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容家到底建立了多少个政权?分别是什么呢?

2024-05-17 18:08

1. 慕容家到底建立了多少个政权?分别是什么呢?

看过《天龙八部》的都知道,里面有个慕容复,号称燕皇遗脉,誓要光复大燕国,金庸先生写天龙八部是有历史框架和特定素材的,所以这个慕容家族在历史上确实是有迹可循的。慕容家的先祖繁衍于北方西拉木伦河流域,在今天的内蒙古赤峰市境内,属于鲜卑族,该部落自称“慕二仪之道,继三光之容”,此后以“慕容”为号,在鲜卑众部落里称鲜卑慕容部,部族人以慕容为姓氏。

慕容世家图表。
鲜卑最早被匈奴统治,匈奴退走后,鲜卑发展起来,与中原王朝时战时和,东汉末年曹操统一北方,鲜卑慕容部前来归附,慕容部首领慕容木延还跟着曹魏将领毌丘俭征讨过高丽,慕容木延死后传位给儿子慕容涉归,被封为“大单于”,后来慕容涉归传位给儿子慕容廆,这个人非常重要,从他开始慕容家族征战天下,东晋十六国时期建立诸多政权。

前燕势力范围。
慕容家先后建立6个政权,分别是吐谷浑、前燕国、后燕国、西燕国、南燕国、北燕国,下面简单介绍:
吐谷浑,313-663,慕容廆的哥哥慕容吐谷浑建立,慕容吐谷浑的孙子慕容叶延,以吐谷浑为姓,从西晋到唐朝,国祚300多年。
前燕国,352-370,慕容廆的儿子慕容皝建立,传到幽帝慕容暐时被前秦所灭。
西燕国,384-394,前燕幽帝慕容暐的弟弟慕容泓建立,被后燕所灭。

辽宁朝阳,前燕、后燕、北燕的都城,称为三燕古都,图为朝阳北塔,北魏时期建的思燕佛塔。
后燕国,384-407,前燕开国君主慕容皝的第5子慕容垂所建立,灭掉西燕,但在北魏攻击下,被分成南北两国,也就是南燕和北燕。
南燕国,398-410,后燕开国君主慕容垂的弟弟慕容德建立南燕,被后来建立刘宋的刘裕所灭。
北燕国,407-436,后燕开国君主慕容垂的孙子慕容云建立北燕,后被北魏所灭。

慕容家到底建立了多少个政权?分别是什么呢?

2. 慕容家族建立四个政权,最后的下场因何会如此惨?

从西晋到东晋,司马皇室基本就没出过一个像样的皇帝,要么呆要么傻。
所以,司马皇室一直羸弱不堪,要么是司马王当政、要么是士族当轴。
于是,两晋就是不断的内乱,先是司马王主导内乱,再是士族大家主导内乱,总之就是内乱不断。
可以说,司马家的天下,是亡于内乱而非亡于五胡。
五胡内迁并不必然就会导致五胡乱华。
而司马诸王以及西晋封疆大吏的内乱才是最直接的原因。


与司马皇室截然相反,鲜卑慕容家族却是人才辈出,个个都堪豪杰。
然而,豪杰太多也不是好事。
你不服我、我不服你,慕容家也就没了秩序。
所以,甭管鹿在谁手,高材疾足的慕容豪杰都要竞逐之。
于是,司马皇室因为主弱而内乱,慕容家族因为群强而内乱,而最后都是亡于内乱。
鲜卑慕容家族前后建立了五个政权,但列入十六国的是前燕、后燕、南燕和北燕这四个。
另外一个是西燕,这个政权也很彪悍,直接带着兵攻破了前秦首都长安。
但是,因为崔鸿的《十六国春秋》没有单独列传,所以,西燕虽然称雄一时但也只能降格了。
1.奠基:一路向南的慕容家族


鲜卑五部,分别是慕容部、宇文部、段部、拓跋部、乞伏部。
其中慕容部建立了包括西燕在内的五个政权,乞伏部建立了西秦政权,拓跋部建立了北魏政权。
宇文部和段部,为慕容部所败,没机会建立政权。
从建立政权的数量来说,鲜卑雄冠五胡,而慕容部雄冠鲜卑。
所以,后起之秀的鲜卑人,很厉害;鲜卑慕容家族,不简单。
因为同时期的政权太多,所以十六国很乱。
包括西燕在内,鲜卑慕容家族前后建立了五个政权,所以鲜卑诸燕也很乱。
要以整易乱,就得找到一个坐标中心来条理清晰。
这个坐标中心,就是慕容皝。


