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率和金融市场的关系

2024-05-18 20:18

1. 汇率和金融市场的关系

(1)对国际收支的影响:
①对经常项目的影响:a.对贸易收支的影响:本币汇率上升会刺激进口、限制出口;本币汇率下将会鼓励出口,限制进口。本币汇率下跌有“奖出限入”的作用,改善本国贸易收入状况。B.对非贸易收支的影响:本币汇率下将会增加该国非贸易收入。
②对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当一国货币贬值,外币购买力增强,有利于外国长期资本来本国投资,也会增加外国投资者的生产成本并使其投资利润用外币衡量时相对下降。
③对外汇储备的影响和对外负债的影响:一国货币汇率下降后,出口增加进口减少形成贸易顺差,同时资本输入增加和输出减少形成资本项目顺差,外汇储备增加。储备货币的汇率下跌,会减少外汇储备的实际价值。债务货币汇率上升会加大债务国以本币表示的债务金额。
(2)汇率变动对国内经济的影响:本币汇率下跌,本币贬值后,进口商品价格上涨数量减少,出口数量增加,导致国内市场上商品供不应求,物价上涨。本币汇率上升,物价下跌。
(3)汇率变动对国际经济关系的影响:会加剧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间的矛盾。一定条件下,会存进某些发达国家区域性的货币联盟的形成。

汇率和金融市场的关系

2. 什么是人民币市场化

价格是市场的核心,它反映了供求关系,引导资源优化配置。利率是货币的使用价格,利率市场化是为了发挥利率的价格机制,使金融市场发挥作用,令资金优化配置,并以此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
我国的汇率还为市场化,长期的盯住美元的单一规则,某种程度上,加剧我国国际收支顺差,表现为积累了巨额外汇,并引发内部通胀。但汇率市场化要以利率市场化为前提,循序渐进,否则贸然开放资本账户、实行汇率市场化,只会引发剧烈的金融动荡,对我国经济造成巨大的冲击,拉美、东南亚都是前车之鉴。
人民币国际化一方面是我国经济实力增长所引致的客观需求,一方面是对现行国际货币体制的挑战。美元作为目前世界主要储备和结算货币,其权利和义务不对等,在其逆差时只需印发美元即可,而其他国家在顺差时积累美元,以被日后逆差时使用,在逆差时则不得不利用各种政策进行痛苦的调整,很多时候还要以牺牲本国增长为代价。
目前的进展是,利率市场化放开了贷款利率上限和存款利率下限;汇率市场化在逐渐调整,放宽人民币浮动区间;人民币国际化方面,香港等人民币连结算中心已经基本建立,今年来新增了多种货币与人民币实行自由兑换,尤其是卢布等两种一改用直接标价法表示,改用间接标价法,值得关注。
大致就是这样,我估计你是在校生要写小论文,目前主要的观点和比较共识的就是我说的这些,该引导的也就到这了,怎样研究和展开是你的本分,有问题再追问。

3. 什么是汇率市场化?有什么影响?

汇率市场化是指市场机制在人民币汇率的形成过程里发挥基础性作用,更多地参照国际货币市场的供求情况,依据市场供求灵活确定人民币与各种外币的比价。
汇率市场化将使进出口更多地反映我国的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使我国外部经济发展具有可持续性;配合以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和个人投资者境外投资制度,将增加居民的投资选择,大幅减少国家层面的金融风险。

什么是汇率市场化?有什么影响?

