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本科毕业论文

2024-05-19 02:01

1. 会计本科毕业论文

50. 提高企业集团资产运用效率问题的探讨(字数:7491,页数:09)
	51. 浅论关联方交易审计(字数:7123,页数:10)
	52. 对加强企业集团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的思考(字数:7032,页数:09)
	53. 论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字数:7318,页数:11)
	54. 现代企业制度下内部审计的作用(字数:13893,页数:14)
	55. EVA在我国企业的应用价值研究(字数:14509,页数:27 )
	56. 山东如意集团投资价值分析报告(字数:8304,页数:20)
	57. 对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舞弊的思考(字数:7865,页数:10)
	58. 关于电缆业库存成本控制对策探讨——以珠海某电缆公司为例进行探讨(字数:9247,页数:14)
	59. 审计风险成因及其防范问题研究(字数:7520,页数:12)
	60. 现代企业会计内部控制浅析(字数:6397,页数:09)

会计本科毕业论文

2. 会计学本科毕业论文

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 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
  5、论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 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 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a.提出-论点;
  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c.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
  d.结论。
  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
  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
  (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
  (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3. 会计学毕业论文

0. 浅谈企业现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字数:5067,页数:08 )
71. 浅谈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字数:5489,页数:09 )
72. 浅谈企业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问题(字数:4323,页数:08 )
73. 浅谈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字数:5418,页数:09 )
74. 浅谈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存在的问题(字数:4266,页数:08 )
75. 浅谈企业应收账款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处理措施(字数:5126,页数:08 )
76. 浅谈企业原材料管理(字数:5316,页数:09 )
77. 浅谈审计机关的审计风险及防范问题(字数:5033,页数:09 )
78. 浅谈施工企业现场成本管理(字数:5106,页数:09 )
79. 浅谈实行小企业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字数:7553,页数:10 )
80. 浅谈五金厂成本控制(字数:5529,页数:09 )
81. 浅谈许继电气公司的成本控制(字数:5317,页数:09 )
82. 浅谈印刷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字数:9056,页数:13 )
83. 浅谈应收账款的有效管理(字数:5715,页数:10 )
84. 浅谈英都公司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字数:5601,页数:09 )
85. 浅谈制造型企业应收帐款管理中的风险控制(字数:9425,页数:13 )
86. 浅谈中小服装企业成本控制(字数:5625,页数:09 )
87. 浅谈中小企业成本控制分析(字数:4227,页数:07 )
88. 浅谈中小企业存货采购管理存在的现象及解决对策(字数:6333,页数:09 )
89. 浅谈中小企业存货管理(字数:5006,页数:08 )
90. 浅谈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字数:4938,页数:08 )
91. 浅谈中小型企业采购成本管理(字数:5874,页数:10 )
92. 浅谈中小型企业成本控制(字数:4941,页数:08 )
93. 浅谈珠海××公司存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字数:5323,页数:09 )
94. 浅谈珠海创视电子公司应收账款的管理(字数:5325,页数:09 )
95. 论南鸿公司存货管理(字数:6953,页数:10 )
96. 论我国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信息披露(字数:6045,页数:10 )
97. 论珠海富中集团公司存货管理(字数:7119,页数:12 )
98. 论珠海锦琨机电公司固定资产管理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字数:4924,页数:08 )
99. 论珠海市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及解决对策(字数:8154,页数:13 )
100. 企业应收帐款管理中的风险控制(字数:8655,页数:13 )
101. 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对策(字数:7301,页数:11 )
102. 浅淡企业存货管理(字数:5401,页数:08 )
103. 浅论珠海智联精密公司应收账款的管理方法(字数:6017,页数:09 )
104. 浅谈ABC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字数:4672,页数:08 )
105. 浅谈宝景饰品有限公司的成本管理(字数:6050,页数:09 )
106. 浅谈奔马公司的债务重组(字数:5444,页数:10 )
107. 浅谈餐饮企业的应收账款管理(字数:6163,页数:10 )
108. 浅谈成本管理对中小型企业的影响(字数:4762,页数:08 )
109. 浅谈成本管理与控制(字数:4232,页数:08 )
110. 浅谈钢铁企业的预算管理(字数:8182,页数:12 )
111. 浅谈工业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字数:5045,页数:09 )
112. 浅谈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字数:4777,页数:08 )
113. 浅谈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字数:5682,页数:09 )
114. 浅谈建筑企业应收账款风险防范及其对策(字数:5079,页数:09 )
115. 浅谈建立健全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字数:3613,页数:07 )
116. 浅谈民营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字数:5372,页数:08 )
117. 浅谈某某电子塑料有限公司成本控制(字数:4116,页数:08 )
118. 浅谈某企业的班组成本核算(字数:6818,页数:10 )
119. 浅谈某制衣厂的生产成本控制(字数:5372,页数:09 )
120. 浅谈某装饰公司的会计内部控制(字数:5119,页数:08 )
121. 浅谈普雷美容器材有限公司的产品成本控制(字数:7058,页数:12 )
122. 浅谈企业采购成本控制(字数:5326,页数:09 )
123. 浅谈企业成本管理(字数:5444,页数:09 )
124. 浅谈企业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字数:4989,页数:09 )
125. 浅谈企业存货管理(字数:4915,页数:09 )

