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鉴赏花城版第一节生命之歌渗透了什么法律知识

2024-05-12 16:26

1. 高中音乐鉴赏花城版第一节生命之歌渗透了什么法律知识

生命需要无处不在的法律保驾护航

高中音乐鉴赏花城版第一节生命之歌渗透了什么法律知识

2. 高中音乐鉴赏第一课 音乐能告诉我们什么 教案

  《音乐能告诉我们什么》
  科目 艺术欣赏 年级 高一 班级   时间    2007 年    9 月  日
  课题    一、音乐能告诉我们什么
  教学目标 第一, 能安静、用心的聆听音乐,体验欣赏音乐的乐趣
  第二,在听赏音乐得过程中能说出《少女的祈祷》的基本结构;能够在互动交流中用简单的语言说出“音乐不能告诉我们什么”的道理

  教材分析
  实   施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一、导入:
  你喜欢音乐吗?
  什么是音乐?
  二、
  1、聆听三段音乐
  提问:每段音乐带给了你怎样的情绪?(1-2个词语)
  你联想到了什么?
  主要表现形式是什么?
  A《第一钢琴协奏曲》
  B《江河水》
  C《变幻之风》(呈现出清新的自然气息。在曲子中,你可以听到呼啸的风声和排笛交错出现,感觉非常缥缈浪漫)
  2、活动:
  5— 56| 5— 3| 4 ·5 43 |2 — —|
  57  2  4|5·4 32|3 — —|3 — —‖
  你觉得这段乐谱的情绪是怎样的?
  (欢乐  悲伤  激昂  抒情)
  小结:
  A、每个人对音乐的感受理解、想象是各不相同的。
  B、同样的作品由于采用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就能演绎出不同的情绪和韵味。
  提问:音乐与绘画、语言文学三者的艺术特征相比较有何不同?
  绘    画——具象性
  语言文学——语义性
  音    乐——非具象性和非语义性。

  三、欣赏《少女的祈祷》
  下面我们来听赏从一位年轻女音乐家心中流淌出来的音乐。
  1、作者介绍:
  苔克拉.芭达捷夫斯卡,波兰女音乐家,1838——1861,短暂的一生。她未上过音乐学院,自学成材。她创作《少女的祈祷》时,年仅18岁。
  2、全曲听赏
  思考:你听到了什么?几个不同的部分?
  3、主题聆听
  4、分段赏析:引子+A+A1+A2+A3+A4
  了解变奏曲式结构
  5、复听全曲
  思考:A、这首乐曲的基本情绪是什么?(优美、抒情、明朗、华丽、激动……)
  B、优美的琴声、波涛般涌动的音调,让我们联想到了什么?
  (少女的祈祷、沉思?回忆、思念?幸福的憧憬?热切的倾诉?可能是,也可能不是)
  四、交流讨论:
  1、音乐能告诉我们什么?
  2、如果音乐不能明确告诉我们,它究竟表现的是什么,那音乐的魅力又在哪里呢?
  五、课堂小结:
  1、音乐作品以五彩斑斓的音响,给我们带来某种情绪的感受和体验,同时也能引发我们在听赏过程中的联想和想象。这种联想和想象是丰富、多元的,并且因人而异。所以,乐曲本身不能明确告诉我们音乐具体表现的是什么。
  2、正是基于音乐的这种非具象性和非语义性的特征,它能激发我们丰富的想象力,同时也能提高我们的审美情趣;也正是基于这些特征,它展现了音乐作为音响的艺术和时间的艺术所具有的独特魅力。
  3、音乐是什么?
  音乐是凭借声波振动而存在,在时间中展现,并通过人的听觉器官而引起各种情绪反应和情感体验的艺术。它必须通过演唱或演奏这个表演的中间环节,才能使听众感受到音乐的情感和意境,从而产生艺术效果,达到审美的目的。所以,人们常常称音乐为表演的艺术。

3. 高中音乐鉴赏花城出版社这本书的教案与说课稿!要详细的!谢谢!

我只有高中英语说课稿

高中音乐鉴赏花城出版社这本书的教案与说课稿!要详细的!谢谢!

