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准则就是企业会计制度,你认同这种说法吗? 分析题

2024-04-30 14:26

1. 会计准则就是企业会计制度,你认同这种说法吗? 分析题

  会计准则就是企业会计制度,我不认同这种说法。当然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我们要正确认识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之间的关系,它们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种规范。
  两者联系:
  (1)可统称会计制度。
  广义的会计制度包括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还包括会计法律法规。各国的会计环境不同,一些国家只采用会计准则,而有些国家如法国和改革前的我国只采用会计制度,来规范各自的会计工作,形成了各有特色的会计制度。
  (2)都是会计标准。
  会计标准无非是对各会计要素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依据和准绳,只不过有的标准原则一些,有的标准具体一些。但是它们都可以反映各自运用的会计政策。
  (3)都属于会计法规。
  我国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都是由国家财政部门组织制定和发布实施的,因此它们都是同一层次的部门行政法规,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两者区别:
  (1)规范的目标不同。
  会计准则规范的目标主要是解决会计要素如何进行确认和计量的问题,同时也规范会计主体应当披露哪些方面的信息;而会计制度规范的目标主要是解决会计要素如何进行记录和报告的问题。确认和计量是记录和报告的前提条件,后者是在前者的基础上进行的,没有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记录和报告就不可能。
  (2)适用的范围不同。
  会计准则适用于股份公司的会计处理,而会计制度适用于所有企业。即使在美国也未要求股份公司以外的企业严格执行公认会计原则,我国已经发布的会计准则中,要求所有企业执行的也是少数。
  (3)规范的具体内容和可操作性强弱不同。
  由于规范的目标不同,决定了各自规范的具体内容不同。会计准则规范的内容主要是对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进行“定性”的规定,例如在准则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语言:该项收入(或费用)“计入当期损益”。至于记录到哪个科目,则由会计人员自己去判断。而会计制度规范的内容则具体得多。毫无疑问,准则的可操作性较差,制度的可操作性较强。同时,从准则和制度规定的内容来看,准则是对某一类业务的确认和计量加以规定,而制度是对某一类企业或全部企业的各类业务的会计处理进行具体规定。
  (4)对会计人员的素质要求不同。
  由于可操作性程度不同,准则要求会计人员具有较高的职业判断能力,而制度对这方面的要求相对较低。
  (5)在会计规范体系中的层次不同。
  准则和制度是两个不同层次的规范,前者(尤其是会计基本准则或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制约后者。根据会计法律法规权威性和内容的不同,我们可以将其层次关系作以下划分:会计法是第一层次,财务会计报告条例是第二层次,会计准则是第三层次,会计制度和财政部制定的补充规定或暂行规定是第四层次。

会计准则就是企业会计制度,你认同这种说法吗? 分析题

2. 2012年版企业会计准则案例讲解的内容简介

为了更好地帮助企业会计人员领会新企业会计准则的精髓,掌握新准则下会计及税务实务问题的处理,帮助广大读者更深入地了解企业会计改革、掌握新旧变化、开阔视野,更迅速地掌握新准则体系,更熟练地运用新准则进行职业判断和账务处理,协调处理好新准则下的税务问题,编者们组织相关人员对《企业会计准则案例讲解》第一版、第二版、第三版作了全面修订,尤其是对各章中“案例分析及操作实务”部分的内容,作了更新和补充。本书由企业会计准则编审委员会编著。

3. 会计谨慎性原则问题:分别举例说明

1、在资产方面:谨慎性原则在资产方面应用很多,首先,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的开发成本直接计入当期费用,而无形资产的摊销期限应选择合同期限、法律期限、经营期限,10年中最短者;其次,由于固定资产的使用存在较大的无形损耗,所以采取加速折旧法;
再其次,企业应当定期或至少每年年度终了全面检查各项资产,合理预计可能发生的损失计提减值准备,其中包括:短期投资减值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委托贷款减值准备、坏账损失准备、存货跌价准备;
最后、在物价上涨时,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选择后进先出法,物价下跌时选择先进先出法。
2、在收入方面:如果劳务的开始和完成分属不同的会计年度,应按劳务的完成程度确认收入,如果完工程度不能可靠计量,按实际消耗成本确认收入,当发生成本高于可能收回效益,按实际能收回收益确认收入。
债务重组方面:新制度规定债务人以低于债务账面价值的现金或非现金资产清偿某项债务的,债务人应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支付的现金或非现金资产账面价值和相关税费之和的差额确认为资本公积,若发生债务重组损失,确认为当期损失。
在债权人方面,当债务人以非现金资产或债转股清偿债务时,债权人应按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作为受让资产或股权的入账价值,而不能以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入账。


