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都不碰“整车”,为何小米敢大刀阔斧?雷军:我有个业余爱好

2024-05-18 18:32

1. 华为都不碰“整车”,为何小米敢大刀阔斧?雷军:我有个业余爱好

  导读:3月30日,雷军在小米春季发布会上宣布,小米正式进军智能电动 汽车 行业。并宣布小米全资成立智能电动 汽车 子公司,未来十年将投资100亿美元。 
       这一次,雷军直接给自己加了一个担子,亲自担任   智能电动 汽车 业务的首席执行官,   看来这次是动真格的了。 
      这段话是雷军在今年年初做客央视《鲁健访谈》时所说的,当时鲁健不解地问他:
   雷军笑了笑:
    那么,雷军的追求又是什么? 
    雷军,1969年出生在湖北仙桃。 
   1987年,以高出清华、北大录取分数线的成绩,依然选择当时的武汉大学计算机系,至于为何放弃其他两所高校,而选择武大,众说纷纭。
   大学是一个分岔路口,有人选择放纵,也有人选择继续自己的学霸之路。
   大学一年级,雷军喜欢待在图书馆,翻阅各类图书。
   其中《硅谷之火》最为令他痴迷,其中乔布斯的传奇故事深深打动了这位少年,同时也在他心中埋藏下一颗种子:
      学习之余,雷军编写了PASCAL程序,被印刷在教科书上成为课程教材。
   之后BITLOK加密软件大卖,雷军也赚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100万。同年雷军发表《 计算机病毒判定专家系统原理与设计》,并提前2年修完大学所有课程。 
               据说,武汉大学拿过《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满分的20年内加起来只有两个人,雷军就是其中之一。学校的知识与挑战已经无法满足雷军内心的渴求,于是他便去到当地的电子街,开始了新的故事......
   初入 社会 的雷军,踌躇满志。与同学创建自己的第一个公司:三色。
   公司创立之初,取得了一些成绩,但随着“山寨”、高仿的到来,市场份额急剧萎缩。而此时公司内部也出现了问题,几名元老开始相互之间“争权”。
   规划不统一、方向不明确、融资意见不一。虽然雷军有努力挽救过,但三色公司在数名领导者面前显得那么不堪一击。
    三色就地解散...... 
   说起电商,雷军入局更早。1999年,卓越网上线,雷军亲自担任董事长。刚开始的卓越网主要是软件下来,因为不赚钱,于是便转型做电子商务。
   从图书音像开始,雷军誓要做“中国的亚马逊”,后来果然让他“做”成了。2004年卓越网以7500万美元被亚马逊收购。
       之后,雷军还投资过“三件套”的凡客1个多亿美金,现在估计也打了水漂。估计失败的案例还有很多,可能没被挖出来,也有可能连他自己都忘记了曾经投资过...... 
   雷军毕业以后,真正的工作过的第一家企业应该是金山。
   当时求伯君一身呢子大衣,风风火火地站在招聘会上,让雷军羡慕不已:这才是程序员该有的样子。
   结果去了金山以后的他有点郁闷:
   1994年,方正拿下香港金山,创始人张旋龙把软件业务摘了出来,成立了新公司,给了求伯君一半的股权。
   求伯君、雷军才开始蠢蠢欲动。
      当时的对手只有一个,就是刚进入中国市场,并且大杀四方的微软。
   后来,雷军带人研发出一款产品:盘古组件。
   死得老惨了。
   微软开始在市场上不断绞杀,在金山内部开始分化。75万美元的年薪,求伯君没有动,但其他人却走了个七七八八。
   雷军也一下子失去了目标:
   求伯君真的是雷军的老大哥,直接给了他半年的假期,雷军开始了自己全国各地的“857”。求伯君则在天涯肆意宣泄着情绪。
   一段时间后,求伯君决定继续开发WPS。钱不够,他把别墅卖了;工资发不出,先打白条。雷军也没日没夜地带领员工开发WPS。
   1997年,金山新版WPS97面世,再次向微软发起挑战......
   华为造车的传闻不少,但任正非却说:华为不造整车。
   网上时常拿两家公司做对比,甚至有人听到小米要造车的时候出来说:华为都不敢下手,凭什么你小米敢?
   其实很简单。
   第一个原因,小米当下的处境远比华为好得多,目前是一个满值,完全可以腾出手来做点别的事情,且不用担心其他业务受到太多的影响。
   第二个原因, 雷军的资源并不比华为少。 
   2000年底,金山公司股份制改组后,雷军出任北京金山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总裁;2007年带领金山上市。
   2010年,雷军决定要实现自己的梦想,创办小米。
   2018年,小米上市。
      在这期间,雷军还布局了一张大网。
             小米 科技 投资约160+家;顺为资本约投资270+家;雷军个人天使投资约33家,投资约460个项目。 
   而在这些投资中,不仅有事关小米的半导体行业,更有与 汽车 领域相关的企业。
   雷军资源布局图:
       前端:蔚来、小鹏; 
    电子电控:奥易克斯; 
    自动驾驶开发:智行者、Momenta; 
    雷达:北醒; 
     汽车 技术研究:车米 科技 ; 
    智能交互、车联:新安 科技 ; 
   车载智能硬件:睿米;
   地图导航:凯立德。
   再有一个就是雄厚的资本,小米这次是带着1080亿元入场券的,这笔钱足以让小米度过早期研发阶段。
      再一个,小米的优势还在于他的研发团队,虽然比不上华为的庞大,但再一个领域上的 探索 也够了。且小米将继续增加研发团队队伍,今年预计增加5000人。
   还有他的销售渠道,除了可以依附于小米本身的资源上,还有他投资的N多企业都能利用:
     什马出行、优电 科技 、车品汇、人人车、车车险、开思汽配、好汽配、好快省和弼马温养车网......  
    这一切的布局,皆来自他口中的业余爱好:天使投资。 
      无论是华为,还是小米都有实力去触碰 汽车 领域,但当下小米无论从资源,还是生存环境上来说,显然都比华为更适合进入整车行业。
   雷军从2010年创立小米,截止到2020年已经将它发展到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54个国家和地区的出货量排在前5。
        近日雷军与王传福、李斌、李想、何小鹏、沈南鹏、王兴、程维、鲁伟鼎,余凯等聚会,相谈的内容大多与 汽车 有关。  
   再给小米一个10年,能不能再缔造一个神话出来,在雷军的手里出现另一家世界级企业,54个国家和地区的整车出货量前5就行。
      -END-