慕容皝的父亲慕容廆,“雄杰有大度”。
公元294年,慕容廆向南迁都大棘城(今辽宁义县),其主要作为是引导鲜卑部众从游牧转变为农耕,这是一种文明形态的升级。
慕容皝,史称“雄毅多权略”,崇尚经学。
公元342年,慕容皝向西迁都龙城(今辽宁朝阳),其主要作为是加速鲜卑汉化,同时击败鲜卑的段部和宇文部,东伐高句丽、南败后赵,巩固了鲜卑政权。
2.前燕:曾经气吞山河,无奈叔侄猜忌


慕容皝的第二子慕容俊,“姿貌魁伟,博观图书,有文武干略”。
公元352年,慕容俊击败冉魏、占据河北之地,并开始称帝,建立南燕政权。
公元357年,南燕迁都邺城,并于次年开始征发举国壮丁,试图向南扫荡东晋。
公元360年,慕容俊去世,南征战略就此搁浅。
慕容皝的孙子、十一岁的慕容暐继位后,前燕在经过一段和平时期之后,便开始陷入内乱,并于公元370年为前秦所灭。
后世评价慕容暐为庸主,但是这个评价有失偏颇。
公元360年继位时,慕容暐11岁;公元370年灭国时,慕容暐21岁。
在短短十年的时间里,慕容暐到底是庸主还是英主,当真不好评价。
而前燕败亡的主要原因是内乱,具体说就是慕容暐的叔叔们太厉害。
还是以慕容皝为坐标中心。
慕容皝的第四子慕容恪,“智勇俱济”。
这是一个连东晋士族领袖桓温都害怕的人物。
其不仅战功卓著,而且在辅政期间使前燕国土面积达到了顶峰。
但是,慕容恪死后,前燕就失去了当轴执政,主少国疑的局面也就埋下了内乱的种子。


慕容皝第五子慕容垂,堪称鲜卑的传奇英雄,“年十三,为偏将,所在征伐,勇冠三军”。
在慕容暐时期,下洛阳、破桓温,慕容垂成为继慕容恪之后,前燕政权的当轴接力。
但是,由于侄子慕容暐的猜疑,叔叔慕容垂只能东走前秦。
3.后燕:英雄落幕则国破山河碎
公元369年,前秦重臣王猛亲自领兵、征伐前燕。
慕容垂出走,前燕便再无英雄。


于是,如王猛所言“荡平残胡,如风扫叶”,一年后,南燕亡国。
慕容垂及一众慕容豪杰,都成了前秦的文臣武将。
但是,鲜卑慕容氏却一直都念念不忘他们的大燕国,始终怀有一个复国梦。
公元383年,前秦淝水战败,给了慕容氏复国的机会。
慕容垂率先起兵,建立后燕政权。
慕容氏的一众豪杰纷纷揭竿,鲜卑人赢粮景从。
甫一立国的后燕便开启了彪悍模式,南破东晋、东败前秦、攻灭西燕。


其原因就是慕容垂这个人太厉害。
公元385年,慕容垂兵临河北、水灌邺城,后燕开始立足河北地。
公元386年,慕容垂南征东晋、兵至淮北,夺回了东晋在淝水之战后收复的土地。
公元387年,慕容垂派兵东伐、攻败温详,占据兖州之地。
公元388年,慕容垂领兵平叛、横扫河北,占据河北之地。
公元392年,慕容垂河南平叛,攻灭丁零翟魏政权。
公元393到394年,慕容垂出击西燕,西燕灭国。
但是,后燕彪悍生长之时,也埋下了隐忧,成为后燕的命门软肋。
一个是不断壮大的鲜卑拓跋部;一个是四方豪贵难以驾驭。
有慕容垂在,拓跋魏难成气候、四方豪贵不敢造次。
而慕容垂不在,拓跋魏便是后燕劲敌、四方豪贵也便无人驾驭。
公元395年,慕容宝举兵八万征伐北魏,结果数万大军被魏军活埋。
公元396年,慕容垂亲自举兵三万征伐北魏,攻破平城,即将把北魏赶至草原。
但是,无奈英雄垂暮,71岁的慕容垂病逝于征战归途。
慕容垂之后,后燕便失去了核心人物,国运便由彪悍模式进入到内乱模式。
内乱的结果:一是北魏蚕食;二是国家分裂。
南燕与后燕并列了一段时间后,后燕于公元407年为北燕所取代。
3.南燕、北燕:慕容家族的英雄彻底落幕
还是以慕容皝为中心来阐释:
前燕的建立者是慕容皝的第二子慕容俊;后燕的建立者是慕容皝的第五子慕容垂;南燕的建立者是慕容皝的最小的儿子慕容德。


