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武王举鼎而亡究竟是他自己一时冲动,还是有人故意设计?

2024-05-12 10:27

1. 秦武王举鼎而亡究竟是他自己一时冲动,还是有人故意设计?

说起九鼎,大家可能并不陌生,这是古代属于国家的宝器,象征着九州,即冀州鼎、兖州鼎、青州鼎、徐州鼎、扬州鼎、荆州鼎、豫州鼎、梁州鼎、雍州鼎,九鼎者,乃夏禹王收取九州贡金,各铸一鼎所成也。每州之鼎,刻有本州山川形势及田土贡赋数目。鼎足、鼎耳均有上古龙形文字,是以称九龙神鼎。
夏传商,商传周,是三代传承之镇国神器。九鼎是中国的特有名词,象征着至高无上的王权,以及国家繁荣昌盛的象征。在中国古代曾有一位年轻的君王因为举鼎而丧命,其缘由是什么呢?是一时的年少冲动,还是权臣蓄谋已久的阴谋?

战国时期秦国的君王,秦武王赢荡出生于公元前329年,其父亲是秦惠文王赢驷,此人天生神力,身体健壮,尚武。秦武王赢荡从小就表现出与众不同的特点,因其身体素质远超同伴力大无穷,平时最爱的娱乐是角力,习武。由于自己的天生神力使他对行军打仗很感兴趣,每天都自愿跟随军队士兵进行训练。
他的这种与生俱来的习武健身特性,让知道他的人都很是钦佩。秦惠文王更是对赢荡的表现欣慰不已,将他列为太子的首选。公元前311年,十八岁的秦武王已经成为了名满天下的大力猛士,这一年,其父亲秦惠文王因病去世,赢荡在众人期待中顺利即位。

秦武王为得到鼎,进军洛阳。成为秦武王,秦武王即位后,在秦国凡是以力气见长的人,经他发现后并获得认可,便可获得一官半职。赢荡的这种任官的特点,使秦国的习武,强力之风盛行,致使秦国成为当时战国之中最为彪悍的国家。
在我国战国时代,每当新王更替之时,大多数会出现内忧外患的局面。然而秦武王在其父亲的影响下,展现出出色的政治才华。通过他的努力,在很短的时间便稳定了朝局,排除了外患。
这使他对治理国家信心满满,对秦国的未来抱有很大的期望。在国务之余,他还不忘父亲秦惠文王的夙愿,进军周都洛阳,将代表天下的九鼎占为己有,从此称霸天下。

之后他找来丞相樗里疾、甘茂把自己早日想拥有九鼎的想法向他们表达。两位丞相看见秦武王问鼎心切,便开始商讨入周的可行方案。洛阳距离秦国路途遥远,中间又有韩国阻隔。
因此秦武王让甘茂带兵攻打韩国的宜阳,随后宜阳被秦军攻破。韩国为了自保,派出使臣出使秦国求和妥协,并且让出通往洛阳的道路,使秦武王前往洛阳的道路畅通无阻,此时的秦武王是自豪的。
战争的胜利,使秦武王心情大为舒畅,他亲自率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地向洛阳进发。随军大将任鄙、孟贲为急先锋,围住洛阳并发动猛攻。
此时的周朝天子惊恐万分,下令禁止抵抗,打开城门迎接秦武王和秦军的到来。秦武王进入洛阳后,并没有仔细观赏这洛阳城的景色,而是直接率领众人,来到了供奉九鼎的周朝太庙。

秦武王力排众议举鼎当周朝太庙打开的一瞬间,秦武王就被这九座刻着不同纹路的铜鼎,深深地吸引住了。当他走到雍州鼎时,回头问看守太庙的官员:此鼎可曾有人举起过?太庙的看守人说此鼎重达千斤,自从此鼎铸成之日就没人能够举起。这是爱好角力的秦武王就来了兴致,他问自己的两员大将任鄙、孟贲能否将此鼎举起。
孟贲提出要一试身手,只见他双手握住鼎的双耳,大喝一声,将鼎抬起半尺之高,之后因后力不足而重重落下。此时孟贲头晕目眩,基于跌倒。秦武王见状,哑然失笑,就对众人说你能将此鼎抬起,我难道不能么?说着就前去举鼎,众大臣见状纷纷劝阻,此时兴致正旺的秦武王哪听得进去大臣的劝阻。