4. 高中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

  流行音乐,一种特有的、不容忽视的文化现象,自改革开放以来越来越受到社会大众、尤其是广大青少年学生的欢迎和喜爱。流行音乐,能否作为教育资源引入高中音乐鉴赏课堂?如何使其在教学中发挥积极的作用?本文结合教学实践,试从教材内容、学生态度、形成原因以及引入方式等方面对流行音乐进入高中音乐课堂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
  流行音乐  高中音乐鉴赏  新课标

  流行音乐(Pop Music),即通俗音乐,是指那些结构短小、内容通俗、形式活泼、情感真挚,并被广大群众所喜爱,广泛传唱或欣赏,流行一时的甚至流传后世的器乐曲和歌曲,现多指爵士音乐、摇滚乐、通俗歌曲等。流行音乐具有娱乐性、生活性、通俗性等特点,贴近生活,易于接受。
  “老师,能不能放点儿流行歌曲?”这是我,一名高中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常常听到的一句话。在崇尚自由、追求个性的今天,中学生说起流行音乐来,可谓了如指掌、如数家珍,周杰伦、王力宏、孙燕姿……这些名字对于他们来说是何等的熟悉,除了音乐,那些流行歌手的发型、穿着也都成了学生们争先模仿的对象。面对这些现象,笔者时常思考,为什么流行音乐能如此轻易地将学生吸引?流行音乐能否真正走进课堂并发挥积极的作用?以下是笔者就此问题的一些思索和看法。
  一、现行高中音乐教材中流行音乐作品的基本情况
  在“人教版”高中音乐欣赏教材以及新课改“花城版”高中音乐鉴赏教材中,都涉及到一些流行音乐的内容。“人教版”教材只在个别章节中选取了一两首流行音乐作品,而新课改“花城版”教材则在此方面较之以往进行了较大胆的发展,专门设计了一个章节来介绍通俗、爵士等大众音乐,在其它课题中也有一些流行音乐内容的渗透。
  由此可见,教材的编纂者已经意识到流行音乐对于现今高中生的深远影响,以及高中生的欣赏需求,并力求使之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
  二、高中生对流行音乐作品的态度与看法
  笔者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就流行音乐以及教材中选取流行音乐的问题对高一学生进行了调查。调查共四个问题,有372人接受问卷。内容及结果如下:
  1、你最喜欢的音乐类型
  选 项 古典音乐 民族音乐 流行音乐  其它
  人 数    39     4     277    52
  百分率  10.48%   1.08%  74.46% 13.98%

  2、高中音乐教材中要不要选取流行音乐的内容?
  选  项   应 该   不应该   无所谓
  人  数    369     0      3
  百分率   99.19%     0%    0.81%

  3、你认为,现行音乐教材中,流行音乐内容所占比重如何?
  选  项   偏 多    偏 少    适 当
  人  数     0     307     65
  百分率     0%    82.53%   17.47%

