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大包天”的温州首富

2024-05-12 08:40

1. “胆大包天”的温州首富

 坊间一直有个传言,温州前首富王均瑶38岁英年早逝,妻子带着十几亿的身家,改嫁了王均瑶的司机。
    司机开着他的车,住着他的房子,抱着他的女人,幸福地感慨道:以前,我认为自己在给老板打工,现在才明白老板一直在为我打工。 
   这个故事常常被一些养身保健的文章,拿来教育读者要保护身体,珍惜 健康 。
   作为一个专门写富豪秘史的作者,当然不会随便取信这些没有根据的谣言。
    经过深入研究,这个故事纯粹是子虚乌有的谣言,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也是对知名企业家王均瑶的大不敬。 
     
   为什么说是谣言?王均瑶为何英年早逝?他去世后财产如何分配?他的公司是否良好发展?
     
   这些疑问,可以在接下来的内容中,将获得完整的答案。
     
    一、 
     
   1966年,王均瑶在温州苍南县大渔镇的渔岙(ao)村出生。
     
   渔岙村三面环山,南面向海,从村的名字就可以知道,这里的村民们靠打渔为生。
     
   王均瑶3岁的时候,他的二弟王均金出生;6岁的时候,三弟王均豪出生。
     
   家里人口众多,生活的重担全部压在父亲一人身上。父亲外出打渔,一家人整天都提心吊胆。
     
   有一次刮台风,隔壁村一共就只有二十几个男人,结果10个渔民遇难,躺在沙滩上一动不动。
     
   父亲打渔一直没有回来,王均瑶三兄弟都跑去沙滩上找,所幸父亲没事。
     
   看到那凄惨的一幕,三兄弟都触动非常大: 不能接父亲的班做渔民,一定要出去闯一番事业。 
     
   那个时候流行订娃娃亲,但订娃娃亲要有体面点的房子。父亲深怕三个儿子将来讨不到老婆,向亲戚借钱,建起了一栋宅子。
     
        
   三个兄弟,也就只有大哥王均瑶订上了娃娃亲,只不过后来没有结婚。
     
   由于家里实在太穷,王均瑶读完初中,就辍学了。
     
   他找了个印刷厂,跟着一个师傅做学徒。学了一年,师傅看王均瑶聪明,就带着他跑业务。
     
   跟着师傅走南闯北,积累了不少经验和人脉。
     
   1985年,19岁的王均瑶开始独立创业。
     
   那个时候,他主要在内地推销售卖不干胶、饭菜票、徽章等业务,生意虽小,但能积小成多。
     
   眼看生意越来越好,弟弟王均金和王均豪也加入到大哥的生意当中。
     
   父亲没读什么书,但还是很有文化,看到三兄弟一起做生意,他经常教育哥仨: 做人要摸摸胸口的巴掌地,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二、 
     
    王均瑶有着温州人的创业“四千”精神:历经千辛万苦,说尽千言万语,走遍千山万水,想尽千方百计。 
     
   王均瑶创业也赶上了改革开放的大好时光,1990年北京举办了亚运会,会旗、徽章、招牌等巨大需求,让兄弟三人大赚了一笔,获得了创业以来最大的一桶金。
     
   彼时,王均瑶的生意不成体系,基本上是什么赚钱就做什么。
     
   1991年春节前夕,远在长沙打拼的兄弟三人,和一群温州老乡,包了一辆车回温州过年。
     
   当时火车票紧缺,包车回家时间长,又不舒服。
     
   王均瑶就抱怨了一句,同行的老乡打趣道: 你想又快又舒服,那你去包一辆飞机啊。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一过完年,王均瑶就大致做了个调研,然后带着资料,就去找民航局的领导。
     
