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燃气控股有限公司的发展史

2024-05-17 21:55

1. 中国燃气控股有限公司的发展史

股东背景:国台办海峡经济科技合作中心该中心是中国燃气的主要股东及发起人,它是海峡两岸经贸交流的桥梁, 也是台资进入大陆投资的纽带。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Sinopec)中国石化是中国首家在香港、纽约、伦敦、上海四地上市的公司,是中国最大的化工产品生产商、销售商和最大的炼油企业,以及中国第二大石油、天然气生产商,亦是中国燃气的第二大股东。阿曼国家石油公司(OOC)该公司由阿曼政府于1992年创立,为阿曼政府全资拥有,并代表阿曼政府寻找在阿曼国内及海外的能源业投资机会。阿曼国家石油公司不仅投资阿曼国内的油气资源项目,而且在整个中东、欧洲及中亚地区的石油天然气开采、加工和运输方面都有广泛的投资。印度燃气公司(GAIL)GAIL是印度联邦政府控股并在印度孟买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的一家综合燃气公司,主要从事燃气的供应(LNG,E&P)、贸易、加工、输送和零售发行,并进行丙烷、戊烷、石油化工产品的生产加工等,同时负责整个印度液化石油气的管道运输。它的输油电缆还被用于为电信部门提供增值服务,带宽租赁和海外工程的使用,该公司的57%的股权属于印度联邦政府。

中国燃气控股有限公司的发展史

2. 燃气的发展简况

随着天然气的开发利用和城市燃气公用事业的逐步放开,港资、民资、国际跨国公司资本竞相涌入,加上改制后得以壮大的原国有燃气公司等各路资本的云集,使得现有城市燃气市场资源的争夺日趋激烈。建设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提出,国家对城市燃气领域的开放,以及管道建设的延伸,为中国城市燃气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随着城市燃气发展机遇期的到来,天然气、液化天然气(LNG)、液化石油气(LPG)三种气源在中国城市燃气中的关系将是能源互补、相辅相成的关系。