扩展资料:
1、受托责任观下的谨慎性原则
谨慎性原则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世纪,当时的财产托管人为了减轻受托责任,对其托管财产的增值不进行任何预计。
随着19世纪会计受托责任的盛行,会计人员面对着日益上升的诉讼风险,普遍存在强烈的灾难意识,中世纪财产托管人减轻责任的谨慎方式逐渐为会计界所认同,进而形成了受托责任观下的谨慎性原则。
受托责任观下的谨慎性原则的表述很多,其中最典型的是Bliss在1924年给出的一个定义:不预计利得,但预计一切损失。它意味着会计师可以运用各种手段低估资产和收入,高估负债和费用,以减轻受托责任。
2、决策有用观下的谨慎性原则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会计目标由受托责任观转向决策有用观,对谨慎性的批评也日渐激烈,谨慎性的原理和内涵被会计职业团体或准则制定机构重新审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谨慎性原则

会计谨慎性原则问题:分别举例说明

4. 会计准则的题目,哪位好心人帮我解答下

4、
B、   41.6    
    
5、 
按照目前增值税的要求,没有正确答案。如果不考虑增值税抵扣,则选B、 63 755    
    
6、 
   A、1000    

7、 
C、  1200    

8、   
B、 562 500

5. 会计惯例与会计准则这两个概念是否等同

会计惯例与会计准则这两个概念不是相通的,不是等同的。会计准则是有具体的规定,包括六个准则。有具体的内容。而会计惯例是,以往的会计实际实务当中总结出来的一些经验,一些常用的做法。未来也有可能会随着经济业务的不断变化,发展,有可能有新的变化。所以这两个概念不是等同的。会计准则是财政部制定的,具有强制性;而实务中会遇到非常多的业务,这些业务处理方式在会计准则中没有指导说明,这样就有了会计惯例。这些方法和程序具有习俗的权威性,虽未经有关的权威会计团体和会计管理机构载人正式文件予以公布,但在大量的实践被证实是科学的、合理的、切实可行的,因而被广泛地采纳和应用”,会计惯例是“会计理论”的对称,会计人员在日常会计实务中所形成的习惯性作法和倾向,在一定范围和时期内得到普遍认可和应用的会计行为。会计惯例的形成起源于从业会计人员的习惯,而不是会计职业团体的规定。会计准则划分为基本准则、一般准则和具体准则三个层次。基本准则包括独立经营准则、经济效益准则、计划准则等;一般准则包括会计分期准则、会计主体准则等;具体准则包括会计核算、会计控制和会计分析准则。拓展资料:1.会计惯例特点:a.公认性。会计惯例不论是成文惯例还是不成文惯例,都应该能够得到大多数行为主体的认同。 从会计惯例的定义我们同样可以知道,正是由于会计惯例是会计工作人员普遍采用的程序和方法,所以它被人多数会计人员所认可。 b.普遍性。会计惯例的运用对象不是特定的某一个人或者某一个单位,而是适用于每一个人和每一个单位,不是针对特定的某种会计行为,而是针对所有的会计行为,它具有广泛适用性和反复适用性。 c.动态性。包括财务会计在内的会计惯例是动态而不是静态的,今后,有些部分将继续保留,有些部分将会被新的规则、方法所取代。这一切都将取决于会计这门科学特别是财务会计的发展。

会计惯例与会计准则这两个概念是否等同

6. 会计谨慎性原则问题:分别举例说明

您好,很高兴与您一起交流。会计谨慎性原则举例说明如下:
在收入方面:如果劳务的开始和完成分属不同的会计年度,应按劳务的完成程度确认收入,如果完工程度不能可靠计量,按实际消耗成本确认收入,当发生成本高于可能收回效益,按实际能收回收益确认收入。
在资产方面:谨慎性原则在资产方面应用很多,首先,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的开发成本直接计入当期费用,而无形资产的摊销期限应选择合同期限、法律期限、经营期限,10年中最短者;其次,由于固定资产的使用存在较大的无形损耗,所以采取加速折旧法。【摘要】
会计谨慎性原则问题:分别举例说明【提问】
您好,很高兴与您一起交流。会计谨慎性原则举例说明如下:
在收入方面:如果劳务的开始和完成分属不同的会计年度,应按劳务的完成程度确认收入,如果完工程度不能可靠计量,按实际消耗成本确认收入,当发生成本高于可能收回效益,按实际能收回收益确认收入。
在资产方面:谨慎性原则在资产方面应用很多,首先,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的开发成本直接计入当期费用,而无形资产的摊销期限应选择合同期限、法律期限、经营期限,10年中最短者;其次,由于固定资产的使用存在较大的无形损耗,所以采取加速折旧法。【回答】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祝您生活愉快。【回答】

7. 比较中外会计准则差异案例有哪些

完美世界和掌趣科技一样,主营业务都是游戏开发和代理,因此他们的会计报表具有很多的可比性;

掌趣科技是在国内上市,因此采用的是国内的会计准则,完美世界所采用的是美国的会计准则,通过这二者财务报表的对比,能够较清楚地展示出两种会计准则之间的差异。本文想通过以下四个方面来阐述两种会计准则之间的具体差异。