华为都不碰“整车”,为何小米敢大刀阔斧?雷军:我有个业余爱好

2. 苹果、华为、小米…都说不造车,却在汽车圈动作频频

提到苹果、华为、小米这三个品牌,大部分消费者会第一时间想到手机,毕竟它们的手机出货量太大了,说它们全球热卖也不过分;而除了手机之外,它们的业务更是向科技领域不断延伸,比如苹果最近的申请的一项专利再次引起大家的注意。
根据美国专利与商标局的公开资料显示,苹果最新的这项专利主要内容是车内的座椅设计,与现有的座椅设计不同,专利中将乘员座椅设计成面向车内中心的形式,乘员在乘车过程中可以面对面围坐在一起(如中间图所示);当出现危险时,车内也并不会弹出气囊,而是会弹出一种比较柔软的隔板(如尾图所示),乘员与车内侧之间也会有类似的防护设计。
苹果想要涉足汽车产业早已经不是公开的秘密。2013年苹果宣布研发CarPlay系统正式进军汽车业,随后几年的时间里,从车企(比如特斯拉)挖人、组织实施“泰坦”计划到研发自动驾驶车辆系统,苹果进入汽车业的脚步从未停止过。
早在去年便有坊间消息称,台积电为专门满足汽车所需芯片而建立的一个8寸晶圆厂获得了大订单,下单客户之一是意法半导体,作为国际知名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在汽车电子领域它完全可以和博世媲美;下单的另一个客户便是苹果,这或许可以从侧面印证苹果在汽车驾驶系统领域的野心。
除了苹果外,关于“华为造车”的传闻也比较多,不过华为官方称并不会进入汽车制造领域。不过这并不妨碍华为进入汽车业,做一个超级供应商不也很好吗?
华为在通信领域的技术处于世界一流水平,对于这点很多车企都很清楚,而华为也确实与一些车企建立了合作关系。
华为同样投入到无人驾驶技术的研发中,之前网上还曝出过华为无人驾驶技术的测试,测试车则由保时捷无偿提供,从手机设计到汽车技术变革,华为与保时捷之间的故事也许比我们想象中的更为丰富。
对于无人驾驶而言,车辆的通讯至关重要,通讯的响应时间越短留给车辆判断、执行行为的时间就越多,而在这方面,华为的5G技术可以得到充分发挥。
本月9号,华为联合一汽集团、长安汽车、东风集团、上汽集团、广汽集团、北汽集团、比亚迪、长城汽车、奇瑞控股、江淮汽车、宇通、赛力斯、南京依维柯、T3出行等首批18家车企,正式发布成立“5G汽车生态圈”,加速5G技术在汽车产业的商用进程,共同打造消费者感知的5G汽车。
这意味着,华为正式与国内的汽车生产企业联手,而5G汽车或将成为自主品牌的“护城河”。
华为的好消息不止一个。近日华为自动驾驶操作系统内核(含虚拟化机制)获得业界Safety领域最高等级功能安全认证(ISO 26262 ASIL-D),成为我国首个获得ASIL-D认证的操作系统内核。
同时该内核已于2019年9月获得Security领域高等级信息安全认证(CC EAL 5+),标志着华为自动驾驶操作系统内核已成为业界首个拥有Security & Safety双高认证的商用OS内核。
如果自主车上搭载了华为的自动驾驶操作系统,你会感兴趣吗?
2012年,小米掌门人雷军参观美国特斯拉工厂,并在2013年数次拜访马斯克,加之当时国内正值造车热的阶段,因此有网友大胆推测说小米要造车了,甚至网上还出现了关于“小米汽车”售价的大讨论,直到2015年小米明确表示不生产汽车,网友们关于“小米汽车”的讨论才慢慢平息。
虽然小米明确表示不生产汽车,但小米已经和数家车企开启了战略合作,包括北汽集团、一汽轿车等,同时与梅赛德斯-奔驰乘用车中国研发中心展开合作,合作的内容主要在于将“车”和“家”联系到一起,车主可以在车里通过语音控制智能家居。
进入到2020年,小米又与蔚来合作,小米的智能手表通过安装蔚来的APP,可以实现对车辆信息的查看和控制。与苹果、华为的自动驾驶研发不同,小米在汽车界的尝试更倾向于“万物互联”,而这也正是小米的优势,毕竟小米的智能家居产品颇受年轻消费者的喜爱。
最后,你对科技公司进入汽车业怎么看?欢迎大胆留言!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3. 小米之后,华为又“被传”要造车了?这次听起来像真的吗?