3. 我国液化天然气的发展史

天然气资源是天然气行业发展的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天然气生产有了很大发展。特别是“八五”以来,中国储量快速增长,天然气进入高速发展时期。近年来,中国天然气储量持续增长。2007年全国累计探明天然气可采储量为4.1万亿立方米,比2006年增长了6.7%。2007年,全国天然气产量约为694.05亿立方米,增长幅度约为18%,天然气消费总量为682亿立方米,比2006年增加142亿立方米,增长了26%,是“十五”以来天然气消费量增幅最大的一年。这主要是由于国产天然气产量的增长和进口LNG的引进。2007年中国管输天然气市场增长迅速,全年管输天然气销售量为274亿立方米,占全国天然气市场销售总量的40%;LNG销售量为39亿立方米,占全国天然气市场销售总量的6%。
  2008年1-10月份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全行业生产、销售产值比上年同期大大改善,总产值、销售产值增速保持40%以上速度,总体运行情况良好。
  中国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势头仍在继续,但是保障经济的能源动力却极度紧缺。中国的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石油、天然气所占比例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随着国家对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提高天然气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和引进LNG将对优化我国的能源结构,有效解决能源供应安全和生态环境保护,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随着天然气的普遍应用,天然气供应已经成为国家能源安全中越来越重要的组成部分。未来中国天然气需求增长速度将明显超过煤炭和石油。到2010年,天然气在能源需求总量中所占比重将从1998年的2.1%增加到6%,到2020年将进一步增至10%。届时天然气需求量估计将分别达到938亿立方米和2037亿立方米。 一、世界天然气产业发展趋势
  1、天然气产业作为朝阳产业有巨大发展空间
  随着世界经济迅速发展,人口急剧增加,能源消费不断增长,温室气体和各种有害物质排放激增,人类生存环境受到极大挑战。在这种形势下,清洁的、热值高的天然气能源正日益受到重视,发展天然气工业成为世界各国改善环境和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选择。天然气燃烧后产生的温室气体只有煤炭的1/2、石油的2/3,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远远小于石油和煤炭。煤气热值为3000多大卡,而天然气热值高达8500大卡,可见天然气是一种高效清洁的能源。
  初步测算,全球天然气可采储量约为137亿吨石油当量,与石油基本相当。随着勘探、开发和储运技术的进步,过去20年内,探明储量平均每年增长4.9%,产量平均每年增长3.15%。有关专家预测,未来10年内,全世界天然气消费年均增长率将保持3.9%,发展速度超过石油、煤炭和其他任何一种能源,特别是亚洲发展中国家的增长速度会更快。
  全世界天然气储采比很高(70∶1),而且石油和煤炭消费领域里有70%以上都可以用天然气取代。在全球范围内,天然气取代石油的步伐加快,尤其是在东北亚、南亚、东南亚和南美地区,随着其输送管网的建设,天然气在21世纪初期将会有更快的发展。
  天然气将是21世纪消费量增长最快的能源,占一次性能源消费的比重将越来越大。预计2010年前后,天然气在全球能源结构中的份额将超过煤炭,2020年前后,将超过石油,成为能源组成中的第一。
  2、世界天然气产业将进入“黄金”发展时期
  在下一个世纪里,世界天然气工业将进入一个“黄金时代”。据设在巴黎的国际能源机构预测,从现在起到2020年,全球初级能源需求将增加65%,其中发展中国家的需求将比目前翻_番。在这一前景下,世界天然气需求量将以每年2.6%的幅度递增,届时在初级能源消费中所占的比重将由目前的20%上升到30%。
  天然气工业的发展得益于多方面的有利条件.首先,储量比较丰富。国际天然气工业联合会提供的数字显示,全球已探明的天然气储量为152万亿立方米,按目前消费水平可供开采65年,而已探明石油的可供开采期为43年。如果从远期来看,世界天然气的最大储量,也就是说在当前技术条件的可开采量,估计达400万亿立方米。
  天然气的另﹁个优势是热能利用率高。在几年以前,燃气电站的天然气热力效率尚不足40%,随着相关技术的进步,在今天已达到60%以上。在一些同时供电和供热的燃气电站,天然气的热能利用率甚至达到90%。因此天然气可以说是一种相当经济的能源。
  此外天然气的污染程度也较底。研究表明,生产等量的电能或提供等量的热能,天然气在燃烧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比石油低25%,比煤炭低40%,在矿物能源中是最少的。与燃油和燃煤相比,天然气排放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也要少的多。以天然气为能源不仅有利于缓和大气温室效应,也有助于减少酸雨的形成。
  3、世界天然气需求量将年增2.4%
  国际能源机构统计的数字显示,全球对天然气的需求量正在以每年2.4%的速度增长,而且这一增长速度有望保持到2030年。
  尽管去年液化天然气的需求量有所下降,但有“未来能源”之称的天然气仍然是能源领域里发展速度最快的部分。海湾地区对天然气的需求正以每年14%的速度增长,其主要用途是发电和海水淡化。
  海湾地区已探明的天然气储量大约是290万亿立方米,其中卡塔尔的天然气储藏量居第一位,占该地区天然气总储量的49%,沙特阿拉伯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紧随其后,分列第二和第三位。
  沙特阿拉伯正在开发海湾地区最大的天然气项目,估计将历时10年,耗资250亿美元。阿联酋和卡塔尔之间也正在建设输气管线。这个项目估计耗资100亿美元。管线建成后,卡塔尔可以每天向阿联酋输送大量的天然气。巴林和科威特是海湾国家中天然气储量比较贫乏的,科威特只能在生产石油产品的过程中附带生成天然气。

二、中国天然气市场发展趋势预测
  1、需求增长加快带来发展机遇
  中国天然气利用已有相当悠久的历史,但天然气工业起步较晚,与世界发达国家或地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全球天然气占总能源消费的24%,而目前中国仅占能源消费结构的3%。
  未来20年中国的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为0.45-0.50,其中煤炭为0.3,石油为0.5,天然气为1.4-l.5,一次电力为0.5-0.6,可见天然气的消费增长速度最快。天然气市场在全国范围内将得到发展。随着“西气东输”等工程的建设和投入运营,中国对天然气的需求增长将保持在每年15%以上,2010年将达到1000亿立方米以上,比2000年提高4至5倍。
  从国外天然气价格看,目前相当于人民币1.8元/立方米。中国天然气价格由政府确定,执行的是国家指导价下的双轨制价格,还没有形成市场导向下合理的天然气价格机制,明显低于国际市场,调整空间相当大。
  经济全球化带动着天然气的全球化,预计到2010年,全球天然气贸易量为7000亿立方米。天然气销售市场不再局限于取暖锅炉、商业服务和家庭炊事,天然气发电、天然气化工、天然气车用燃料和电池燃料、天然气空调及家庭自动化等方面利用潜力十分巨大。目前,天然气需求量与国内今后潜在的、可生产的天然气产量相比,还有较大的缺口。高速增长的市

