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扶贫攻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有哪些,有何对策

2024-05-19 01:21

1. 目前我国扶贫攻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有哪些,有何对策

1.影响企业内部稳定的问题 
  笔者总结近年来单位内部一些问题和开展维稳工作的经验,发现目前企业中影响稳定的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权益性问题 
  此类问题主要包括员工涨工资、伤残理赔、待遇、劳务用工、住房分配等,这些都是关系员工切身利益的。因此,因为权益性的问题带来的企业内部不稳定是非常普遍的。现今社会是对于金钱越来越敏感的年代,尤其是关于涨工资问题,如果相关部门处理不当是非常容易引起问题的。如果相关部门人员没有很好的按照制度来解决,而当事人又只是按照个人喜好和个人利益来解决,这样就会造成企业内部矛盾的产生,当矛盾越来越多时会成为影响企业内部稳定的因素。 
  1.2历史遗留问题 
  有很多老员工,或者领导调动或者离职时,都会遗留各种各样的涉及利益以及退休待遇问题。而在这些人中,有的员工因为公司受伤但未进行工伤统筹保险,还有个别员工及离退员工待遇问题没有解决,这都是造成企业内部不稳定的重要因素。 
  1.3企业改制过程中下岗分流人员的就业问题 
  这一类问题在很多企业都是存在的,从9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很多企业进行了大规模、深层次的管理和工作体制改革,在企业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础上,很多企业为了减轻企业的负担,让企业得到更多的发展空间,实行的是企业内部减员的政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减员员工中的大部分人的生活水平也随之提高。但是,还是会遗留一些员工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改善,这些人都是企业的老员工,对于生活水平提高的渴望得不到满足,也会造成企业内部的不稳定。 
  1.4上访问题 
  当前企业内部的上访问题是非常重要的,由于企业内部员工各种各样的问题得不到解决,很多员工会选择上访,想通过这种方式引起领导重视来解决自身的问题。但是很多问题可能是遗留问题,很多问题可能是制度问题,企业领导的不断更换,企业也不能及时合理地解决这些问题。在面对经常出现的越级上访,或者用闹事的方式来引起人们注意的行为,应该引起企业安保部门的重视。 
  上述四个方面的问题是现在影响企业内部稳定的主要问题,这些问题都会加大企业内部的不稳定因素的形成。由于形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多种多样,所以解决这些问题也需要我们各方面的努力。但是,只要我们的处理思路准确,考虑周全,方法得当,存在的这些问题也一定可以得到处理。在目前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情况下,企业内部的稳定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结合企业内部的实际情况,才能更好的解决这些问题。 
  2.解决影响企业内部稳定问题的对策 
  2.1发展是硬道理,增强企业的盈利能力,是解决企业内部不稳定因素最本质的途径和办法 
  在企业的发展中,要用长远的眼光看待问题,解决问题也要考虑企业的长远发展。要把主要精力和人员放在企业未来的发展,企业只有发展了,经济效益就可以增长,只有企业效益增长了,企业员工的薪资水平和福利待遇才会得到相应的提高。这是解决企业内部不稳定的最简便、最安全的办法,消除了企业内部的不稳定,企业才能得到更好地发展,所以发展和稳定是相辅相成的。 
  2.2员工利益无小事 
  企业要充分尊重每一位员工在企业内部的经济、文化、发展的权力,企业就是靠一个个员工组成的,只有做好企业内部员工的工作,重视员工的利益,才能得到员工的拥护,员工才能更好的为企业的发展出力,为企业的发展打下牢固的基础。 
  2.3维护企业的稳定,要把握好企业内部的各种关系,做到稳定发展 
  企业在制定制度、做出决策时要充分地考虑企业内部可能存在的情况,很多企业内部不稳定的原因就是错误的制度和决策造成的。因此,做好企业的内部管理工作也是促进企业稳定的重要因素。对于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制度发布之前,应该充分的征询全体员工的意见,大家群力群策,以免制度的发布造成员工的埋怨,为企业的稳定埋下隐患。