随后更换外衣,束腰紧带,抓住鼎耳,使出浑身力气将鼎举起。为了表现他的力气比孟贲大,秦武王向挪动几步展现自己的力气,却不想因左脚抬起失去了重心,身子一歪,被这重达千斤的铜鼎重重地砸在了左脚上。
众大臣见状大惊,急忙叫人将鼎挪开,只见秦武王的左脚已经被压碎,鲜血直流,赢荡此时已经疼得晕厥过去,由于当时的医疗条件有限,赢荡在当晚因失血过多而丧命。
秦武王赢荡自从出生后,就以天生神力著称,因此他特别钟爱角力活动。然而天赋有时候也是一把双刃剑,秦武王也因角力举鼎而丧命。他的死亡究其原因也是由于他年轻气盛,喜好比试,不听劝阻而造成的,而并不是大臣的谋害。

秦武王举鼎而亡究竟是他自己一时冲动,还是有人故意设计?

2. 秦武王举鼎到底是一时年少冲动?还是权臣蓄谋已久的阴谋?

这两者之间的关系都有,毕竟秦武阳当时还是一个22岁年轻人,年轻气盛是很正常的一件事。就是放在我们现实生活中也是一样,如果有人过来跟我说这件事情我做不来,我心里肯定会不服气,我会去想办法向他证明这个事情我可以做,但是有些时候我们并不会去考虑这件事情会不会超过我们本身的能力。

当时秦武王也是陷入了这种境地,要向手下证明自己,毕竟自己健了那么长时间的身。不仅如此,如果他能把这个鼎举起来的话,是他这个秦国大王身份一个最好的证明,因为鼎在我国古代是权力的象征,只是说秦武王最后运气不太好,被鼎砸到了脚,然后最后发病而死。

从阴谋论的角度也是可以解释的,如果当时有人出来阻止他,我相信也可以杜绝这件事。那些大臣也知道这个鼎并不是那么容易就举得起来的,但是他们并没有过多的去劝他,甚至还有的间接怂恿了他,这就值得人深思了,再联系秦国当时的势力分布,这一切又变得那么理所当然。

你要知道在当时的秦国朝堂之上,樗里疾的权势已经到达了顶峰,最重要的他还是一个亲韩分子。再加上秦武王继位以后,一直在攻打韩国,导致韩国上下很头疼,觉得秦国像吃错了药一样。从这个角度出发,秦武王有可能陷入了政治的阴谋论当中,只有他死了以后,秦国才有可能不对韩国用兵。

3. 举鼎而亡的秦武王,野心究竟有多大呢?

战国时期,秦国的秦惠文王在位时(公元前337年-公元前311年),任命张仪为丞相,破坏各国的联合反秦活动。此外,张仪还率先提出了 "挟天子以令诸侯 "的霸权策略。即秦国先夺取宜阳,逼近周王室的边界,然后趁机控制周王,掌握国家最重要的工具--九鼎,再命令各国王子,实现霸权。

但是,当时的秦国还不够强大,所以秦文王采用了司马库先灭蜀的策略,把张仪的建议放在一边。秦武王向秦国人民发出总动员令,明确将统一秦国消灭各诸侯国、吞并天下的任务提上了秦国的议事日程,并为其继承人设定了 "天子 "的目标。由于武王的野心,秦国的军队再次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和加强。秦国无敌的军队又准备出现了。在这种情况下,战神白起几年后出现在秦军中。公元前308年,秦武王任命左丞相甘茂率领5万秦军进攻韩国的宜阳城。然而,汉军守城四个月,使秦军无法攻下该城。

秦武王见此情景,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派大将伍休带领五万秦军去支援甘茂。甘茂得到援军后,秦军的士气大振。于是,秦军攻入宜阳城,斩首六万余级,俘获汉军无数。随后,秦国占领了乌苏地区,并筑城防御。汉国别无选择,只能与秦国进行和平谈判。这时,秦国打通了通往周王室首都洛邑的道路,秦武王 "窥视周王宫 "的梦想也就实现了。秦武王冒着生命危险,举起振国之鼎,向天下人证明了 "秦王举鼎,不知天下谁属"。
小编针对问题做得详细解小编针对问题做得详细解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还有什么问题可以在评论区给我留言,大家可以多多和我评论,如果哪里有不对的地方,大家也可以多多和我互动交流,如果大家喜欢作者,大家也可以关注我哦,的点赞是对我最大的帮助,谢谢大家了。



举鼎而亡的秦武王,野心究竟有多大呢?