   民航局领导听王均瑶说要承包飞机,觉得他异想天开,是不是疯了,然后断然拒绝了他。
     
   但王均瑶却不为所动,为此事奔波了一年,盖了100多个章,成功承包了长沙到温州的航线。
     
   1992年,26岁的王均瑶三兄弟,拿出所有的积蓄5000万元,成立了第一家民营包机公司——温州天龙包机公司。
     
   消息震惊了全国,王均瑶的动静搞得有点大,当时民营经济的地位还不明确,第一家包机公司的地位也极为危险,随时有可能被叫停。
     
   恰逢邓小平南巡,他在南方讲话中强调: “改革开放思想再解放一点、胆子再大一点、步伐再快一点。” 
     
   王均瑶胆子够大,也赶上了好时机,温州天龙包机公司的地位稳了,他也成为了“胆大包天”之人。
     
        
     
    正如王均瑶所预料,长沙到温州的航线非常受欢迎,第一年包机公司就实现了盈利。 
     
    王均瑶的民营航空梦,由此启航。 
     
    三、 
     
   王均瑶由一个不知名的小商贩,成为了轰动一时的企业家,各种资源也扑面而来。
     
   与此同时,改革开放初见成效,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牛奶的需求开始日益加大。
     
   当时,国内知名的牛奶品牌并不多。
     
    “一杯牛奶强壮一个民族”,成为当时的口号,王均瑶从中嗅到了商机。 
     
   从1993年开始,王均瑶就在全国各地寻找优质奶源,引进先进的杀菌技术,投身乳品行业。
     
   1994年,28岁的王均瑶,又成立了温州均瑶乳业,正式进军牛奶行业。
     
        
     
   此时,王均瑶开始着手打造“均瑶”这个品牌。
     
   1998年,温州市政府向 社会 公开拍卖80块出租车牌照的经营权,王均瑶不惜以68万元的高价夺得头筹。
     
   同行都认为王均瑶是在做亏本生意,但带着“均瑶”的出租车满温州城跑时,“均瑶”的品牌知名度却打出来了。
     
        
     
   此外,王均瑶还在温州投资建设了“均瑶宾馆”,还一度成为温州的地标建筑。
     
   事业顺风顺水,三兄弟赚到了一辈子也花不完的钱。身边很多一起发家的老板,在这个时候迷失了自己,吸毒、赌博的大有人在。
     
   王均瑶及兄弟们,当时也有迷茫。就在这个时候,王均瑶觉得赚钱并不是最重要的,做一个百年老店,才是梦想。
     
    1999年,王均瑶将公司搬迁到了上海,并且组建了均瑶集团,他不满足于偏安一隅,真正想做一个百年老店。 
     
    四、 
     
   亲兄弟,明算账。兄弟三人,一起打拼多年,到了分股权分钱的时候。
     
   当时,大家都有一个原则,分多分少无所谓,只要求不要有一个人的股权大于51%,导致一言堂就行。有大事决策,三个人中起码要两个人同意。
     
   价值几个亿的股权,兄弟三人15分钟就分完了,领头人王均瑶40%,二弟王均金35%,三弟王均豪25%。
     
   兄弟三人齐心,没人争权夺利,均瑶集团的股权结构一直非常稳定。
     
   搬来上海之后,王均瑶开始进军房地产行业。
     
   2001年,王均瑶在浦东一举夺得了200多亩地。仅仅一年之后,王均瑶又以5.5亿的价格,接手了徐家汇的一栋烂尾楼。
     
   2003年,经王均瑶之手改造,烂尾楼焕然一新,摇身一变,成了上海均瑶国际广场。
     
   仅此一战,王均瑶就至少赚了一个亿。
     
   2002年,民航大重组,王均瑶把握住了机会,参与了东方航空对武汉航空的重组,成为了东航武汉公司的股东。
     
   多条战线齐发,王均瑶始终处于高负荷工作状态,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是常态。
     
   有时候没时间吃饭,吃盒饭是常有的事。
     
   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处理更多的事情,王均瑶准备了两部电话。同时接听两部电话,对他来说,是家常便饭。
     