前燕、后燕以及南燕的建立者,都是慕容皝的儿子。
慕容宝参合陂战败之后,后燕便被北魏一分为二,北部的慕容皇室逐渐退至河北北部和辽宁一带;南部的慕容德部逐渐向东略地青兖二州,占据了今天山东地区。
慕容皝的孙子们,没有啥太厉害的角色,但慕容皝的儿子却一个比一个厉害。
汝器识长进,非复吴下阿蒙也。
这是慕容垂对慕容德的评价:吴下阿蒙。
公元398年,慕容德在滑台称王;公元400年,慕容德在广固称帝。
南燕不得天时:慕容后燕被赶回龙城,南燕只是孤悬在外,南有东晋、东是大海、西和北有拓跋魏。
南燕也不得地利:南方仅有大岘山做凭借,而北方只有黄河一线,都称不上大的地利。
强敌环伺的南燕,在慕容德时期有过短暂的辉煌,但慕容德之后便也只是能继续是:英雄落幕而国破山河碎。
刘裕的北伐大军一到,南燕便遭灭国。
北燕是汉族人冯跋建立的。


公元407年,后燕中卫将军冯跋杀慕容熙、立慕容云。
公元409年,冯跋再杀慕容云,自称天王、定都龙城。
冯跋的父亲冯安曾经是西燕慕容永的将军,西燕灭国后,冯安便随众迁往龙城,并“从夷俗”,融入鲜卑族。
鲜卑慕容氏是从汉俗,主动中原化;而汉人冯氏一脉却从夷俗、主动鲜卑化。
北燕,除了篡位且已“从夷俗”的冯跋、冯宏兄弟外,民是鲜卑人、地是慕容地。
所以,北燕仍要看作是一个鲜卑政权。
北燕地处偏僻,远离众人觊觎的华夏中原,所以存续的时间比南燕长。


但是,北燕被日益强大的北魏政权所包围,所以灭亡也就只能是时间问题了。
公元436年,北燕国主冯弘率众南逃高句丽,至此北燕灭国。
4.成败兴亡:鲜卑慕容氏的英雄无奈
自公元336年慕容皝称燕王,至公元436年北燕灭国。
慕容鲜卑在北地中原称雄了100年。
这是一个极有特色的鲜卑分支。
他们不仅建立的政权数量最多,而且几乎跨越了整个十六国时期。
并州俯瞰的两赵、盘踞关中的三秦以及乱战于河西的五凉,都没有慕容鲜卑的韧性。


他们在乱世中征战百余年,而且始终进取不懈。
那么,慕容鲜卑有何优长呢?是什么让他们在乱世中称雄而又如此韧性?
首先是两种文明形态的浇灌。


本为游牧民族,但鲜卑慕容部一直在向农耕文明靠拢。
自慕容廆开始,慕容鲜卑便正式完成了中原化,既有生活方式的农耕化又有政权形态的集权化。
加之大量中原流民以及中原士人的涌入,慕容鲜卑在走出辽东之前,就已经在文明形态和政权形态上不让两晋。
而慕容鲜卑还有比两晋朝堂更出众的优势,那就是:他们既懂游牧文明又懂农业文明,他们既知道如何统治胡人又知道如何统治汉人。
第二是慕容家族的英雄辈出。
总有一种人,他们有着超越本民族集体智慧的眼光和格局。
这种人肯定是少数,然而他们一旦成为上层精英,就会实现本民族的跨越式发展。
从慕容廆开始,慕容鲜卑就一直被这种精英所引领。
慕容皝、慕容垂、慕容恪以及慕容德,都是如此。
他们虽然身为鲜卑人,却执着于中原文化,一刻不停地引领着慕容鲜卑不断汉化。
第三是慕容鲜卑的系统性优势。
正是文明形态、正是超前精英,慕容鲜卑获得了系统性优势。
这里面有:
能征善战的鲜卑铁骑,这是胡族武装的普遍优势。
充分的思想文化准备,这是鲜卑不断汉化的结果。
充足的人力物力基础,自辽宁至河北有着大片农耕和游牧的土地,同时还有大量的中原流民。
得力的征伐争霸规划,几代慕容家族的行动方向很明确,就是一路向南。
慕容垂曾想占据关中,但因为形势太过激烈,所以才专心于关东地区。