  4、你认为,老师在课堂上应当怎样对待流行音乐作品?
  选  项 只听不讲  多听少讲  多听多讲
  人  数     44    105     223
  百分率   11.83%   28.23%   59.95%
  从问卷调查的结果可以看出,现今高中生对于流行音乐表现出的接受和喜爱已经远远超出其它音乐类型,他们强烈地希望在课堂上更多地欣赏到流行音乐作品,并表达出渴望进一步探求相关知识的愿望。
  三、高中生喜爱流行音乐的原因
  今天,全世界的青少年都热衷于流行音乐,这是涉及青少年生理、心理发育成长过程的普遍社会问题。从音乐审美心理的角度来研究,流行音乐或强劲有力、或优美抒情的旋律,直诉心声的歌词和现场表演对于感官的冲击力等,都与青少年这一时期的心理、生理期待不谋而合。德国教育家维恩在研究中曾就这一现象提出如下四个原因:(1)因为青少年期是情绪、情感突变的时期,古典音乐对他们来说不“过瘾”,不能满足要求,因而他们更热衷于能够表达原始感情且歌词语言通俗的流行歌曲;(2)因为他们亲身感受到流行歌曲中以切分节奏为主的旋律变化以及爵士节奏,使其产生快感;(3)少年们对比自己年长的青年人的行为和爱好感到羡慕,并模仿他们,从而产生了对流行音乐的兴趣;(4)学习古典音乐在技巧上困难太多,而流行音乐无论是演唱或者是演奏均比较容易,所以,他们更爱流行音乐。
  而说到我们的高中学生对于流行音乐的喜爱,除了以上的原因,笔者认为,还有其它一些因素:
  1、从众心理:中学生处在情绪情感日益丰富,集体感、友谊感逐步增强的心理发展阶段,他们害怕被孤立,渴望能够充分融合在集体中。所以当某种事物被大多数人接受时,其他人也会跟着接受,对于流行音乐也是如此,有些学生最初的动机就是“大家都听,一定很好听”的从众心理。
  2、定势心理:笔者在日常教学中发现,大多数学生认为古典音乐太深奥,听不懂;民族音乐太土,难听;流行音乐新颖活泼、通俗易懂,好听。实际上,学生对于这三种音乐类型都不是十分了解,相关知识的掌握也很有限,他们只是依*少数的先前经验和先入为主的思想为这些音乐下了定论。
  3、逆反心理:中学生正处在青春期阶段,逆反心理较严重,对于新奇、禁忌的事物有一种强烈的好奇心。在我国,流行音乐最初被视为“靡靡之音”,后来批判之声减少,但仍被认作是粗俗浅显、难登大雅之堂的异类。在学校音乐教学方面,“新课标”出台以前,流行音乐是被拒之门外的,高中音乐课本中几乎看不到流行音乐的踪迹。现在虽然得以进入课堂,但经过教师们诸多考虑后“精挑细选”的流行音乐,在学生看来也早已“过时”。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流行音乐还是学校教育的“禁区”。而在逆反心理和好奇心的驱使下,高中生更加热衷于音乐课堂上的“稀有物”——流行音乐。
  四、如何将流行音乐引入高中音乐课堂
  高中生对于流行音乐的热衷是不可回避的客观现实,我们必须正视这一现象。爱因斯坦说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新《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就指出:“关注和重视学生音乐兴趣,发展学生的兴趣与爱好,既是音乐学习的重要基础和基本动力,同时亦是学生在音乐上持续发展,终生热爱音乐的根本保证。”《课标》中还提出:“应以开阔的视野,体验、学习、理解和尊重世界其它音乐文化,通过音乐教学,使学生树立平等的多元文化价值观,以利于我们共享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面对这样科学、包容的指导思想,广大音乐教师所要做的,就是开动脑筋,选取健康、优秀、学生喜爱的流行音乐作品与课堂教学有机的结合,对学生进行有益的引导,从而达到提升审美的教学目的。
  1、专题鉴赏
  正如前面所述,新课改“花城版”教材中已经将大众音乐、通俗音乐作为一个独立的章节设置。这样,在高中音乐鉴赏课上,教师可以设计三到四个课时引导学生对其进行专题鉴赏。而面对涉猎广泛、紧跟流行脚步、并且对相关知识具有强烈求知欲的高中学生来说,只单纯地听几首歌、几段音乐显然是不能满足他们的鉴赏需求的。笔者认为,完全可以结合实际,结合学生的兴趣点,选取优秀的音乐作品引导学生进行较深入地学习、欣赏。例如,下面是笔者的一个教学实例。
  这节课安排在爵士音乐欣赏之后,学生们已经对这种由美国黑人创造的、有独特旋律节奏特点的通俗音乐类型有所了解。于是,笔者决定“趁热打铁”,使学生能够继续感受一下同样源于美国的其它风格的流行音乐。