        
     
   2003年,王均瑶身体不适,一经检查,发现得了肠癌。这个消息如晴天霹雳,但他没有公布消息,依然带病工作。
     
   2004年6月,王均瑶拖着疼痛的身体,还出国考察。回国之后,他马上进行了手术。
     
   手术后仅仅一个月,王均瑶的病情迅速恶化,这才找到两个弟弟,定立了个遗嘱。
     
   在此期间,王均瑶与无锡市国资委签订了《股权转让协议》,收购无锡市商业大厦集团56.88%的股份,借此间接控股了A股上市公司大东方。
     
   大东方,也成了均瑶集团旗下的第一家上市公司。
     
   2004年11月,38岁的王均瑶已贵为温州首富。但天妒英才,王均瑶与世长辞,再也没有机会带领均瑶集团往下走。
     
   当时,王均瑶有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大儿子王瀚才14岁,还在读初中。
     
   王瀚继承了38.5%均瑶集团的股份,小儿子王超和女儿王滢滢只获得很少一部分股份。
     
    由此可见,王均瑶的妻子带着十几个亿的财富,下嫁给司机,且老板给司机打工的说法,是毫无根据,不攻自破。 
     
    五、 
     
   王均瑶去世,二弟王均金被推到了台前,成为了均瑶集团的掌门人。
     
   哥哥去世,对两个弟弟打击非常之大。当时,兄弟俩心灰意冷,恨不得把所有企业都卖掉,就收缩到只剩上海的一栋楼,收收租金就好了。
     
   但开弓没有回头箭,打造百年老店是王均瑶的遗愿,兄弟俩只能向前冲,不能往后退。
     
   2005年,王均金带领均瑶集团在航空业更上了一层楼,筹建了上海吉祥航空。次年9月,吉祥航空实现了首航。
     
   经过9年发展,吉祥航空从名不经传的小航空公司,成为了知名航空公司。
     
   2014年2月,吉祥航空再下一城,经民航局批准,在广州成立了廉价航空——九元航空。
     
        
     
   2015年5月,吉祥航空成功登陆A股市场,成为均瑶集团旗下的第二家上市公司。
     
        
     
   均瑶集团的商业帝国已初见成型,一家上市的零售商业公司,一家上市的航空公司,金融行业成为了均瑶集团的下一个目标。
     
   当时,上海的老牌上市企业爱建集团,成为上海金融业混改的排头兵。
     
   爱建集团手握证券、租赁、信托三张金融牌照,尤其是信托牌照,只有存量流转,没有新增牌照,可谓价值连城。
     
   均瑶集团把握住了机会,参与了爱建集团的混改,成为了其第二大股东。
     
   2017年,信托牌照价值突显,爱建集团的市值却只有200亿左右,第三大股东广州基金,欲花70亿资金,要约收购爱建集团。
     
   爱建集团成了广州基金和均瑶集团争夺的对象,作为反击,爱建集团发起了对均瑶集团的定向增发。均瑶集团想进一步增持爱建集团,成为控股股东。
     
    一场爱建集团的股权争夺大战,就此打响。广州基金和均瑶集团接连出招,举报、辟谣、质疑、反击,口水战层出不穷。 
     
   最后在多方力量协调之下,广州基金调整了收购方案,均瑶集团得以完成定增,成为爱建集团的控股股东。
     
    至此,均瑶集团旗下的第三家上市公司诞生,成为了其在金融行业的布局。 
     
   2020年8月18日,均瑶乳业砍掉牛奶业务,专注乳酸菌饮品后,改名为均瑶 健康 ,成功登陆A股。
     
    均瑶集团成了一个强大的商业帝国,旗下已经有大东方、吉祥航空、爱建集团和均瑶 健康 四大上市天王,形成了资本市场上的“均瑶系”。 
     
    六、 
     
   王均瑶三兄弟,生于穷山恶水,仅三人之力,走出大山。白手起家,踏准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变革的每一个脉搏。
     