会计学毕业论文

4. 关于会计论文

目
 录
  
一、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工作的影响 1
 (一)企业实施会计电算化的基本条件 1
 1、企业的客观需要 1
 2、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交易授权、执行与手工会计系统存在差异 1
 3、良好的会计基础工作 1
 4、会计电算化后的基础工作 2
 (二)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基础工作的影响 2
 1、会计核算形式发生了变化 2
 2、数据储存形式的变化 2
 3、数据处理形式和方法发生了变化 2
 4、人员岗位的变化 3
 5、内控制度形式的变化 3
 6、安全问题 3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 3
 (一)企业实施会计电算化中的主要问题 3
 1、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健全 3
 2、软件的安全程度决定了会计信息的风险程度 4
 3、一个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最终取决于会计人员自身的素质 4
 (二)会计电算化设备及软件的管理 4
 (三)建立规范有序的业务流程和管理模式 5
 1、制度保障 5
 2、技术保障 5
 3、加强系统的防病毒入侵工作 5
  
  
  
  
  
  
  
  
  
  
  
  
  
  
  
  
    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基础工作的影响和对策
  
  
  
  
  
  
   绪论:随着会计电算化在社会经济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会计电算化已经是现代企业发展的一个不可阻挡的趋势,该文从会计电算化系统自身存在的问题、企业内部使用会计电算化系统现状和人才等等方面深入地分析了目前我国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一、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工作的影响
  (一)企业实施会计电算化的基本条件
 1、企业的客观需要
 会计电算化可以满足企业内部和外界各方面对会计信息的需求,企业的实际情况不同,对会计信息的需求也就不一样。这种不同的需要,往往决定了一个企业会计电算化的实施目标和内容。从理论上讲计算机处理会计信态无论是在及时性方面。还是准确性方面都大大优于手工处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会计信息处理的量与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大多数企业都具有实施会计电算化的客观需要。但也有部分小企业,其业务量不大、手工会计系统运行良好,则没有实施会计电算化的必要性。
 2、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交易授权、执行与手工会计系统存在差异
 授权、批准控制是—种常见的、基础的内部控制,在手工会计系统中,对于一项经济业务的每个环节部要经过某些具有相应权限人员的签章。但在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中,业务人员可利用特殊的授权文件或口令,获得某种权利或运行特定程序进行业务处理,由此引起失控造成损失的案例数不胜数。
 3、良好的会计基础工作
 会计电算化是建立在会计基础工作之上的。它对会计核算程序的规范性、基础数据的准确及时性都有严格要求。输入到计算机中原始数据和记账凭证错误.必然导致会计信息输出的失真,即所谓会计电算化中的“垃圾进、垃圾出”。没有良好的会计基础工作,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实施将危害极大。
 4、会计电算化后的基础工作
 会计电算化后,会计岗位应做相应的调整,根据财政部财会〔1996〕17号文件可分为会计主管、出纳、会计核算、稽核、会计档案管理等工作岗位;而电算化会计岗位设置应包括电算化主管、软件操作、审核记账、电算维护、电算审核等,岗位的设定可结合本单位所使用的会计软件系统内业务流程和模块的功能,进行相应的设置,岗位确定后要明确各岗的职责范围,建立电算化会计岗位责任制,切实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责,办事有要求,工作有检查。设置岗位时应根据职责分离的原则分配岗位,如凭证输入与复核不能由同一个执行,出纳人员不允许进行系统的操作等等。输出是计算机系统数据处理的最终结果,如账簿、报表。为确保及时、安全地送到有权使用者手中,可建立输出文件分送清单,设专人负责传送,设置工作日志等。于会计电算化后会计信息是以各种数据文件的形式记录在磁性介质中,这些是肉眼看不见的,很容易被篡改或删除因此对数据文件要进行日备份,月备份,并按财政部规定的档案管理办法由专人负责归档,同时定期进行复制,防止磁性介质损失,保证按要求生成各种档案,保证各种档案的安全与保密。
 (二)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基础工作的影响
 1、会计核算形式发生了变化
 手工方式下,会计核算形式是讲记账凭证的内容按会计科目登记到日记账,明细账以及总账中会计核算形式分为记账凭证核算形式、多栏式日记账核算形式、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汇总记账凭证核算形式以及日记总账核算形式等五种。但这些核算形式,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或简化工作量。电算化后计算机处理采用凭证文件核算形式,需要时可根据设定的条件分别以总账、日记账或明细账的形式随时输出,可以减少大量的工作量。
 2、数据储存形式的变化
 手工会计中数据存储在账簿中,一张新凭证产生后,将其数据按会计科目、金额及方向登记到相应的日记账或分类账中,提供的数据有局限性。电算化后的会计账簿是根据记账凭证按会计科目进行归类、统计的中间结果,只要选定一个会计科目,软件系统就可将涉及到该科目的所有业务全部筛选出来形成账簿,不管这个科目是现金还是存款类,是总账科目还是明细账科目。数据存储形式更加灵活。
 3、数据处理形式和方法发生了变化