目前我国扶贫攻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有哪些,有何对策

2. 当前我国扶贫攻坚面临哪些困难和问题 好看网

(一)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亟待加强。全县贫困村多在深山、库区一线,群众居住分散,自然条件差,交通不便,水利设施老化失修,用电质量不高,基本公共服务不够到位,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弱,行路难、饮水难、用电难、上学难、就医难、居住条件差等问题比较突出。从调研中了解到,一些贫困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仍显滞后,如燕子河镇有22个组不通公路,部分村民组依赖霍山县台区供电,村小学教学条件差,道路坡陡弯急、通而不畅,电压不稳、供电质量差,教学设备差、师资力量弱,严重影响了群众生产生活。桃岭乡金桥村20个组居住库区一线,生产生活资料相对匮乏,交通不便、信息不畅,难以发展产业。
(二)投入不足,持续发展能力弱。一是资金投入难以满足群众需求。现有的贫困村基础条件和资源条件都较差,多在深山库区一线,基础设施建设点多线长面广,任务重成本高,且群众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愿望迫切,资金投入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求,缺口大。扶贫项目资金投入不足,建设标准难以达到规范要求,影响了扶贫项目建设效益的发挥。如贫困村扶贫资金补助每年只有50万元,只有15%的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不能解决稍大点的工程需要,成效不显著;产业开发补助每户平均1500-2000元,可谓杯水车薪。二是部门资金整合难。扶贫资金整合度不高,部门大多各自为阵,撒胡椒面,难以发挥整体效益;互助资金量少且使用面小,发挥的作用有限。三是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弱。多数贫困村经济结构单一,土地抛荒严重,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或能人大户带动和辐射作用发挥有限,持续增收能力不强。农村留守人员老人居多,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贫困总户数比例高。思想观念陈旧,科技意识不强,生产经营能力较低,缺乏致富能力和发展门路,抵御风险和自我发展能力脆弱。四是制约产业发展要素多。市场、技术、信息等制约要素作用明显,农技人员少,普及农业技术不到位,市场信息不灵,运输成本高,难以推动产业发展。精准扶贫项目难实施,扶贫到户产业需求项目零乱,小而散,一些养殖业项目属于短期效应,难以形成支柱产业。群众“等、靠、要”思想较为突出,单打独干难以发展一体化产业项目,且收入构成不合理,外出务工工资性收入比重较高,缺乏收入稳步增长的长效机制。
  (三)扶贫工作长效机制有待健全,返贫现象较为突出。扶贫开发工作与农村其它建设项目缺乏有效衔接,工作联系、项目对接、资金整合相互之间协调不够,社会帮扶体系还未完全形成。部门之间合力不够,不少是各自为阵,统筹协调能力弱。部分行业、部门和单位对扶贫开发的思想认识、重视程度和工作力度不同,实际效果差异性也较大,存在不平衡状况。因病因教致贫返贫现象较为突出,贫困人口脱贫与返贫相互交织,因重度残疾、重大疾病、年老体弱致贫占40%以上,如燕子河镇金冲村高血压患者多,且因中风、偏瘫使家庭贫困。“因教返贫”的现象仍是常态,中高等教育费用在农村家庭经济支出中仍占相当大的比例,贫困人口脱贫抗风险能力弱。同时,自然灾害、市场风险致贫等也占很大一部分。还有相当一部分贫困户是病残、精神障碍和无劳动力户,基本难以脱贫。
为此,建议:
一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切实促进产业发展。加大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创新资金运管机制,建立逐年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增长机制,进一步完善规范扶贫开发互助资金管理制度,综合运用多种政策积极引导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向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倾斜。集中人力、物力、财力,统筹各类资源,优先解决贫困地区道路不畅通、农田水利设施老化、电力质量不高、信息化落后等突出问题。要加快发展八大农业产业化项目,支持蚕桑等见效快、持续增收的产业化项目,延长产业链,提升产品质量和综合效益。将整村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村劳动转移培训结合起来,科学规划、整合资源、联合共建、分步实施,解决少数发展养猪等功利产业项目、产业项目资金分散、效益不高的问题。探索建立贫困户参股、入股或与龙头企业、能人大户、专业合作社合作发展产业项目,解决贫困户技术资金不足、产业发展单打一的问题。
二要分类指导,坚持精准扶贫。一是做好项目精准。集中项目资金,投入到适宜产业发展、基础设施薄弱、有发展前景的地区,实行连片集中帮扶。要善于因地制宜,创新思路方法,加大贫困户产业项目扶持力度,集中投入,有序推动适度规模经营,提倡贫困户与龙头企业、能人大户捆绑经营收入,促进产业到户做大做强。二是强化精准到户。认真开展贫困人口界定和统计工作,摸清现有贫困人口规模、分布、构成和特点等基本情况,因户制宜,分类指导,逐村逐户地制定帮扶措施,切实把“精准”落到实处。坚持“扶贫扶志、扶勤扶能”的原则,区分不同情况,分类扶持,建立健全运作激励机制。集中力量优先扶持有强烈脱贫愿望和具备一定劳动技能的贫困户,提高扶持标准,引导和鼓励发展见效快、能持续增收的好项目。因残疾、疾病致贫或无劳动能力、劳动能力低的贫困户纳入社会保障,并与农村低保、医疗救助、危房改造、就学资助和应急救助等结合起来,确保住有所居、病有所救、学有所教。加强教育和引导有劳动能力但好逸恶劳、坐等靠要致贫的贫困户,激发、激活他们过上好生活的内在动力,最大限度的调动其生产生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增收致富。三是加强精准培训。要以贫困户发展致富产业为需求,与厂企联合、与就业从业相结合,点到点指导,增强实用性,解决培训大呼隆、学习大众化的问题。四是精准配置资源。充分用好建档立卡成果,建立社会扶贫信息供求对接平台,探索建立能人大户、龙头企业等社会资源到贫困村投资兴业、带动产业发展就业增收的优惠制度,引导扶贫资源准确投向,促进社会资源精准化配置。
三要进一步完善扶贫机制,促进扶贫措施落到实处。一是完善机制。要进一步履行领导职责,积极整合各方面的资源,充分发挥整村推进、结对帮扶的引领作用,调动群众参与积极主动性,多元培育社会扶贫主体,引导资金、技术和管理向扶贫村倾斜,形成帮扶与协作、输血与造血、制度建设与项目实施相结合的扶贫开发工作机制。健全组织机构,加强扶贫队伍建设,充实、稳定扶贫力量,增强扶贫工作统筹协调能力。二是加大争取力度。要紧紧抓住大别山区水环境生态补偿机制的实施,加快争取生态补偿力度,让发展的成果实现共享。加大向上级争取扶贫各项资金争取力度,明确投入重点,加强资源整合,充分发挥资金的整体作用,给予贫困地区更加优惠、灵活的政策,增强贫困地区、贫困群众自身造血功能。三是强化结对帮扶。建立健全驻村帮扶机制,充分发挥驻村工作队作用,帮助制订具体的帮扶规划,加强资金、项目和政策的谋划支持和对接。帮扶单位要切实负起责任,加强协作,统筹各项产业政策,集中力量,形成帮扶合力,真正让好的政策发挥出好的效益。四是提高宣传广度深度。要积极宣传推广扶贫先进典型和成功经验,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参与扶贫事业,激发贫困地区干部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和活力,让扶贫事业人人皆愿为、人人皆可为、人人皆能为。(刘永刚)

