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政治必备知识

2024-05-12 22:04

1. 2020高考政治必备知识

   对于政治高考的备考,学生要全面把握有关政治课各个知识点的内涵及其范围,海南的学生也是如此,需要全面巩固好知识点。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高考政治必备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用!
     高考政治易错知识点 
    1、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使事物处于显著的变化之中。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固有属性,运动不一定是显著的变化)
    2、事物是相对运动和绝对静止的统一;在一定条件下事物是运动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才是相对的)
    3、运动是相对的、有条件的,静止是绝对的、无条件的(颠倒了二者)
    4、所谓静止就是不变。(哲学上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主要是指事物的位置或者性质在一定时期,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发生变化。但是一旦超出这一限制,就会发生变化。整个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完全不变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5、夸大相对静止,否认绝对运动是相对主义和诡  辩论  思想(夸大相对静止,否认绝对运动是形而上学的静止观)
    6、发展是一种运动和变化,运动和变化也是一种发展。(运动和变化不一定是一种发展,只有前进的向上的运动变化才是发展)
    7、规律是对事物本质的反映(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8、春夏秋冬四季更替、昼夜循环、苹果落地,属于自然规律
    (规律不能等同于规律的表现形式现象,以上说的是现象)
    9、人们可以发现、认识和利用规律,也可以制定、废除、创造、消灭和改变规律(规律不可以制定、废除、创造、消灭和改变,这违背了规律的客观性。在学习中,凡是出现“人可以改变规律”“人可以创造规律”“人可以消灭规律”“人可以无视规律”“人可以凌驾于规律之上”“人在规律面前无能为力”“人只能任规律摆布”等说法都是错误p34)
    10、规律是事物之间的一种联系,因此,联系就是规律
    (规律是事物运动中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不是所有的联系都是规律)
    11、规律就是我们常讲的定律。
    (规律是定律的内容,定律是某种客观规律的主观映象)
    12、任何规律都是永恒存在、万古不变的。规律是无条件的。
    (任何事物运动过程中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都是随着事物存在的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即具体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有条件的,条件改变了规律也会改变)
    13、正确的规律(好的规律)起积极作用,错误的规律(坏的规律)起消极作用;规律有好坏的(规律本身是客观的,无所谓正误之别,其本身也没有好坏之分)
    14、自然界发展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是客观的,人的思维规律是主观的。(思维规律的形式是主观的,内容是客观的。思维规律的客观性主要表现在,无论人们是否意识到思维规律的要求,是否遵循思维规律进行认识活动,思维规律都在起作用)
    15、规律是无条件的,是永恒不变的。(规律是客观的,但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依赖一定条件的,如价值规律存在和起作用的条件是商品经济,把规律看作永远不变的,是属于形而上学的静止的观点)
    16、规律对客观事物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规律起积极作用还是消极作用,关键是看人们如何利用规律。)
    17、是否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办事情能否取得成功的决定性因素。
    (决定性因素是是否符合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
    18、因为规律是正确的,所以我们必须把规律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
    (规律无所谓正确和错误之分,但人们可以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
    19、决策者要避免失误,关键要做到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关键是要尊重客观规律)
    20、只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想问题、办事情就能取得成功。
    (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
    21、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认识和利用规律。
    (还要受到客观规律和条件的制约)
    22、发挥主观能动性是遵循客观规律的前提和基础。(颠倒了二者的关系)
    23、规律的客观性具有阶段性,规律阶段性地起作用。
     高考政治基础知识点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我们要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  文化  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
    ①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②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
    ③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
    ④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
    ⑤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2、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科学发展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  方法  是统筹兼顾,主旨是更好地发展。
    全面发展——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  面相  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
    协调发展——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
    可持续发展——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与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3、促进经济持续协调发展,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主要  措施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
    既要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又要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要把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作为当前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
    通过科技创新,降低单位产值能耗,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少污染物排放量,实现经济增长的速度与质量、效益相协调。
    扩大国内消费需求,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提高出口商品和服务的国际竞争力,实现消费与投资、出口相协调。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倡导绿色消费,加大环保力度,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促进社会和谐,实现改革、发展、稳定相协调。
    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城乡发展要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推进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减轻农民负担,保护农民利益。
    统筹区域发展。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形成东中西部互动、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高中政治必修二知识点 
    民主决策:做出最佳的选择
    1、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代表人民意志的人进入决策机关,参与、审议、监督,制定决策,这是市各项决策能够反映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保证。
    2、 不同的民主决策方式:
    3、 公民通过各种  渠道  、采用不同方式直接参与决策过程,是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重要环节。
    4、 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重大意义:
    (1)有助于决策者:
    ① 充分发扬民主,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
    ② 有助于决策者把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决策出发点和立足点,增强决策科学性,避免决策片面性。
    (2)有利于促进公民:
    ① 对决策的理解,提高落实决策的自觉性,推动决策的实施;
    ② 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锻炼参与决策的能力,增强关心公共生活的政治责任感。
    