4. 如何 汇率市场化改革

实际上,自1994年初以来,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大体上经历了以下三个节点,即1994年实现官方汇率和外汇调剂市场汇率并轨,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这是人民币汇率制度根本性的改革,奠定了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制度基础;2005年7月21日,对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形成机制进行完善,引入了“一篮子货币”调节因素,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2015年8.11汇改对汇率中间价报价机制进行了进一步调整,构建起“收盘价+一篮子货币调整”的中间价形成机制,使得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更加真实地反映当期的市场外汇供求,体现出对市场的认可和尊重,汇率形成机制更趋于市场化。与汇率机制市场化改革进程相适应,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更加明显,汇率灵活性和弹性也大大增强。
经过上述改革和完善,人民币汇率市场化程度有了较大提升,但仍存在以下主要问题,如外汇供求关系“失真”。“经常项目可兑换、资本项目管理”的外汇管理制度,使得外汇市场供求关系不能全面、真实地反映市场主体对外汇的供求关系;汇率灵活性和弹性不够。受汇率波动区间较窄的限制,汇率的灵活性和弹性受到较大制约;“常态式”外汇干预使得汇率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失真”。从汇率实际运行看,汇率水平主要还是受到美元走势的影响,参考一篮子货币因素并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等等。
央行行长周小川此前曾指出,汇率的浮动更加依靠于市场供求关系来决定,以及人民币更多地成为可自由使用货币,是一个长期的进程。尽管过去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这个过程还没有走完,所以今后还会继续向前推进。
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深化汇率市场化改革”。笔者认为,下一步深化和推进汇率市场化改革,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力:
一是逐步扩大汇率浮动区间。周小川行长指出,人民币波幅的扩大并不是当前最紧要的事情。但扩大汇率浮动区间是个信号,表明汇改会向前迈一步。笔者认为,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应根据我国经济金融发展和改革的实际情况,有步骤分阶段地加以扩大,以增加汇率灵活性和弹性。可先考虑将人民币对美元的浮动区间从目前2.0%扩大到3.0%,待市场参与者逐渐适应后,再渐进地扩大汇率浮动区间。
二是逐步放松外汇管理,外汇市场供求更全面地反映真实需求状况。正如周小川行长之前指出的“外汇管制条件下的汇率不可能是真正的市场均衡汇率”。笔者认为,继续巩固经常项目可兑换基础上,要逐步放松资本项下外汇管理,更好地满足市场主体在资本项下的投融资外汇需求,同时,逐步放松个人资本项下外汇管理,满足个人境外投融资需求,使得外汇市场供求关系能全面真实地反映市场主体的外汇需求;取消银行结售汇周转头寸的限制,允许银行根据其自身资产负债的情况,自主地进入外汇市场进行交易;增加境内外汇市场主体,允许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和企业集团直接参与外汇市场交易,让市场参与者真正成为外汇市场的造市者。
三是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人民币汇率“双锚机制”。8.11汇改后,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实行“美元+一篮子货币的双锚机制”。从汇率实际运行看,当美元贬值时,人民币主要是盯着一篮子货币,反之,则主要是盯住美元。两者所传导的信息和关注面有所不同。人民币盯着美元,可以向市场传达更为清晰的汇率变动信息,这与我国贸易计价和结算货币、外债币种结构以及外汇储备的币种结构是密切相关的;而盯着一篮子货币则主要是在政策和执行层面的意义更大。尽管盯着一篮子货币所传递的信息有时是比较模糊的,但已逐渐被市场尤其是机构投资者接受和认可。
理论上,盯住一篮子货币有助于避免交叉汇率的不稳定,但实践中,很难实现预想的目标。短期看,“软”盯住美元,并将一篮子货币作为汇率调节的参照系,应是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一种比较理想的选择。通过上述机制,使得人民币对单一货币有升有贬双向浮动,整体上应在合理均衡水平的基础上保持基本稳定。
四是克服“害怕浮动”的观念。保持汇率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是人民币汇率的主基调,但并不意味着汇率将是固定不变的,或在一个较小的区间内窄幅波动。从汇率市场化改革和汇率实际运行看,人民币汇率有升有贬的双向波动将会是“常态化”,人民币汇率不再会出现以往年度持续的、单向的大幅贬值,也难以出现持续的、单向的大幅升值态势。市场参与者应该充分意识到汇率是浮动的,会根据外汇市场供求状况出现升值或贬值,为此,市场参与者要克服“害怕浮动”的观念,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积极主动地运用好规避汇率风险的工具和产品,将汇率变化的不确定性相应地变为可确定性,以锁定汇率风险,降低成本,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同时,要增加外汇市场交易品种,积极发展多元化的规避汇率风险的工具,丰富外汇产品,如外汇掉期、期权交易等,以满足市场主体规避汇率风险的需求。
此外,要构建一个经济金融良好的金融经济生态环境。深化金融体制改革,进一步促进完善和健全的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建设,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

5. 汇率与市场有什么联系?