我国液化天然气的发展史

4. 中国天然气工业的发展现状

一、天然气工业的特点
1.探明可采储量稳步增长
2006年,全国累计探明天然气可采储量为3.84万亿立方米,比2005年增长了10%。其中,中石油累计探明天然气可采储量2.80万亿立方米,占当年全国探明可采储量的73%;中石化0.72万亿立方米,占18.8%;中海油0.32万亿立方米,占8.2%。截至2006年底,全国剩余天然气可采储量约为3.09万亿立方米,比2005年增加0.24万亿立方米,增长幅度约为8.4%。其中,中石油剩余天然气可采储量为2.22万亿立方米,占全国剩余天然气可采储量的71.8%;中石化0.61万亿立方米,占19.7%;中海油0.26万亿立方米,占8.4% 
2006年,陆上天然气储量增长地区主要集中在塔里木和四川盆地等气区,海上天然气的储量增长海域集中在南海海域和渤海海域。天然气勘探不断取得新成果,尤其是在四川、新疆等我国天然气的主要产区,普光、塔里木气田等大气田的天然气储量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为我国天然气工业发展提供了更好的资源基础。
2.生产量和销售量持续上升
2006年,中国天然气工业产量为585.53亿立方米(其中包括地方产量10.67亿立方米),比2005年增加86.03亿立方米,增长约17.2%。其中,中石油的天然气产量为442.12亿立方米,占全国天然气工业产量的75.5%;中石化、中海油的天然气产量分别为70.63亿立方米、62.11亿立方米,分别占全国总产量的12.1%和10.6%。在各气区中,四川气区天然气工业产量最大,超过150亿立方米,约占全国天然气产量的26%;塔里木气田开发能力提高,天然气工业产量突破100亿,达到110亿立方米,成为中国第二个产量超百亿的大气田,产量增长幅度高达94%,几乎翻了一番。
2006年,全国天然气销售量为491亿立方米,比2005年增长21.8%。其中,中石油的天然气销售量为370亿立方米,占全国天然气销售量的75%。中石油的天然气销售市场主要分布在西南、环渤海和长江三角洲地区。西南市场销售量最大,为143亿立方米,占全国天然气销售量的29%。销售量增长最快的是长江三角洲地区,天然气销售量达到75亿立方米,主要是由于西气东输。天然气市场的快速增长,从结构来看:天然气消费以城市燃气和化工(包括化肥)为主,两者占天然气销售量的3/4;增幅最大的是发电用气,天然气销售量47亿立方米,增幅接近100%,占总销售量的9.5%。
3.工程建设进展顺利,管网安全平稳运行
截至2006年底,全国天然气管道总长度约3.38万千米,其中管径大于426毫米的管道总长度为2.3万千米。中石油的天然气管道总长2.8万千米,占全国总量的80%。
2006年仍然是天然气管道建设的高峰期。全年管道建设的总长度为1600千米。主要包括深圳LNG项目外输管道和淮武联络线管道。深圳LNG项目外输管道是配套LNG接收站的外输管线,一期工程主要向广州、深圳、东莞及佛山等四城市和珠江三角洲地区发电用户供应天然气,全线长度385千米,主干线管径914毫米,设计压力9.2兆帕,2006年管线实现全线贯通竣工投产;淮武线为连接西气东输管线与忠武线的联络线,起于西气东输管线淮阳分输站,止于忠武线武汉末站,管道线路长454千米,管径610毫米,设计压力6.4兆帕。
与此同时,从提升现有管网输气能力、保障管网安全运行的角度出发,中石油还实施了西气东输和涩宁兰增输工程,建成了华北地区板808和828地下储气库。
在管道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的同时,2006年储运设施的运行相对比较平稳。西气东输、陕京线、忠武线、涩宁兰、崖港线等国家基干管道以及华北地下储气库全年安全平稳运行,实现了全年安全供气。
4.天然气市场开发工作取得丰硕成果
目前,中国6大气区天然气已实现了全面外输,天然气消费分布也逐渐由油气田周边向中东部转移。尤其是随着西气东输、陕京二线、忠武线、涩宁兰及联络线和深圳LNG项目建成的投产,新的市场区域大面积扩展,新的用户用气条件逐渐成熟。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区、两湖地区以及干线沿线省区,不断有新的气化城市增加,掀起了气化高潮。2006年天然气市场开发工作主要围绕西气东输管线、忠武管线、陕京线系统、冀宁联络线和引进LNG等市场展开。
西气东输工程的目标市场为管道沿线的河南、安徽和长江三角洲两省一市(上海、浙江、江苏)。2006年,西气东输管道合同用户均已用上天然气,全年天然气销售量为80.8亿立方米,为年计划用量的116%。尤其是发电用户的发电用气量大幅增长,全年用气量达到20亿立方米,长三角地区的电厂基本上处于高负荷运行状态。
忠武线的目标市场为两湖地区。2006年管道沿线城市相继实施了城市气化工程。截至2006年底,约有20个城市用上了天然气,全年天然气销售量达到9.1亿立方米。
深圳LNG项目的目标市场是珠江三角洲地区。项目于2006年6月投产后,广州、深圳、东莞和佛山四个主要城市以及管道沿线的部分中小城市用上了天然气,深圳、广州、惠州等地的电厂也相继使用天然气发电。深圳LNG项目全年实现天然气销售量5.8亿立方米。
除了以上重点开发的天然气市场外,陕京线系统的供气市场也在不断扩大,供气量不断增加,2006年销售量达到50亿立方米;冀宁线以及忠武线等联络管道也实现了向沿线地区部分城市供气。
5.天然气国际合作项目,或取得突破性进展,或正积极稳妥地推进