  课程一开始,笔者先播放了一段周杰伦的歌曲,此举立即燃起学生们的兴奋点,很多人跟着唱了起来。歌曲结束,笔者提问:“周杰伦的歌曲属于那种风格?”“R&B”、“Hip-Hop”、“Rap”,学生们开口便说出了这些词。笔者紧接着又问:“大家把这些词说得都很熟,那它们究竟都是什么意思?”这个问题让学生们一下子卡了壳。于是我将这些音乐术语一一进行解释,并展示出它们的旋律节奏特点。然后再听歌曲时,学生归结出了周杰伦音乐中的R&B风格特点。随后,我又选播了一首美国组合“后街男孩”的歌曲,让学生对比欣赏,找出中美两种R&B歌曲的异同点。通过讨论分析,学生们总结出:因为R&B音乐源自美国,所以其歌曲风格更加浓郁、鲜明,而周杰伦等人的中文流行歌曲借鉴了美国的R&B曲风,但并没有全部照搬,而是融入了一些中国音乐的元素,比如旋律、伴奏、歌词等等,更适合中国人的欣赏口味。因此,周杰伦等人的歌曲可以称为“有中国特色”的R&B风格歌曲。
  这节课以现今学生追捧的周杰伦歌曲为切入点,使学生了解、感受源自美国的R&B音乐风格。同时,希望引导学生对自己喜欢的东西有所了解,在了解的基础上对音乐进行客观的评价。
  从实际来看,这样的课是非常受高中生欢迎的。就像课后有些学生表示:“我终于明白了自己喜欢的到底是什么,以前只是一味喜欢,但什么也说不出来;现在了解了相关知识,我觉得自己不再那么盲目了。”由此可见,流行音乐的专题鉴赏是非常有必要的,这类课不仅使学生欣赏到喜闻乐见的作品,传授相关的音乐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进行有益的鉴赏,培养他们健康积极的审美情趣,面对纷繁的流行音乐世界,能够作出属于自己的客观理性的评价。
  笔者认为,在整个高中音乐鉴赏学习中,流行音乐的专题鉴赏可以与古典音乐、民族音乐、以及其它音乐类型的欣赏学习平行设置,大约占到1/4左右。部分课题内容可以根据流行实际随时进行调整更新,这样既吻合流行音乐的时代特性,同时也能够满足不同时期学生的兴趣和关注点。
  2、辅助鉴赏
  除了专题鉴赏以外,在其它内容的音乐欣赏教学中,也可以选择符合课堂主题、优秀经典的流行音乐作品作为补充,一方面加深了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印象,另一方面也拓宽了他们的欣赏视野,使其从不同角度感受欣赏内容,同时调解了课堂气氛。
  例如,在“花城版”教材《生命之歌》一课中,除了课内古典音乐、民族音乐的欣赏,还可以配合主题,给学生播放迈克尔.杰克逊的《地球之歌》MV,深刻的内容、具有感染力的歌唱以及发人深省的画面,会带给学生另一种震撼,更加深化了保护生命、珍爱生命的德育目标。又如,教材中李斯特的钢琴曲《钟》,这是一首古典音乐作品,为了加强学生对于音乐的印象,在一系列聆听、分析后,可以给学生播放一段香港歌手李克勤的《我不会唱歌》,因为这首流行歌曲的伴奏部分正是改编自《钟》,学生在欣赏之余,不仅强化了对于古典钢琴音乐主题的记忆,同时还了解到,音乐是没有界限的,流行音乐也可以和古典音乐相互借鉴、相互融合。同样,在鉴赏中国戏曲音乐的教学中,穿插欣赏信乐团的《北京一夜》或是刘欢演唱的《胡雪岩主题曲》,都会产生很好的教学效果和作用。
  诸如此类的流行音乐辅助鉴赏,在很多的欣赏主题中都可以使用。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流行音乐作品是作为补充、附加的内容出现的,目的是以另一种面貌呈现教学主题,丰富教学内容。笔者以为,一定要有的放矢地选择与当堂教学联系最紧密的作品,优中选优,宁缺毋滥,这样才能达到锦上添花、升华主题的作用。
  无论是主题鉴赏,还是辅助鉴赏,教师都应该以教材为基础,以《新课标》为准绳,精心挑选思想性与艺术性完美统一的流行音乐作品来丰富教学。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准确鉴别、理性对待流行音乐,以开放、包容的态度对待各种音乐类型,在音乐中感受真善美。
  〈结束语〉
  艺术需要百家齐放、百花争鸣,不拘一格地将流行音乐引进课堂教学,拓宽教学资源,重新整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和艺术审美能力,是高中音乐教学的必然趋势。新课标为教师在音乐教育观念、内容、方法、手段和评价体系等方面做了大量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建议,以新课标为指导,结合实际,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良好的人文素养,真正使学生做到:学习音乐、喜爱音乐、选择音乐、享受音乐。