尽管有这么多优势,但是慕容鲜卑还是功败垂成,不仅没能立足中原,甚至也没有建立前秦、后赵那样一统中原的武功。
因为慕容鲜卑也有不足,有一个大问题始终解决不了。
慕容鲜卑的这个问题,也是胡族政权的普遍问题。
那就是:有英主引领,胡人政权就能开启彪悍模式;无英主引领,胡人政权就会开启内乱模式。
他们缺少一种价值判断,而所遵循的一直是利益算计。
即便兼听则明,也无法做出正确决策。
即便从长计议,也无法做出合理选择。
各种利益算计和考量都思虑在内,也无法得出一直正确的战略决策。
所以,当利益算计和智慧眼光无所着落的时候,就需要一种价值判断。
有些人知道拍领导马屁会有升迁的机会;有些人也知道坑别人一把会有更多的利益;有些人还知道破坏规则就能占到便宜。
但是,他们就是不去那样做。
这是为什么?
因为在利益算计之外,还有价值判断,也可以说是价值观或意识形态,甚至极端一点会被说成教条。
教条能生出愚蠢,但也会生出一种叫做秩序的东西。
而这一点,胡族政权不是一时半会就能学成的,这需要整个民族的集体转变。
偶尔会出现苻坚、慕容皝这样的雄主,偶尔也会出现王猛这类的能臣。
但是,当雄主过世、当能臣不在,他们就不会有秩序,而只能是内乱。
英雄可以开启一种路径依赖,让胡族政权进入彪悍模式。
他们或可在这条路径上越走越强,直至就定型在这个路径上。
但是,这需要时间,一代、两代,甚至三代,可能还是不够的,不足以形成一个人数众多、超前有为的精英集团。
所以,一切总要回归均值,昙花一现之后,便尘归尘、土归土。

3. 慕容家族兴衰史:有望统一北方,为何走向毁灭?

慕容家族兴衰史:有望统一北方,为何走向毁灭?
东汉时期,汉室衰弱,中原地区长期处于魏、蜀、吴三方割据局面,后为魏国所统一,而鲜卑族等北方游牧民族也趁机南下迅速发展,强盛时形成过十六国鼎力的格局。其中以慕容家族掌控的燕国发展最为迅猛,经过百年励精图治,最鼎盛时期曾一度形成与前秦、东晋三分天下之势,是当时最有望统一北方的一股政权。

然而,时局瞬息万变,经过内忧外患的历史演变,慕容家族的燕国最终还是没有逃脱覆灭的宿命。那么,如此强盛之慕容家族,到底经历了什么事件,最终导致其走向覆灭?他的发展和覆灭史,又有哪些值得我们借鉴的东西呢?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抓住机遇,百年崛起。
慕容家族的祖先是鲜卑人,早年聚居于中国的现状东北地区。公元2世纪后期,即东汉时,鲜卑族出了一名天才,叫檀石槐,他统一了鲜卑各部,建立北方草原上的鲜卑族"大联盟",势力十分强大,曾经一度让东汉提出和亲政策,以减少安全危机。然而,在檀石槐去世后,鲜卑族一直内耗不断,逐渐衰弱。后又在东部鲜卑慕容部的努力下,重新崛起,但势力已大不如前,只好韬光养晦,臣服于中原,以获得发展自我的机遇。