4. 秦武王真的只是因为傻,才执意举鼎,最终招致断胫而亡的吗?

秦武王是很英明神武的,他执意举鼎并不是因为傻,准确来说他举鼎是为了示威,但是由于发力不当,才导致了自己因此丧命。

秦武王胆略过人,从小就喜欢在军中生活,而且骁勇善战,秦惠王死后,太子荡即位也就是秦武王嬴荡。秦武王崇尚武力,爱好和人比力气,也喜欢结交一些大力士,全国上下凡是有点力气的人都拉到秦朝来做大官,也正是因为这种性格造就了他后来的举鼎而死。

齐国有个名叫孟贲的人,因为自己力大的缘故很是出名。他听说秦武王正在招募天下间的勇士,认为自己能够得到秦武王的赏识,终于有了自己永用武之地,于是就前往秦国投奔秦武王。秦武王经过测试,知道他果然是个名不虚传的人物,于是也拜为大官。后来在一场比力气大小的比试中,秦武王当时为了证明自己大踏步上前,深吸一口气,使出乎浑身力气,鼎被举起半尺,武王接着移动左脚,不料右脚独力难支,身子一歪,鼎落地面,正砸到右脚上,武王惨叫一声,倒在地上,双目因发力而导致出血,当晚就身亡了。

可能大家会觉得知识砸到了脚又怎么会导致丧命呢?这是因为当时医术落后,一点点小伤都会导致伤口感染,别说是被这么大的鼎砸到了。所以秦武王正是因为伤口感染,才享年二十三岁的,“问鼎中原”也是由此而来的。

5. 举鼎而死的秦武王,在位仅仅三年,为何还有着惊天功劳?

秦武王赢荡是秦国在位时间最短的君王。他之所以在位三年就死了是因为他自傲自大,有勇无谋的性格害了他。如果他不好奇,跑到周天子那里举鼎的话,他可能会带领国家走向繁荣。他在位时期的功劳在于使秦朝和平过渡到下一任,平叛了边疆之乱,占领了三川之地。他在位时期为秦朝做了许多贡献。

一、平叛巴蜀
秦武王刚即位的时候,王位还未坐稳,边关就传来了巴蜀叛乱的消息。巴、蜀对于秦国的地位是非常高的,因为那是秦国的粮仓,巴蜀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是秦国的天然屏障。于是秦武王就派甘茂为将前去巴蜀平叛。甘茂的军事能力也超强,他直接擒了叛乱的首领陈庄,把蜀国的土地夺回了秦国手中。正是因为这样,给秦国后来攻打楚国提供了机遇,白起和王翦得以消灭了楚国。

二、设丞相制度
秦武王认识到自己在国家管理方面有些欠缺,之前秦国设立的是相国制度,往往都是相国说了算,把君王的权力架空了。秦武王为了让自己握有主权,废除了相国制度,设立了丞相制度,把丞相的权力一分为二。左丞相是甘茂,丞相是樗里疾。这样更便于秦武王的管理。

三、取得三川之地
三川就是泾河、洛河、渭河。是一个非常富庶的地方。秦武王看到这块肥肉就想吃下。他从韩国手里面抢到这块土地,设立了秦国的郡。其实秦武王是想去周王室问鼎,他想让周王室听自己的,但是由于他太心急,没想到举鼎的时候被砸死了。
秦武王在位期间虽然没有做的多么好,但是有他在,其他公子都不敢乱来。秦武王时期没有发生动乱,国家也没遭到很大的损失。只是可惜他英年早逝了。

举鼎而死的秦武王,在位仅仅三年,为何还有着惊天功劳?

6. 秦武王如果没有因为举鼎而死,他是否能成为一代雄主?