 在手工核算的前提下,日记账、总账要使用订本账,明细账要使用活页账,通过设置不同的账簿来相互牵制、相互核对。凭证、账簿记录不能空行、隔页、错误之处要划线更正法和红字冲销法更正。电算化下的账页书打印输出的,可装订成活页式。只要输入的凭证正确,软件系统可以迅速完成手工条件下的各种账务处理功能。同时电算化系统更有利于建立各种辅助账,以便更详细地反映和控制经济活动。对于账簿记录错误的处理,不再采用手工方式下的改错法,但为了保证监督审核,一般规定,凡是已经审核通过的数据不得更改。如果出现错误,采用“冲销凭证”的方法加以更正,以便留下修改的痕迹。
 4、人员岗位的变化
 就总体而言,会计电算化后,会计信息系统的工作由系统维护员、系统操作员、系统管理员、专职会计人员和档案管理员共同完成。
 5、内控制度形式的变化
 原手工操作下一些内控制度措施在电算化后已没有存在的必要。如编制科目汇总表、凭证汇总表、试算平衡的检查、总账和明细账的核对等;原手工操作下一些内控制度措施在电算化后转移到计算机内通过会计软件来实现。如凭证贷平衡校验,余额发生额平衡检查。因此,计算机系统的内控制度也由手工条件下的单一人工控制转为人工控制和程序控制。由于电算化系统中内控制度具有人工控制与程序控制相结合的特点,电算化系统许多应用程序中包含了内控制度功能。这些控制的有效性取决于应用程序,如程序发生差错或不起作用,加上人们的依赖性以及程序运行的重要性,就会使失效控制长期不被发现。因此,内控形式的变化需要制订与之相配套的新措施。
 6、安全问题
 电算化情况下,数据保密性、安全性差,电子数据较易被打量删除、破坏和非法篡改并且不会留下任何痕迹和审计线索,这使电子数据的安全保护、备份和恢复、禁止非法操作变得极为重要。在一定条件下,企业会计数据是绝对秘密的。作为财务软件的加密,目前主要是对软件系统而言,财务软件公司只考虑自身的经济利益,防止盗版,但对用户会计数据保密性、安全性涉及不多。会计数据基本上是以一种开放式的关系数据而进行非法篡改。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
 随着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很多单位已经使用电脑记账,甚至生成会计报表,财务管理数据,对会计电子信息的依赖性越来越强。由于会计电算化与手工记账存在的差异和计算机系统本身存在的内部控制风险,会计基础工作需要增加一下内容:
 (一)企业实施会计电算化中的主要问题
 1、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健全
 在传统的手工会计中,总账、明细帐分人管理,互相监督,相互制约,而在会计电算化系统中,会计人员在处理业务时,首先输出记账凭证提供数据,及时篡改了计算机储存的凭证数据,单从总账、明细账和日记账中也难以发现问题。只有将输出的记账凭证与原始凭证和计算机储存的记账凭证逐一核对,才能发现问题。不少的单位的会计人员经计算机培训后又兼行计算机系统的管理和维护工作,取得了直接修改会计数据的机会,使财务数据的安全性受到威胁。
  
 2、软件的安全程度决定了会计信息的风险程度
 必须加强会计软件的管理,以确保会计软件能安全、有效、正常地支持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运行。在现在的市场上各种会计软件五花八门,应慎重选择那些通过财政部门进行了较全面的功能测试合格的软件。开发这类软件产品的公司具有强大的技术支持、人员培训、软件维护、版本更新升级等各种优质服务,以确保软件的良好运行。选购优质软件后应及时建立健全会计软件维护的申请、审批、维护、监督、验收制度。

5. 会计学毕业论文

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 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
  5、论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 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 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a.提出-论点;
  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c.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
  d.结论。
  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
  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
  (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
  (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会计学毕业论文

6. 会计类的毕业论文

  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 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
  5、论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 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 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a.提出-论点;
  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c.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
  d.结论。
  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
  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
  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
  (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
  (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7. 会计论文