公元238年,曹操统一了北方,派兵征讨辽东的公孙家族政权。鲜卑部落慕容部首领莫护跋参与了征讨行动有功,被曹魏封"率义王"。四年以后,曹魏远征高句丽,莫护跋儿子木延随军出征,被赐 "大都督""左贤王"。后来,木延儿子涉归,被封"鲜卑单于"。到了慕容廆[wěi](涉归儿子)当政期间,趁着西晋时期"八王之乱""永嘉之乱", 大批引进了中原的士大夫和流亡人才,这也奠定了慕容家族的立国之基。




前燕失恪,危机致命。
慕容家族的衰落,毫无疑问首先是从皇族猜忌、内斗开始的。公元360年慕容儁在邺城阅兵后,病重而亡。在临走前,他表示要传位其弟慕容恪,而后者虽文武双全、有治世之才,但却是有德之人,当即表态,愿意辅佐他10岁的儿子慕容暐[wěi]。慕容暐在慕容恪辅佐的时代,前燕更加辉煌,有史学家称,曾一度让慕容家族看到统一天下的可能性,但是好景不长,慕容恪于367年去世后,形势也开始急转直下。

慕容恪死前虽然从家族的长远利益出发,向慕容暐强力推荐慕容垂,即他的五皇叔。不幸的是,目光短浅的慕容暐政权,不仅没有听忠告,反而将慕容垂(因早年曾与慕容儁竞争皇位)视作潜在威胁。




而此时的慕容垂确有夺权之实力,但同室操戈的结果是他不愿意看到的,因此他转而投奔前秦苻坚,开始长达15年的在外漂泊。而值得玩味的是,他投奔前秦第二年(370年),前燕灭国。慕容家族的这次致命打击,究其原因,先是失去慕容恪强大辅政能力,因而进入小人和庸臣执政时代,继而又因当政者的猜忌而"逼走"慕容垂这一中坚力量,造成大量精锐人才流失,不可避免地走向亡国的命运。
倔强支撑,复国梦断
苻坚面对慕容垂的投奔,可谓是喜出望外,因为慕容垂在当时战场上是"战神级"的人物,堪比"韩信""白起"。他辅佐苻坚长达15年,顺利统一北方。然而,苻坚不断膨胀的野心,却令慕容垂重新燃起家族的复国梦想。



公元383年前秦举全国之力南下攻晋,在淝水之战中,苻坚惨败于东晋名将谢玄,前秦军元气大伤,从此北方又回归战乱割据状态,之前被苻坚扑灭的政权,都开始"复国"之路。慕容垂率领3万军队在淝水战役中保存完好,苻坚前往投奔,慕容垂率军护送其回关中,而自己却以镇抚河北的名义,离开苻坚,从此踏上艰难复国之路。

时过境迁,世事无常。解决内忧光复燕国后,外患又成为慕容家族复兴的"拦路虎"。同为鲜卑族之后,当慕容部建国时,拓跋部也建立了政权,国号"代",后拓跋珪开创北魏时代,实力日强。为了争夺北方的统治权,后燕和北魏的战事已无法避免。因此慕容垂借讨伐西燕之机,率先发起了对北魏的战争。然而,此时年事已高的慕容垂却做出一个影响全局的错误决定。



他希望儿子慕容宝能在这次必胜之战中树立军威,派他去讨伐北魏,结果这一场仗被北魏打得伤了元气。北魏年青的拓跋珪截断慕容宝的信息通道,之后谣言散布慕容垂的死讯,使得后燕军士不战自乱,在参合破坑杀数万精兵。想必慕容垂一定为他轻敌的决定后悔万分吧。

第二年,慕容垂亲自带兵向北魏讨伐,拓跋珪逃逸。回师途中在凭吊参合陂阵亡的后燕军队时,忽然口吐鲜血,途中病逝。慕容世家的一代战神就此落幕,他的离去,不仅把北方的统治权拱手让于北魏,同时也带走了慕容家族重返巅峰的最后机会,不仅令世人扼腕叹息、唏嘘不已。

慕容家族兴衰史:有望统一北方,为何走向毁灭?

4. 慕容氏称霸一方建立政权,为何却“富不过三代”,最终灭亡?