在中国政府的全力支持下,中国石油企业积极地寻求对外合作,稳妥地开展工作。在天然气引进方面,中国石油企业多线出击,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1)液化天然气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
一是广东LNG项目投产。2006年6月28日,总投资290亿元的我国第一个进口液化天然气试点工程———广东LNG项目正式投产。项目一期规模370万吨/年。广东大鹏液化天然气有限公司和澳大利亚西北大陆架合营项目25年资源供应合同开始实施。
二是福建、上海LNG项目资源得到落实。福建LNG项目与印度尼西亚签署了资源购销协议。根据协议,从2009年年初起,印度尼西亚东固项目每年向福建省提供260万吨液化天然气。这标志着中海油和福建省在引进液化天然气、开拓国际能源供应渠道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上海液化天然气有限责任公司与马来西亚液化天然气第三公司于2006年11月签署了《液化天然气购销合同》,合同期限为25年。根据协议,马来西亚将从2009年开始向上海供应液化天然气,数量自110万吨起逐年增加至2012年后的每年300万吨(约合40亿立方米天然气)。这标志着上海液化天然气项目开始启动。
(2)其他相关的天然气合作正在积极推进。
2006年3月,中国与土库曼斯坦签署了中土天然气管道总协议,中国计划每年从土库曼斯坦进口300亿立方米天然气,此前中国已与哈萨克斯坦签署了“关于联合开展哈萨克斯坦至中国天然气管道可行性研究的协议”。
2006年,中国三大石油公司与伊朗方面加强了合作。中海油与伊朗签署了一项新的谅解备忘录,旨在开发伊朗的北帕尔斯(NorthPars)天然气田,并建造生产液化天然气的相关装置。2006年12月,伊朗国家天然气出口公司宣布,每年将向中石油供应约300万吨液化天然气。此外,中石化在伊朗有一个更为庞大的计划,开发和进口包括石油和天然气在内的资源。
此外,中俄双方正在共同推动中俄两国已签署的石油、天然气等能源合作项目,积极落实双方已经签署的协议 
二、天然气工业存在的问题
1.中国天然气资源丰富,但探明程度较低
根据第二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结果,中国天然气资源总量为38.04万亿立方米,其中陆上29.9万亿立方米,海上8.14万亿立方米。而累计探明储量只占其资源量的6%,同世界平均探明程度(42.6%)相比,要低得多 
2.天然气资源分布与市场分布的矛盾突出
根据目前的评价,中国80%以上的天然气资源集中分布在四川、鄂尔多斯、新疆和青海等中西部地区和海域;而经济较发达和发展速度较快、能源短缺、大气污染较为严重、对清洁能源需求大的城市和地区主要集中在与资源地区相距上千千米乃至数千千米以外的中国东部和东南沿海地区;海域发现的天然气资源也不可能完全满足上述经济发达地区对清洁能源的需求,由此造成资源分布与市场分布的矛盾十分突出。
3.天然气资源分布地区的自然条件较差
中国天然气资源大部分分布在条件较差的地区,其中沙漠地区26%,山区25%,黄土塬12%,海域21%,合计达84%。同时,天然气储层埋藏深,物性不好,中国大陆有32.5%的天然气资源分布在地下3500~4500米的范围内,24.8%的天然气资源分布在4500米以下的地层内。
4.天然气产量较低,导致储采比较大
目前,天然气年产量仅有270亿立方米,以人均来看,天然气产量20立方米左右,同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如英国人均天然气产量为1300立方米以上);与此同时,中国尚有10000多亿立方米的天然气剩余可采储量没有动用,储采比达到70以上。
5.天然气消费构成不合理
中国天然气消费的构成,发电占15%,工业占16.8%,化工原料消费占50.8%,城市和商业用占17.4%;天然气在能源一次消费结构中仅占2.1%。而世界各地天然气的消费构成,北美地区依次为发电13%,工业34%,化工原料4%,城市与商业39%,天然气占能源消费的27.2%;西欧国家依次为发电17%,工业24%,化工原料4%,城市与商业45%,天然气消费占能源消费的19.2%。显然,同世界各地的天然气消费构成相比,中国化工原料用气过大,天然气消费构成极不合理,消费结构亟待优化,且天然气在能源消费构成中的比例也亟待提高。
6.天然气储运设施落后
由于长期以来受“重油轻气”思想的影响和国家基本建设投资资金紧张等原因,中国天然气储运管网等基础建设较为落后。到目前为止,中国只建成天然气输送管线1.3万千米,且以地区性干线为主,除四川和重庆地区连成输送管网外,其他均为由独立的气田直接向少量用户供气的输气管道组成,没有连接成为输气管网;同时,中国至今为止尚没有建设供调峰用的贮气设施。
7.天然气市场机制不完善
目前中国天然气从生产到消费,存在四个利益主体:油气田企业、管道输气公司、城市天然气开发销售商和终端用户。其中前三者的利益都要从用户消费中得到,而市场的最终载体只有一个———用户。此外,中国天然气的生产经营全部被国有企业独家垄断。这种垄断经营,以“个别成本+利润”的定价方法,将企业应当消化的费用转嫁给消费者,直接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这种以个别成本定价的方法是“本末倒置”的,它违背了价格形成的机制,不利于企业技术进步,最终也损害了企业自身的利益。