   
      这次的来源不是所谓“国内某媒体”,而是路透社。路透社首先肯定了华为中国 科技 巨人的身份,随后表示,华为目前正在主攻一整“家族”的车型开发,首款车型将在年底发布。
      路透社特别强调,这一消息来自该项目的直接参与者,而据称华为已经与两家国内主机厂探讨了深度合作的可能,所谓深度合作,大概率到最后还是代工。
      其中一家主机厂为长安,目前长安在纯电方面走得确实不是很快,或者说长安从来没有真正在纯电产品上发力,毕竟其车型限制让长安的主战场一直没有脱离二三线或三四线城市。即便长安有与福特的合作,且福特舍得用最新的Mustang纯电车型与长安一起冲击国内新能源市场,不得不面对的尴尬事实是,福特自己也不是什么顶级的合作伙伴。因此,长安若能与华为合作,在技术层面设置品牌层面进行互补,应该是顺理成章和双赢的事情。但是长安作为大型国企,虽然国际化程度很高,但与华为的合作在实际操作层面肯定会出现很多跨行业和跨背景的冲突,也会有不少有待解决的问题。
      另外一家爆出与华为合作传闻的主机厂为北汽新能源,至少路透社是这么说的,不过现在的北汽新能源在新能源行业里并不属于头部企业,其早年打天下的产品已经跟不上行业节奏,说好听点就是掉队了,而北汽新能源也多次传出裁员的消息,又刚刚进行了换帅。以现在北汽新能源,如果与华为进行合作,可以说是华为拉了北汽新能源一把。不管怎么说,北汽新能源在车型产品层面的竞争力问题是一方面,但毕竟其在车辆基础研发和生产制造方面的底蕴和经验还是有的,而这正是造车经验几乎为零的华为所没有的,前提是华为真的要造车。不过华为的狼性文化,估计会让国企节奏十足的北汽新能源非常不适应,
      这次对于造车的传闻,华为是怎么回复的呢?路透社表示,华为正式回复路透社:华为不是一家 汽车 生产企业,但通过华为的ICT技术(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华为在 汽车 业务上的具体落地形式将是为主机厂在数字化的进程中赋能。
      华为提供的又是这样的“标准”回答,而且又重复了之前的内容。这样的回复仍然有些模棱两可,就是不直接回答你Yes or No!
      但路透社仍然坚持其原始报道,并且言之凿凿地解释,路透社通过其三个不同渠道都得到了相同的信息:华为将在2021年底发布其纯电车型,该车将会是一款将目标定位于大批量生产且价格亲民的产品。路透社认为,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华为目前必须找到一项与现有业务相关性不大,但又能确保稳定收入的业务,而 汽车 产业似乎能完美贴合华为的诉求。
      只是,造一辆车不容易,在保密的状态下造一辆车更不容易,如果华为真的要在2021年底发布一辆车,那么现在怎么样也该有些关于车本身的实际消息了,因此华为造车的事情,可能真的就和苹果造车一样 – 在内部存在一个可信性研究的小组,工作高度保密,如果有可能的话就看看代工的机会,否则就一边在数字化上做做文章,一边等机会了。
        对于华为的车,你期待吗?这次是不是更要支持国货了?华为造车,肯定不能比特斯拉差吧!  

小米之后,华为又“被传”要造车了?这次听起来像真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