相信看过《天龙八部》的朋友都记得,剧里有一个角色叫做慕容复,他的毕生追求就是复国。
虽然这个角色是虚构的,但是慕容这个姓氏在中国历史上的确是真实存在的。
在那个五胡乱华的年代,慕容家称霸一方,但是万事万物终究都逃不过兴衰更替,最终他们也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
用一句话来概括,那便是“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01
从古至今,少数民族与汉族的矛盾和融合,一直都是一个大问题。
晋惠帝时期,“八王之乱”这场内乱的爆发,成为了导火索。
造成了晋朝内部分崩离析,国力军力都达到了空前的空虚,民不聊生。
而胡族正好抓住了这个机会,纷纷开始起兵侵袭中原,氐族及匈奴族的进攻揭开了“五胡乱华”的序幕。西晋也被打的“衣冠南渡”,变成了东晋。
鲜卑慕容氏正是抓住这个机会,在慕容的带领下,先后攻破了乌丸和其他鲜卑各部,统一力量。

在军事上,先后击退后赵,击破高句丽;政治上,崇尚学习汉族文化、技术,取长补短,为后面慕容诸燕开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其子慕容儁进军中原,灭魏称帝。以慕容氏为首的少数民族,第一次以王朝和国家的形式,而不是部落民族的形式站上了历史的舞台。
打破了中原长久以来都是汉族统治的历史,为后来元朝和清朝的建立做了铺垫。
02
慕容文武双全,为前燕的建立打下了基础,他的三个儿子也异常杰出。
首先,即位的慕容儁也是不输给其父的文武全才,建立前燕,开宗立庙,先后消灭后赵、北魏等国家,一举夺下了中原之地。

其四弟慕容恪也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被后世誉为十六国十大名将之一。
他在其兄死前,拒绝继承皇位,兄长逝世后坚定地辅佐其侄子慕容暐多年,使前燕步入了巅峰。
可惜的是他死后,前燕便逐渐走向灭亡。
五弟慕容垂同样也是出色的军事家、政治家。在慕容恪离世时,曾希望慕容垂继续辅佐他们的侄子。
慕容垂先后抵挡东晋多次进攻,但是由于皇帝的猜忌和慕容垂不忍心同室操戈,他毅然决然选择流亡前秦。

但是后来,前燕灭国后,他不畏艰难,毅然决然踏上了复国之路,最终成立了后燕。
慕容皝不仅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世人展示了自己的文韬武略,同时也是激励慕容兄弟的榜样。
引得他们以一统天下为目标,建立燕国,才使得慕容氏得以在青史上,留下属于他们浓墨重彩的一笔。
03
常言道“爬得越高,摔的越惨”。
和历史上的很多封建王朝一样,前燕经历了前人辛勤的努力,刚刚攀上巅峰不久。
满心欢喜迎接了盛世的到来,却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由盛及衰,最后不得不走向灭亡。正应验了那句老话“富不过三代”。

由于慕容恪的死亡,原先被其压制的小人纷纷上台。
同时因为慕容暐对慕容垂的猜忌,逼迫这个前燕的“中坚力量”远走他乡,造成大量人才心灰意冷,纷纷出走。
再加上由于学习汉文化,导致前燕如同后来的蒙元一样,沉溺于中原的温柔乡中,丧失了身为游牧民族的彪悍习气,转而学习东晋名士的风流。
再加上本身游牧名族出身的慕容氏,并没有运用中央集权制度,沿用的部落制,使得统治者无法很好地指挥统合各部。
奸臣当道、人才流失、同室操戈、沉迷安乐、制度落后,这些无一不是前燕灭亡的原因。

04
而后燕的灭亡则完全怪罪于慕容垂晚年的一次错误,甚至可以说是昏庸的决定。
在好不容易解决完内忧之后,慕容垂将目光锁定在了外患。当时拓跋氏刚刚建立起了“代”,北魏还未完全形成。
慕容垂并未将拓跋氏十分放在心上,因此便让自己的儿子——年青的慕容宝领军征讨拓跋氏,借此让其在军中得以立威。
而正是因为年老的慕容垂,想要锻炼继任者的心态,时任首领的拓跋珪切断了后燕的传信通道,并散布慕容垂已死的消息。
导致后燕军心士气大乱,最终在参合陂大败,精锐被尽数坑杀。
这场失利使得后燕元气大伤,时年已经70岁的慕容垂听后大怒,第二年御驾亲征准备征讨北魏一雪前耻。