5. 燃气燃烧器的国内发展

国内的燃气燃烧器现在还处于研究探索阶段,主要是因为安全质量问题,因为燃气不同于其他燃料燃烧器,燃气一旦泄露和煤粉或者油类燃烧器的危险程度完全不一样,但国内的发展速度相当快,“十一五”规划中崛起了一群有技术实力的中小型企业,其燃烧器之所以成为国内少数可以畅销国外的燃烧器品牌之一,厂家宣传有一定作用,但是主要原因是因为在设计中采用了先进的燃气与空气预混、半预混及湍流掺混回流燃烧技术,从而提高了燃烧效率,增加燃烧强度和火焰的稳定性,而恰巧国外的(比如利雅路、意高等)燃气燃烧器虽然效果一样,但由于中国的成本价值低,所以在国外处于低价位状态,先不论这样的销售模式是否有问题,但也是属于高技术低价钱打开的国际市场。 采用回流区分级着火燃烧技术强化低热值燃气的燃烧。其优化的烧嘴结构并配合不同的火盆砖火焰形状随意设计,能使火焰形状形成圆柱形,刚直扁平形,附墙贴壁形,确保炉内温度场的均匀性,可按用户要求设计火焰形状和火焰长度。可靠的消音措施,使噪音降低到符合环保的要求。不可否认,国内的燃气燃烧器距国外还有一定的实力差距,但这也给中国燃气燃烧器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开发的机会,质量、技术、企业发展速度这一系列的问题都要有一个详细的规划做保证。现在燃气燃烧器的亮点在于节能,安全还有技术,这三环是息息相关、环环相扣的,怎么样改进国内燃气燃烧器这片市场,还是要整个行业内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体制,从而带动行业的发展。