  〈参考资料〉
  1、《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
  2、《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解读》
  3、《流行音乐与国民音乐教育》 莽克荣《中国音乐教育》
  4、《浅论流行音乐的审美》 尚洁敏《音乐天》

5. 求音乐鉴赏论文

大学音乐鉴赏论文
音乐是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学会欣赏音乐便走出了欣赏美的关键一部分。因此学习欣赏音乐是一门很重的课程!在这门课程的学习中学到很多东西。
一. 对中国古典音乐的认识
在这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了中国的古典音乐,体味到了中国古典音乐的美。笛声的清脆,箫声的深沉,琵琶的铮铮之音,这些我们都从中感受到了华夏之音的美妙,体味到古典的魅力所在。中国的古典音乐是以五音--宫商角徵羽为基础的,中国古代的音乐大家创作了中国独特的音乐形式
如今在民间十分流行的是唢呐这种乐器,无论民间的喜事还是丧事唢呐都是一种不可或缺的乐器之一。唢呐作为我国传统的乐器我国的音乐大家创作了优秀曲子如《百鸟朝凤》堪称经典。
在这门课的学习中感受最多的就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增强了民族的自豪感与自信心,有提升了对祖国的爱。
二. 对西方音乐的认识
《命运交响曲》堪称经典,历史上表现命运的音乐很多唯独只有贝多芬用选取了敲门声来表现命运,一声声短促而有力的敲门声显示出生命力的旺盛和与命运抗争到底的决心。“命运”这一主题在贝多芬的演绎下有了另一种境地,成为了历史上无人挑战的经典。同时在这门课的学习中还有欣赏了幽默曲、圆舞曲等,其中印象深刻的是对幽默曲的欣赏,不但一定程度上了解了这个时代的音乐更是在这些艺术家的身上学到了追求理想的不放弃精神和为实现目标不断奋斗的高尚品格。
三,传统音乐与现代音乐
中国是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度,其音乐的发展历史更是一部丰满的史诗。在当今的乐坛最受年轻人欢迎的是Rap音乐,其中周杰伦便是一位现代音乐的代表人,但是即使在人们看来如此现代的音乐人,在他的音乐里我们依旧可以看到传统的音乐元素,如在《菊花台》,这首曲子的结尾用的便是我国云南的传统乐器葫芦丝。再如当今的年轻人所喜欢的歌曲《苏三说》与《One Night in Beijing》更是大胆的吸取了我国传统艺术京剧中的音乐元素,受到人们的欢迎。
回归传统是一种趋势,我国是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立足于传统并且与现代的音乐元素相结合进行创新这是一种必然。有我国“西部歌王”之称的王洛宾先生是将传统音乐用现代音乐元素演绎的典范,他创作的歌曲脍炙人口,在广大人民群众中传唱。
四. 音乐对人的影响
音乐由人创作自然表达的是人的情感,音乐的欣赏着便是要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体味创作者的情感,从而达到人与音乐的共鸣。《义勇军进行曲》,中国人民内心的坚决,顽强的意志,作曲人满怀的崇高,神圣,庄严都融进那雄壮的旋律之中,无论何时何地听到都热血沸腾,充满希望,让听者蓦地升起对崇高的一团敬畏与仰望。又如在欣赏陈钢、何占豪创作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中,我们可以深刻的感受到梁祝二人真挚的情感,音乐主要以“草桥结拜”、“英台抗婚 ”、“化蝶”为情节展开,大提琴与小提琴交相互应的音乐形式让人印象深刻,欣赏者可以从中清楚的体味主人公的情感。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音乐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成为生活的调和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深刻的感受到音乐的意义所在。在情绪低落时适合听激情澎湃的音乐如交响曲与进行曲,在心情烦躁的时轻音乐是不错的选择能让人平静下来,认真的思索。
五.音乐与素质教育
音乐的最大功能是从精神上让我们超越有限的生命的围墙,把视野投向另一个关于美的音乐世界。她最奇妙的力量在于让我们日益漂泊的灵魂有回家的感觉,扩充我们生命的宽度和深度,寻找到生命的精神支柱,找到灵魂的归属。
近年来,我国大学一直在提倡素质教育,其实是在追求自然科学教育和人文艺术教育的平衡。素质教育建立在和谐教育对素质的全面理解上。因此,素质教育本质上应该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在这个充满竞争的世界,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里,每个人都应该从各方面全面的提升自己,而通过各种科学有效的途径,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素质教育其中一个要义就是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于是,我国的各个大学正逐步向综合性大学发展的同时,尤其注意了艺术教育的发展。在大学课程里,艺术不再只是艺术系学生的学习内容,也纳入了普系的教程,艺术成为公共必修课程。
当代大学教育中强调素质教育是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要求,而艺术教育的关注正是人类感情的关注,作为一种意识形态,作为一种感情重要的存储和表达方式,艺术教育为实现素质教育的总体目标提供了生动的教育手段和教育内容成为受教育者最易接受的、最有活力的一种教育形式.