   他们从不畏艰苦,从小商小贩做起,赚到人生的第一桶金;领先时代一步,成立了第一家民营包机公司,是民航改革第一批吃螃蟹的企业家。
     
   赚到一生也花不完的钱后,三兄弟也并没有止步于此,本身开“百年老店”的想法,将总部迁移到了上海。
     
   完成均瑶集团的雏形后,王均瑶抱憾离世,诺大的均瑶集团并没有发生争权夺利的事,股权结构非常稳定。
     
   在王均金的带领下,均瑶集团进入了航空业、商业零售、乳业、金融业等诸多行业,控制了四家上市公司,成了实力雄厚的企业。
     
   王氏兄弟的成功,离不开“胆大包天”的过人胆量,离不开温州人的“四千精神”,更离不开中国改革开放释放出的巨大经济红利。
     
    改革开放后商贸的第一桶金、民航业放开民营经营、上海金融业混改,每一个转瞬即逝的机会,都被三兄弟精准抓住,这才是常人难以企及成功之道。 

“胆大包天”的温州首富

2. 王均瑶:25岁成浙江首富,因超负荷工作,身患绝症,最后怎样了?

试想一下如果现在的你已经年过古稀,回想起这一生关于自己的记忆,最让你值得骄傲的是什么?
浙江首富王均瑶,堪称浙江商界巨子,38岁时就已坐拥38亿资产,可是他的生命却也永远停止在了这一刻。

创业契机——如何成为亿万富豪
1990年,王均瑶在和老乡相约一起回乡,因为城市之间距离遥远,交通工具选择和花费时间上面都显得十分的繁琐,需要消耗掉很许多精力和时间。王均瑶随口说了一句:“要是能坐飞机直接回家就好了。”朋友和他开玩笑说:“包一架飞机岂不是更好,那样多舒服啊。”谁知道朋友随口说的一句竟给了王均瑶一个创业的机会。他认为这并不是一件天马行空的事情,是因为人们有困扰,所以就会有所需求,而有需求的地方就一定会有市场。
王均瑶起初先是去民航局了解了一下温州到长沙之间没有开设航线的原因,知道是他们认为两地之间人流来往较少,没有开设航线的必要。可王均瑶并不这样想,像自己这样的打工人比比皆是,只是客流量少这个理由并没什么道理。
王均瑶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花费了两年的时间去进行市场调研,不断地从民航局打探消息,终于在他的不懈努力下,成功承包下了第一条从长沙飞往温州的航线。而后,王均瑶创办国内首家民营包机公司,名作温州天龙包机公司,王均瑶也随即成为了国内包机第一人,这在当时引起了各界的广泛关注,也使得更多的人发现了财富的道路,因此而备受启发。
王均瑶所在的公司在这之后累计开通了五十多条航线,即使公司有时候也会面临一些亏本的时期,但是因为王均瑶自身不屈不挠,坚持不懈的个性,始终都在咬牙坚持着,继而公司的航线从五十多条上升到了一百多条,惠及了像曾经的他那样被回家所困扰着的人群。
那时的王均瑶也才25岁,却已经成为了身家115亿的浙江首富。

性格造就命运
这与他小时候的经历是分不开的。
作为一个六零后,王均瑶是个地道的浙江人,父母都是普普通通的农民阶层,而王均瑶身为一家之长,他的肩上总是要比常人多一份责任和担当,也是因为这样的环境,造就了它从小就能够主动去帮助父母打点家里的一切琐事,帮忙照看几个尚且年幼的弟弟。
虽然家境贫寒,但是王均瑶的目光总是向上看的,他一直渴望能够走出去,去到更广阔的天地里寻求属于自己的价值。相反的,这样的想法也并没有因为当时的生活窘境所消灭,他立下志气,一定会让自己有出人头地的一天。
王均瑶十几岁就辍学外出打工。当过相关印刷方面的销售,并且经常和厂里一位资历丰富的师傅学习相关技能,而后两人一起走南闯北的跑业务、拉客户。王均瑶不断的在逆境中磨练着自己,逐渐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关系网,事业也越来越蒸蒸日上。在事业上有了起色之后,王均瑶也不忘记带弟弟们出来一起打拼做生意。
也是因为他的不服输的干劲造就了他后来的成就。正巧当时碰上改革开放的好机会,王均瑶在商场上生意开始做的风生水起,渐渐积累下了一定的资本。

