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监管上市公司利润操纵问题

2024-05-17 19:13

1. 如何有效监管上市公司利润操纵问题

一、上市公司利润操纵常见手段

(一)利用会计调整及手段进行利润操纵

1、利用会计政策变更调节利润。常见的手法有:利用存货的计价方法、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坏账的核算方法、长期投资的核算方法、无形资产的核算方法、产品开发费等核算方法的选用或变更,来影响当期的费用、收益的确认,从而调节利润。

2、利用会计估计变更调节利润。主要方式有:通过改变八项准备金计提比例进行盈余操纵,当业绩不理想时,降低计提比例,将以前年度的准备金冲回,并少计当期准备来提高当期利润;当历年来的潜亏积累数额巨大,业绩造假难以为继时,将历年潜亏全部计入当期损益,以一年巨亏隐瞒前几年的亏损;过高估计以前年度潜亏额,在期后冲回来虚增利润;对符合结转固定资产条件的在建工程迟迟不结转,将期间费用、试生产费用、借款利息全部挂在建工程;修改固定资产折旧年限来调节当年利润。

3、利用会计差错更正调节利润。如有的上市公司年末虽已实现盈利,但出于某种需要到第二年年初大量计提八项减值准备,冲减上年未分配利润;当年末发生经营亏损的时候,上市公司转回前期计提的减值准备,来冲减当期的成本费用,虚增公司的利润,待年初再作为会计差错更正重新计提减值准备,冲回上年实现的利润。【摘要】
如何有效监管上市公司利润操纵问题【提问】
一、上市公司利润操纵常见手段

(一)利用会计调整及手段进行利润操纵

1、利用会计政策变更调节利润。常见的手法有:利用存货的计价方法、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坏账的核算方法、长期投资的核算方法、无形资产的核算方法、产品开发费等核算方法的选用或变更,来影响当期的费用、收益的确认,从而调节利润。

2、利用会计估计变更调节利润。主要方式有:通过改变八项准备金计提比例进行盈余操纵,当业绩不理想时,降低计提比例,将以前年度的准备金冲回,并少计当期准备来提高当期利润;当历年来的潜亏积累数额巨大,业绩造假难以为继时,将历年潜亏全部计入当期损益,以一年巨亏隐瞒前几年的亏损;过高估计以前年度潜亏额,在期后冲回来虚增利润;对符合结转固定资产条件的在建工程迟迟不结转,将期间费用、试生产费用、借款利息全部挂在建工程;修改固定资产折旧年限来调节当年利润。

3、利用会计差错更正调节利润。如有的上市公司年末虽已实现盈利,但出于某种需要到第二年年初大量计提八项减值准备,冲减上年未分配利润;当年末发生经营亏损的时候,上市公司转回前期计提的减值准备,来冲减当期的成本费用,虚增公司的利润,待年初再作为会计差错更正重新计提减值准备,冲回上年实现的利润。【回答】
4、潜亏挂账,实现利润“增值”。这种处理主要将待处理流动资产损益、待处理固定资产损益、长期无法收回的应收账款、长期投资损失、重大或有负债及有关损失挂账,将原本属于当期的费用记入上述有关账户中留待以后处理,从而使资产“保值”,利润“增值”。

5、利用债务重组或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操纵利润。债务重组交易将以公允价值计量并允许债务人确认重组收益、非货币性交易中以公允价值确认换入资产并确认置换收益等。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很可能在出现公司亏损的情况下,或者出于保持公司业绩或配股的需要,通过债务重组确认重组收益,或者与上市公司以优质资产换劣质资产的非货币性交易,来改变上市公司的当期损益。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一般发生在上市公司与其控股公司(集团)之间。通过协议剥离劣质资产,注入优质资产。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方法将会从根本上影响公司的盈利情况,见效快,一般能做到当年扭亏为盈。但那些被剥离的劣质资产,只是从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上转移到了集团母公司的报表上而己,并没有从资源上消灭亏损。

6、伪造单据或虚构经济业务。会计基本准则要求会计核算必须遵循真实性原则,即会计核算应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及证明经济业务发生的合法凭证为依据,如实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做到内容真实、数字准确、资料可靠。与上面所分析的对实际发生的经营活动故意采取不适当的会计处理手法不同,这类操纵活动完全凭空虚构不存在的生产经营活动,伪造出无中生有的利润。严格上来说,这已经不属于利润操纵的范围,而是恶性的财务欺诈。【回答】
(二)利用地方政府政策操纵利润

1、政策优惠。为帮助上市公司提高业绩,当地政府越权实施减免税政策,或以其他名义返还已缴的税金;为扶持上市公司尽快做大做强,当地政府将大量土地无偿划拨或低价出让给上市公司,变相地降低了上市公司的经营成本等。

2、核准提价。对于公用事业或旅游垄断资源类公司,如水、电、高速公路、景区门票、索道等,由于其产品或服务价格需经政府核定,为帮助公司提高业绩,地方政府往往批准其提高价格,虽然业绩的提升是真实的,但却以损害消费者利益为手段。