求音乐鉴赏论文

6. 流行音乐怎样渗透高中生音乐论文开题报告

  流行音乐,一种特有的、不容忽视的文化现象,自改革开放以来越来越受到社会大众、尤其是广大青少年学生的欢迎和喜爱。流行音乐,能否作为教育资源引入高中音乐鉴赏课堂?如何使其在教学中发挥积极的作用?本文结合教学实践,试从教材内容、学生态度、形成原因以及引入方式等方面对流行音乐进入高中音乐课堂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
  流行音乐  高中音乐鉴赏  新课标

  流行音乐(Pop Music),即通俗音乐,是指那些结构短小、内容通俗、形式活泼、情感真挚,并被广大群众所喜爱,广泛传唱或欣赏,流行一时的甚至流传后世的器乐曲和歌曲,现多指爵士音乐、摇滚乐、通俗歌曲等。流行音乐具有娱乐性、生活性、通俗性等特点,贴近生活,易于接受。
  “老师,能不能放点儿流行歌曲?”这是我,一名高中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常常听到的一句话。在崇尚自由、追求个性的今天,中学生说起流行音乐来,可谓了如指掌、如数家珍,周杰伦、王力宏、孙燕姿……这些名字对于他们来说是何等的熟悉,除了音乐,那些流行歌手的发型、穿着也都成了学生们争先模仿的对象。面对这些现象,笔者时常思考,为什么流行音乐能如此轻易地将学生吸引?流行音乐能否真正走进课堂并发挥积极的作用?以下是笔者就此问题的一些思索和看法。
  一、现行高中音乐教材中流行音乐作品的基本情况
  在“人教版”高中音乐欣赏教材以及新课改“花城版”高中音乐鉴赏教材中,都涉及到一些流行音乐的内容。“人教版”教材只在个别章节中选取了一两首流行音乐作品,而新课改“花城版”教材则在此方面较之以往进行了较大胆的发展,专门设计了一个章节来介绍通俗、爵士等大众音乐,在其它课题中也有一些流行音乐内容的渗透。
  由此可见,教材的编纂者已经意识到流行音乐对于现今高中生的深远影响,以及高中生的欣赏需求,并力求使之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
  二、高中生对流行音乐作品的态度与看法
  笔者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就流行音乐以及教材中选取流行音乐的问题对高一学生进行了调查。调查共四个问题,有372人接受问卷。内容及结果如下:
  1、你最喜欢的音乐类型
  选 项 古典音乐 民族音乐 流行音乐  其它
  人 数    39     4     277    52
  百分率  10.48%   1.08%  74.46% 13.98%

  2、高中音乐教材中要不要选取流行音乐的内容?
  选  项   应 该   不应该   无所谓
  人  数    369     0      3
  百分率   99.19%     0%    0.81%

  3、你认为,现行音乐教材中,流行音乐内容所占比重如何?
  选  项   偏 多    偏 少    适 当
  人  数     0     307     65
  百分率     0%    82.53%   17.47%