跨行业发展,事业规模扩大
野心勃勃的王均瑶并不想止步于民航业,1993年,他优先发现了国内乳制品行业的商机,在政府相关政策的鼓励下,进而投身乳业行业,在全国各地建立乳制品制造生产基地,创建了名为温州均瑶乳品公司,并且引进了一些国外先进技术,打造出各种相关品牌的优质乳品供国人饮用。
在当时的中国乳业发展并无多少起色,知名品牌少之又少,能够被消费者叫得出名字的寥寥无几,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对物质生活的需求大幅度提升,王均瑶的商机发现的很是时候,很快就打开了国内的乳制品市场。
随后在王均瑶亲力亲为的经营之下,均瑶乳制品产业发展位居国内乳制品行业前列。1994年,温州均瑶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也就意味着他在商业上有了一席之地。
集团在之后的发展过程中先后收购看温州出租车的经营权,以及宾馆行业等。集团发展越来越多元化、形成了更加多元的产业经营模式。

病魔缠绕依然坚持工作
王均瑶从做销售的那一刻起,到现在的成绩斐然,即使是身家过亿,却也事事亲为。可是光环的背后是他连续多年每天十几个小时连轴转的不间歇工作,以及不规律的生活方式导致的。
认真拼命工作的他,常常因为工作忘记吃饭、睡眠不足,这样的高强度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拖垮了他的身体。2003年,王均瑶得知自己患了肠癌,已是晚期的他恍然发觉这一生并没有好好陪伴过妻子、孩子,他确实是想要在家陪伴他们,可是真正呆在家里又让他放心不下工作。
后来的故事我们可以想象得到,王均瑶依然去到了他热爱的工作环境中,从查出肠癌后仅一年,2004年,这位叱咤风云的商业奇才的生命就戛然而止了,年仅38岁。
王均瑶在自己住院期间回顾自己的一生时,总觉遗憾。后悔自己虽然在事业上荣获许多成功,但是陪伴家人的时间太少太少。他习惯性的克制自己的情感,变得越来越冷淡,或许只有投身工作,才能让他自己忘掉自己内心的孤独吧。

结语
我们常常说,总是在得到中失去,在失去中顿悟。可是生命的意义或许不只有奋斗,也需要停下来感受一下生活中那些美好而又琐碎的事。好好照顾自己的身体,然后好好去爱身边的人,说多了的那句别给自己留下遗憾,却也总是留下些许遗憾。那就去做自己喜欢的事吧,还要记得,不要回头,向前看。

3. 温州王均瑶:中国包飞机第一人,38岁离世,留下了什么?

普鲁塔克曾经说过:"衡量人生的标准是看其是否有意义;而不是看其有多长。"
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短,而在于内涵,岁月长短不再重要,弥足珍贵的是生前身后名。有的人虽然生命已经结束,可他们为社会所作的贡献让后人受益无穷,温州传奇商人王均瑶就是如此。
过去的温州,曾经涌现出一位商业奇才,他,从一无所有,靠着自己的商业思维成功跻身当时中国的商业前沿;他,从青涩懵懂,靠着自己的自信努力成功打造出自己的商业帝国;他,就是王均瑶。