相对于固定汇率体系而言,浮动汇率体系下的汇率是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在浮动汇率体系下,政府可以完全控制货币的流通量。此时,政府的行为决定了LM的位置。而国际市场利率又决定了BP。这两条位置已固定的曲线的交叉点就决定了国民经济的规模。如果此时政府试图采取某项财政政策以刺激经济继续发展,例如,增加政府支出等,则增加的政府支出将导致对货币的更大需求并由此推高利率。而高利率又必然吸引国外资本的流入,这就会导致国内货币的升值,从而影响到出口。当出口降低后,政府试图通过财政政策刺激经济的措施就失效了。所以说,在浮动汇率体系下,财政政策是无效的。根据同样的分析原理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在固定汇率体系下,财政政策是有效的;在浮动汇率下,货币政策是有效的。

汇率与市场有什么联系?

6. 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有什么好处

  总的来说,利率市场化和汇率市场化是充分发展金融产业,发挥金融服务经济的重要举措。利率市场化和汇率市场化基本原理是相同的,所以先从利率市场化说起。
  利率市场化的好处具体体现在:
  1、发展金融产业
  1)、充分引入竞争,鼓励银行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技术等手段发展。
  可以理解为提升银行的综合经营能力。
  2)、丰富金融产品和产业
  现代经济的发展,决定了银行并不仅仅是资金的提供者,还是金融解决方案的提供者,经济的各个领域都需要银行的支持,但由于需求方式的不同,决定了产品供给方式需要多样化,因此利率市场化,银行可以自主根据需求丰富产品。
  金融的发展需要完善的产业链,那么利率市场化,扩大市场金融产品的需求,因此配套产业如期货、证券、保险、金融解决方案等市场主体队伍会逐渐的扩大。
  3)、完善中国人民银行的利率调控体系。
  总起来说,对于银行来说,利率市场化,是运用市场经济的手段,提升银行的运营管理水平和效益。
  2、服务经济
  1)、充分引入竞争,银行间的竞争加剧,为了扩大市场,银行可能采取降低贷款利率的手段,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相对降低。
  2)、产品和产业的丰富,非银行市场主体有更多产品选择。
  总的来说,为金融系统的完善,使得利率在资源配置中发挥作用,从而为经济的发展提供动力。
  3)、为财政政策提供帮助
  比如,当经济处在通缩和通胀周期的时候,利用利率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银行根据风险,减少或者扩大对市场的资金注入,引导经济趋向合理。比如,通胀,银行可以提升利率,减少资金注入,遏制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不对等的状态。

7. 市场汇率的定义

市场汇率是指在自由外汇市场上买卖外汇的实际汇率。在外汇管理较松的国家,官方宣布的汇率往往只起中心汇率作用,实际外汇交易则按市场汇率进行。是外汇市场上自由买卖外汇的实际汇率。但是各国货币金融管理当局对市场汇率的动态并不采取完全放任的政策,而要利用各种手段进行干预,使之不过于偏离官方汇率。 在外汇市场上,真正起作用的是按供求关系变化而自由波动的市场汇率,而官方汇率经常只起中心汇率的作用。但是各国货币金融管理当局对市场汇率的动态并不采取完全放任的政策,而要利用各种手段进行干预,使之不过于偏离官方汇率。在外汇管制较松的国家,外汇交易一般按市场汇率进行;在外汇管制较严的国家,往往出现高于官价的黑市汇率。市场汇率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现汇汇率,是现汇交易使用的汇率,而远期汇率则是远期交易使用的汇率。市场汇率决定理论同自由市场上其他任何商品或资产的价格相同,供给和需求共同决定了汇率。在分析汇率是如何决定的,要先理解长期汇率决定的知识然后来理解短期汇率决定机制。

市场汇率的定义

8. 汇率市场化是否意味着实现完全的浮动汇率?