燃气燃烧器的国内发展

6. 煤气炉的发展史

我国家用燃气灶具发展的历史沿革我国家用燃气灶具的开发始于二十世纪的七十年代末和八十年代初期。在这之前少数有人工煤气的城市已开始使用铸铁煤气灶具,这种灶具结构简单,做工粗糙,用火柴点火,后来又发展到电子点火枪点火。华帝燃气灶具于2003年9月19日首家通过国家审查并获得生产许可证;燃气灶具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2006年4月28日,华帝股份成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燃气具独家供应商;2008年3月华帝股份成为北京奥运会祥云火炬制造商。

7. 世界及中国天然气的现状?

  一、世界天然气产业发展趋势

  1、天然气产业作为朝阳产业有巨大发展空间

  随着世界经济迅速发展,人口急剧增加,能源消费不断增长,温室气体和各种有害物质排放激增,人类生存环境受到极大挑战。在这种形势下,清洁的、热值高的天然气能源正日益受到重视,发展天然气工业成为世界各国改善环境和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选择。天然气燃烧后产生的温室气体只有煤炭的1/2、石油的2/3,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远远小于石油和煤炭。煤气热值为3000多大卡,而天然气热值高达8500大卡,可见天然气是一种高效清洁的能源。

  初步测算,全球天然气可采储量约为137亿吨石油当量,与石油基本相当。随着勘探、开发和储运技术的进步,过去20年内,探明储量平均每年增长4.9%,产量平均每年增长3.15%。有关专家预测,未来10年内,全世界天然气消费年均增长率将保持3.9%,发展速度超过石油、煤炭和其他任何一种能源,特别是亚洲发展中国家的增长速度会更快。

  全世界天然气储采比很高(70∶1),而且石油和煤炭消费领域里有70%以上都可以用天然气取代。在全球范围内,天然气取代石油的步伐加快,尤其是在东北亚、南亚、东南亚和南美地区,随着其输送管网的建设,天然气在21世纪初期将会有更快的发展。

  天然气将是21世纪消费量增长最快的能源,占一次性能源消费的比重将越来越大。预计2010年前后,天然气在全球能源结构中的份额将超过煤炭,2020年前后,将超过石油,成为能源组成中的第一。

  2、世界天然气产业将进入“黄金”发展时期

  在下一个世纪里,世界天然气工业将进入一个“黄金时代”。据设在巴黎的国际能源机构预测,从现在起到2020年,全球初级能源需求将增加65%,其中发展中国家的需求将比目前翻_番。在这一前景下,世界天然气需求量将以每年2.6%的幅度递增,届时在初级能源消费中所占的比重将由目前的20%上升到30%。

  天然气工业的发展得益于多方面的有利条件.首先,储量比较丰富。国际天然气工业联合会提供的数字显示,全球已探明的天然气储量为152万亿立方米,按目前消费水平可供开采65年,而已探明石油的可供开采期为43年。如果从远期来看,世界天然气的最大储量,也就是说在当前技术条件的可开采量,估计达400万亿立方米。

  天然气的另﹁个优势是热能利用率高。在几年以前,燃气电站的天然气热力效率尚不足40%,随着相关技术的进步,在今天已达到60%以上。在一些同时供电和供热的燃气电站,天然气的热能利用率甚至达到90%。因此天然气可以说是一种相当经济的能源。

  此外天然气的污染程度也较底。研究表明,生产等量的电能或提供等量的热能,天然气在燃烧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比石油低25%,比煤炭低40%,在矿物能源中是最少的。与燃油和燃煤相比,天然气排放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也要少的多。以天然气为能源不仅有利于缓和大气温室效应,也有助于减少酸雨的形成。