  一、行业背景资料

  造纸工业是一个与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建设息息相关的重要产业。在经济发达国家纸及纸板消费量增长速度与其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同步。在现代经济中所发挥的作用已越来越多地引起世人瞩目,被国际上公认为"永不衰竭"的工业。在一些经济发达国家,造纸工业已成为其国民经济十大支柱制造业之一。现代造纸工业的特点不同于一般日用消费品工业,而是技术、资金、资源、能源密集型,规模效益显著,连续、高效生产的基础原料工业。在产品总量中,80% 以上作为生产资料用于新闻、出版、印刷、商品包装和其他工业领域,不足20%用于人们直接消费。造纸产业关联度大,涉及林业、农业、机械制造、化工、热电、交通运输、环保等产业,对上下游产业的经济有一定拉动作用。当今世界各国已将纸及纸板的生产和消费水平,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从计划到市场,从封闭到开放,近年中国纸业发展的内外环境发生了巨变。中国加入了 WTO 后,一方面国内纸和纸板的消费需求逐年递增,造纸工业仍是目前国内为数不多的需求不断扩张的行业之一,另一方面国外庞大的跨国纸业集团纷纷进入中国,凭借质量和成本的优势对国内造纸企业形成了冲击,市场竞争加剧,企业生存面临更大的压力。造纸企业间的竞争使得一些规模小、装备差、环保不达标的小纸厂被淘汰出局,一些管理机制落后、历史负担重的老企业也陷入困境。竞争的结果,加快了行业集中度的提高,促进了中国纸业的结构优化与健康发展。

  2002 年,全国工业企业的经营状况较去年同期有很大的提高,而造纸行业利润的增长则远远超过了全国工业的平均水平。专家预测,中国的造纸行业将继续保持快速发展趋势,在现代化及国际化道路上稳步前进,行业前景十分光明。但对于具体企业来说,竞争压力不容忽视。特别是国际化引发中国造纸行业形成新的竞争格局。"九五"期间,造纸行业国际化进程明显提速。
  造纸企业要想在买方市场和全球化竞争压力下生存发展,必须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其主要表现在企业对市场反应的速度、质量、成本、服务和柔性,这些要素的改善和提高,都需要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支持,都离不开管理信息化这一重要基础和后盾,因此,"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是造纸企业适应现代化竞争的必由之路。

  二、造纸行业信息化现状
  信息技术革命带来的产业革命,已经改变了中国工业化的面貌。我国造纸行业的企业信息化经过几年的发展和努力,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具备一定规模的造纸企业基本上已实现了企业财务电算化,但基于企业级的管理信息系统尚未在行业内普及应用。因此,从总体上来说,仍处于起步阶段。无论是从信息化发展水平和自身发展的角度来说,还是从企业参与全球竞争的角度来看,造纸行业的企业信息化仍然任重而道远。
  当前,造纸行业的企业信息化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企业信息化总体应用水平低;
  企业信息化投入力度小,结构不合理,非国有企业信息化程度高于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
  企业信息化人才特别是复合型人才缺乏;
  信息系统建设与企业体制改革、管理创新协调推进不够,大多数企业信息化建设是在旧的体制和管理模式下进行的,体制改革和管理创新没有同步进行,或进行得很不彻底,导致信息系统建成后不能正常运行或根本无法运行,形同虚设,不能真正发挥信息化对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作用。
  企业信息化缺乏统一规范、统一标准;
  信息化支撑的配套环境还没有形成。
  国家多次强调"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积极推动信息技术在各行业的应用"。这是党中央面对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挑战所做出的重大决策。造纸企业如何应对这一新的形势,"斯达模式"是一个非常好的典型。黑龙江斯达造纸在通过信息化建设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方面起步早,成效大,已成为国家重点宣传的行业典范。
  通过企业信息化改造,使斯达造纸在降成本、提质量、增效益上产生了奇迹般的效应:堵塞了原材料供应的黑洞;增强了销售市场的透明度;实现了生产成本的跟踪控制;提升了经营决策的科学性。逐步实现从定性管理到定量管理、静态管理到动态管理、事后分析到超前控制的转变,实现了资源的最优配置。
  三、"斯达模式"企业信息化的建设原则
  "斯达模式",就是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采用 CIMS、ERP 哲理,对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从而实现对企业的有效管理和严密监控,使企业资源配置最优。其特点是信息化。
  创立"斯达模式"的出发点是要解决监控、决策和竞争力三个根本性的管理问题。其建设原则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点:
  以数据信息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手段。把握"两个市场,一个源泉"。
  以旬成本电算化为核心,实现两级成本控制,两级制约。
  促进定性管理向定量管理的转变,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的转变,事后管理向超前控制的转变。
  四、基于"斯达模式"的造纸行业企业信息化的总体建设目标

  斯达浩普根据斯达造纸多年积累的企业信息化先进经验,结合目前造纸行业现状及管理需求,推出"斯达模式"造纸行业企业信息化解决方案。该方案涵盖造纸企业的供应、生产、销售、成本、设备、人力资源、标准化、质量、计量、监控等各环节的管理,将企业各方面的信息资源(包括人、财、物、产、供、销等信息)有效地集成在一起进行管理,并合理调配,准确利用,从而实现企业战略目标,使企业在竞争中发挥出更有效的能量,并达到最佳效益,是一套融先进信息技术和科学管理思想为一体的造纸行业解决方案。
  在企业推行全面信息化的过程中,以数据信息流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手段,运用先进的管理模式,实现对整个生产经营过程的严密控制和制约,主要包括:

  完善企业信息系统的各分系统,实现集成化的现代经营管理模式;
  建全用电子商务平台支持的销售信息系统;

  主要生产线实现管控一体化,重点工序实现以 DCS、QCS 集成的生产自动化,关键设备建立以 TPC 为核心的预测维护系统;

  实现广域网支持的集视频会议、语音、数据传输为一体的办公自动化;

  建立全集团的CIMS/863网络集成系统。

  通过对以上各系统的建设,有效地改善企业管理,提高对生产过程的控制水平,降低生产成本,透明采购及销售环节,有效控制费用流失,提高企业生产经营效率,为决策提供支持,从而提高企业整体竞争能力。

  五、基于"斯达模式"的造纸行业企业信息化的分期建设目标

  结合大中型造纸行业在企业管理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库存物资种类繁多、保管困难;生产成本无法实现准确及时核算;管理信息相互独立,市场预测手段、方法落后;应收账款居高不下,无法实现对销售工作的合理控制;无法实时、准确掌握生产销售环节的产品质量信息,分公司或办事处的库存、业务信息等,本着"抓住重点、先易后难,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建议造纸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工作结合企业自身情况分期实施:

  一期工程主要从抓原材料采购、产品销售和生产流程这三个关键流程入手,主要建设采购与仓储管理系统、生产流程信息系统、销售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数据分析与决策系统、办公自动化等主要系统,创建先进的管理模式。加强物资采购与仓储的管理,改善生产物流是降低产品成本、保证产品质量的关键;在销售管理方面建立以客户关系管理为中心的现代销售管理系统,在强化销售内部管理体系的同时,加大对销售外部管理即客户关系管理的力度,强调树立销售以需求为源头的营销观念;建立以完成客户订单为目标、以管控一体化为核心的生产流程信息系统,系统具有收集、计算和分析生产材料的功能,支持快速生产决策的高效办公系统。
  管控一体化的建设建议分期实现,管控一体化的建设需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和承受能力,分步实施,建议按以下步骤实施:局部工控设备改造、编制管控一体化集成软件,然后逐步完成全厂的设备改造,最后达到"集成全部过程系统、决策高度全厂生产过程、整合支持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目标。
  六、"斯达模式"企业信息化造纸行业解决方案概述
  "斯达模式"企业信息化造纸行业解决方案是斯达浩普公司根据"斯达模式"的指导思想,在对斯达造纸的企业信息化建设经验充分整理和吸纳的基础上,结合现代造纸企业经营管理特点、竞争需求形成的。
  斯达浩普注重客户化开发,为客户企业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和量身订做的产品,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以数据信息为基础,运用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客户企业的运营与决策提供一个先进、实用的信息化管理平台。
  七、煤炭行业版本推荐应用环境
  用户服务层:Windows 2000 中文版
  业务服务层:IBM AS/400 + OS400
  数据服务层:DB2
  开发工具 :Delphi5.0 企业版
  注:上述应用环境可能会因企业具体情况不同而有所不同,斯达浩普目前正在开发基于其它技术平台的行业版本。

  八、造纸行业版本系统总体设计思想

  本系统从大中型造纸企业的客观实际出发,充分运用 CIMS 技术和 ERP 哲理,紧密融合"斯达模式"管理理念,对企业的信息资源最大化地开发利用并最终实现管控一体化,从而达到"斯达模式"所倡导的"简洁、高效、可控,企业增效显著为目标"的管理效果。

  它通过整体规划企业中采购、生产、销售、财务、文件管理及预算控制等各个关键环节之间的关系,使系统充分突出信息资源共享的特点,实现企业的信息对称与信息透明,进而达到制约、控制、查询、分析、审批、辅助决策等管理功能,令系统的先进性与适用性凸显。

  系统抓住了影响中国传统企业效益的要害,及时反映企业现状,达到全面控制企业内部物流、资金流的目的,从而实现对企业的有效管理和严密监控,促进定性管理向定量管理的转变,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的转变,事后管理向超前控制的转变,使企业资源配置最优。系统面向业务流程、面向管理,是一套功能完善、设计先进、生命力旺盛的企业信息化管理应用软件系统。

  同时系统与企业管理制度和管理基础是相关联的,特别要求设定标准化岗位、文件中心(文件管理员)、计量和质检部门、企管部门(考核评价、监督控制、计划统计、资金预算)等职能岗位的设置,以及强化信息中心(或数据中心)的突出地位和重要性,从而达到企业由传统科学管理向信息化管理的过渡,帮助企业做大做强,拥有与时俱进的生命活力。以提高对业务的管控能力为目标,进行实时的、量化的业务状态反馈,实现事前、事中的控制,使基于过程进行管理的理念充分发挥。

