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艺术的心理治疗的根本依据

2024-05-17 18:56

1. 谈谈艺术的心理治疗的根本依据

心理治疗方法-依据基本形式分类
依据基本形式分类
心理治疗的形式从属于治疗的目的、内容和方法。按照心理治疗进行的方式,又可分为个别心理治疗、夫妻治疗、家庭治疗、集体治疗等。
一、个别心理治疗
个别心理治疗(individual
psychotherapy)既个别心理治疗,是相对集体心理治疗而言,是通治疗者与求治者一对一(即只有两个人──治疗者与求治者)的方式进行交谈的治疗。除明显的精神异常外,凡存在心理障碍的各科病人,尤其是那些有明显心理创伤,但因种种原因不愿轻易吐露其隐藏在内心深处痛苦的病人最适合于这种类型的心理治疗。谈话过程中常以医生为主,有时则以病人为主。针对疾病和与疾病有关的问题,进行从表面到深入的谈话。根据各家理论的不同,其谈话方式、环境布置及有无辅助性器械,都有很大的不同。实际上大多数传统心理治疗包括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疗法都是采用个别心理治疗的形式。
按照个体心理学理论,就诊者个体的疾病或遇到的心理问题,无论是先天素质禀赋还是后天生活遭遇及心理个性发展的历程,均具无可置疑的独特性。个别心理治疗的形式有利于深入了解患者的具体心理症结,使干预及帮助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再则,个别治疗的场合会有利于就诊者畅所欲言,尤其是涉及不便公开的个人隐私时最为适合。因此,将就诊者视为不同于他人的独一无二的个体,便是该类治疗的初衷。个别治疗尽管门类繁多,但在治疗原则上仍有下列共同之处:
观察、倾听以及交谈三要素是治疗的基本方法。
良好的医患关系是取得疗效的基本保证。
让患者恢复信心是治疗的重点。
治疗者仅起参谋、引导或中介者的作用,而不是包办代替。
让患者情绪释放或疏泄是缓冲应激的常用策略之一。
让患者自我认识和解决自己的问题是治疗的主要目标。
不同的心理治疗尽管有上述共同点,但也有不同之处:
治疗开始时有确定靶症状与“自由联想”的不同。
解释方法依据的理论,有以常识而论和心理动力学理论应用的区别。
治疗的侧重点的差异,有的涉及早年的情结,也有着眼当前实际问题。
医患关系上,心理分析治疗鼓励患者移情,其他则避免过分移情。
二、集体心理治疗
集体心理治疗(group
psychotherapy)指治疗者和病人是一对几或几对几的方式,即一个医生向两个以上的病人进行谈话、示范或讨论,有时医生、心理治疗家、护士、社会工作者与许多病人一起进行集体的言语交流。
在特殊情况下,医生向病人和与病人有关的一些人员如家人、亲属或同事同时进行谈话,这对病人来说是治疗性的,对其他人为说则是教育性的,但同时又造成一种使病人感到周围人都关怀他、同情他的治疗气氛。
医护人员用言语和动作向病人传递如何治疗疾病的信息,例如向高血压病人讲解有关防治血压病的知识,教导他们作气功或医疗体操;或者组织病人进行小组讨论,由病人自己谈在医生指导下战胜疾病的经验,现身说法。这些都是集体心理治疗的方式。
在西方国家,由于集体心理治疗节约医生时间和病人的医疗费用,同时病人存在的许多心理上的障碍大都属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障碍(如夫妇之间、家庭各成员之间在或集体之间、成员之间的关系紧张),也需要有关成员参与病人的心理治疗,所以近年来颇多采用这一治疗方式。此外也发现,患同一性质心理障碍的病人,如同性恋、酗酒者,集中在一起进行心理治疗,相互以对方借鉴,有时效果更好。