  3、世界天然气需求量将年增2.4%

  国际能源机构统计的数字显示,全球对天然气的需求量正在以每年2.4%的速度增长,而且这一增长速度有望保持到2030年。

  尽管去年液化天然气的需求量有所下降,但有“未来能源”之称的天然气仍然是能源领域里发展速度最快的部分。海湾地区对天然气的需求正以每年14%的速度增长,其主要用途是发电和海水淡化。

  海湾地区已探明的天然气储量大约是290万亿立方米,其中卡塔尔的天然气储藏量居第一位,占该地区天然气总储量的49%,沙特阿拉伯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紧随其后,分列第二和第三位。

  沙特阿拉伯正在开发海湾地区最大的天然气项目,估计将历时10年,耗资250亿美元。阿联酋和卡塔尔之间也正在建设输气管线。这个项目估计耗资100亿美元。管线建成后,卡塔尔可以每天向阿联酋输送大量的天然气。巴林和科威特是海湾国家中天然气储量比较贫乏的,科威特只能在生产石油产品的过程中附带生成天然气。

  二、中国天然气市场发展趋势预测

  1、需求增长加快带来发展机遇

  中国天然气利用已有相当悠久的历史,但天然气工业起步较晚,与世界发达国家或地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全球天然气占总能源消费的24%,而目前中国仅占能源消费结构的3%。

  未来20年中国的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为0.45-0.50,其中煤炭为0.3,石油为0.5,天然气为1.4-l.5,一次电力为0.5-0.6,可见天然气的消费增长速度最快。天然气市场在全国范围内将得到发展。随着“西气东输”等工程的建设和投入运营,中国对天然气的需求增长将保持在每年15%以上,2010年将达到1000亿立方米以上,比2000年提高4至5倍。

  从国外天然气价格看,目前相当于人民币1.8元/立方米。中国天然气价格由政府确定,执行的是国家指导价下的双轨制价格,还没有形成市场导向下合理的天然气价格机制,明显低于国际市场,调整空间相当大。

  经济全球化带动着天然气的全球化,预计到2010年,全球天然气贸易量为7000亿立方米。天然气销售市场不再局限于取暖锅炉、商业服务和家庭炊事,天然气发电、天然气化工、天然气车用燃料和电池燃料、天然气空调及家庭自动化等方面利用潜力十分巨大。目前,天然气需求量与国内今后潜在的、可生产的天然气产量相比,还有较大的缺口。高速增长的市场自然带来无限的商机。

世界及中国天然气的现状?