秦国实力强大国力强盛
  秦国在战国中期其实是一个比较弱小的国家,虽然秦穆公时期秦国有着争霸的实力,但是秦穆公死后让所有的大臣都进行了殉葬,于是秦国一蹶不振成为弱小的国家,一直到秦孝公时期,秦孝公任用商鞅进行商鞅变法, 秦国国力得到了飞速发展,而秦惠文王即位后继续使用商鞅变法,并且击败了好几次合纵攻秦,并且在位期间将巴蜀两国纳入了版图,让秦国得到了大量的粮食产量,并且极大的消耗了赵,魏和韩国三国的实力,所以秦国在秦武王时期是十分强大的。
秦国人才济济
  当时的秦国虽然秦惠文王去世,但是丝毫不影响秦国的国力,秦国依旧是人才济济。秦武王上位后虽然张仪告老还乡,但是接替张仪的是甘茂,依旧是一个能力出众的人才,而军队中的奖励更是数不胜数,比如大将司马错,曾经提出攻占巴蜀的战略,是秦国名将,还有智囊樗里疾,在秦惠文王时期就在六国之中大放异彩,多次击败六国大军,能力强大,同时还有一颗冉冉升起的将星白起等等,所以有着这些人才的辅佐,秦武王不死那么也一定不会成为昏君,也会成为一代雄主。
秦武王能力不容小觑
  秦武王嬴荡虽然在历史上的政绩并不多,因为秦武王在位仅仅几年便去世了,但是秦武王的能力是不容小觑的。首先秦武王是一个力气很大的君王,年轻的时候就随着秦军征战巴蜀之地,性格是十分刚强的,同时得到了秦国军队的支持,并且秦武王在位期间对韩国进行了进攻,打通了秦国和山东六国的通道,为秦国后续进攻六国打下了基础,如果不是因为自大想要去尝试举鼎,那么秦武王会成为一代雄主。

7. 秦武王举鼎被砸死而遭世人耻笑,他的实力真的很弱吗?

提起秦武王,我们总会浮现他是一个没有脑子的莽夫。他崇尚蛮力,手底下的人都是大力士,他还和别人比赛举鼎的时候被鼎给砸死了。这下子秦武王的昏君仿佛一下子得到了实锤,把地底下的秦武王也砸得不能翻身。但是秦武王举鼎砸死是事实但是并不能说他的实力很弱。

首先,秦武王在位期间平定了叛乱。在公元前310年,秦武王刚从文王手里接下秦王朝。秦国大后方就传来了蜀国发生叛乱的消息。为了稳定巴蜀两地,以便后续攻打楚国,秦国对这块地方非常重视。为平稳蜀国叛乱,秦武王立马派大将前去讨伐。这次讨伐对秦国的意义非常大,因为得到了蜀国就是得到了楚国。

第二,秦武王设立了丞相之位。当时秦武王也看不起六国,也不想和他们相提并论。但是秦武王看到六国有相国这个职位,所以就把相国改为了丞相。公元前309年,秦武王把秦国的丞相一分为二,分别是左丞相和右丞相。这样丞相的权力自然被削减,也更加容易统治和管理。此外,秦武王还十分重视民生。在位期间,修改封疆,疏通河道,修路修桥。

秦武王还派人攻打了宜阳。好不容易打下这个地方,秦武王一看到洛阳有一个周王氏的鼎,就按耐不住内心的小宇宙。因为他天生神力总找不到和手下人比武的东西,心想这下有的耍了,但谁也没想到秦武王这下就玩过了,鼎是举起来了,但也把自己给砸死了。

秦武王举鼎被砸死而遭世人耻笑,他的实力真的很弱吗?

8. 举鼎而逝的秦武王真的是昏君?在位4年,远交近攻,手段非常老道

很多人都觉得秦武王是一个昏君,因为他因个人喜好便赶走了为秦国立下奇功的张仪;要知道这张仪单凭一张嘴,便破解了诸侯的合纵之策,并与齐国、魏国连横,一举扭转了对秦国不利的局面,这个功劳,比起戏耍楚怀王要大得多。但就是这么一位大才,却被秦武王赶走。
     
 而且这秦武王不仅自身天生神力,而且还喜好比武角力,并因个人的喜好,将很多大力士都提拔为大官,这在很多人看来,秦武王这就是任性行事,不管这些大力士的能力和品性,就贸然封为大官,这不是胡闹么?而且秦武王后来还因与大力士比试,举鼎而亡,这或许不是最 搞笑 的死法,但绝对是最憋屈的死法之一。
  
 因为秦武王的种种离谱行径,所以很多人认为秦武王就是一个昏君,就连司马迁在《史记》中都评价秦武王“有力好戏”。但秦武王真的是如此吗?事实显然并非如此,秦武王是秦惠文王的嫡长子,身材雄伟,天生神力,为人刚烈,极为好战。
     