  高考政治必备知识相关  文章  :
  1. 高考政治必备知识点总结 
  2. 高考政治必背知识重点归纳 
  3. 高考政治必备知识 
  4. 高考政治必背知识点归纳 
  5. 高考政治必背知识重点总结 
  6. 高考政治必背知识点 
  7. 高考政治必背知识重点 
  8. 2020高考政治必背知识重点归纳 
  9. 高考政治必备的知识点 
  10. 高考政治重要知识点归纳 

2020高考政治必备知识

2. 2021年政治常考题型

【摘要】
2021年政治常考题型【提问】
您好,亲爱的同学,由于咨询人数众多,我正在一一为大家解答。请您提供更多有效的信息,以便能够快速为您提供可参考的答案。【回答】
常考题必背模板【提问】
【提问】
【回答】
【回答】

3. 2021年高考政治时政考点有哪些?

2021全年热点时政总结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XX5DAByMyt_EbB_wDS8jkw

提取码: 5jbu 
若资源有问题欢迎追问

2021年高考政治时政考点有哪些?

4. 2022年高考政治答案

39.【答案】①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国际关系的实质是利益关系,我国我国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能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让世界共享我国改革发展成果:能够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推动完善更加公平合理的国际经济治理体系。②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我国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顺应了时代主题,能推动世界经济的发展。③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我国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能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赢得国际竞争的主动,打造发展新优势,开辟发展新境界。④我国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能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鼓掌][鼓掌][赞同][赞同]便利化,推进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中国加油][中国加油][开心][开心]【摘要】
2022年高考政治答案【提问】
亲亲您好哦,我是生活小百科多多,很高兴为您服务哦。您的问题已收到啦,正在整理回答哦,约5分钟内回答您请您稍等一会哦,您的独家回答马上就来哦~[心][心]【回答】
[开心][开心][赞同][赞同]【回答】
亲亲请问下您是哪个省份的呢[比心][比心][开心][开心]【回答】
亲亲根据您的描述为您查询的答案是[中国加油][中国加油]38.【答案】压力:成本增加、销售困难。原因:以原油、铁矿石等工业基础原材料为代表的国际大宗价格持续上涨,直接推高我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造成我国产业链中下游的中小企业购进的原材料成本增加;由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增长率较低,居民消费乏力,导致我国产业链中下游的中小企业的产品销售困难。措施: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充分发挥自身生产经营灵活、机动、适应性强的优势,努力开拓产品的市场和销路;企业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科技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降低生产成本,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企业要诚信经营,承担社会责任,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企业要推动供给侧改革,提高产品质量,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赞同][赞同][开心][开心][鼓掌][鼓掌]【回答】
39.【答案】①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国际关系的实质是利益关系,我国我国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能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让世界共享我国改革发展成果:能够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推动完善更加公平合理的国际经济治理体系。②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我国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顺应了时代主题,能推动世界经济的发展。③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我国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能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赢得国际竞争的主动,打造发展新优势,开辟发展新境界。④我国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能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鼓掌][鼓掌][赞同][赞同]便利化,推进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中国加油][中国加油][开心][开心]【回答】
40.【答案】(1)①物质决定意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该小学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自2009年起就创办了3个课程群,用以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劳动能力和劳动观念;并结合地方民俗和文化,学校开设了古法造纸等实践体验课程。这些都体现了该校坚持唯物主义立场。②意识反映并反作用于物质,正确的意识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要树立正确意识。该校正是因为树立了正确的意识,从而让劳动教育促进了学校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水平提升,成为闻名全国的“金名片”。③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尊重客观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该学校从实际出发,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并结合地方民俗和文化,开设各类劳动教育课程,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劳动教育取得显著成效。[中国加油][中国加油][开心][开心]【回答】
(2)①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开展劳动教育能够丰富青少年学生的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②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把准劳动教育价值取向,有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增强对劳动人民的感情,报效国家,奉献社会。[鼓掌][鼓掌][开心][开心][开心]【回答】
亲亲这是为您查询的答案哦,希望能帮助到您[中国加油][中国加油][开心][开心]【回答】
诚心为您解答每一个问题!如您满意请采纳最佳!如有疑问请继续追问!您的赞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相互学习,一起进步!【回答】
[鼓掌][鼓掌][开心][开心]【回答】