  4、你认为,老师在课堂上应当怎样对待流行音乐作品?
  选  项 只听不讲  多听少讲  多听多讲
  人  数     44    105     223
  百分率   11.83%   28.23%   59.95%
  从问卷调查的结果可以看出,现今高中生对于流行音乐表现出的接受和喜爱已经远远超出其它音乐类型,他们强烈地希望在课堂上更多地欣赏到流行音乐作品,并表达出渴望进一步探求相关知识的愿望。
  三、高中生喜爱流行音乐的原因
  今天,全世界的青少年都热衷于流行音乐,这是涉及青少年生理、心理发育成长过程的普遍社会问题。从音乐审美心理的角度来研究,流行音乐或强劲有力、或优美抒情的旋律,直诉心声的歌词和现场表演对于感官的冲击力等,都与青少年这一时期的心理、生理期待不谋而合。德国教育家维恩在研究中曾就这一现象提出如下四个原因:(1)因为青少年期是情绪、情感突变的时期,古典音乐对他们来说不“过瘾”,不能满足要求,因而他们更热衷于能够表达原始感情且歌词语言通俗的流行歌曲;(2)因为他们亲身感受到流行歌曲中以切分节奏为主的旋律变化以及爵士节奏,使其产生快感;(3)少年们对比自己年长的青年人的行为和爱好感到羡慕,并模仿他们,从而产生了对流行音乐的兴趣;(4)学习古典音乐在技巧上困难太多,而流行音乐无论是演唱或者是演奏均比较容易,所以,他们更爱流行音乐。
  而说到我们的高中学生对于流行音乐的喜爱,除了以上的原因,笔者认为,还有其它一些因素:
  1、从众心理:中学生处在情绪情感日益丰富,集体感、友谊感逐步增强的心理发展阶段,他们害怕被孤立,渴望能够充分融合在集体中。所以当某种事物被大多数人接受时,其他人也会跟着接受,对于流行音乐也是如此,有些学生最初的动机就是“大家都听,一定很好听”的从众心理。
  2、定势心理:笔者在日常教学中发现,大多数学生认为古典音乐太深奥,听不懂;民族音乐太土,难听;流行音乐新颖活泼、通俗易懂,好听。实际上,学生对于这三种音乐类型都不是十分了解,相关知识的掌握也很有限,他们只是依*少数的先前经验和先入为主的思想为这些音乐下了定论。
  3、逆反心理:中学生正处在青春期阶段,逆反心理较严重,对于新奇、禁忌的事物有一种强烈的好奇心。在我国,流行音乐最初被视为“靡靡之音”,后来批判之声减少,但仍被认作是粗俗浅显、难登大雅之堂的异类。在学校音乐教学方面,“新课标”出台以前,流行音乐是被拒之门外的,高中音乐课本中几乎看不到流行音乐的踪迹。现在虽然得以进入课堂,但经过教师们诸多考虑后“精挑细选”的流行音乐,在学生看来也早已“过时”。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流行音乐还是学校教育的“禁区”。而在逆反心理和好奇心的驱使下,高中生更加热衷于音乐课堂上的“稀有物”——流行音乐。
  四、如何将流行音乐引入高中音乐课堂
  高中生对于流行音乐的热衷是不可回避的客观现实,我们必须正视这一现象。爱因斯坦说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新《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就指出:“关注和重视学生音乐兴趣,发展学生的兴趣与爱好,既是音乐学习的重要基础和基本动力,同时亦是学生在音乐上持续发展,终生热爱音乐的根本保证。”《课标》中还提出:“应以开阔的视野,体验、学习、理解和尊重世界其它音乐文化,通过音乐教学,使学生树立平等的多元文化价值观,以利于我们共享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面对这样科学、包容的指导思想,广大音乐教师所要做的,就是开动脑筋,选取健康、优秀、学生喜爱的流行音乐作品与课堂教学有机的结合,对学生进行有益的引导,从而达到提升审美的教学目的。
  1、专题鉴赏
  正如前面所述,新课改“花城版”教材中已经将大众音乐、通俗音乐作为一个独立的章节设置。这样,在高中音乐鉴赏课上,教师可以设计三到四个课时引导学生对其进行专题鉴赏。而面对涉猎广泛、紧跟流行脚步、并且对相关知识具有强烈求知欲的高中学生来说,只单纯地听几首歌、几段音乐显然是不能满足他们的鉴赏需求的。笔者认为,完全可以结合实际,结合学生的兴趣点,选取优秀的音乐作品引导学生进行较深入地学习、欣赏。例如,下面是笔者的一个教学实例。
  这节课安排在爵士音乐欣赏之后,学生们已经对这种由美国黑人创造的、有独特旋律节奏特点的通俗音乐类型有所了解。于是,笔者决定“趁热打铁”,使学生能够继续感受一下同样源于美国的其它风格的流行音乐。