 不过虽然秦武王好战,但并不是盲目的穷兵黩武,至少他用对了人才,他将相国改为丞相,而且丞相还分为左丞相和右丞相,其实这就等于是分了相国之权;右丞相是足智多谋的樗里疾,左丞相是赫赫有名的甘茂;有这么两位辅佐内政,秦武王完全可以高枕无忧的去做自己喜欢的事了。
  
 秦武王规划好内部事情后,便准备攻打韩国,因为韩国虽然弱小,但却是秦国兵出中原最大的绊脚石,尤其是韩国军事重镇宜阳,是周国(周王室)与韩国阻挡秦国东进最为重要的屏障,秦军若想兵出函谷关,首先必须掌控此地,才可以保证物资与兵员的输通顺畅。
     
 也因为宜阳的重要性,所以不仅韩国,就连其他国家也是不遗余力的帮助韩国修筑宜阳,在宜阳驻守的也是韩国最精锐的军队;所以想攻下宜阳,可不是那么容易。虽然樗里疾表示反对,但甘茂表示可行,甘茂觉得虽然有点冒险,但并非不可行,而且如果能攻下宜阳,对秦国的好处实在是太大。
  
 这就是有两个丞相的好处,什么事情都可以有商有量。樗里疾见秦武王执意要打宜阳,也就只好尽可能的保证胜利,三人密谋多日,将各种不确定因素都理清楚后才开始行事;首先是甘茂出使魏国,这魏王也是昏庸,竟然答应出兵助秦,共同伐韩国;搞定了最大的威胁后,秦武王就可以放心的攻打宜阳了。
     
 秦军的统帅是甘茂,但宜阳实在是修缮的太好了,不仅兵精城坚,而且城中粮草充足,秦军在宜阳城外围了五个多月都没能拿下。当时朝里就有人说反对意见了,秦武王也打算撤军,但甘茂就回信说“息壤之盟就在那里,大王您可不要忘记。”秦武王立马就给甘茂派了五万援军,并派大力士乌获前往协助甘茂。
  
 其实甘茂心里也急,为了拿下宜阳,不惜散私财以赏部下,秦军果然士气大振,击退韩国援兵;宜阳守军见援军被击退,士气大降,而秦军士气大盛;甘茂见机不可失,又下重赏,最终一举拿下宜阳,斩首六万;并且还乘胜渡过黄河,夺取武遂并筑城,韩襄王被迫派公仲倗到秦国谢罪,同秦国议和。
     
 此战之后,秦国的疆域扩展到了中原,而且完全控制了崤、函之险,进可攻退可守,先天立于不败之地,可以说,秦国与山东六国的形式,就是从此刻悄悄逆转的。单凭这一项功绩,秦武王就可以称得上是秦国 历史 上的有为之君了,毕竟甘茂能拿下宜阳,与秦武王的全力支持不无关系。
  
 而且别看秦武王是一个“武夫”形象,但内心却是聪明得很,连横魏国,比利用张仪使得魏国和齐国打得不可开交,但私底下却是着手解决秦国中央的魏籍权臣问题,一手阴一手阳,玩得极为溜。除此之外,秦武王还拉拢东南的越国,利用越国去牵制楚国,为秦国减轻压力。此外,秦武王在位时期,还派甘茂镇压蜀国叛乱,并派兵攻打义渠、丹犁等。
     
 最后说说秦武王任用的那些大力士,其实大多能力都还可以,那乌获在宜阳之战中立功可不小,身先士卒,勇猛无敌,带动秦军冲锋陷阵,这才击退韩国援军。而任鄙更是了不得,就连韩非子都说过“用力者为任鄙,战如贲育,中为金石,则君人者高枕而守己完矣。”后来在魏冉的推荐下,担任汉中郡守,可见他的能力是得到认可的。
  
 我们都知道秦始皇雄才大略,但其实秦武王的雄心比秦始皇还强,都知道他举鼎而亡,但他举的是什么鼎?是周王室的龙文赤鼎,这龙文赤鼎乃是当年大禹所铸的九鼎之一,当年桀骜的楚庄王只是问鼎之轻重而已,但这秦武王却是直接把这鼎举起来了,这意思实在是太直白了;可惜秦武王实在太过自负、太过刚烈,可能也是天数吧,天生神力的秦武王本来举个鼎跟玩似的,但这次却是砸断胫骨(小腿骨)而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