或许如今的中国早已不再提及这个名字,但是在他曾经生活过的地方,这个年轻人书写的商业传奇至今让人望尘莫及。
传奇序幕
或许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透过王均瑶稚嫩的脸庞,丝毫看不出这位少年超前的商业思维。
王均瑶的少年时代充斥着贫穷,为了减轻父母的工作压力,他,毅然辍学回家,带着自己的弟弟外出闯荡,开始了他的商业征程。
王均瑶聪明灵活,总是能嗅到商机,即使只是句玩笑话。

有一次过年回家因为没买到火车票转而包大巴回家,跟同乡的几个人在车上调侃路途崎岖,开玩笑以后要坐飞机舒舒服服的回家。
这本是一句玩笑话,没想到无心插柳柳成荫,善于奇思妙想的王均瑶决定付诸实践。
有了努力的方向,王均瑶开始马不停蹄的行动,过完年,就跟民航局的人说出了自己的计划和想法,因为没有先例,民航局的工作人员听到这个想法大为震惊。
最终在王均瑶的几次努力争取下,民航局决定相信眼前的年轻人并开始合作。

1991年7月,王均瑶承包了长沙到温州的航班,这是中国第一次私人包机飞行。
经过经营第一年就赚了二十多万,尝到了创业甜头的王均瑶一鼓作气于次年创办了民营包机公司,伴随着业务的不断发展,王均瑶包机第一人的称号也随之传唱。
经过他的苦心经营,他的公司后来顺利进入了国家民航主业行列。
包机行业的大获成功,使王均瑶开始学习钻研政策和市场的发展。利用自己对商业和对国家政策的精准判断,整装待发,开始涉猎各个领域,开始打造属于自己的商业天国。
王均瑶决策大胆又不失把握,在发展改革的机遇面前,认真把控,审时度势。
传奇再续
机智的人总是能及时把握住机遇。
在国家提出"一杯牛奶强壮一个民族"的感召后,王均瑶积极响应并成立公司,为了产品的合格和人民的健康。
他亲自把控产品的各个生产环节,在牛奶市场分得一杯羹的王均瑶丝毫没被眼前的小利吸引,他的心中还在继续打造着属于他的商业帝国。

在他的规划下牛奶的甘醇飘进了房地产业市场,均瑶公司集团开始孕育温州均瑶宾馆。为了给公司经营造势,王均瑶更是高瞻远瞩,以高价拍下了温州出租车经营权,商业帝国开始初现轮廓。
如果说王均瑶的成功是偶然的,那么接下来王均瑶的商业格局绝对会让你对他肃然起敬。
2002年,王均瑶出人意料的买下了徐家汇的一家烂尾楼,尽管当时很多人不理解。他开始根据自己的意愿改造,将烂尾楼的地理位置优势发挥到极致,最终烂尾楼磐涅重生,摇身一变成为了当时中国上海第一座甲级商务楼-上海均瑶国际广场。
王均瑶再一次用他的商业实力证明了自己。
在商业大获成功的王均瑶,心怀对国家和人民的感恩,开始涉足政治和慈善,并于2003年3月被推选为全国政协第十届委员。
他积极参加社会活动,获得了一个又一个社会职务,使命加身,他变的更忙了,经常连轴十几个小时工作,这样高强度的工作也为他日后的身体健康埋下了伏笔。
王均瑶心系国家的发展,积极响应号召,积极辅助弱势群体。受到了集团员工和社会上人民的尊敬和爱戴。
身为中国人,王均瑶始终对中国共产党怀有深厚的感情,在创办企业的实践中,他深切感谢党的关心和帮助,深知企业如果想做大、做强、做响,就必须有党组织的参与和支持。
受此影响集团公司在他的支持和努力下,成立了第一家直属市社会工作党委的民营企业党委。
他积极响应国家战略号召,不顾个人得失,全身心投身到浙江商会的工作之中,