  九、"斯达模式"企业信息化系统造纸行业版本主要功能模块介绍:

  1、供应管理系统:实行统一采购、统一储备、统一配送,以及采购、仓储、配送、审计、管理等职能分离与制约的功能。建立供应商档案、"三证一标"管理、物资质量数据库,强化网上询价与审计审价功能、招标管理功能、物资验收管理,提供积压库存报警功能。实现采购、验收、仓储、配送、结算等各环节的信息共享与透明。并实现采购入库自动核算入财务帐和出库自动入财务帐功能、仓储与财务帐核对功能,测算利润功能。具体包括物资编码及基本信息管理、供应商档案管理、物资质量数据库管理、计划管理、合同管理、比价审价管理、招标管理、验收管理、库存管理、分配管理、配送管理、结算及应付管理、磨帐管理、定额及价格和基本数据维护等模块。

  对物资的领出时间、单位、数量进行计算机统计,制定科学的物资采购方案,避免各部门管理人员因盲目提报计划而造成仓储物资的膨胀,加强了物资管理的计划性和准确性;物资采购与定价相分离;合同草签与审签相分离;物资采购与验收保管相分离。建立由供应处采购、仓储处验收、质检处化验质量、物价稽查部门审核等一整套相互制约的网上管理程序,解决了原供应部门集采购、验收、保管于一体所产生的弊端。

  2、销售管理系统:对设在全国各地的销售网点实行计算机管理,做到发生的每一笔业务往来都及时输入计算机,并通过因特网送到公司数据库,使经营者对市场变化能够快速反应;通过高度透明的计算机网络管理,总部可以对客户信息了如指掌,改变以往销售人员垄断销售信息、与客户联手对付企业的现象;计算机信息网与因特网相连,使整个营销管理从动态排产计划、产品入库、发车到产品销售、回款、库存和国内外市场信息等各种数据全部进入公司计算机网,实现无手工记账运行。分布在全国的各销售网点可共享全国各销售子公司和总部的生产、经营、销售信息使面向客户需求的产品开发与销售能力不断增强。

  3、生产管理系统:生产计划建议由月计划向旬计划和周计划过渡:生产调度综合中长期销售计划、生产计划以、临时需货量三方面数据,安排下期生产任务,输入生产任务单。

  为了加强生产全过程的管理指挥,增加对生产各环节的控制制约机制,变事后检查为超前控制,变被动处理为主动管理,在准备执行生产任务单的同时,生成"生产产品质量控制标准、生产产品的工艺规范,操作规程、排产计划、物料清单、生产成本、能耗"六个文件,和生产任务单同时下达,大大加强对生产全过程的深入控制和科学指挥。

  4、成本管理系统:成本管理是"斯达模式"的核心,即旬成本电算化。
  成本管理子系统是整个生产系统实现闭环控制的重要环节。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成本管理的作用是有组织地、系统地运用预测、计划、控制、核算、分析、考核等方法,对构成产品成本的各种因素及影响产品成本的各个经营环节实施管理,以达到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之目的。应用此子系统,将会提高成本管理水平,提高成本计算的及时性和正确性,并能进一步加强成本的事先控制。

  系统实现每十天计算一次公司全成本,用前十天的成本约束指导后十天的成本,使原来每年十二个调整期变成三十六个,基本做到随时掌握生产、经营状况;以扁平的矩阵式管理结构,用部门间相互制约、控制关系形成的数据计算旬成本,对各种数据层层审核后才能进入计算机,确保了各种数据的真实性;成本计算采用实际采购物资的价格,以"后进先出法"真实体现市场变化对成本的影响,解决长期以来财务计划价格造成的弊端。

  通过各种成本指标、成本性态分析、成本比较分析、指标完成情况、量本利分析、以及统一成本报表管理、成本快报及自定义报表等模块。实现定额标准成本及差异分析。

  5、办公自动化及资金控制系统:包括高效的办公系统(文件管理)、透明监督功能、预算(资金和费用)控制功能、以及综合决策系统,实现制约、控制、高效率,并与资金预算结合。从而可以有效控制各种物资采购、维简费、大修费、设备购置、销售费用、差旅费、运输费、车辆费等一切费用。除具有文件流转功能外,还可以查询资金余额功能,查询资金三个控制点情况(按预算计划、每天审批支出、回款),查询资金资金来源(销售回款、财政厅拔亏、贷款、每日收集团内部转入、其它等),查询资金跟踪表,并且可以查询各业务数据功能。体现制约控制的工作流设置与管理、支持移动办公与远程办公、支持手写笔及扫描仪等外设、并有痕迹保留功能。