3. 你认为当前扶贫工作中最突出的问题是什么

扶贫工作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
(一)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亟待加强。
(二)投入不足,持续发展能力弱。
(三)扶贫工作长效机制有待健全,返贫现象较为突出。

你认为当前扶贫工作中最突出的问题是什么

4. 以区域为对象的扶贫开发存在的最严重的问题是什么

  一、精准扶贫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调查的情况看,一年来,全市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精准扶贫工作,定期不定期地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和分析精准扶贫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按照时间节点稳步推进精准扶贫工作。
  各级部门主动适应新阶段扶贫攻坚模式和国家扶贫政策导向,不断探索完善扶贫开发方式方法,将精准扶贫与生态文明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等有机结合,积极开展生态搬迁扶贫、就业转移扶贫、产业扶贫、科技扶贫、金融扶贫等系列扶贫行动,推动了各项扶贫措施的实施。各驻村帮扶工作队认真履行职责,认真开展各项帮扶工作,特别是在贫困对象建档立卡、一对一结对帮扶、扶贫规划编制、扶贫项目和资金争取、引导市场主体参与扶贫开发、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确保了“四双”精准扶贫工作的有序进行。
  总之,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全市精准扶贫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效,但仍存在一些共性问题和不足之处,还需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  1、精准扶贫工作宣传不够。调查中发现,由于精准扶贫工作宣传不够深入、全面,导致部分群众对精准扶贫工作产生错误的理解,少数贫困户脱贫致富自身动力不足,“等、靠、要”依赖思想严重,个别非贫困户相互攀比,竞相要求纳入被扶贫对象。
  2、整村推进规划编制滞后。调查中了解到,目前重点贫困村整村推进规划普遍没有编制出来,从而带来贫困村经济社会发展总体目标不明确,扶贫项目安排缺乏科学论证,产业发展零乱,帮扶工作重点不够突出等一系列问题。
    座谈中,驻村帮扶工作队同志反映,由于工作队普遍存在人员结构单一、专业知识有限等情况,因此,对如何编制整村推进规划、美丽乡村规划,深感力不从心,希望有专业人士参与和指导。
  3、基础管理工作有待加强。一是贫困对象基本信息有待完善。由于精准扶贫前期排查摸底工作时间仓促,范围广、任务重,使得每一个贫困对象的基本情况、致贫原因等信息还不够全面、准确,有待进一步充实完善;二是贫困对象管理机制不够健全。
    由于贫困村贫困人口多,家庭情况又复杂,脱贫返贫人数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加之村一级贫困对象管理机制不够健全,因此缺少贫困村贫困人口变动情况。4、有关扶贫政策落实难。一方面扶贫工作有关政策推进缓慢。
  如金融扶贫行动,每个县市建立1000万元小额信贷风险抵押金,由贷款银行按照不低于1:5的比例发放贷款,此项措施郧西县至今没有落实到位。  整村推进重点贫困村,专项扶贫投入不低于100万元,整合资金不低于200万元,而目前白岩河村只到位了专项扶贫投入107万元;另一方面,相关部门行业扶贫项目和资金整合难。
  整村推进,要求实施部门联合立项、联合审批、联合验收、资金直达的“三联合一直达”管理模式,但一些部门行业认为整村推进工作主要是扶贫部门的事,因此,在项目安排时没有把部门行业扶贫摆上议事日程,各部门各行业扶贫项目和资金的整合不够。
    5、技术支持服务引进不够。驻村帮扶工作队主要精力往往

5. 您认为当前扶贫工作中最突出的问题是什么

扶贫工作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
(一)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亟待加强。
(二)投入不足,持续发展能力弱。
(三)扶贫工作长效机制有待健全,返贫现象较为突出。

您认为当前扶贫工作中最突出的问题是什么

6. 精准扶贫的难点,对策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

扶贫体系不完善,社会组织参与度不高,有效的措施无法应对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因此,扶贫政策在贫困地区的影响力不强,社会化企业和相关扶贫组织难以积极参与扶贫,扶贫难度加大。
目前,关于精准农村发展与扶贫的方向很多,内容非常丰富,但对于精准农村振兴背景下的精准扶贫政策的研究还缺乏一定的深度,我们发现精准扶贫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分析了精准扶贫的现状,提出了相应的可行对策,以促进农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发展。在政策实施的重点上,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采取切实可行的扶贫措施,一些精准的扶贫政策仍然停留在表面在农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研究有针对性的扶贫显得尤为重要。

农村振兴战略不仅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总体要求,也是推进中国特色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动力。定向扶贫是我国扶贫开发的一个新的战略时期。在新经济常态的现阶段,对扶贫资源的优化配置必然提出更高的要求。

农民的教育水平太低,农民的观念薄弱,大部分贫困人口长期生活在贫困地区,日常收入来源极为有限,形成了自己的生活思维惯性。农村振兴战略的深化需要减少贫困人口。在长期贫困的过程中,由于缺乏教育资源,不可能形成自觉的国家政策意识,也不可能对扶贫有明确的认识。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准确的扶贫评估体系,明确责任人,详细调查扶贫阶段的贫困人口,推动扶贫工作,做好日常记录。在政策实施的重点上,根据不同地区采取切实可行的扶贫措施,一些精准的扶贫政策仍然停留在表面上,有效的措施无法应对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因此,扶贫政策在贫困地区的影响力不强,社会化企业和相关扶贫组织难以积极参与扶贫,扶贫难度加大。

7. 当前我国扶贫产生了哪些问题?