集体心理治疗主要有有家庭疗法、婚姻疗法及团体心理治疗(小组治疗)等。
家庭疗法
概述
家庭疗法(Family
Therapy)又称家庭治疗,家庭治疗由麦尔首创,是以家庭以对象而施行的心理治疗方法。协调家庭各成员间的人际关系,通过交流,扮演角色,建立联盟,达到认同等方式,运用家庭各成员之间的个性、行为模式相互影响互为连锁的效应,改进家庭心理功能,促进家庭成员的心理健康。夫妻治疗(也叫婚姻治疗)是家庭治疗的一种特殊模式。
家庭疗法与以个人为对象而施行的个体心理疗法有所不同,其特点是不太注重成员个人的内在心理构造与状态,而是把焦点放在家庭各成员之间的人际关系上。
由于家庭是社会的一个功能单位,它与每个家庭成员的关系最为密切。家庭中每个成员的个性、价值观、以及对社会的适应模式等,皆在家庭的熏陶下形成。家庭成员之间密切交往,互相产生正性的和负性的影响。但是,由于家庭功能不良,诸如家庭领导功能不良、家庭界限不清、外人插人、家庭内部互相折磨、家庭关系扭曲、单亲家庭、重组家庭、寄养家庭、家庭松散、互不关心、中老年人的困难,以及家庭交流模式不同等,都能使所有家庭成员在不同程度上卷人家庭纠纷,在病态的家庭关系中都占有一角,从而导致各种病态情感和行为障碍。
理论背景
家庭疗法的主要理论观点是把家庭看成一个私人性的特殊“群体”,需从组织结构、沟通、扮演角色、联盟与关系等观念和看法出发,以了解此小群体,并且依据“系统论”的观点来分析此家庭系统内所发生的各种现象。即在家庭系统内,任何成员所表现的行为,都会受家庭系统内其他成员的影响;个人的行为影响系统,而系统也影响其成员。这种系统相关的连锁反应,可导致许多所谓病态的家庭现象;而一个人的病态行为,也常因配合其他成员和心理需要而被维持。基于此种观念,家庭疗法主张,要改变病态的现象或行为,不能单从治疗个人成员着手,而应以整个家庭系统为其治疗对象。家庭治疗通过语言疏通家庭关系,指导生活模式,对家庭成员进行心理治疗,以改善病人生活环境,促进病人康复。
有关家庭治疗的学派纷陈,理论和术语各异,治疗模式也有差别。例如,行为学派的家庭治疗家把要解决的问题明确下来,进行行为矫正。精神动力学派的家庭治疗家以探讨家庭中潜在的心理冲突和投射机制,启发内省力,促进人格成熟,以和谐家庭关系。然而所有这些学派又都有共同之点,那就是把整个家庭作为治疗对象,并采取积极干预的策略,一方面力图打破原有的僵局;一方面重建健康的交流和行为模式。
适应范围
家庭治疗应用于:家庭危机、家庭成员关系紧张、子女学习困难、子女行为障碍。
对于夫妻治疗,则适用于:婚烟危机,夫妻适应困难,性心理障碍、性变态。
治疗模式
针对家庭出现的不同心理问题,可采用不同的家庭治疗模式。主要的家庭治疗模式有以下四种:
1.
结构性家庭治疗模式。这一治疗模式的重点放在家庭的组织、关系、角色与权力的执行等结构上,使用各式各样的具体方法来纠正家庭结构上的问题,促进家庭功能的改善。
2.
行为性家庭治疗模式。行为性家庭治疗的着眼点放在可观察到的家庭成员间的行为表现上,即建立具体的行为改善目标与进度,充分运用学习的原则,给予适当的嘉奖惩罚,促进家庭行为的改善。
3.
策略性家庭治疗模式。这一模式的特点在于对家庭问题的本质有动态性的了解,并建立一套有步骤的治疗策略,着手更改认知上的基本问题以求有层次地改变家庭问题。
4.