3、财政补贴。利用地方政府规定调整利润。当上市公司濒临亏损、达不到配股条件或准备配股而需业绩支撑时,地方政府通过财政补贴、所得税减免等方式提供支持则明显带有利润操纵迹象。

(三)利用关联方交易调整利润。上市公司的关联交易是指上市公司与存在关联方关系的企业或个人之间所进行的交易。关联方关系是一种特殊的关系,关联方之间存在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一方对另一方的财务和经营政策有决定或者参与权。不可否认,关联交易客观存在的积极作用,有其存在的必然性。在关联方交易中,信息成本和监督成本要低于市场交易,而管理成本要少于企业内交易。因而,关联方交易在经济上降低了交易成本,减少了交易费用,具有节约交易成本的功能。但关联交易又不同于单纯的市场行为。由于关联方之间存在的特殊关系,它们之间发生交易时,利益动机将会受到这种关联关系的调整。交易条件、价格和方式等,常常就会显得不同寻常,其结果往往与“公允”相悖,并且成为利润操纵的手段。关联交易常出自两类目的:一是利润调配;二是税负调配,其结果都将影响市场经济的正常公允交易基础。【回答】
(四)隐瞒重大事项。利用重大事件披露方式,信息披露的不及时或不充足,以致误导性披露;未披露,隐瞒重大事项未履行披露义务,或者有意出现重大遗漏,以骗取上市或增资扩股资格,抬拉股价,误导投资者。

(五)逆向操纵利润。所谓逆向利润操纵,是指为了调减当期利润而进行的利润操纵,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提前确认费用。新一届领导班子上任,可能会通过提前进行固定资产报废的账务处理等方式,将以后年度的费用提前至本期确认,使上任后的利润总额能够很快增长,造成一种业绩大幅提高的印象;二是推迟确认收入。上市公司为了避免连续三年亏损将被退市的命运,在亏损的第二年就通过推迟确认收入,计提损失准备等手段将利润移至下年确认,让该年一次亏个够,以期下一年能扭亏为盈;三是计提减值准备。上市公司为了对外形成业绩稳定增长的公司形象,在公司利润较高的年份则会通过计提减值准备等手段“储存利润”,将利润平滑至以后年度,以期以丰补歉,使公司的利润增长呈平稳、向上的态势。【回答】
二、上市公司利润操纵原因分析

(一)会计制度体系不健全。会计制度体系不健全主要体现为我国会计制度的制定落后于会计实务,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的缺陷会使企业在准则外,会计事项的确认和计量等方面由于“无法可依”而带有很大的弹性,加之我国采用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进行会计核算,这就要求会计人员根据职业判断力做出选择。这样,会计人员利用会计政策的可选择性和会计估计的不确定性操纵会计利润成为可能。

(二)地方政府扶持政策。地方政府为了政绩以及地方经济的发展,不惜花费重金对面临亏损的公司进行补贴,减少上市公司面临退市的风险。但是,很多公司为了自己公司的利润,过分依赖政府补贴,不思进取。对于当地政府而言,上市公司的业绩无疑与其政绩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这也是当地政府为上市公司买单的一个重要原因。

目前,我国正处于市场经济转化的过渡时期,在这一特定的历史时期中,许多市场行为带有明显的计划经济痕迹。如股份公司发行新股和股票上市实行计划额度制,明显地带有计划经济的成分,导致了一些国有大中型企业为了争取新股额度,在总资产的盈利能力上竭尽其能。政府在理论上只是市场经济规则的制定者和监督者,其自身并不参与市场运行,但我国各级地方政府为了自身利益,往往直接参与上市公司的经济运行活动,有的甚至默许和鼓励本地上市公司实施利润操纵,一些地方政府为了地方税收而大开方便之门。【回答】
(三)为达到配股而提高利润。公司上市后可以公开向社会发行股票募集大量资金(简称“配股”),是大多数公司要求上市的主要动因,但是上市公司的配股行为却受到了较为严厉的政策约束。例如,政府规定上市公司必须连续三年的平均净资产收益率达10%以上,才能按上年末股本为基数以不超过30%的比例配股。也就是说,上市公司虽然前两年净资产收益率均在10%以上,只要当年净资产收益率低于10%就会前功尽弃,因此有人称净资产收益率10%为上市公司的生命线。为了获得配股资格,许多上市公司在编制年报前进行反复测算,如果达不到资格线但又相差不多的话就通过利润操纵来达到。

(四)为取得上市资格而粉饰业绩。上市公司发行新股的最直接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从证券市场筹集到资金。《公司法》规定股份有限公司向社会公众发行的股票不得低于公司总股本的25%,并且规定,开业时间在三年以上,最近三年连续盈利,原国有企业依法改组而设立的,或《公司法》实施后新组建成的,其主要发起人为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可以连续计算。这样,在新股额度有限的情况下,大型国有企业实现整体上市是不现实的,只能将部分资产剥离出来折合为发起人股。在发行新股前,将这部分资产虚拟为一个会计实体,并假设其已经存在了三个或三个以上的会计期间,然后从原有会计实体中剥离出一部分收入和费用,并据以确定虚拟会计实体在各期间的利润。这种做法不仅有违会计主体和会计期间的基本假设,而且给公司上市前的财务包装提供了许多机会。