扶贫工作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一)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亟待加强。(二)投入不足,持续发展能力弱。(三)扶贫工作长效机制有待健全,返贫现象较为突出。

当前我国扶贫产生了哪些问题?

8. 在精准扶贫工作中会遇到哪些问题

一、精准扶贫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调查的情况看,一年来,全市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精准扶贫工作,定期不定期地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和分析精准扶贫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按照时间节点稳步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各级部门主动适应新阶段扶贫攻坚模式和国家扶贫政策导向,不断探索完善扶贫开发方式方法,将精准扶贫与生态文明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等有机结合,积极开展生态搬迁扶贫、就业转移扶贫、产业扶贫、科技扶贫、金融扶贫等系列扶贫行动,推动了各项扶贫措施的实施。各驻村帮扶工作队认真履行职责,认真开展各项帮扶工作,特别是在贫困对象建档立卡、一对一结对帮扶、扶贫规划编制、扶贫项目和资金争取、引导市场主体参与扶贫开发、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确保了“四双”精准扶贫工作的有序进行。总之,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全市精准扶贫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效,但仍存在一些共性问题和不足之处,还需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
1、精准扶贫工作宣传不够。调查中发现,由于精准扶贫工作宣传不够深入、全面,导致部分群众对精准扶贫工作产生错误的理解,少数贫困户脱贫致富自身动力不足,“等、靠、要”依赖思想严重,个别非贫困户相互攀比,竞相要求纳入被扶贫对象。
2、整村推进规划编制滞后。调查中了解到,目前重点贫困村整村推进规划普遍没有编制出来,从而带来贫困村经济社会发展总体目标不明确,扶贫项目安排缺乏科学论证,产业发展零乱,帮扶工作重点不够突出等一系列问题。座谈中,驻村帮扶工作队同志反映,由于工作队普遍存在人员结构单一、专业知识有限等情况,因此,对如何编制整村推进规划、美丽乡村规划,深感力不从心,希望有专业人士参与和指导。
3、基础管理工作有待加强。一是贫困对象基本信息有待完善。由于精准扶贫前期排查摸底工作时间仓促,范围广、任务重,使得每一个贫困对象的基本情况、致贫原因等信息还不够全面、准确,有待进一步充实完善;二是贫困对象管理机制不够健全。由于贫困村贫困人口多,家庭情况又复杂,脱贫返贫人数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加之村一级贫困对象管理机制不够健全,因此缺少贫困村贫困人口变动情况。
4、有关扶贫政策落实难。一方面扶贫工作有关政策推进缓慢。如金融扶贫行动,每个县市建立1000万元小额信贷风险抵押金,由贷款银行按照不低于1:5的比例发放贷款,此项措施郧西县至今没有落实到位。整村推进重点贫困村,专项扶贫投入不低于100万元,整合资金不低于200万元,而目前白岩河村只到位了专项扶贫投入107万元;另一方面,相关部门行业扶贫项目和资金整合难。整村推进,要求实施部门联合立项、联合审批、联合验收、资金直达的“三联合一直达”管理模式,但一些部门行业认为整村推进工作主要是扶贫部门的事,因此,在项目安排时没有把部门行业扶贫摆上议事日程,各部门各行业扶贫项目和资金的整合不够。
5、技术支持服务引进不够。驻村帮扶工作队主要精力往往放在帮助贫困村多方争取项目、争取资金上,而忽视技术方面的引进,喜欢新建项目,而放松对现有产业的改造升级,注重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轻视农业项目的发展。
6、贫困村生态扶贫搬迁进程较慢。贫困村生态扶贫搬迁指标太少,而且安置缺乏统一规划。基层干部年龄偏大,文化水平不高,专业技术人员缺乏,已难于适应形势发展需要。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