  通过与办公自动化及资金控制系统,实现资金预算计划管理、收支管理、资金费用审批控制、预算计划与实际收支比较分析等功能。实行计划费用,总经理把关制度,统一全集团资金调度管理,必将大幅减少乃至杜绝各种费用中的虚假冒领、弄虚作假现象,大大降低生产、销售、运输等各种成本、节流开源,使企业获取最佳经济效益。

  6、财务管理系统:支持多单位集团式管理,实现集团所有下属公司单位多帐套的数据共享与汇总或合并处理功能。可以灵活自定义报表,并能与工资、资金、成本、办公自动化及资金控制系统、销售、供应等系统的集成。包括固定资产管理、银行对帐、核算分析等模块。

  实行计划费用、价格审核、费用监督,总经理把关制度,必将大幅减少乃至杜绝各种费用中的虚假冒领、弄虚作假现象,大大降低生产、销售、运输等各种成本、节流开源。

  7、设备管理系统:设备管理子系统通过对设备台账基本信息、设备运行情况、设备事故和故障情况、设备润滑情况及设备移动情况等信息实现集中统一管理,向各级主管提供各种查询及统计分析报告,使他们随时了解有关设备的各种情况,及时采取措施。此外,它还提供设备三率计算,设备维修及保养计划编制。控制设备备品备件库管理等功能。设备管理子系统与固定资产模块、采购子系统有着灵活的接口。应用本系统,将会提高设备管理水平,加强设备保养维护,使设备保持最佳的运行状态。

  8、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包括人员信息管理、档案管理、人才培养、薪酬管理、组织机构、员工考评绩效管理、以及社保保险管理等模块。

  本系统严格按照国家人事部颁发的有关规定进行职工档案管理,提供灵活的代码自定义功能,辅助管理人员对职工的职务、职称、学历等进行管理,系统具有相当的规范性和适用性。人力资源计划管理可以根据各部门的需求,在各部门间合理地调配人力资源或制定招聘计划等。人力资源构成分析按部门对单位的学历、职务、职称、性别等人力资源的构成进行统计分析,并给出直观的统计数字和统计图形。系统管理采用多级安全控制,保证职工档案数据的安全性、可靠性。

  9、标准化管理系统:包括标准代码管理、标准管理、标准编码管理等模块,主要完成企业的各项标准化检查、管理等工作,同时负责一些企业内部标准的制定。

  10、质量管理系统:包括质量信息维护、化验单、质量问题分析、以及各种质量报表等模块。

  质量管理子系统通过对原材料质检信息、半成品质检信息、产成品质检信息以及产品售后质量反馈信息的统计、分析,向企业的各级管理人员提供企业各个环节的质量分析报告,使他们了解质量信息及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避免不必要的损失,提高企业产品信誉。质量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着企业的命运,正所谓企业要靠质量求生存。

  11、计量系统:本子系统主要负责各种计量器具的测试、检查、管理等。

  12、监控系统:本系统主要将生产过程中的数据,通过工控网的采集,提供给管理网,使管理人员直接掌握生产第一线的设备情况。

  13、经济分析系统:依据决策层和管理层主管业务的不同及安全保密的需要,对各级领导授予相应权限(签批、检索、浏览……)并为相关领导组织好其关心热点数据,提供方便的界面。使相应主管对全国各分销点的销售情况。各工厂的生产情况,物料及产品的库存情况,可随时跟踪浏览,为管理和决策提供一手资料,同时可大大加强了各级领导的监督作用。

  十、典型客户:

  黑龙江斯达造纸有限公司

  斯达造纸前身为黑龙江造纸厂,老厂建于 1968 年,由于地处偏僻、机制僵化、观念落后、人才匮乏、管理粗放,加之冗员过多、办社会负担沉重等诸多弊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陷入困境,长期处于亏损状态。96 年董鹰总经理上任以来,把改革、改组、改造和加强管理几方面的工作有机结合,对企业实行综合治理,不失时机地引入信息化手段重塑企业新组织、新机制和新的管理系统。通过对企业进行脱胎换骨的变革,不仅使企业在较短时间内实现扭亏为盈,而且迅速走上了良性发展的轨道,被黑龙江省委 、省政府誉为国有企业摆脱困境、改革发展的"斯达模式",并在全国大中型国有企业中推广其经验。

  信息化管理的强大功能,使公司管理模式发生了根本性转变,管理效能产生质的飞跃。由于引入现代信息与网络技术重塑生产、经营和管理体系,在原国企黑龙江造纸厂母体中生长出一个产权明晰、制度规范、机制灵活、管理科学的现代化企业,形成一整套构筑于信息与网络技术基础上的决策、控制、组织及管理体系。信息化改造的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堵塞了原材料供应的"黑洞":利用计算机网络,将物资采购各环节分离,使之相互制约并进行监控;

  增强了销售市场的透明度:利用计算机网络,提高了销售工作的透明度,加强了对客户关系的监管,又能通过信息共享,使经营者对市场的变化能够做出快速反应;