(五)监管机制不健全。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外部监管机构主要有会计师事务所、证监会、审计机关和财政部门等,这些监管机构的监管不力为公司实施利润操纵提供了可能。在证券市场发展的初级阶段,监管体系薄弱,监管手段不成熟,监管人员不足,上市公司造假往往难以被及时发现查处。与造假成本相比,会计造假所带来的收益通过证券市场能够实现几何放大。正是由于会计造假的预期收益明显大于造假成本,我国证券市场才会不断出现会计造假现象。【回答】
三、防范上市公司利润操纵的措施

(一)加快会计准则建设。长期以来,会计准则的不完善是上市公司进行利润操纵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我国会计准则以及准则制定机构等还存在局限性,如果会计准则及相关制度给管理当局提供太多的判断及选择空间,就会增加企业利润操纵的空间。会计准则的制定应在考虑坚持成本效益的基础上,增加会计信息披露的数量,提高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把利润操纵行为控制在一个适当的范围内。

(二)政府转变“职能”,不再为上市公司买单。地方政府为了政绩以及地方经济的发展,不惜花费重金对面临亏损的公司进行补贴,如果没有了这些补贴,恐怕许多上市公司会面临退市风险,但是地方政府的补贴只能救公司一时,长此以往,很多公司会严重依赖政府补贴,丧失原本具有的盈利能力,最终损害的还是大多数股东的利益。地方政府应该从整个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出发、从大多数人的利益出发,转变以往为上市公司亏损买单的职能,加强对公司的引导,使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得以增强。地方政府不能再热衷玩弄为企业上市买单,政府应该对不同行业制定不同政策,也可以对同行业的不同企业制定不同政策,以发挥宏观调控作用。此外,还应加强对上市公司的监督,真正对其利润操纵行为进行控制。

(三)针对上市公司惯用的利润操纵手段进行防范。一般应该关注公司是否通过使用一些更微妙的方式,如通过第三方来进行关联方交易,实现利润操纵,应关注公司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变化,以确定该公司是否进行了盈余管理,在这方面的情况都应在其财务报告中予以说明,并通过对这部分的阅读分析,判断其相关变更是否合理,是否为公司虚增了利润。会计报表附注是对会计报表的编制基础,编制方法和未能在这些报表中列示的主要事项的说明,包括重大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变更对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关联方关系与关联交易等情况,这些情况正是我们分析上市公司常用来操纵利润的手段。因此,报表使用者要认真分析会计报表附注并判断其真实性,以利于了解企业的整体情况,从而揭示上市公司是否存在利润操纵行为。要关注审计报告和管理当局的说明,特别是对审计意见中说明段所指出的问题要进行认真考虑和分析。非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往往意味着这家上市公司存在严重的财务问题,存在利润操纵的可能性很大。【回答】
(四)提高上市公司管理人员素质。企业的内部会计监督主要是通过会计从业人员对企业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及其所体现的经济活动所进行的经济监督,来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和准确,会计人员自身素质在会计监督的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新会计准则对会计人员的专业判断能力有很高的要求。因此,必须加强对企业会计人员的录用和培训管理,培养高素质的企业会计人才通过严格执行录用标准和加强在职培训,提高企业会计人员的法律意识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修养。

(五)强化证监会的监管力度,加大利润操纵惩罚力度。中国证监会是我国证券市场的监管机关,对上市公司负有监管的职责。证监会通过颁布一系列规章制度,使上市公司有法可依,但是上市公司运作中无疑还存在着不少问题。为此,证监会应积极发现并改正自身在监管过程中所存在的不足,甚至是错误,从而进一步加强对上市公司规范运作的监督,对在监管过程中发现的违反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企业,坚决予以严厉的处罚,在要求它们退市这一方面绝不手软。同时,应该加强审计的独立性,因为独立性是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灵魂,企业利润操纵事件的频繁出现,一个重要原因是会计师事务所的独立性在审计过程中不能得到保证。因此,加强审计的独立性,有利于维护审计业务的独立性和客观性,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会计舞弊行为的发生,提高会计报表的真实性,有效防止上市公司进行利润操纵。通过这些努力,将真正呈现给大家一个干净整洁的证券市场,使操纵公司利润的行为减少甚至是消失。【回答】
为仕么选择写资产减值准则在遏制上市公司利润操纵的问题?【提问】
咋不回了呢?【提问】
刚才上洗手间去了【回答】
https://www.doc88.com/p-8455991529603.html【回答】
您参考下,您点开看看,不懂再问我哦!【回答】

如何有效监管上市公司利润操纵问题