5. 高三政治知识点归纳2020

   高中     学习     方法    其实很简单,但是这个方法要一直保持下去,才能在最终考试时看到成效,如果对某一科目感兴趣或者有天赋异禀,那么学习成绩会有明显提高,若是学习动力比较足或是受到了一些积极的影响或刺激,分数也会大幅度上涨。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  高三政治  知识点归纳2020,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三政治知识点归纳1 
  一、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1、生产决定消费
  ①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③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④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
  ①消费是生产的目的。生产出来的产品被消费了,这种产品的生产过程才算最终完成;
  ②消费是生产的动力。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节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③一个新的消费  热点  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④消费为生产创造新的劳动力,提高劳动者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二、社会再生产
  社会再生产过程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其中直接生产过程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分配和交换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和纽带,对生产和消费有着重要的影响;消费是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的最终目的和动力。
  三、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1、是什么
  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2、为什么
  ①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
  ②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
  ③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  文化  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为当今社会主要矛盾;
  ④是夺取中特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住的一条基本要求。
  3、怎么办
  ①必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决不能有丝毫动摇;
  ②必须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全心全意求发展;
  ③必须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④必须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力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
  ⑤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适应、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适应。
   高三政治知识点归纳2 
  1、了解文化的含义、形式
  (1)文化的含义(P6):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3)文化的形式(P8):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如思想、理论、信仰、道德、  教育  、科学、文学、艺术等;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积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2、理解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P10)
  (1)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这种影响一方面表现在经济、政治对文化的决定作用。其中,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另一方面文化又能够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给予经济、政治以重大影响。具体表现在: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不同性质的文化所起的作用不同。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文化与经济的相互交融表现在:一方面,科学技术、教育、人才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另一方面,随着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与政治的相互交融,可从国内和国际两个方面来把握。从国内来说,人们为了更好地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从国际来说,只有大力培育和弘扬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才能抵制西方敌对势力西化、分化的图谋,反对文化霸权主义。
  3、了解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感受文化竞争力(P11)
  (1)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深人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程度不断加深,经济的文化含量日益提高,文化的经济功能越来越强,文化已经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重要精神武器。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十七大修改)
  (2)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提高文化竞争力:①从物质生活方面来看,发展文化产业,提高文化竞争力有利于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抵御外来文化侵略,保证文化安全;有利于增加经济收入,改善人们的消费结构,进一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②从精神生活方面来看,文化产业的发展,生产大量的健康向上、无愧于时代的精神产品和精神财富,既能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给人们带来身心的愉悦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又能促使人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良好的道德修养,从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可以从文化与政治、经济关系,从文化对人、对社会影响来分析)4、理解文化对人的影响(P13—21)
  (1)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①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②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  思维方式  。
  (2)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一是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二是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3)文化对人影响的意义: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高三政治知识点归纳3 
  (一)分配制度
  1、生产决定分配
  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就必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按劳分配及其作用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它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是: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实行按劳分配,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实行按劳分配,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是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的重要条件。
  按劳分配在所有分配方式中居主体地位。
  3、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除了按劳分配以外,还存在其他多种分配方式,主要包括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
  个体劳动者个人占有生产资料,独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其劳动成果扣除成本和税收后直接归劳动者所有,从而构成他们的个人收入。个体劳动者的合法收入受国家保护。
  按生产要素分配,是生产要素所有者凭借对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参与收益分配。参与收益分配的生产要素主要有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
  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这有利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
  (二)分配原则
  1、效率原则与公平原则
  效率,指经济活动中投入与产出的比率,它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效率提高就是资源的节约和社会财富的增加。
  这里所说的公平,主要是指收入分配的公平。
  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收入分配公平与平均主义有着根本区别。
  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效率与公平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二者又存在矛盾。
  2、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公平的影响
  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有重要影响。如果分配方式有利于调动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就会提高效率,促进生产的发展;反之,则会降低效率,阻碍生产的发展。
  3、初次分配与再分配的关系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效率优先实质是发展生产力优先。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自然资源相对匮乏。发展经济必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兼顾公平就是要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使分配的结果能促使人们奋进,使社会具有生机和活力。公平的收入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它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
    
  高三政治知识点归纳2020相关  文章  :
  ★  2020最新高中三年政治必备知识点总结 
  ★  2020高考政治知识点总结 
  ★  2020年高三政治基础知识归纳 
  ★  2020高考政治知识点汇总整理 
  ★  2020高考政治知识点重点要点总结 
  ★  2020高考政治知识要点总结 
  ★  2020高考必备政治知识点总结 
  ★  高考政治知识点总结2020 
  ★  2020高考政治重要知识点归纳 
  ★  2020高考政治必背知识要点总结 