8. 燃气汽车的历史沿革

 在国外,LPG和CNG汽车经历半个世纪的开发、实用和改进,在技术上已成熟,并实现了商品化,LNG汽车尚处在商品化的过程中(美国以38%的速度在增长)。国内大约有400多辆LPG汽车和2000多辆CNG汽车在试运行。 在全球范围内,以压缩天然气(CNG)和液化石油气(LPG)作为汽车燃料已有70多年的历史。最早的压缩天然气(CNG)加气站是意大利人于1931年建成的,随后世界上很多国家也开始在燃气汽车技术上进行探索。 国外使用CNG、LPG作为汽车燃料的历史很悠久,到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之后,各国给予了足够的重视。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对环境污染的日益重视,CNG、LPG被作为“清洁燃料”,在世界各国得到了大力提倡,并且大力开展研究开发工作,技术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功。CNG及LPG汽车发展较好的国家和地区有美国、加拿大、意大利、荷兰、澳大利亚、新西兰、韩国、日本、独联体各国等,CNG及LPG汽车的总保有量已达1000万辆以上,截止到2000年达到2000万辆以上。   为适应汽车能源变革的大趋势,世界上各汽车制造商都纷纷投资开发天然气汽车。如美国通用、福特、克莱斯勒。德国宝马公司从94年起按年产2000辆天然气汽车投产。三大汽车公司组成“天然气汽车技术联合体”,已于1998年将天然气汽车造价降低一半。已有500多万辆天然气汽车行驶在意大利、美国、荷兰、澳大利亚、法国、日本、新加坡、新西兰、印尼等十多个国家,其中近400万辆是LPG汽车。据报道,这一类汽车在美国的年增长率为13.46%。推动天然气汽车应用的主要力量是各国政府、政府将应用和推广天然气和LPG汽车作为能源战略措施并立为国策,通过制订法规来实施,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同时,又配套制定了各项优惠和补贴措施进行鼓励。在政策、法规和优惠措施的支撑下,许多国家都制订发展计划。如美国21世纪初有2000万辆汽车使用天然气和LPG。俄罗斯计划2005年前18%的小汽车、40%的公共汽车实现天然气化等等。  中国开始发展燃气汽车的标志是1988年在四川南充建立了第一座加气站。中国已建成加气站730多座,改造汽车近30万辆。 中国从1995年开始,已作为政府行为来推动,推动力度逐年加大、这使从事多年天然气和LPG汽车开发和制造的企业受到很大的鼓舞。许多有识之士也都纷纷投入应用和推广的行列,各大城市都在部署和采取行动,这从各报纸的报道中已可以看到四、以气代油,现实可行。 在中国天然气汽车的发展中,政府各部门协同配合,切实保证政策的连续性和一致性。为缓解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和快速发展的汽车工业之间的矛盾,1999年12月7日,科技部、原国家环保总局牵头,会同国家有关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实施“空气化工程清洁汽车行动”的若干意见》,决定在占汽车保有量10%,占总行使里程40%-50%的公共汽车和出租车行业中推广天然气等清洁汽车,并确定了北京、上海、天津、重庆等19个清洁汽车重点推广应用城市。 中国推广应用的是可分别燃用压缩天然气或汽油压缩天然气—汽油两用燃料汽车,简称CNG汽车,今后还将大力推广应用单燃料天然气汽车,这相比传统的油来讲更加环保更加节能减排同时更加经济。 中国有近3000辆CNG汽车,已建有加气站31座。LPG汽车在中国的发展是在进入九十年代之后。由于它比CNG易于储存和运输,因此它的发展势头更好,已超过CNG汽车的发展。按中国的趋势看,LPG汽车在短期内就将有巨大的发展,2000年一些大城市的出租车队以及公交车上占一定的比例,到2010年为止得到大力推广,预计中国LPG汽车总数达数十万辆。CNG汽车的普及将会滞后于LPG汽车,但在一些资源优势明显的城市和地区将逐渐发展起来。截止到2010年,中国CNG和LPG汽车将占汽车保有量的2%~3%,其中80%为在城市里运行的轿车和乘用车。 从“清洁汽车行动”到“十一五”国家863计划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国家科技计划相继投入近2.5亿的专项经费支持以天然气汽车为代表的代用燃料汽车技术攻关以及示范考核工作,带动相关科研投入,加快科技资源聚集,实现了天然气汽车关键技术的重大突破,以自主创新为基础的科技支撑为中国天然气汽车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动力。 一是组织实施了“单燃料CNG轿车开发”、“重型LNG商用车产品开发”、“重型载货汽车专用CNG发动机产品开发”、“缸内直喷LNG发动机产品开发”、“达到国4标准的二甲醚发动机产品开发”等一批产学研结合的代用燃料汽车动力总成和整车自主创新项目。设计开发流程日益规范、关键技术取得突破。天然气发动机开发由原来的简单燃料替换向正向开发技术转换,并掌握了增压中冷、稀薄燃烧等一批关键技术,天然气发动机技术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二是组织实施了“LNG/LCNG汽车加注站专用设备的研究开发及产业化”、“移动式LNG撬装加气站研究开发”、“CNG储气井检测技术与系统的研发”、“代用燃料汽车专用装置关键技术开发”等一批产学研结合的代用燃料汽车配套关键附件及加注基础设施自主创新项目,掌握了各类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气瓶、发动机ECU、喷嘴、高精度减压器等关键零部件和大排量天然气母站用压缩机等主要设备的开发与生产制造技术,产品性能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三是组织实施了“燃气汽车动力系统技术平台与整车开发”、“生物柴油组分及汽车匹配技术研发”、“车用生物柴油测试评价技术研究与开发”、“氢气天然气发动机开发”、“甲醇灵活燃料汽车开发”等一批能力建设科技项目,形成了一批以汽车整车和发动机骨干企业为核心、研究院所和大学积极配合的研发团队,形成了较强的产品开发能力,并已经开始承担国外委托的技术产品开发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