分析性家庭治疗模式。这一模式是以心理分析来了解家庭各成员的深层心理与行为动机及亲子关系的发展,主要着眼于了解且改善家庭成员情感上的表达、满足与欲望的处理,促进家人的心理成长。不管运用何种治疗模式,家庭治疗的进行,从开始到结束,需按下列步骤进行:
开始阶段。在治疗之初,施治者宜将家庭治疗的性质作一简要的解释,说明互相要遵守的原则,以便治疗工作顺利进行。施治者在治疗早期,要用心让求治者家人接纳自己,并共同寻找问题的所在及改善的方向。
进行阶段。此阶段中,施治者需运用各种具体方法,协助家人练习改善个人及彼此之间的关系。其中,最重要的是要时时去处理家庭对行为关系改变所产生的阻力,适当地调整家庭“系统”的平衡变化与发展,以避免一些成员变好时,而另一些成员却变得更坏。犹如站在跷跷板上,一边上来,另一边却下去了。
终结阶段。求治者家人要养成自行审察、改进家庭病理行为的能力与习惯,并维持已纠正的行为。施治者宜逐渐把领导权归还给求治者家人,恢复家庭的自然秩序,以便在治疗结束后,家庭仍能维持良好的功能,并继续发展与成熟。
方法与技术
在施行家庭诊断与治疗之前,施治者要了解所谓“个人”与“家庭”之间的各种病理关系,即个人的症状与家庭成员的心理问题的相互关系。
1.“家庭问题”的产生是单一成员“个人心理障碍”的反应
即指全家人的心境困难是因家里某一成员个人的心理问题而引起的。比如,一个人心情烦闷,或脾气暴躁,往往害得一家人无法安宁、情绪不稳。可以说,全家人的心理问题,源于个人的心理障碍,从而影响了整个家庭的心理生活。出现这种情况,辅导的方向在于帮助此人得到适当的治疗,解除其问题;同时协助配偶或家人应付和护理这样的家庭成员,努力减少家人的烦恼和心理负担。
2.“个人心理问题”的形成源于过去的“家庭问题”
虽然目前的家庭生活已稳定下来,但家庭成员仍继续受其影响,导致心理或行为问题。如幼小时父母关系不和谐,常闹矛盾,以致情绪极不稳定的孩童,长大后情绪仍不稳定,时常表现得战战兢兢,唯恐父母又闹离婚。又如,一个婚后常对自己的配偶缺乏信任,怀疑配偶会有不贞的行为,这可能与小时候父母曾相互背叛,让孩子们感到连夫妻都不能信任有关。
3.“个人心理问题”是目前“家庭问题”的表现
这种情况表明,尽管是因个人的心理或行为问题而来就诊的,可是仔细一观察,我们就会发现个人的问题只是露出海面的冰山这一角而已,主要问题还是背后存在着家庭关系问题。比如说,妻子抱怨身体不适,可能是最近在家里为了子女的管教问题而与丈夫吵过架所致。或者,妻子郁郁不乐,心情很忧郁,与其会谈时,却发现她最近发觉丈夫有婚外情,面临婚姻的危机。这些情况显示,治疗不能就事论事,只注意如何避免个体的忧郁与沮丧,而须与婚姻关系或家庭关系相联系,否则就只是治标不治本了。
4.“个人心理问题”与“家庭问题”是同时共存的
有时,个人的问题与家庭问题,是同进并退的,而不是因果关系。例如,父亲下岗,家人都因经济困难而担扰时,儿子偏偏又没考上大学而情绪低落。遇此情况,治疗时应双管齐下,兼顾双方,不可厚此薄彼。总之,我们应以动态的目光,仔细分析“个人的心理””与“家庭心理问题”到底有何种关系,待正确认识并诊断之后,才能进一步决定如何处理个人与家庭的心理问题。在上述各种情况下,心理医生最应注意的是:所谓个人心理所表现的症状,实际是源于家庭里的人际关系问题,即是家庭的问题,要依靠家庭治疗,才能解除个人的心理问题。
在进行家庭治疗时必须坚持三个基本原则:
针对整个家庭成员,进行集体治疗,纠正共有的心理病态;
“确诊的病人”所存在的问题只不过是症状而已,其家庭本身才是真正的患者;
家庭治疗医生的任务在于使每个家庭成员了解家庭病态情感结构,改善和整合家庭功能。