先要明确一下汇率市场化的定义:
汇率市场化是指市场机制在人民币汇率的形成过程里发挥基础性作用,更多地参照国际货币市场的供求情况,依据市场供求灵活确定人民币与各种外币的比价。

如果说利率市场化是深化市场经济改革在国内资金市场上的必然反应,汇率市场化则是我国主动参与国际范围内资源配置的重要举措。新中国成立后先是学习苏联采用了依靠要素投入,首先是资本要素(投资)驱动经济的粗放增长模式,改革开放后是模仿日本的出口导向型模式,采取“出口导向”的国家对外经济政策,用出口需求弥补由要素驱动造成的消费和内需不足,总体上是以投资和出口驱动的粗放增长方式。

要素价格的严重扭曲鼓励高资源投入、低经济效率项目的扩张。要素价格定得过低;为了支持出口导向的政策,本币的汇率由进口替代时的本币高估转为低估。如果说在经济发展的初始阶段,以偏离市场供求的汇率政策支持特定的经济发展目标还可以理解的话,在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今天,这种政策无论如何已经难以为继。国际金融危机更是使我国的出口导向政策既不可能(需求限制),也缺乏吸引力(外汇储备缩水)。

实际上我国的汇率市场化改革已经开始。2012年央行把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交易浮动幅度由5‰扩大至1%,并在银行间外汇市场推出人民币对日元直接交易。2005年汇改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和实际有效汇率已经累计升值超过30%,经常项目顺差占GDP的比率由2007年峰值的10%降至目前的不到3%的水平。

汇率市场化的意义:

汇率市场化将使进出口更多地反映我国的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使我国外部经济发展具有可持续性;配合以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和个人投资者境外投资制度,将增加居民的投资选择,大幅减少国家层面的金融风险。

汇率市场化的注意事项:

一是客观定位汇率政策的作用。
大国经济与小国经济有所不同,对内平衡是首要目标,对外平衡是次要目标,保持币值稳定更应重在对内物价稳定,而非对外汇率稳定。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尽管一些新兴市场货币汇率经历了大起大落,但与以前僵化汇率机制下的情况相比,新兴市场的经济和金融体系抵御外部冲击的能力是增强而不是减弱了,并没有出现大面积货币危机、金融危机乃至经济危机。因此,应逐步恢复汇率的本来面目,克服汇率浮动恐惧症,既不人为、长期设定保持汇率稳定的政策目标,也不夸大或抑制汇率对于国际收支的调节作用,这也是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必须迈过去的槛儿。

二是破除对跨境资金流动的“原罪”意识和过度恐惧。
随着经济日益开放,我国经济金融与世界、人民币汇率与全球汇率体系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外部冲击对国内的影响日益加大,跨境资金流动受到影响在所难免。虽然近年来人民币的国际地位显著提升,但在我国民间部门对外净负债的现有格局,以及国内金融市场 发展现阶段和当前国际货币体系下,人民币作为一种新兴市场货币,仍是风险资产而非避险货币。这意味着,不仅要改变重外贸、轻内贸,重引资数量、轻引资质量,重外汇流出管理、轻外汇流入管理的政策和体制,更要改变对跨境资金流动的单边思维和传统偏好。应树立全面、正确的风险意识,对跨境资金双向流动保持必要容忍度,不能把资金流入或流出的一时增减,简单等同于“热钱”流入或资本外逃,避免过度紧张而乱了阵脚。

三是协调推进人民币汇率和利率市场化与资本项目可兑换。
三者之间没有绝对的先后顺序,但必须相互协调。在汇率与利率市场化方面,外汇市场与货币市场之间存在利率平价机制,本外币利差是影响汇率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人民币汇率和利率市场化相互脱节,任何一方的定价机制扭曲都将损害对方的效率。在汇率市场化与资本项目可兑换方面,如果对资本流出继续保留较为严格的限制,民间对外投资特别是金融投资水平较低,不仅无法主动对冲我国近中期内仍将持续存在的经常项目顺差,只能继续依赖央行吸纳外汇并积累外汇储备、降低货币政策效率,或者是资本流出被动地“靠天吃饭”,同时也将抑制外汇市场供求多样化,汇率波动缺乏调节对象,汇率形成机制陷入空化和僵化,并可能导致汇率超调。因此,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建立健全资本双向流动的国际收支自我调节机制,与推进汇率市场化内在联系、相互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