  实现了生产成本的跟踪控制:利用计算机网络,不仅从根本上杜绝了成本计价失真问题的发生,而且能及时精确地反映出生产流程各个环节的上万个参数,为公司首创的旬成本控制法提供了先进的手段,实现了两级成本控制,使企业管理产生质的飞跃;

  增强了经营决策的科学性:利用计算机网络,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认真研究分析信息,迅速对市场的走势做出正确的判断,寻找商机,并果断地做出经营决策。

  四年来,斯达公司突破重围高速发展并带动和扶植负债主体黑龙江造纸厂脱困致富,抵御了 1997-1998 年来势凶猛的进口浆纸产品低价倾销对全行业的冲击,在国内造纸行业不景气的情况下,保持了较强的经济增长势头,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产品在国内市场享有很高的声誉和竞争优势。

会计论文

8. 关于会计专业本科论文题目

  基于以上认识,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现阶段我国尚不具备大规模推行人力资源会计的条件,人力资源会计模式的设计,只能与我国的人力资源管理现状相适应,与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人力资源信息需求的现状相适应。

  4、渐进式策略

  人力资源会计脱胎于现行的会计核算体系,但并不完全独立现行体系。在现行核算体系之外,创设一套全新的核算体系,一是加重了企业财务人员的工作负担,二是人力资源会计理论自身并不完善,不可能一蹴而就。与现阶段社会经济环境相适应,以渐进式方式推进人力资源会计的实施较为适宜。即以现行的会计核算体系为基础,逐步增加对人力资源反映、计量、核算和报告,进而逐步完善人力资源会计应核算的内容。

  在核算方法上,可首先在现行会计核算体系中增加对人力资产的核算,设“人力资产”一级会计科目,人力资产按照当时取得的实际成本计价。人力资产跟无形资产类似,可以进行摊销,该资产的帐面价值就是它的摊余价值。另外,根据重要性原则,对于在人力资源的使用过程中发生较大的成本支出,如比正常的员工高出十倍甚至几十倍的工资支出等,可在报表的附注中予以披露。不具体设置对人力资源使用成本核算的会计科目。今后再视人力资源会计理论研究和实际推广情况作相应的增补。

  在实际推行上,应先试点,再推广。在试点中解决理论难题,在试点中总结经验教训,试点企业可选择高科技企业,因为高科技企业对人才需求高;加入WTO后我国正在成为“世界工厂”,制造业将会有长足的发展,也可以选择某些人才需求较高的制造类企业。推行时应注意防止企业资产隐性流失,我国的股份制企业的董事会、监事会现在还不能象国外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企业一样真正行使其职能,“一股独大”的现象相当普遍;国资委是专门对国有资产进行管理的机构,但其职责权限尚未彻底理清;在这种情况下,推行不当就会造成企业资产的流失。

  二、人力资源会计核算内容及方法

  基于上面的思路,现阶段人力资源会计核算的内容放在人力资产的计量、报告上,在现有的会计科目体系中增设“人力资产”一级科目,该科目用于核算企业在某一时点上拥有的人力资源实际成本。(1)投资者投入的人力资产,与无形资产一样,国家应合理确定人力资产在注册资本中所占的比例,投入时借记“人力资产”科目,贷记“实收资本”科目;(2)引进人力资产,已引进时发生的一次性全部开支作为入帐成本入帐,借记“人力资产”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及相关科目;(3)企业对人力资产的投入,如员工进修、培训、学习等,发生金额较大的,可在人力资产中核算,借记“人力资产”科目,贷记相关科目;(4)人力资产摊销,摊销时,应区分不同人力资源来源类型和金额的大小确定相应的摊销期限;人力资源入股的,摊销期可长一些;企业引进的,摊销期可适当短一些,考虑到人力资源的竞争性,应享有不短于五年的摊销期。摊销时,借记“管理费用”,贷记“人力资产”;(5)对外披露:人力资产净值在资产负债表中披露,配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和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特殊人力资源个体或群体的使用成本在报表附注中披露。

  三、结语

  人力资源会计理论的发展,不可能脱离现实的社会经济环境,实施人力资源会计更要与时代相适应。纵观会计发展的历史,可以看出,会计的发展得益于当时社会经济对会计的需求,会计服务于管理,管理发展了,会计才跟进,会计理论只有适应于时代,没有超前于时代。会计这种超强的适应性是会计理论不断发展、完善的源动力。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根源就在于此。人力资源会计作为会计的一个分支,必须遵循会计发展的这个规律,人力资源会计的设计只能于时代的需求相吻合,才会有强大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孙刚、唐海英:“人力资源会计假设检验”[J]《财会月刊 》 2003.7A

  (2)田丽娜:“亦谈人力资源会计在我国的推行”[J] 《会计之友》2003. 8

  (3)伍中信、王跃武:“人力资源会计之产权经济学”[J]《财政理论与实践》2005.1

  (4)唐修柏:“浅议人力资源的入帐基础”[J]《中国科教博览》2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