家庭疗法一般分三个阶段进行:
发现问题。治疗者与当事人(儿子交谈,其他家庭成员(如父母)在旁边静听,不插嘴。这样的谈话能使家人感到震动,为什么当事人能与第三者进行正常的交谈,反思自己在家庭谈话中的态度和方式,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
分析问题。治疗者与其他家庭人员交谈,使当事人了解到其家人的作法也不是按自己所想象的那样没有道理,反思自己所采取的对策也是没有道理的。
协商讨论。在治疗者的主持下开始家人间彼此对话,不追究过去责任或弄清谁是谁非,而是向前看,用一个新的话题、谈论如何在家中建立正常的对话气氛、父母、子女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才能使自己家庭变成一个可爱的、亲切的、充满欢乐的家。
注意事项
家庭治疗的特点,在于将着眼点放在全家人身上,注重家人的相互往来、人际关系及家庭机能的执行情况。治疗的目的是使一个家庭成为心理机能健全的家庭,并不在于深入了解个人的心理状况,而是想办法矫正家庭关系,以改善家庭成员的心理与行为问题。因此家庭治疗应坚持:
一切以“家庭”整体为重点。
采用系统的观点与看法。
以“人际关系”分析成员间的相互行为。
以群体的观念了解全体家庭成员的行为。
由于家庭是由一群有特殊关系的成员所组成,有特别的感情,而且长久生活在一起,其心理治疗与一般心理治疗有所不同,需要注意一些基本的治疗原则:
淡化“理由与道理”,注重“感情与行为”。
抛弃过去,关心现在。
忽视缺点,强调优点。
只提供协助、辅导,不代替作重大决定。
婚姻治疗
概述
婚姻治疗(Marital
therapy),又称夫妇治疗及弥合治疗,是指一对夫妻就他们的夫妻关系及婚姻问题为主要焦点而进行的治疗方法。
婚姻治疗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才发展起来的一类心理治疗类别,除采用各种家庭治疗的理论和技术外,其主要特点是把治疗焦点放在一对夫妻身上,以人际关系的观点来了解夫妻的心理与行为,解释他们的婚姻问题,并协助他们改善不良的关系与适应方式,提高婚姻质量。
要施行婚姻治疗,施治者必须从心理学的角度充分了解夫妻关系的真相。施治者要能清楚了解并能辨认功能性与非功能性的夫妻关系,体会导致夫妻夫妻题的根源,才能确立治疗和辅导的方向,帮助夫妻消除病态的关系,建立健康的婚姻生活。一般而言,对夫妻关系进行分析应考虑下列五个方面的的问题:
夫妻间的情感。
夫妻间的关系。
夫妻相互扮演的角色。
夫妻间的沟通。
夫妻间的性关系。
婚姻问题包罗万象,其来源与性质也错综复杂,择其主要有以下诸点:
夫妻间缺乏感情基础。
不健全的婚姻动机。
夫妻性格不协调。
对夫妻角色的不同期待。
受父母的影响和干扰。
夫妻缺乏维护夫妻关系和保养婚姻生活的艺术。
婚外关系的发生。
理论背景
近半个世纪来,西方社会婚姻危机日益加重,婚姻咨询及治疗便应运而生。良好的夫妻关系有如下标准:
具有共同的或彼此接受的价值观念。
对配偶的幸福和发展由衷地关注。
在共同生活中能求大同存小异,并容忍存在的分歧。
对婚姻关系中各种支配权及决定权的平衡及认可。
适应范围
配偶的一方有心理问题,而其问题的发生又与夫妻间的冲突有关。
夫妻间存在严重的矛盾和冲突,以致婚姻关系濒于破裂,但夫妻双方主观上又都愿意保持婚姻关系者。
夫妻间性生活的不和谐,或一方有性心理障碍。
方法与技术
回顾法。共同或分别与治疗者探讨问题的症结。通过回顾婚前、婚后,有子女时及子女离家后整个婚姻生活中各自的想法及行为,以助于了解和解决当前因难,并确定哪些是当前的主要困难而设法克服。