拓跋珪当时听闻此消息已经收拾好行囊,准备逃跑。
但当慕容垂率军行军至参合陂时,看到了一年前的战场,积骸堆积如山,于是他便安排祭奠死难的将士们。
当时死者父兄一同号哭,全军上下充满了悲恸的氛围。
慕容垂由于当时已经71岁高龄,再加上因军中号哭和战场的惨烈景象,所造成的忧伤和愤怒。
导致其吐血数升,一路上病情未见好转,反而逐渐加重,无奈只好班师回朝,最后在回师途中病逝。
从此,后燕便逐渐走向没落,直至后来南燕和西燕被北魏和东晋所灭,慕容氏在中国历史的舞台也就至此落下了帷幕。

05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盛极则必衰,想大秦“奋六世之余烈”,始皇雄才大略,一统天下,最终也不过二世。
封狼居胥的大汉也因为后宫干政、皇帝昏庸、世家掌权而分崩离析。
后面的唐、宋、元、明、清也无外乎如此。
一代创业,二代守业,三代便开始败业,历史就是一个轮回,不断重复上演着这一幕。
慕容氏也不过只是这滚滚历史长河中的沧海一粟,无法抵抗这兴衰更替的历史规律。
但是他们却用自己的努力,在历史书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但是,我想,如果可以选择的话,他们还是更愿意选择一统天下霸业,而不是这身后的虚名吧。

5. 慕容家族的来历?

慕容,一个只存在于金庸武侠小说中的神秘姓氏;

  鲜卑,一个一千六百年前叱咤北方的强大民族。
今天,我们知道“慕容”,不只是一个姓氏,它还是鲜卑族的第一大姓。而鲜卑氏族是匈奴之后,在北方崛起的第二个强大的游牧民族。除慕容鲜卑之外,还有宇文氏和段氏。其中,慕容氏建立的燕国是当年北方的第一国,当中原大地上的一代雄主汉武帝正在叱咤风云、打理刘氏江山的时候,燕王慕容皝就已经在辽西地区建立自己的都城,倚仗着草原游牧民族的勇烈,几年之间就迅速崛起为东北地区的霸主。

  慕容皝之子慕容俊称帝后的前燕国是慕容世家最风光无限的时候,当时国土的领域甚至南扩到了现在的北京。寻根问祖,当年慕容氏的酋长莫护跋就是在朝阳北票章吉营子乡的这一片农田地最先落户的,建立了慕容世家入住辽西后最早的都城——大棘城。

  就当我们为慕容家族当年的文治武功喋喋不休之时,辽宁省考古队的书记田力坤又为慕容氏的源流找到一个新的方向——香港中文大学有一个叫姚中仪的老先生,有一篇文章提到慕容鲜卑可能是波丝人,他的证据就是从莫护跋这个名字来的。“莫护”他认为是与波丝语的幕户相通,幕户是波丝语宗教神职人员的一个职称,或者是一个职务一个名称,他说幕户和莫护音是相通的,因为古代译音无定字嘛,另外从考古上来讲三燕文化里面有好多西域文化的因素,像五十年代在房身、张家营房身等地发现的墓里面有金步摇,这种金步摇最开始是在西亚中亚产生的,后来通过慕容鲜卑带到辽西。或许,慕容姓氏的由来与他们喜爱戴在头上的这种饰品“金步摇”有关。因为当地语言“步摇”同“慕容”读音相似,所以传到后来就成了“慕容”。步则摇动是步摇的原义,在朝阳北票房身的慕容鲜卑墓葬中就出土了两件金步摇头饰。

  金步摇花饰,应该是慕容氏族最有代表性的象征物,甚至形成了在三世纪晚期以金步摇为主要内涵的特殊文化现象——慕容氏摇叶文化。慕容氏家族将西域传来的摇叶文化吸收、强化,并将这种异域风格的饰品传至朝鲜、日本。更令人感到奇怪的是,“慕容”一词在今天日本语发音中出人意料地发出“步摇”的古音。
一个王朝的建立总要与杀戮和征战的血腥词汇相连,喜爱美丽头饰慕容氏又是靠怎样的力量纵横他们的金戈铁马,最终开疆拓土建立王国的呢?难道真的像武侠小说中描写的那样,有什么类似于“斗转星移”的家传武功吗?当我们带着这种年轻人的顽皮心态探询慕容家族秘密的时候,竟然发现了这个家族中的重要秘密——他们竟然就是马镫的发明者。

  对于马上民族慕容家族来说,马镫是北方民族必须要用到的,人一旦拥有马镫之后,便可以在马上活动自如,这样就使得骑兵发展起来,进而增强了慕容鲜卑的军事力量。

  田力坤说一旦有了马镫,人可以两脚踩在马镫上,就可以增加活动半径,而且马上也更加牢固,增加安全稳定,所以骑兵发挥的作用更大。聪明的慕容家族就是这样依靠一双马镫拥有了天下无敌的骑兵,开始掌控了马上天下。但是,他们的王朝为什么仅仅存在了一百多年呢?