高三政治知识点归纳2020

6. 2020高考政治文化知识点汇总

   高中的政治知识丰富多彩,面对高考,我们需要掌握的政治知识也有很多,想知道  文化  生活的知识点有哪些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2020高考政治文化知识点汇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2020高考政治文化  生活知识  点汇总 
    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
    1、文化的作用(5个方面,回答主观题时用)
    (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为经济建设提供方向保证、精神支柱和智力支持。 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格局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
    ②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公民良好的文化素养能增强公民的民主意识,使公民更好地参与政治生活。
    (3)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4)①文化对人影响的来源: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②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 A、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B、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  思维方式  。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
    (5)优秀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如何区分“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与“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丰富精神世界”常用欣赏到、感受到、享受了、体验到、领略到、修养、境界等标志词;“增强精神力量”常用增强了、鼓舞着、激励着、振奋了、促进了等标志词。)
    2、文化与综合国力
    (1)重要性: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重要精神武器。
    (2)必要性: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处于弱势地位的发展中国家,不仅在经济发展上面临严峻挑战,在文化发展上也面临严峻挑战。
    (3)应对  措施  :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政治文化生活知识点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1、为什么要正确对待文化的多样性
    (1)文化多样性的意义。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2)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本民族文化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3)文化既是民族,又是世界的。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文化构成的。
    2、怎样对待文化的多样性
    (1)正确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2)坚持的原则。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3)反对封闭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
    3、文化交流的意义: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播,提高了中华文化的国际地位;促进外域文化的传入和中华文化的发展,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增强中外互信,推动了世界文化的发展。
    4、如何看待  传统文化  
    (1)正确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2)具体要求:面对传统文化,要辩证地认识它在现实生活中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加以改造或剔除。
    (3)既要继承,又要发展(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就能够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
    (4)反对全盘否定传统文化的历史虚无主义与全盘肯定的守旧主义。
    5、综合认识  教育  的作用:
    (1)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
    (2)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3)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养上始终扮演重要的角色。
    (4)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爱事业。
    (5)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
    9、为什么要文化创新?
    (1)必要性:①文化创新是  社会实践  发展的必然要求。②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根本目的、检验标准。
    (2)重要性:①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②文化创新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③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10、怎么进行文化的创新
    (1)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
    (2)文化的创新基本途径之一: 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①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文化创新既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槽粕”,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又是一个“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的过程。
    ②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一方面,我们不能离开传统文化,空谈文化创新。一个民族和国家如果漠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就会失去文化创新的根基。另一方面,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文化创新,表现在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的努力之中。
    (3)文化的创新基本途径之二: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为什么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①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既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
    ②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基础。文化创新需要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怎样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①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熔铸百家的气魄、科学分析的态度。
    ②不同民族文化间要平等交流、相互借鉴与合作
    ③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保持民族文化的特色
    (4)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投身群众实践,虚心向群众学习
    (5)坚持正确方向,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反对“封闭主义”、“守旧主义”,与“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
     高考政治文化生活知识点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1、中华文化的特征
    (1)源远流长(表现):①汉字;②史书典籍
    (2)博大精深(表现):①独特性(独树一帜、独领风骚);②区域性(一方水土、一方文化);③民族性(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2、如何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1)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才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我们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
    (3)我们要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在历史与现实、东方与西方的文化交汇点上,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努力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3、中华文化为什么能够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1)中华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和相对稳定性;
    (2)中华文化的力量已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激励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创造幸福生活的强大精神力量,也是激励每一个中华儿女共同创造祖国美好明天的不竭力量之源;
    (3)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得益于汉字和史书典籍的传承与延续。
    (4)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还得益于它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这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还有利于文化多样性和世界文化的多元化发展。
    4、中华民族精神(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
    (1)基本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  爱好  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2)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
    ①为什么要发扬爱国主义精神?
    A、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
    B、无论什么时候,爱国主义都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C、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②如何发扬爱国主义精神?
    A、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
    B、要理性爱国,反对狭隘的民族主义。
    C、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
    D 在当前爱国与爱社会主义在本质上是一致
    E、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
    5、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①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文化之中,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②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作是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
    ③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④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⑤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 ⑥是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
    6、怎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途径)
    ①立足点:立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继往开来,与时俱进。
    ②主体:人人都做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③主要途径:
    A、最重要的是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主心骨”作用。
    B、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C、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
    D、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