一般性方法。采用咨询心理学的方法,用得最普遍,包括接纳、安排会谈、分析评估、引导、干预等程序。
相互关系法。则着眼于挖掘行为交流中发生问题的支配双方的潜在“规矩”,以及双方对支配和决定权的分歧意见,澄清相互关系中不和睦的因素,问题的性质及严重程度,进而启发双方纠正各自不良态度及行为,旨在建立一种平衡和睦的夫妻关系。
心理分析法。着重于让双方理解对方的情绪需要,并通过深层的分析、调整各自对另一方的期望值。分时时较多对双方的情绪关系作出评论,有时还与各人童年的特殊体验相联系。
行为治疗法。常采用操作性人际关系技术。通过强化方式让他们各自说出对方哪些行为需要调整,并提出合理要求,若能达到一方的要求,就予以“奖励”“强化”,“奖励”可以是言语上的赞许,行动上的亲热,也为对方喜欢的任何措施,这种措施往往不能在意料之中,要达到让对方出乎意外喜悦的效果。以逐步增进感情,协调愉快地共同生活。
治疗目标
增进夫妻之间的“沟通交流”,改善其“人际关系”。
矫正夫妻“角色关系”,调整“职责分配”。
促进建立“夫妻认同感”与“夫妻联盟”。
协助夫妻顺利面临、度过“婚姻发展”各阶段。
鼓励夫妻相互“培养配偶感情”。
改进夫妻“适应问题”模式,解决面对的问题。
帮助夫妻树立适当的“生活方式”。
团体心理治疗
概述
团体心理治疗(Group
Psychotherapy),又称小组治疗,指治疗者同时对许多患者进行治疗。这些患者常具有疾病及相关问题的共性。这种方法的优点,能节省治疗所需的人力,也能利用集体的力量产生积极效应。
治疗机制
1. 团体的情感支持
被他人接受和容纳。一个人生活在社会里,假如不被家人、朋友或他人所接受和容纳,会感到孤苦伶仃,心情无所依托。团体治疗的基本功能就是让参与者能感到自己被团体其他成员接受而产生归属感。
被保护“倾斜诉情”。一个人内心常有许多苦闷和秘密,而没有机会向人倾诉或发泄。团体治疗的功能之一,就是制造被保护的环境,参与者通过倾诉而获得关心和安慰。
相同性的发现。当一个人有某种困难或犯了某个错误时,往往把责任归咎于自己,或以为只有自己一人有此遭遇,因而加重心理负担。而在团体治疗里,经过互相交换经验,很容易发现他人也经历过类似的事情,也有相似的自卑感和负疚感,经由这种共同性(universality)的发现而获得解脱。
树立信心和希望。经过团体治疗,参与者可产生归属感,可被别人接受与关心,共同面对问题而感到放心,进而产生摆脱困境或解决问题的信心,对未来产生希望。这是团体心理治疗的基本治疗机制,也是重要的贡献。
2. 团体的相互学习
供给资料和交换生活经验。
模仿适应行为。团体成员不仅可以交换认知的经验,还可以直接观察和模仿别人的行为举止。
试探现实的界限与反应。团体治疗的可贵,在于成员间可直接表达自己的思想给其他人听,或体验别人的经验与技巧并与自己对比,这对于生活经验不多的人极为重要。对于有妄想和自恋倾向者,或边缘性人格障碍者,可经过团体成员的反应而获得“现实”的反应与界限。
3. 团体的正性体验
享受群体团聚性。对于没有体验过完整家庭温暖或亲密的亲友关系,对人际交往持负性态度的人,很需要尝试正性的群体体验。
归属感与认同。
领悟“互利的原则”。团体治疗的功效之一,就是帮助个人体会“三个和尚没水喝”的人生道理。肯帮助别人,为他人着想,以便利人利己,获得和谐的共同生活。
学习社会化技巧。
4. 学习团体的性质与系统
观察群体行为。
了解群体结构和领导关系。
体会团体的“系统”性质。即团体是由各个个体(团体成员)组成的整体,个体之间相互影响,而一个良性的整体需要个体协作以获得平衡。