二、具体差异

1.固定资产

1.1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改变

中国的会计准则会计估计的变更,采用未来适用法处理(即不调整以前年度报表),美国的会计准则规定会计政策的变更,采用追溯调整法(即调整以前年度报表)。

1.2固定资产折旧方法

两个公司都采用了年限平均法,但是各类资产的折旧年限不相同。掌趣科技的房屋及建筑物的折旧年限为20-50年,办公及电子设备的折旧年限为5年;完美世界房屋及建筑物的折旧为33-45年,电子设备的折旧年限为4年。

1.3即将处置的固定资产

中国会计准则规定即将处置尚未提足折旧的固定资产,继续计提相应折旧;而美国会计准则规定,当全部处置。若剩余使用年限大于1年,在处置前提足折旧。若剩余使用年限小于1年,继续计提相应的折旧。当部分处置。若剩余使用年限大于1年且净值大于l万美元,在处置前提足折旧。否则,继续计提相应的折旧。

1.4利息资本化费用

掌趣科技披露说明,符合资本化条件借款利息费用就资本化。完美世界披露说明,当项目预算金额大于两百万美元且建设期大于1年时:符合资本化条件借款利息费用+自有资金的资金成本。否则,不计算资本化利息。

2.商誉的减值测试:

完美世界在年报中披露:“Goodwill is not depreciated or amortized but is tested for impairment on an annual basis every November 30, and in between annual tests when an event occurs or circumstances change that could indicate that the asset might be impaired. Commencing in September 2011, in accordance with the FASB revised guidance on ‘Testing of Goodwill for

Impairment,’ a company first has the option to assess qualitative factors to determine whether it is more likely than not that the fair value of a reporting unit is less than its carrying amount. If the company decides, as a result of its qualitative assessment, that it ismore-likely-than-not that the fair value of a reporting unit is less than its carrying amount,the quantitative impairment test is mandatory. Otherwise, no further testing is required.

The quantitative impairment test consists of a comparison of the fair value of each reporting unit with its carrying amount, including goodwill. If the carrying amount of each reportingunit exceeds its fair value, an impairment charge equal to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implied fair value of the reporting unit’s goodwill and the carrying amount of goodwill will be

recorded.”

主要是反映了,若包含商誉的同一报告单元的公允价值大于其账面价值,则不需做减值;反之,再比较商誉的内在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二者差异计入当期减值损失。

掌趣科技在年报中披露:“因企业合并所形成的商誉和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无论是否存在减值迹象,每年都进行减值测试。商誉结合与其相关的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进行减值测试。在对包含商誉的相关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进行减值测试时,如与商誉相关的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存在减值迹象的,先对不包含商誉的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进行减值测试,计算可收回金额,并与相关账面价值相比较,确认相应的减值损失。再对包含商誉的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进行减值测试,比较这些相关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的账面价值(包括所分摊的商誉的账面价值部分)与其可收回金额,如相关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确认商誉的减值损失。”

主要反映了先对不包含商誉的资产组的账面价值与可收回金额比较。再比较包含商誉的资产组的账面价值低于可收回金额的部分,确认商誉的减值损失。可收回金额:资产组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其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间较高者。

4. 所得税差异

美国会计准则规定对递延所得税资产先确认,再判断可实现性。而在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实现概率低于50,(含50,)时,则计算估价准备冲减递延所得税资产,使其净额反映可收回的金额。一个企业应将所有暂时性差异、营业亏损以及税款抵减以后,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负债或资产。

我国新会计准则规定,在时间性差异所产生的递延税款在借方的情况下,如在以后转回时间性差异的时期内(一般为3年),有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予以转回,才能确认时间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金额,并作为递延税款的借方反映,否则,应于发生当期视同永久性差异处理。除特别限制外,要求企业“应当确认所有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和“应当以很可能取得用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纳税所得额为限,确认由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5.收入的确认:

完美世界:更多专门指导,尤其是关于专门问题和行业的特别应用(如软件业收入确认,应收账款不确定的收入确认,有退回权的收入确认,不动产问题,特许权销售等)。此外,上市公司必须遵循由SEC提供的更为详尽的规定的指南。具体以Online game operation revenues和Client-based online PC games说明,可以从披露的详细内容看出美国会计准则对于收入的确认更谨慎。

比较中外会计准则差异案例有哪些

8. 会计惯例与会计准则这两个概念是否等同

会计惯例与会计准则,这两个概念是否等同?这两个概念不是相通的,不是等同的。会计准则是有具体的规定,包括六个准则。有具体的内容。而会计惯例是,以往的会计实际实务当中总结出来的一些经验,一些常用的做法。未来也有可能会随着经济业务的不断变化,发展,有可能有新的变化。所以这两个概念不是等同的。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