  课程一开始,笔者先播放了一段周杰伦的歌曲,此举立即燃起学生们的兴奋点,很多人跟着唱了起来。歌曲结束,笔者提问:“周杰伦的歌曲属于那种风格?”“R&B”、“Hip-Hop”、“Rap”,学生们开口便说出了这些词。笔者紧接着又问:“大家把这些词说得都很熟,那它们究竟都是什么意思?”这个问题让学生们一下子卡了壳。于是我将这些音乐术语一一进行解释,并展示出它们的旋律节奏特点。然后再听歌曲时,学生归结出了周杰伦音乐中的R&B风格特点。随后,我又选播了一首美国组合“后街男孩”的歌曲,让学生对比欣赏,找出中美两种R&B歌曲的异同点。通过讨论分析,学生们总结出:因为R&B音乐源自美国,所以其歌曲风格更加浓郁、鲜明,而周杰伦等人的中文流行歌曲借鉴了美国的R&B曲风,但并没有全部照搬,而是融入了一些中国音乐的元素,比如旋律、伴奏、歌词等等,更适合中国人的欣赏口味。因此,周杰伦等人的歌曲可以称为“有中国特色”的R&B风格歌曲。
  这节课以现今学生追捧的周杰伦歌曲为切入点,使学生了解、感受源自美国的R&B音乐风格。同时,希望引导学生对自己喜欢的东西有所了解,在了解的基础上对音乐进行客观的评价。
  从实际来看,这样的课是非常受高中生欢迎的。就像课后有些学生表示:“我终于明白了自己喜欢的到底是什么,以前只是一味喜欢,但什么也说不出来;现在了解了相关知识,我觉得自己不再那么盲目了。”由此可见,流行音乐的专题鉴赏是非常有必要的,这类课不仅使学生欣赏到喜闻乐见的作品,传授相关的音乐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进行有益的鉴赏,培养他们健康积极的审美情趣,面对纷繁的流行音乐世界,能够作出属于自己的客观理性的评价。
  笔者认为,在整个高中音乐鉴赏学习中,流行音乐的专题鉴赏可以与古典音乐、民族音乐、以及其它音乐类型的欣赏学习平行设置,大约占到1/4左右。部分课题内容可以根据流行实际随时进行调整更新,这样既吻合流行音乐的时代特性,同时也能够满足不同时期学生的兴趣和关注点。
  2、辅助鉴赏
  除了专题鉴赏以外,在其它内容的音乐欣赏教学中,也可以选择符合课堂主题、优秀经典的流行音乐作品作为补充,一方面加深了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印象,另一方面也拓宽了他们的欣赏视野,使其从不同角度感受欣赏内容,同时调解了课堂气氛。
  例如,在“花城版”教材《生命之歌》一课中,除了课内古典音乐、民族音乐的欣赏,还可以配合主题,给学生播放迈克尔.杰克逊的《地球之歌》MV,深刻的内容、具有感染力的歌唱以及发人深省的画面,会带给学生另一种震撼,更加深化了保护生命、珍爱生命的德育目标。又如,教材中李斯特的钢琴曲《钟》,这是一首古典音乐作品,为了加强学生对于音乐的印象,在一系列聆听、分析后,可以给学生播放一段香港歌手李克勤的《我不会唱歌》,因为这首流行歌曲的伴奏部分正是改编自《钟》,学生在欣赏之余,不仅强化了对于古典钢琴音乐主题的记忆,同时还了解到,音乐是没有界限的,流行音乐也可以和古典音乐相互借鉴、相互融合。同样,在鉴赏中国戏曲音乐的教学中,穿插欣赏信乐团的《北京一夜》或是刘欢演唱的《胡雪岩主题曲》,都会产生很好的教学效果和作用。
  诸如此类的流行音乐辅助鉴赏,在很多的欣赏主题中都可以使用。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流行音乐作品是作为补充、附加的内容出现的,目的是以另一种面貌呈现教学主题,丰富教学内容。笔者以为,一定要有的放矢地选择与当堂教学联系最紧密的作品,优中选优,宁缺毋滥,这样才能达到锦上添花、升华主题的作用。
  无论是主题鉴赏,还是辅助鉴赏,教师都应该以教材为基础,以《新课标》为准绳,精心挑选思想性与艺术性完美统一的流行音乐作品来丰富教学。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准确鉴别、理性对待流行音乐,以开放、包容的态度对待各种音乐类型,在音乐中感受真善美。
  〈结束语〉
  艺术需要百家齐放、百花争鸣,不拘一格地将流行音乐引进课堂教学,拓宽教学资源,重新整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和艺术审美能力,是高中音乐教学的必然趋势。新课标为教师在音乐教育观念、内容、方法、手段和评价体系等方面做了大量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建议,以新课标为指导,结合实际,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良好的人文素养,真正使学生做到:学习音乐、喜爱音乐、选择音乐、享受音乐。

  〈参考资料〉
  1、《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
  2、《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解读》
  3、《流行音乐与国民音乐教育》 莽克荣《中国音乐教育》
  4、《浅论流行音乐的审美》 尚洁敏《音乐天地》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