勇敢的带领新浙商率先走经济融合的路子,他的魄力和商业思维促使他成为了当时中国商业的领军人物和最具影响力的企业家之一。
传奇落幕
王均瑶的商业发展的如火如荼,如日中天。
但是他过于痴迷于商业,忽视了自己身体健康,长时间的加班和不规律的饮食规律再一步步的蚕食他的身体健康。
在2003年的一次检查中,王均瑶确诊患了肠癌,深知已经走到了生命的尽头,但他毫无畏惧,仍旧视若无睹。

仍然按照自己往常的工作规划和效率,为公司的发展献计献策,到了最后一刻仍在拼命工作。
2004年11月,王均瑶猝然离世,年仅38岁。
王均瑶用生命和健康换来了3家公司,给家人留下了110亿的财富,可惜,天妒英才。
结语
纵观王均瑶的一生,虽然短暂,但过于精彩。
王均瑶白手起家,用自己的商业思维和血汗一点一滴的堆筑起商业巨国。王均瑶对中国的商业发展做出的贡献是不可忽视和泯灭的。

他任劳任怨,拼命工作。这或许是十年间缔造超级名企的捷径,或许也是成为他壮年遗憾告别为世人敲响的警钟。
在人的成长发展中,人们并不畏惧一事无成,而是恐惧悄无声息的留下遗憾。
无论是功成名就,或是扬名立万,一旦人生逝去,任何财富和影响都付水东流。

一代传奇,终将逝去,留下的是江湖传说和一代代见贤思齐的奋斗者继续奋斗续写江湖诗篇。

温州王均瑶:中国包飞机第一人,38岁离世,留下了什么?

4. 温州传奇人物王均瑶:中国承包飞机第一人,38岁时为何去世?

梦想是什么,梦想就是一种让你感到坚持就是幸福的东西。——《中国合伙人》
地上是金灿灿的六便士,天空中却悬挂着一轮皎洁清冷的月亮,这一轮月亮就是梦想的化身。因为有了梦想,所以才获得了前进的方向,才有了坚持的力量,才有了超脱凡俗的高度。在不同人眼中,梦想有着不一样的意义,但相同的是,每一个人都应该有属于自己的梦想。
王均瑶便是依靠着年少时的梦想坚持将民营企业做大做强,终成为温州商界传奇人物。
寻找“灯塔”
王均瑶少时家中贫困,再加上自己是第一个孩子,理应承担起对家中兄弟的照顾,便辍学经商,早早步入社会。十五岁那年,带着两个弟弟卖“不干胶”谋求生活。

后来正值改革开放,国内出现下海从商的浪潮,王均瑶目光尖锐,长远地看到其中利害,果断加入下海大军。几年下来,攒了一笔不小的积蓄。
敢于追梦
如顾城所言:有些路看起来很近,可是走下去却很远,缺少耐心的人永远走不到头。人生,一半是现实,一半是梦想。王均瑶带着一腔孤勇,直面黑暗,闯过荆棘。
上世纪90年代,偶然一次机会王均瑶与老乡包了一辆大巴回家过年。当时的大巴车并没有现在的舒适和便捷,这让他想起了在报纸上报道过的飞机,随口一说要是有飞机就好了。

说完后,同车的老乡听见了都取笑王均瑶痴人说梦,毕竟在那个贫穷落后的年代,连购买车票都很难,单凭王均瑶一个普通的农村小伙子,坐飞机明显不现实。
但王均瑶并没有因为那些嘲笑和奚落放弃自己的想法,反而更加上了心,一个愈加清晰的想法——承包飞机,在他脑海中疯狂扎根,挥之不去。他认为自己值得去做这件事,并且一定能做好。
有心人终圆梦
从那之后,王均瑶开始利用空闲时间进行市场调查,四处走访,探寻承包飞机的商机。皇天不负有心人,几经辗转,25岁的他找到民航局,表达自己想要承包飞机的想法,这在当时令负责人诧异不已,因为在那之前,从未有人前来与他们洽谈过此类业务。