经由团体了解自己的社会行为。
5. 重复与矫正与“原本家庭经验”
团体心理治疗还有一些特殊的治疗机制,如重复与校正与“原本家庭经验”。所谓“原本家庭经验”指个人小时候的的家庭关系的体验。因为家庭是个人最早体验的群体,因此称为“原本”的群体经验。
6. 支持体验“情感矫正经验”
团体心理治疗的另一个特殊机制就是让所有成员有“情感矫正经验”的体会。感情矫正经验认为单靠认知上的领悟不能改善问题,还必须加以情感上的矫正。最好让病人重复面对遭遇的心理创伤或面对处理的问题,在治疗者和团体的保护下重复处理,以便抛弃和纠正遗留的不良情感。
适应范围
神经症或神经症反应,包括各种社交焦虑或社交恐怖。
轻度的人格障碍,特别是人际关系敏感或有交往缺陷者。
青少年心理与行为障碍。
心身疾病,尤其是各种慢性躯体疾病患者,旨在改善继发的心理问题。
重性精神疾病缓解期,特别是社区中的康复期患者。
各种应激性及适应性问题。
团体心理治疗特别适合于人际关系适应不良的求治者。
方法与技术
1. 普及性团体治疗在我国常为综合治疗中的辅助手段,用于住院恢复朔的重性精神病者。目的为:
帮助自知力恢复。
解决共性的继发心理问题。
配合药疗防复发,促进社会回归。
2.
动力——交互关系法采用心理动力学的技术,以改善不良人际关系为目标,鼓励患者逐渐习惯在团体中自我表达并评价他人。常用于神经症患者,每星期1~5次,可持续数月至1年。治疗者的作用仅在于引导,使各个体暴露问题后,通过其他成员的提醒及启迪达到领悟,以促进人格完善而消除症状。
3.
经验性团体治疗基于人本主义的观点,强调个体在团体中获得经验,达到自我“觉醒”。有时要求患者无拘无束地暴露思想和感情,并心甘情愿地接受他人的坦率评论,甚则包括直言不讳的、带浓厚感情色彩的评议和争论。治疗者可安排各种丰富的团体活动,因该法需时较长,有人称之为“马拉松式”团体治疗。
4.
交往模式校正治疗有两大类:一为成熟的成人间的交往;二为不成熟模式,在成人交往中采用“儿童与父母交往式”或“童年伙伴式”,由之常产生人际紧张,引起交往中的矛盾。治疗分四个阶段:
结构分析、自我分析交往的层次。
交往关系分析,共同分析当前集体中各人的交往方式。
游戏分析,设计和安排各种游戏,部分参与,部分旁观,活动后讨论游戏中的交往方式。
“原型”分析,原型为童年期建立持续至今的一些非适应现象,通过分析自我认识病态及不良行为的根源和性质,以利自我校正。
心理剧启示法属团体治疗范畴,“脚本”源于团体中某成员或某家庭的生活,“剧情”着重反映人际关系中的矛盾及问题,常采用“互换角色法”,扮演者往往能设身处地地体验其交往对象的感受,旁观者也可参与讨论分析,由于该形式一反心理治疗的枯躁乏味感,通过演出在笑声或情感激发后,往往有所启迪,借以调整及修正在人际交往中的不良行为表现。

谈谈艺术的心理治疗的根本依据

2. 患者中心疗法来自于 心理学理论,其创导者是心理学家 。

严格说不能叫“患者中心疗法”,因为这与其理念是矛盾的。

如果你是想问填空题,那么,这个疗法来自于“人本主义心理学派”,其倡导者是人本主义心理学派的重要人物“罗杰斯”。

这个理论的核心是“咨询者并不是有什么疾病的人,只是他的成长与发展受到了阻碍,他自己是真正了解自己问题,并且知道如何走下去的人。

所以心理咨询师更多的是提供一种适宜他成长的环境,而不是一个指导者。”,所以,患者这个词本身就已经传达了不平等的意味,所以这个疗法的标准叫法是“咨客中心疗法”,也就是“以来咨询的人为中心”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