  纵观慕容家族,他们深受汉文化影响,又保留了北方民族的骁勇,真所谓英雄家族,可问题就出在了慕容家族的豪杰太多,死于内部交锋的人不在少数。一个叫格鲁赛的法国人写了本书叫《草原帝国》,他专门研究欧亚草原上的少数民族,他说少数民族进入到文明地区后,丢掉了本民族传统优秀的东西,学到了发达地区的腐化享乐。
纵横北中国,在整个中华文明的创建过程中有过他们的功劳,慕容氏尽管最后丢掉了他们的王朝,但他们的后裔融到了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里,继续创造着辉煌,也有了之后的北魏隋唐的全盛。公元436年,慕容世家的王朝终因国力下降、皇帝穷奢极欲、部族间内讧等原因,被北魏大军灭亡,曾经不可一世的慕容世家遭遇了国破家亡的现实。
 受汉文化的影响形成自己的文化,自己的文化又反过来影响汉文化,慕容世家靠马镫的改革发明获得了核心战斗力,获得了天下,最后竟然又以另一项改革发明为标志,把自己送进了棺材。是的,他们最后的发明竟然就是棺材。

  这种特别定制、标准格式化的棺材,是慕容家族最早使用的,并且从北魏隋唐时期就在全国普及起来。

  从生龙活虎的马上开始,到肃穆安详的棺材结束,慕容家族用自己的奋斗和命运完成了一段历史的隐喻。

  自从在网络上登出寻找慕容的消息后,有很多人报名登记,这中间姓慕或姓容的人有不少,他们都有可能是慕容氏的后裔,因为北燕被北魏灭亡后,上百万的鲜卑慕容氏为保全性命,大都更名改姓,其中一部分人取慕容的第一个字“慕”,或穆桂英的“穆”,或者取第二个字姓“容”。

  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发现,慕容氏后裔最有可能存在的地方是:青海的土族自治县,甘肃的庆阳,山东的荣成和广东的肇庆,其中最有可能的是广东肇庆高要市的白土镇。

慕容家族的来历?

6. 历史上的慕容世家真的很牛吗?

打下了广固以后,慕容儁继承开疆拓土。在前燕进入华夏后,居住在漠北草原的敕勒日趋壮大,赓续扰乱华夏,公元357年,慕容儁派慕容垂等人率军防御塞北敕勒。慕容垂大北敕勒,斩敌达十余万人,得到马匹牛羊有数,安定了北部边陲。
立了大功的慕容垂回到都城,期待他的可不是封赏。慕容垂的结发老婆段氏出生贵族,与慕容垂非常恩爱,而慕容儁的皇后可足浑氏出生较低,她感到段氏自恃出生,对她不甚恭顺,感到被冒犯了,便黑暗指令人诬陷段氏和慕容垂的手下高弼用巫蛊害人。在谁人年月的巫蛊是大罪,慕容儁本就看这个弟弟不悦目,顿时命令拘捕段妃和高弼坐牢,酷刑鞭挞,想让段妃供出幕后主使是慕容垂,借机撤除他。
段妃才高性烈,二人在狱中受尽酷刑,一直不愿认罪。慕容垂心中苦楚,黑暗派人对段妃说:“人终究一死,你何必受如许的熬煎,不如认罪吧。”段妃答复:“我不是不爱护自己的性命,只是假如我认罪了,上会使得祖宗耻辱,下会牵连王爷你啊,只盼望王爷能照料好我的两个儿子,我死也瞑目了。”
段妃终究被活活熬煎致死,慕容儁见把弟媳妇打死了也没有得到想要的供词,欠好治慕容垂的罪,然则也不想瞥见他,便把他赶到辽东去担负平洲刺史,镇守边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