称“四勤四懒”。此礼为较亲晚辈用之,一般都以此法行礼。
         三、小八拜
         行法:捻奠前的四个头用懒法,捻奠后的四个头仍用懒法,故称“四懒四懒”。此礼为远亲晚辈用之。
         四、大四拜
         行法:捻奠前作俩揖叩俩头,每次都是站起作揖,跪下叩头。捻奠后,还是作俩揖叩俩头,仍然是每次都站起作揖,跪下叩头。此礼为同胞兄(嫂)弟姐妹用之。
         五、中四拜
         行法:捻奠前作俩揖叩俩头,每次都站起作揖,跪下叩头。但捻奠之后的礼法变了,变为懒法,即作一揖后,跪下连叩俩头。此礼节为平辈较亲的兄(嫂)弟姐妹用之。
         六、小四拜
         行法:捻奠前的两个头用懒法——作一揖,跪下连叩俩头,捻奠之后的两个头同样用懒法——作一揖,跪下连叩俩头。此礼一般不常用,用于远亲平辈,比“懒四叩”礼稍重。
         七、懒四叩
         行法:行礼人走到供桌前,作一揖,便跪下捻奠。捻奠完毕,起身后退,再作一揖,用懒法连叩四个头,故称“懒四叩”。此礼节最轻,一般为远亲平辈。以“死人为大”的说法,客人为晚辈行礼也可行此礼,比“小四拜”礼稍轻。
         八、“四勤四懒”+“懒四叩”
         若两代或三代人一起行礼时,可以将“中八拜(即“四勤四懒”)”和“懒四叩”礼合并使用。即长辈行“懒四叩”,晚辈行“四勤四懒”。具体行法为:A、上场后,长辈在左前方面向右站立,(别忘了,须在向跪棚的行完附加礼以后)晚辈行“四勤”礼。B、等晚辈行完“四勤”礼后,长辈上场,集体作揖,跪下,长者一人上前捻奠。C、捻奠毕,大家一起行“四懒”礼。几代人一起行礼的,使用此法行礼者较多。
         以上为通用主体礼节。除此以外,行礼还有诸如“二十四拜”“十二连勤”“十二串堂”“八拜六叩”“三祭酒”“三上香”“十三太保”“大祭奠”“小祭奠”等多种礼节,但一般都不大采用了,所以这里不再赘述。
         殡葬,在古六礼中属于凶礼,也是人生礼仪最后一件大事。传统殡葬流程繁琐苛刻,人们总希望亡故的亲属到阴间能得到安宁,所以特别重视治丧,在力图悼慰亡灵的同时,也竭力标榜自己的孝道,由此引发治丧的规模越来越大,花费越来越高,礼俗也越加复杂,实际上违背了“厚养薄葬”的古训。

5. 农村丧事办的隆重吗?

这位知友,从画面上看,这家丧事办的是非常隆重的。农村地域广大,风俗习惯不同,传统观念较强,死老人是全家乃至整个家族的大事,所以隆重一些也无可厚非,一般情况下,城市举办丧事就比较简单了。

农村丧事办的隆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