最后顺利敲定承包业务后王均瑶并没有停下休息,而是继续奔波忙碌,成功敲下一百多个图章,承包下第一条从长沙到温州的航班,在当时轰动一时,以至于当年媒体用“温州农民兄弟胆大包天”来形容他的举动。次年,王均瑶建立了国内第一家民营包机公司——温州天龙包机公司。
众望所归,王均瑶成为中国承包飞机的第一人,承包飞机这一石破天惊的消息一直传至国外,让世界都为之一震。
王均瑶成立公司后不久,又想办法开通了五十余条飞行航线,让坐飞机回家不再只是纸上谈兵,切切实实地落在百姓的头上。如今的均瑶集团旗下航空公司已开通一百二十余条国内外航线,年运输旅客人次数现已达到千万。

事实证明,王均瑶的眼光足够长远,承包飞机绝非只是一时兴起,其中有着无限的商机与利润。后来媒体采访时王均金坦言,当初之所以能抓住航空业机遇,靠的正是温州人打拼天下的创业欲望。
毋庸置疑,王均瑶所取得的一切都是自己该得到的。无论是企业文化亦或者是人格品德,他都是十分优秀的存在,其不轻易言弃的意志更加快了他成功的脚步。试想倘若他没有顽强的意志,没有正确的目标,没有深厚的积累,没能战胜迷茫与磨练,那么所有自以为是的努力,都是缘木求鱼。对比之下,王均瑶的不放弃,不言弃显得更加难能可贵。
打造商业帝国
占据航空市场后,王均瑶的公司几年内便以不可阻挡之势不断扩张成长,顺应当时的改革大潮,逐渐形成了集团化经营管理。后来“在一杯牛奶强壮一个民族”的感召下,王均瑶决定填补国内奶制品的空白。

在乳业经营方面进行投资,寻找优质奶源,引进国外优秀技术,在全国开设乳业生产基地,这便是他在乳业方面迈出的第一步。后来依靠优良的品质,逐渐做大做强了乳业的品牌,同时又开展宾馆,汽车等其他相关产业,进一步发展企业多元化。
20世纪末他决定到上海发展,在浦东征地200亩,作为均瑶集团总部,而后又在上海成立了上海均瑶国际广场,收购了徐家汇的烂尾楼,独特眼光买下烂尾楼净赚1亿,成立无锡商业集团,慢慢拓展房地产业,一步步让均瑶集团走向一座座高峰。
心怀责任
苏洵曾说:“贤者不悲其身之死,而忧其国之衰。”王均瑶便是一个这样的贤者,有着一颗仁义的心。这不光体现在他的事业成就上,还有他所参加的活动中。

王均瑶非常乐于参加社会活动,积极承担企业家的义务,积极投资慈善事业。他参加过“三峡光彩事业行”去支援三峡建设,去西部投资建设奶厂,给西部提供就业。多次对中国贫困地区进行人力物力支持保障。王均瑶作为杰出代表在联合国全球协议论坛上演讲,其为国挣得的荣誉与名声,在一定程度上刷新了国外对中国以及中国人的偏见。
英年早逝
20世纪初,在王均瑶三十多岁,正值青年,大展身手的时候,此时名利双收的王均瑶却因劳累过度,患肠癌,英年早逝,年仅38岁。可他的奉献和给中国带来的价值之大,是难以估量的。

司马迁有言:“人固有一死,或轻如鸿毛,或重于泰山。“多少人选择轻如鸿毛的走完世间,而又有多少人选择人生意义大于泰山的过完短暂的“弹指一瞬”,而这,不就正是印证是否献出自我力量、对社会做出贡献、展现人生价值的关键吗?
正如爱因斯坦所言:“人只有献身于社会,才能找出那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王均瑶做到了,他的生命的每一刻都在发光发热,充满着意义。直至今日,人们谈起他仍记得他的辉煌成就,激励着一代代青年人奋发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